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启运: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三)No.1

 新楚 2023-03-11 发布于广东

 [1]1951年4月22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广东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作为省政府的派出机构,行使政府职能。

 [2]据颜泽贤《华南师范大学校史》,1969年下半年,出于教育革命需要,经过审查和挑选,有100多名教工,陆续调回广州参加教育革命。唐老师应该是此时调回师院。

 [3]黎克明,广东省南海县人。1948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并进入解放区从事学运工作。1956年毕业于中共中央高级党校理论研究班。历任华南师范大学政治系副主任、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哲学管理学研究所所长,1982至1989年任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现已九十一岁,住在华师高教村中区。据唐老师口述,黎克明是华师哲学所的。他在文革写文章的时候,唐老师、黄家驹和黎克明都在同一个写作组。后来三人都在高教村中区居住,黎克明住在前面两栋。有一次,黎克明和唐老师讲笑话,说:“老唐,我们这辈子,现在还在世上,没有去世,是很幸运的,我们能有个岗位一做做了那么多年,很辛苦,那些运动什么时候不会落到我们头上呢?”黎克明很有趣,也很大胆。

[4]黄家驹,广东佛山人。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华南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政治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等职。华南师范大学校歌词作者。今年已八十六岁,住在华师高教村中区。

[5]1981年8月得到广东省委宣传部的批准后,《语文月刊》编辑社从1981年9月正式着手筹办,1982年4月正式创刊。

[6]马肖云(1904-1992),河北省新乐县人。1960年7月,调任中山大学党委第二书记兼副校长。1978年10  月,调任华南师范学院任院长、党委常委、党委书记。马校长在《语文月刊》创刊号题词:“研究读者需要,有针对性地提高读者与解决读者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不要放空炮。”这一严谨踏实的办刊态度,为《语文月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7]《中学语文教学》创刊于1979年,第1期于1979年7月20日出版。吕叔湘《语文刊物漫忆》一文,为其创刊致贺。现由北京市教委主管,首都师范大学主办,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协办,是一份面向海内外发行的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中语会会刊。

[8]《语文学习》自1979年创刊至今,第1期于1979年1月20日出版。第一篇文章是张志公的《说“语文”》。创刊至今,一直致力于提高中学语文教育质量、中学语文教师的教研水平及教学能力。

[9]黄纪壮,早期参与《语文月刊》创刊筹备工作,为《语文月刊》第二任主编。据现任副主编胡家俊口述,黄老师曾是专职在编辑室工作,现已八十多岁,生活在华师高教村中区。

[10]诸孝正(1938-2015),笔名苏锡、江耕、筱言等。江苏无锡人。华南师大中文系教授,曾任写作教研室主任。据唐老师口述,诸孝正年纪不大,但身体不是特别好。据现任副主编胡家俊口述,诸老师前年去世,此前一直居住在华师高教村中区。

[11]陈佳民,据现任副主编胡家俊口述,陈老师曾继曹础基后任华南师大中文系主任,原在中文系写作教研室。现陈老师已七十八岁,任《语文月刊》顾问。

[12]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于1960年2月成立,是中共广东省委员会和广东省人民政府直接领导下的学  

术性群众团体。

[13]《语文月刊》1982年第1期刊登王力的《中国语法学的发展》一文。

[14]《语文月刊》1987年第6期刊登周祖谟的《怎样学习古代汉语》一文。

[15]李行健,曾任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会长,《<语文月刊>,南国的一颗明珠——祝贺该刊创办15周年》一文发表于《语文月刊》1994年第4期。

[16] 据现任副主编胡家俊口述,唐老师2008年后就不再担任顾问一职。

[17]据现任副主编胡家俊口述,第一任主编是唐启运,副主编是诸孝正、杨永信、江凯波、何伟棠等。第二任主编是黄纪壮,副主编是江凯波、罗会同。第三任主编是江凯波,副主编是罗会同,后罗会同退休,胡家俊任副主编。第四任主编是陈建伟,副主编是胡家俊。第五任即现任主编是张玉金,副主编是胡家俊。江凯波、诸孝正、陈建伟分别于2008年、2015年、2017年逝世,在此深深悼念这三位中文系的老前辈。胡家俊还提到《语文月刊》编辑室的搬迁,初在小黄楼即中文楼,现计算机学院,然后搬迁到文科楼,即现外语学院处,后来才搬到大学城文一栋。据黄纪壮《敬业 进取 开拓创新——写在<语文月刊>创刊20周年之际》一文,刊名题字是黄纪壮当年根据郭沫若的书法手稿挑选、合拼、放大而成。然观《语文月刊》创刊号和第二、三期,是吴三立题字。

 [18]关于标准化考试定义有诸家说法,在此举北京师范大学张厚粲观点。张教授认为,标准化考试是按照系统的科学程序组织,具有统一的标准,并对误差作了严格控制的考试。国家教委学生管理司主编的《标准化考试简介》即用此说。

[19] 1981年至1985年,经教育部组织进行科研规划和研讨,确定广东省开始标准化考试的试验。

 [20]李又华(1912-2000),兴宁宁中区人。广州解放后历任南方大学教务处长、副主任等职务。李又华于1978年2月至1979年12月任广东省高等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实施高考语文标准化试验,时任高教局局长的是李修宏。此处唐老师应是指前高教局局长李又华。

 [21]1987年10月国家教委考试管理中心召开高考标准化试验工作座谈会。这项试验工作于1985年从广东省开始,扩大到广西、山东、辽宁、湖北、四川、陕西等七省。试验科目,在广东从英语、数学开始,后包括物理、化学、语文在内。标准化考试作为系统工程,要求命题标准化、考务标准化、分数标准化等。引自漆书青《谈谈标准化考试》,《中国教育学刊》,1988年第2期。杨一经在《1987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题设计评介》一文中指出,标准化考试的理论依据,在于它运用系统科学方法论作知道,借鉴和运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成果(如B·S·布卢姆关于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还有教育测量学、教学统计学等。命题既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又有利于中学教学和促进中学教改,这个指导思想同全国命题指导思想是一致的。同时,他表示广东的标准化考试试验,在命题上改变了以往以经验命题为主的传统方法,仕途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标准化科学化的考核模式。通过检阅《198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广东省语文试题》,我们得知当年广东省语文试题分两卷。第一卷为五十道单项选择题,第二卷为五道多项选择题和两道写作题,考察范围广,知识量大,题量尤多。与现今高考题题型差别很大。

[22]在1988年11月15日至18日召开的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标准化考试试验评估会上,评估委员一致认为,四年来,广东省各级领导对试验工作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和支持,参加试验的有关单位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借鉴了各方面的经验,参阅了大量文献,以科学的态度、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在我国标准化考试理论模式还不算成熟、教育测量与统计的研究正在不断探索、发展的条件下,完成了大量试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全国起到了先驱的作用,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引自《广东省高考标准化改革试验评估委员会对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标准化考试试验的评估意见》。

 [23]据《唐启运教授的治学历程》一文,当时也获得了广东省高教局的奖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