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十年细说从头,何多苓艺术大展成都市美术馆年终钜献

 王守山学堂 2023-03-11 发布于山东

12月30日,2022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成都市美术馆A区“绘画事情——何多苓的艺术历程”如期开幕。

“绘画事情——何多苓的艺术历程” 策展人吕澎

此次纵贯何多苓艺术生涯四十年历程的大型个展首次完整集结艺术家不同时期创作面貌的众多珍贵作品,手稿、文献与成都观众见面。展览按时间线索还原了何多苓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的创作生涯。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吕澎在采访中谈到:何多苓的个展近年在多地都有展出,澳门、上海及其他城市,包括成都。此次大型个展将何多苓艺术生涯每个阶段通过作品梳理清楚,此外又增加了最近的新的创作,面貌非常齐整。

展览现场

展览按时间线索将何多苓从上世纪70年代至2022年的200余件作品及珍贵文献分别展陈于四个展厅,整个展览通过一个系统、完整的叙事时间轴与清晰的艺术家年谱让到场观展的观众进一步了解何多苓的艺术之路。

展览现场

吕澎总结此次展览与以往何多苓个展的不同时提到,首先是面貌完整,此前的艺术家个展不曾做到如此全面的作品涵盖;其次,展览特别强调整个艺术史的线索,为什么是何多苓,观众可以将艺术家放在历史的上下文语境中去了解、去认识。理解一个艺术家的创作,一方面是要了解审美,更重要的是了解在艺术史中的作用,这才是最重要的。

在吕澎看来,何多苓的作品是在伤痕美术思潮当中最早触及并表达“人”微妙精神世界的艺术家,这是何多苓最重要的美术史意义。

开幕式上艺术家何多苓发表感言

何多苓在接受采访时说到:“这次请吕澎来担纲展览策划,展陈方式从自己最早进入艺术界开始,及至整个中国当代艺术同期的面貌,中国当代艺术是如何产生的,这个群体如何产生,如何发展至今,作为个人和群体的关系,是这个展览的第一部分,相当于看一本书,和一般的展览完全不同。”

展览现场

观众可以通过第一部分的展示清晰直观地看到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和何多苓个人的艺术发展是如何互相并肩前行的。何多苓既是历史的一部分,作为艺术家也代表了个人的发展脉络,展览的最后一个部分是艺术家最新的创作,甚至有一些是仍在继续进行中的作品,这些都能让观众看到何多苓对于创作在今天和未来的思考。

《春风已经苏醒》

何多苓奠定艺术史地位的初始便是《春风已经苏醒》,何多苓也说“这算是我出道的成名作,当时是我在美院研究生的毕业创作,也是我被中国美术界知晓的第一幅作品,是我做知青的经历。”

现场展出的艺术家相关文献

何多苓并不讳言自己受到美国画家怀斯的影响,“怀斯是对中国当代艺术一直有着持续影响力的艺术家,我可能是最早受他影响的画家,我受他启发画了这么一幅作品,这幅画后经《美术》杂志介绍,在中国当代艺术界确立了它的地位,我个人的美术史也是从这里起步的。”

何多苓是个勤奋的艺术家和创作者,从此次展览展出的作品基本能够看出他创作面貌以十年为一转变,每十年为一断代。

《乌鸦是美丽的》

除了《春风已经苏醒》,此次还展出了另一件艺术家代表作《乌鸦是美丽的》,这件作品也是何多苓那一阶段的巅峰之作,此外反映大凉山人文风情的作品《舞蹈》,则是何多苓知青时期的生活体验,“从彝族人的形象和日常生活和那里的自然环境构成了一些思考,这是我那一时期作品的特点。”

展览现场

上世纪90年代何多苓从美国返回国内,从那时起他作品中得见更多受中国传统艺术影响,包括宋、元、明清绘画。也是从那时起何多苓开始了新的艺术探索,一直到2000年后作品的面貌都在不停变化之中,最近2022年的作品基本以十年为一个变革期。通过此次四个展厅作品的完整展示,观众能够清楚地从这四十年漫长的时间线中看到何多苓完整的艺术面貌的演进历程。

展览现场

何多苓在成都的工作室有一个花园,天气或阴或晴,他都喜欢在其中支起画架勾描几笔。“我受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将花草写生统称为《杂花写生》,我那个园子里面种了很多本地花草,有时间我就对着这些花草画上几笔,体验古人画花鸟画的感觉,我把写意的一些用笔用在我的画法当中,我画的虽是油画,但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把中国画的笔墨和油画用笔相结合,如何将中国画的虚、实、留白、笔墨意趣和油画结合起来,一直在探索,从2012年开始到现在一直没有停过。”

开幕现场何多苓将最新完成的一幅杂花写生赠予成都市美术馆

开幕现场何多苓也亲手将最新完成的一幅《杂花写生》捐赠给了美术馆作为馆藏,何多苓说自己虽然是一个油画家,但也是一个中国画家,自己对中国传统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大越来越浓,从最早的《春风已经苏醒》到如今的“杂花”,作品的面貌已经变化很大了。

展览现场

何多苓的作品始终有一个隐线便是文学性,这种文学性不是叙事的,而是一种诗意,这也是很多人认为他的绘画中有一种诗性的根源。透过绘画,何多苓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而不是通过投身那些左右时代节奏的、此起彼伏的喧嚣。

展览现场展出的文献及艺术家手稿

何多苓说自己受很多艺术家和流派的影响,并不好概括自己具体属于何种风格,艺术营养要全面吸收才能走得夯实。

“这个展览第一部分展出了很多画册,那些画册都是对我曾经有过影响的艺术家和流派,我都展示出来就是让大家看到我自己的艺术之路是怎么走到今天的,学习是很重要的过程,现在我还在学习,很多流派和艺术家对我都有影响,甚至是一些非常边缘、像拉斐尔前派,包括刚才提到的怀斯,这些对很多画家不是很重要的流派,对我的影响却很大。”

展览现场

展览有一个部分是“俄罗斯森林”系列,广袤的俄罗斯森林不仅是俄罗斯人的精神家园和心灵归宿,更是给了钟情俄罗斯音乐、艺术、文学的何多苓无尽的灵感。

何多苓收藏的谢洛夫画册

在之前何多苓美术馆艺术家的展览中有一幅作品便是艺术家受到谢洛夫影响的创作,何多苓对于谢氏的喜爱也溢于言表,“我有一本谢洛夫上世纪80年代的画册,我忘记是在哪里找到的这本书,当时价格很贵,相当于我10个月的工资,我一直收藏至今。”

现场展出了《带阁楼的房子》原稿

此次尤为难得的展出了《带阁楼的房子》原作,何多苓曾自述这套作品在其个人的历史上是个异类,“它来自契珂夫,我在和罗宾逊·杰佛斯同处一个天穹下的遥远年代就阅读过并记住了。在近年来的《俄罗斯森林》系列中,我把契珂夫的肖像命名为《夜莺》,夜莺的声音不同于鹰那样尖利;它微弱而优美,如欧阳江河所说,它更适合于青春期。”

在采访中艺术家也提及这套珍贵的作品至今仍保存在自己手中,也足见何多苓对其珍视非常。

展览现场

何多苓以杰出的抒情能力和语言技巧为1980年代以来的中国绘画艺术开启了新的维度,此后他始终致力于完善个体的生命体验并不断从音乐、诗歌、建筑等其它领域融汇于创作之中,他说生活本身是庸常的,他希望自己的画是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就像此次大展的题目“绘画 事情”,拿起画笔画画对于74岁的何多苓而言仍然是最重要的事,老骥伏枥马蹄疾,仍然笔耕不辍的画家说他“想越画越好。”

开幕式现场嘉宾合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