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汪春华 | 听课随感(4)

 一棵树2021 2023-03-11 发布于安徽

每一次听课,总是充满期待。甚至还会暗自思考,这一课如果我来上,我会怎么上,如何处理教学设计,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果授课老师的教学设计,在某些环节的处理上,与我不谋而合,定然激动不已;如果授课老师别出心裁,出乎意料,更能够引发我对语文教学的思考,促进个人语文教学能力的提升,这是一件快事。

听语文组李玉芬老师的课,就有上述的感受。

现在回想起来,李老师的课堂语言简洁准确,教学设计精巧别致,教学方法多样得当,教学评价及时真诚,尤其是对教学素材的选择使用,充满了教学智慧......

就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来看,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出发,进行教学设计,进而实施教学;也体现了学校“赏识教育”特色——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学校教育特色的重要载体,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外显空间,李老师的教学设计和现场教学充分体现了我校的赏识教育特色。下面从李老师对教学素材的选择整合,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来谈一谈我的感受。

从教学素材的形式来看,有学生的配乐朗诵,学生的习作片段,教材中已学文本。我想李老师的选择原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阶段认知能力,学生已经具有了怎样的水平,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实现学生语文思维的进阶训练,这是“目中有人”、“教学得法”的集中具体体现;教学素材的形式多样,活泼有趣,为学生喜闻乐见,最大程度上尊重学生,尊重教学规律。

从教学素材的出处来看,学生作为主角,配乐朗诵;学生作为主角,展示习作,学生作为主角,从学习写作的角度再次审读已经学过的文本。融入课堂教学的多样教学资源,都是学生所熟悉的,这无疑会最大限度上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进而提升学生写作的自信,融洽师生教学关系。“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这样的教学主张和选择,鲜明彰显李老师的教学主张和课堂风格。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榫卯相扣”,令人印象深刻。

从教学素材的使用来看,依托学生已经学过的文本,从学习写作的角度入手,再次感知,引导学生理解抒情的相关技巧,比如:录制学生配乐朗诵《黄河颂》和《老山界》的视频,学生观看思考,感受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大体特点和作用;选择学生习作,这些学生习作分别以记叙为主、描写(细节为主)、议论为主。李老师引导跃升阅读、思考,“用波浪线画出本组中精彩的细节描写”,”找出习作中可以添加或修改的细节描写, 组内交流完善",李老师不断地引导学生感知、思考,不断地鼓励学生质疑、发言,不断地提醒学生对比、发现、总结,领着孩子们理解融情于记叙、融情于描写、融情于议论,训练学生写作思维,由低阶走向高阶。

学生习作

从教学素材的文化价值来看,使用学生习作片段,或以学生为主角进行配乐朗诵,都是对课堂教学资源的用心开发和使用,足见李老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自信,充分赏识学生、信任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融入课堂、享受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我赏识,赏识他人,彼此赏识,课堂不仅成为传授知识的地方,也是绽放师生生命光泽的特定空间,更是学校“赏识教育”特色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这样的课堂,称之为“赏识”课堂也不为过。

当然,李老师的这节课,她的语文课堂,有太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她的用心,注定课堂的精彩。说“课如其人”应该是确恰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