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疫情的访谈(之一)

 Xiac2cmv1bxedf 2023-03-11 发布于江苏

一、谭某(宁波市某区方舱医院医疗组的负责人

张哲宇:谭主任你好,我是南京医科大学的学生张哲宇。那个我想对你采访一下,当时你在方舱主要的工作内容有什有哪些?

谭某:当时我在我们区的方舱医院担任医疗组的组长,主要是负责医疗这一块的诊疗工作。除了医疗这块的工作以外,我们还有院感的和护理的两大块儿非常关键和重要的工作,医疗、护理、院感形成铁三角,共同协作,确保方舱医院顺利运行。这个方舱医院共运行22天,收治150余位患者,大部分是新冠轻症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

张哲宇:工作中最深刻的事情?

谭某:我们方舱开舱于2022.11月底,当时本地疫情严峻,但国家政策尚未调整,我们的医务人员,守初心,践使命,冲在这个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大家为了这个工作,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牺牲小家为大家,两点一线,我作为医疗组长需要协调整体医疗工作及病人收治工作,电话就和热线电话一样,不分昼夜,周围的同志们也和我一样不辞辛苦的向着这个目标,然后没有怨言,这种精神也让我很感动。

张哲宇:当时内心感受怎么样?

谭某:前期压力比较大,主要是防控方面,救治方面病人总体病情较轻,我们也有转诊机制,主要工作就是早期发现危重患者。后期国家政策调整后,精神上的压力比前期减低。病人总数也随着政策的改变逐渐下降。

张哲宇:回来之后有没有什么感受?

谭某:回到科室的感受,当时已经疫情已经放开了,周围的同事都陆续阳了,我也继续投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中。

二、周某(宁波市援鄂医疗队队员)

张哲宇:今天采访的是第一批援鄂医疗队的周老师,你好,我是南京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大一的张哲宇。周老师,听说你是当初第一批参加援鄂医疗队的成员,第一批总是意味着未知,请问当时你报名参加的初衷是什么?

周老师:我报名参加,首先第一点家里有亲戚的是位于湖北武汉,第二个我觉得这是一种人生经历。SARS的时候,我还处于在学习阶段,未从事护理工作,新冠疫情的时候我作为一名急诊科护士,专业对口,所以我果断的报了名。

张哲宇:听说当时新冠的死亡率是非常的高的,请问当家人得知你要去报名参加的时候,他们是怎样支持你的?

周老师:那天报名的时候,我看到我们护士长在群里发了之后是晚上十点多,然后我匆忙报名了,当时只有我老公一个人知道他是也是从事医务工作的,但是他是手术室,当时他也很想报名去,由于他的专业可能不符合,所以没有报名成功,当天晚上还帮我一起整理行李,那天我父母都是不知道的,等到第二天早晨的时候,那天我刚好是休息,然后早晨我整理了行李,然后要准备出发的时候,我爸爸问我,你怎么那么早起床,然后我跟他说我行李已经准备好了,要去武汉,当时他听了之后,可能就一下子楞住了,闷声不响了,可能当时心里也比较难过和担心。

张哲宇:那么当你到达武汉的时候,当地情况怎么样?

周老师:当时我们到武汉的时候,飞机上他们的那个乘务员就已经开始告诉我们了,让我们下飞机的时候,所有的行李都都不允许当地的人帮我们一起拎的。我们下飞机前往酒店的路上空空荡荡的。整个武汉和空城一样,路上几乎是看不到车辆的,所以当时觉得还是挺恐怖的。

张哲宇:那么请问你当时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周老师:我当时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因为我之前从事急诊工作,所以分工的时候我主要承担主班的工作,主要是医嘱处理、核对、办理出入院等工作,需要学习的东西比较多,当地医院的信息系统较为繁杂。有时也会根据情况负责的责班(管理病人)工作,后期我负责我们组的院感工作。

张哲宇:那当时你有没有面对,有没有面对十分深刻的事情或者困难?

周老师:我们需要登记病人的身份信息,登记过程中发现有个病人当天过生日,我们病区是不允许家属陪同的,我和领导汇报后给病人过了一个比较有意义的生日,我在这里已经感受到了医疗工作者对病人的关心与关怀。

张哲宇:那么请问,当你回来之后,内心有什么感受和收获吗?

周老师:我回来之后,我觉得更加珍惜生命了。还有一点收获,就是以前我不是从事院感这一块的,我学到很多院感方面的知识,包括在那个新冠个人防护一些技能之类的,都有比较好的提升。

三、胡某(宁波市某区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张哲宇:胡主任你好,我是南京医科大学的张哲宇,请问在政策调整之后,贵科室的病人收取情况如何?

胡主任:就从12月5号疫情政策调整开始,12月底我们迎来了重症的第一波高峰,包括急诊抢救室、感染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收治了大量的新冠感染重症患者。我们医院根据疫情提前做了一些应对策略。重症病区扩大,增添了一些设备,增调其他一些相关的学科的一些医护人员来支援。

张哲宇:我想问一下,当时最艰难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胡主任:当时最艰难的主要就是我们这一波的这个奥密克戎的这个新冠病毒,传染性非常强,大批的医护人员被感染,很多同事高烧、咳嗽,甚至肺炎。面对病人数量的骤升,医务人员的大量减员当时科室的情况非常严峻。由于重症医学科的专业性,很多工作是普通医护人员无法替代的,大家带病坚持上岗,大部分同志,吃退烧药来上班,尽量不请假,不给科室增加。我觉得当时最困难,一是病人很重,工作量很大,救治工作量很大,再一个医务人员,又是带病,所以,我那时候就觉得压力非常大,非常困难,也很心疼科室的同事。

张哲宇:那主任,那你有没有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

胡主任:印象最深刻的我们团队的协作精神,也让我这个领头人感到很欣慰,疫情中充分体现了我们医务人员不计较个人,无私的奉献精神。

张哲宇:目前科内重病人情况怎么样,是否已经正常恢复。

胡主任:现在,就是说已经新冠的病人,还有一部分病人是处于康复期,呼吸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正常的诊疗已经慢慢的开展,目前为止我们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和EICU)仍有28位患者处于救治阶段,较高峰期重症医学科收治41位患者已明显回落,如病人数进一步减少,我们两个ICU将整合病人,可以说已经度过了这个重症的的一个高峰。

四、赖某(宁波市某区第二医院PCR实验室负责人)

张哲宇:赖主任你好,我想询问一下,你能简单给我们介绍一下PCR核酸检测的原理是什么吗?

赖主任:好的,PCR叫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聚合酶键是反应的一个英文缩写,PCR它的方法是用两个引物去检测这个病毒本身。通过延伸来达到检测的目的,通过一个采样的一个延时的一个标准,然后我们通过这个方法就能明确知道这个是否感染了新冠。

张哲宇:那我想询问一下,疫情政策调整前后,你们的工作量怎么样?

赖主任:我先说一下疫情结束之后的工作量,我们从1月8号,标本量是急剧下降,就是我们在开放之后的一个新冠的一个爆发期之后,标本量迅速下降,能下降到日均100多管标本。那我们回顾一下2022年本地疫情高峰期的时候,我们实验室最多是做到1万管标本的这样子,当时我们医院检验科增派了大量人员到PCR实验室,设了八个班次,日夜轮番的去检测。除此之外,为了一个鄞州区全员规模的需求检测需求,鄞州区建了一个核酸检测基地,我们检验科,也抽调了大量人员去支援这些工作。

作者简介:

张哲宇,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2级5+3学制

本文为《医学史》课前作业选登

编辑、审核:夏媛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