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雪芹塑造林黛玉的模板竟是她,擅长画眉,被隋炀帝夸作秀色可餐

 青溪话红楼 2023-03-11 发布于河北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贾宝玉一见林黛玉就被深深吸引,旁学杂收的他立刻为黛玉取字“颦颦”。他选这个字的理由是:

“《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

《古今人物通考》是部什么书?据专家考证,历史上并没有这部书。“曹雪芹”弄一个假书名出来做什么呢?

其意在表明小说中出现的历史人物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巧合,而是刻意为之。曹公借这些古人的故事,来补充当事人的类似经历。

《红楼梦》中大量用典,其中人名或因事因情而定,或借用古人之名,或从诗词典故中化来。《古今人物通考》中的古今人物既包括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又有文化作品中以及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小说中出现的这些“古今人物”都用来映射局中人,要搞清林黛玉的原型人物,就要把古今人物通通研究一遍。真是好大一个题目,古往今来谁能把所有人物了解透彻呢!

曹公笔大如椽,又能游戏笔墨,如果真要去考究所有人物,真是太呆了。《古今人物通考》中的这些人,必然是《红楼梦》中画了圈的。

凡原著中涉及到的人物,不管是历史人物还是艺术形象,大抵都应该研究一番。这些人物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林黛玉原型的影子。

解读《古今人物通考》和黛玉原型之间的关系,是一件繁杂持久的任务,需要假以时日。且来说说黛玉的字“颦颦”的出处,这两个字背后是《古今人物通考》中历位人物呢?

隋炀帝的崆峒夫人吴绛仙

贾宝玉给黛玉取字,绕半天弯子无非是说黛玉双眉微蹙,仿佛用黛石画过一般。汉朝许慎《说文解字》中说:“黛,画眉石也。”古代自隋唐起,进口一种螺子黛,专门给宫人画眉。

《隋遗录》记载,隋炀帝临幸扬州,建造了许多龙舟凤舸。每艘船都选择千名美女划桨,称为“殿脚女”。

话说这一天风流皇帝杨广在登船的时候,摸到了一个美女的肩膀。这皮肤的触感太好了,炀帝为之陶醉挪不动脚了。这位美女叫作吴绛仙,善画长蛾眉,杨广随即把吴绛仙封为婕妤。

吴绛仙擅描蛾眉,以至于隋炀帝每每“倚帘顾之,移时不去”。隋炀帝还直言夸赞吴绛仙“古人言秀色若可餐,如绛仙,真可疗饥矣。”

自此宫人都模仿绛仙画长蛾眉,螺子黛出自波斯国,价格昂贵,后来稀缺,别人只好用铜黛,只有绛仙能够有充足的螺子黛用。

吴绛仙是扬州人,善画长蛾眉,拥有使用螺子黛的特权。林黛玉虽是苏州人氏,但是随父亲在扬州居住。黛玉前世为绛珠仙子,也是“绛仙”。

扬州女子吴绛仙,擅长用螺子黛画眉。林黛玉随父亲在扬州居住,以画眉黛石为字,前世是绛珠仙子。这二人相同的元素还真不少,但是仅发现这种联系意义不大。来自《古今人物通考》的吴绛仙有什么意义?关键还得看《红楼梦》中有没有呼应。

后蜀何光远《鉴戒录·亡国音》:“炀帝将幸江都,开汴河,种柳,至今号曰'隋堤’。”隋堤就此成为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红楼梦》中也出现了“隋堤”的典故。

第五十一回《广陵怀古》中写道“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第七十回,柳絮词《西江月》中又有“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

“隋堤”最大的风景是柳,历史上的“隋堤”为什么种了那么多柳树呢?

吴绛仙最初的职业是殿脚女,干的是拉龙船的苦力活。隋炀帝游幸江都,为了养眼选千名长白美女拉纤,吴绛仙就是其中之一。这些美女拉着船在太阳的照耀下禁不住香汗直流,脸上的妆也花了,完全失去美感。于是有人建议,把运河两边种上柳树给美女遮挡太阳。隋炀帝一听,是个好主意。

隋炀帝下旨,凡在两岸栽大柳树一棵,立赏绢一匹。消息传开,人们争先恐后地跑到岸边来栽柳树。仅用了七天时间,千里隋堤都种满了高大密集的柳树。

结语

林黛玉绛珠仙草的艺术构想来自于吴绛仙,她本是隋炀帝下江南时的一名殿脚女。隋炀帝为了这些殿脚女免于日照之苦,在河堤遍植柳树,于是有了著名的隋堤。薛宝琴诗中两用“隋堤”典故,这些草蛇灰线遥相呼应。

思考

“曹雪芹”善于用文字玩射覆游戏,吴绛仙、隋堤背后覆的主人公是隋炀帝。《红楼梦》以闺阁暗写朝廷,曹公以隋炀帝类比哪位皇帝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