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雷伟出书

 丁东小群 2023-03-11 发布于北京

    今年三八节,应雷伟夫妇之邀,到天坛附近的便宜坊聚会。聚会的主题是,雷伟向大家赠送刚刚拿到的新书《雷钟瑞年谱》。

   雷伟是我们的老朋友,生于1948年,今年将满75周岁。古稀之年,完成处女作,了却一桩夙愿,在座的朋友都向他表示衷心祝贺。一些没有到场的朋友,收到他快递的新书,也纷纷给予好评。文学评论家李建军称这是“一部具有独特价值的著作。”山西作家孙涛说:“这是一部厚重的家史,折射的意义重大!”清华大学教授王普说:“读你的书唤醒我们对曾经走过的路的记忆,思想独立,文笔流畅,为你的笔耕点赞!”

  我们和雷伟相识于二十年前,介绍人是共同的好友陈为人。雷伟原先在太原钢铁公司工作,夫人是北京老知青。因这层原因,他们夫妇晚年从山西到北京定居。

  2012年10月在凯旋门,左起:王东城、丁东、王晓红、常富、严淑鹤、林淑芳、陈为人、张红萍、智效民、邢小群、雷伟、王晓红女儿

 我们团到意大利、法国、瑞士旅游他和陈为人夫妇一起参加,一路为大家摄影,让我们感受到雷伟兄为人诚恳忠厚,是一个值得交往的朋友。以后,我们在京城多次一起参加文化活动每次他都为我们拍摄了精彩的照片。

2012年10月在共识堂,左起:雷伟、李文子、邢小群、陈为人、周志兴、钱理群、智效民、丁东、张红萍、严淑鹤 

   去年5月,雷伟体检,查出肺部有问题,诊断为早期癌症,于是赶快住院,实施微创手术,切了一叶肺。手术成功,他对主刀医生十分感谢。但医生建议实施化疗,引起他的纠结。他的母亲和弟弟都死于癌症,经历过化疗、放疗,过程非常痛苦,也没有挽回生命。于是,他问医生是否可以靶向治疗?其实,靶向治疗也是化疗之一种。医生反问,没有靶子,怎么靶向治疗?这一问,他清楚了,自己身体内已经没有癌症病灶,实施化疗纯属预防性措施。于是他决定拒绝化疗。下决心并不容易。在此前后,他咨询了多位朋友,其中有与癌共舞20多年的张立华,我们还向他推荐了凌志军的《重生手记》等书。雷伟手术一年多,愈后良好,没有复发转移的迹象。现在红光满面,气色很好!这证明雷伟拒绝化疗的选择是理性的!不只少受罪,少花钱,更重要的是保持了身心健康。
   现在,随着国人寿命延长,癌症患者也在增多。有些人得了癌症,不愿意让别人知道。雷伟不同,他坦然面对,把自己抗癌的经历写成文章,让大家分享。他开办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名叫“雷伟1948”。光是讲述求医抗的文章,就有五之多。我们感到,雷伟这些文章,不仅对自己和家人有意义,对社会也有意义。我们见过一些朋友,遭遇癌症,十分无助。求医时言听计从,结果人财两空。医生水平有高下,医德也不尽一致。患者和医生存在着天然的信息不对称。如何做一个理智的患者,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很不容易。在这种情况下,癌症患者让大家分享自己治病的体会,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十分可贵。所以,我们多次把雷伟的文章推荐给患有癌症的熟人和家属阅读,或许能从中得到某种有益的启发。
    去年10月中旬,雷伟发来微信说想把自己公号上的文章编成一本书。并说,联系到一家出版社,大约要花两万多元。是否可行,征求我们的意见。
    我们认为,把微信公号的内容编为纸质图书有必要。一是电子媒介的存不稳定。有的公号,一瞬之间就会无影无踪。网络上的自媒体,不像纸质书,放在那里,物质不灭。二是雷伟的父辈已不在世,同辈年龄也不小了,习惯于纸质阅读。要想让亲友看到雷家的历史痕迹,印刷品的作用不可取代。
   我们查了一下,雷伟接洽的出版社,不是在中国内陆的出版机构,而是在新加坡注册的出版社。这样的出版机构,在国内不享有公开发行权。在海外,中文图书市场极小,有的根本不上市。一些机构以海外出版社名义,给大陆作者出书,目的在于挣,其实没有能力书籍进入流通渠道。
   于是,我们推荐了北京家谱传记文化馆。在这里印书虽然也不能公开发行。但费用比那家新加坡出版社低得多。付所谓书号费,只付编辑、排版印刷费用,印出来馈赠亲友,也能实现自己的心愿。
    怎样编辑这本书,我们和雷伟反复切磋。雷伟的设想是将微信公号里的内容尽数编入。我们建议,还是要突出主题,删繁就简,进行精编。适合家谱传记文化馆的主业,此书的主题一是雷伟父亲雷钟瑞的生平;二是雷伟自己的生平。围绕这两条线索编辑本书,尽量避免重复。雷伟原来准备了400多张图片,我们建议去粗取精,主要选择和父亲、亲友及个人经历相关的照片100幅,其他可以舍弃。插图太多,反而喧宾夺主。雷伟删去了不少图片,最后还是不忍割爱,保留了170幅图片。
    编书过程,正好赶上疫情的末段和兔年春节,原定两个月把书印出来,实际操作了四个月。直到今年三月初,才付梓完成。

  近几年,我们接触到不少朋友,有的和雷伟年纪相近有的年轻一些,也有60岁左右。他们不是职业作家、学者,也写出回忆录,或编出自己文集、诗集,想出书为快。过去,出书首先想到出版社。但现在出版社都是企业,要挣钱。未名作者的著作很难在市场上盈利,于是出版社要求作者承担市场风险,通常的做法是让作者交一笔费用,俗称书号费。前些年一个书号收一、两万,近些年已经提高到七、八万,远远高过排版设计印刷费用。对于已经退休的作者来说,有没有书号其实意义不大,因为已经不需要评职称,不需要完成科研成果。书本身没有太大的市场,不如选择雷伟这样的方式,少量印刷,馈赠亲友,少花冤枉钱,还能避免内容审查的许多烦恼。杭州有一位女作家唐平,辛辛苦苦完成了一部长篇小说,滞留了很长时间,不能在出版社问世,干脆自印若干,赠送朋友。不久前,开封有一位杨涟先生和我讨论,怎样出书。我谈了自己的看法,他也自印了一本《我从开封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