分享

春秋古易:古代观测二十八星宿的方法(之二)

 一叶一清香 2023-03-11 发布于广东

不能简单地用四象关系判断季节

古代观测二十八宿出没的四种方法:

古人面向南方观测天空,由于地球的自转,也就是观测者旋转,所以在黎明、半夜、黄昏看到的星宿似乎在旋转,改变着位置。

地球的周日旋转,使得黄昏时中天的星座,到子夜时便落入西方地平线,而黄昏时从东方升起的星座,至黎明时转到西方。

地球的周年公转一周,称为恒星年,判断标准是某一颗恒星在某一个固定时刻的固定位置,经过太阳在恒星间运行一周后,又回到起始位置的间隔时间。通常用初昏(黄昏)或者子夜某恒星上中天,或者偕日出(黎明),作为判断季节的标准。

第一是在黄昏日落后,夜幕初降之时,观测东方地平线上升起的星宿,称为“昏见”;

第二是黄昏日落后,观测南中天上的星宿,称为“昏中”;

第三是在黎明前,夜幕将落时,观测东方地平线上升起的星宿,称为“晨见”或“朝觌”;

第四是在黎明前,夜幕将落时,观测南中天上的星宿,称为“旦中”。

角、亢、氐、房、心、尾、箕,这七个星宿组成一个龙的形象,春分时节在东部的天空,故称东方青龙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这七个星宿形成一组龟蛇互缠的形象,春分时节在北部的天空,故称北方玄武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这七星宿形成一个虎的形象,春分时节在西部的天空,故称西方白虎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这七个星宿又形成一个鸟的形象,春分时节在南部天空,故称南方朱雀七宿。由以上七宿组成的四个动物的形象,合称为四象、四维、四兽。

需要强调的,无论太阳的季节方位,还是季节昏旦中星,都与四象名称中的东南西北方位无关。这些方位的确定,来源于上古冬至黎明时,黄道带星座所处的方位,反映的是这个时刻的位置关系,故不能简单地用四象对应关系判断。

春秋古易解读的《易经》、《焦氏易林》两书,象理统一,由著名出版社投资,今年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