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破解慢阻肺魔咒,千年名方小青龙汤合附子汤清热化痰、理气散瘀

 曾经沧海刘卫国 2023-03-11 发布于河北

身边亲友有罹患慢阻肺的朋友,对这样的场景一定不陌生:

一进入秋冬,老人的喘咳就骤然加重;略微重一点的体力活动或稍稍受寒后,老人就止不住的咳嗽、憋气、呼吸困难,这时需要紧急送往医院。

而在医院,除了医生开具的各类药物之外,甚至用上吸氧手段。过几天患者症状减轻出院。

但过了一阵子,或因天气原因,或因环境原因,慢阻肺的症状卷土重来,再次加重的患者又因憋喘住院了。

这像一个醒不过来的梦魇,一个走不出的死循环,让我们不禁要问:现代医学对待慢阻肺的种种手段,到底能起到多大作用?

文章图片1

为了方便大家了解,我们来打个通俗的比方,跟大家说道说道其中的道理。

万籁俱寂的深夜,一座摩天大楼突然失火了,灵敏的报警器第一时间响起,所有熟睡中的人都被惊醒。

大楼保安为了安抚住户,赶紧跑去把摁掉报警器的开关,报警声瞬间平息,整个大楼一下子安静了,住户再度安然入睡。

但那么请问,这种平静还能持续多久?摁掉报警器的动作,最终是不是引火烧身?

现代医学对待慢阻肺的种种手段,跟摁掉报警器开关的保安,犯的是同一个错误。

文章图片2

现代医学的种种手段,说白了,就是典型的“治标不治本”:

慢阻肺的“标”,就是临床表现出的种种症状:喘息气促,咳嗽,咳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或唇甲紫绀,心悸浮肿等症状,重者可出现昏迷,喘脱等危重症候——

而现代医学,就是针对这些“标”来发力的——无论是药物治疗(终身服用吸入性的长效支气管扩张剂),还是氧疗、通气支持、外科治疗等其他手段,统统只是在缓解症状,就像着火后只去摘掉报警器,掩耳盗铃,而不去管(或者没有能力和手段去管)真正起火的原因。

中医认为,“治病必求其本”,这样虽然过程可能比较缓慢,但却是一劳永逸解决问题的途径。

那么,慢阻肺的本,到底是什么?

中医认为,“慢阻肺”是指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气路、血路不通畅造成肺内压力大,心脏的收缩力越来越差,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肺气不利,肺气壅滞,气道不畅,胸部胀满,不能敛降,迁延不愈——

这才是着火的根本原因,这才是慢阻肺的根本,找到这一症结所在,通过清补运兼用,标本兼治,才可能达到治疗效果。

文章图片3

2016年,龚先生正好满60周岁,他患慢阻肺已10年有余,每次急性发作时,浑身难受,感觉自己快抗不过去了,但每次经过住院治疗后,又在濒临死亡的边缘挣扎过来。

龚先生就这样,成年奔波在求医问药的路上,各种治疗方式都尝试过,但每年都会复发,尤其是秋冬之际更为剧烈,似乎是永远迈不过去的坎。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意识到了,龚先生所经历的诊疗,都是摘报警器的治标方案,所以难免反复,迁延不愈。

2019年3月12日,经人介绍,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找我看诊。

初诊症状为:胸痛咳嗽,有痰,痰中带血,并伴有胃疼,夜间比较严重,有疲倦感,小便发黄,大便比较稀,中医脉象偏细偏弱,舌苔比较红。

结合龚先生的整体情况,辩证分析:属脾肺两虚,湿热淤积,气郁痰凝之症。运用排毒通肺疗法,开具清热化痰湿,理气散淤散郁的药物进行治疗。

处方如下:小青龙汤合附子汤加减,生麻黄、桂枝、干姜、旱半夏、炙甘草、白芍、五味子、细辛、炮附子、生白术、茯苓、党参等。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3月26日复诊,龚先生咳嗽咳痰的情况减轻,血量减少,胸痛也有所减轻,我根据他的恢复情况,在原方的基础上微调药方,再继续调理。

4月10日三诊,龚先生咳嗽咳痰、胸痛的症状消失,身体状态好转,病情稳定。

后进行巩固调理,随证加减,龚先生一直服药到2020年4月。

最近一次电话随访是2022年12月,龚先生所有症状均消失,情况稳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