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梦俄罗斯之二:圣彼得堡、要塞、冬宫

 王力德个人馆 2023-03-11 发布于新疆

        寻梦俄罗斯之二:圣彼得堡、要塞、冬宫

  1、圣彼得堡略要

  2013年6月7日早上,我们从莫斯科坐了一夜火车来到了圣彼得堡。导游小张还在莫斯科的时候就给我们说,莫斯科实在算不了什么,圣彼得堡要比莫斯科漂亮一百倍!圣彼得堡是整座城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的。这样的古城在世界上也不多。

  

  

  在这里导游换为当地的中国姑娘袁小丹。她先给我们简单介绍圣彼得堡。她说这座城市是彼得大帝建的,所以称为“彼得格勒”。(“格勒”即俄语город,“城市、城堡”的意思)它修建在涅瓦河通向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原先是一片沼泽地,它由42个岛和300多座桥组成,被称为“北方的威尼斯”(我去荷兰旅游时,导游说阿姆斯特丹是“北方威尼斯”,这儿又出来一个,苏州则被称为“东方威尼斯”,凡水城皆以“威尼斯”为荣)。

   现在彼得堡郊区仍然是沼泽

  这是一座先规划好再修建的城市,就跟北京城一样,彼得下令全国各地都要把石头运来建城。彼得大帝为什么要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到这里?是为了夺取出海口。从这里可以直通波罗的海,彼得奋斗多年,终于打败了挡在出海口的宿敌瑞典,夺得了通往北大西洋的通道,俄罗斯从此发展成海洋大国之一,这就是彼得大帝超出先辈沙皇的远见卓识。

  

  

   涅瓦河宽400到600米。深24米(中国极少如此水量的城中河),但不允许游泳。这里有许多座桥晚上能打开,便于通航。开桥的景观非常漂亮,可惜我们无法欣赏到。

  圣彼得堡的天气时晴时阴,有人形容它是男人的心,女人的脸,老变。

  圣彼得堡北纬60度,离北极圈(66.5°)不太远。每年6月,会出现“白昼现象”,夜晚很短,很亮,甚至半夜能看报。

  小胡昨天就讲过“白昼现象”,实际是误说,“昼”本意就是白天,“白昼”还是白天。而夜晚不黑反而亮应该叫做“白夜现象”,当时车上的上海游客就指出过应该叫“白夜”,但小张不认帐。我看小袁学问似乎比较好,谁知也胡说,可能东北人都这么说。他们把“白夜”和“极昼”两种现象混在一起了。其实只要上网查查“白昼”“白夜”“极昼”这几个词就全明白了。

  2、十二月党人广场

  早饭后来到市中心的十二月党人广场。1825年12月(俄历),一批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贵族军官,趁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去世,图谋起义,欲建立共和国或君主立宪政体,后失败被杀。被称“十二月党人”。

  一说到十二月党人,我立刻想到高中世界史课本上有一幅“十二月党人起义”的插图。军官们穿着整齐的军装,打着交叉武装带,在广场列队,准备发起冲锋,他们的对面有一座楼和一座塑像。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当年历史的起点,看看周围是不是跟插图一样?。

  

  

  正是,有一群俄罗斯人正站在当年十二月党人所站的位置和角度集体照相,他们的背后正是那座塑像,和那座黄色的楼。

  而那座黄色的大楼是过去的参政院,也是权力中心,所以他们要在这里发动起义。这里过去叫做参政院广场,为纪念党人,后改称十二月党人广场。

  3、青铜骑士

  那座塑像是彼得一世骑马铜像,骏马后蹄踏在一块巨石上,前蹄腾空奋起,马象征着俄罗斯,而马匹践踏着的蛇,代表着当时阻止彼得大帝改革维新的力量。就是著名的“青铜骑士”,由法国雕塑家法尔康涅(Falconet)创作于 1782年,俄国诗人普希金专门为这一塑像写下了他最出名的叙事诗《青铜骑士》。

  

  为雕塑当模特的是一名体形酷似彼得大帝的俄国将军。他骑的是来自著名的奥尔洛夫马场的骏马。将军上百次地冲上人工堆成的山丘,让马直立起来,以便雕塑家记下骏马直立的姿态。

  这座雕塑在力学上也很讲究,因马的前半身悬空,所以后面有一条粗大的马尾,而且连接在蛇身上,再固定在石基上,这样就能保证它的平衡。

  彼得大帝的功勋的确值得普希金大书特书。彼得与康熙同时代,都是一代伟大君主。我前两个月刚刚看了一部彼得传记,彼得出生的时代,俄罗斯刚刚摆脱蒙古统治,远远落后于新兴资本主义的西欧,彼得为此专门组织团队去西方学习,他以普通一兵的身分在西方学习了多门技艺,尤其造船学还取得了合格证。

  他在西方大开眼界,回国后以法国为师,进行大力改革,从服饰开始,首先剪掉俄罗斯人的大胡子,留须者征收胡须税,富人不在乎那点儿钱,他就强令挂一面沉重的铜制税牌,富人只好剃须。仅此一件便见彼得改革力度之强。彼得尊法语为上层交际语言,贵族必须会说法语。就跟日本明治维新一切学英国一样,连走路姿势都学英国,现代版的“邯郸学步”。

  俄罗斯从此由一个封闭落后的农业国向强盛的工业国转变,俄罗斯后来之所以成为世界强国,海洋大国,概由彼得大帝肇始。

  有人问斯大林,列宁同彼得相比谁更伟大?斯大林答:如果列宁是大海,彼得大帝只是沧海一粟。现在看来,这个评价应该反过来,列宁的道路把俄罗斯引入了死胡同,虽盛极一时,终归崩溃,俄罗斯又回到历史的原点。

  如果拿彼得与康熙相比,恐怕康熙也远不能与之相比,虽然康熙个人爱好西方科学,但他并未将整个西方文化引进中国,致使大清帝国最终走向封闭僵化,落后挨打,不得不崩溃的结局。

  4、伊萨伊耶夫大教堂

  青铜骑士塑像背后,也就是广场的南面则是著名的依萨伊耶夫大教堂,也叫圣伊萨教堂。它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和佛罗伦萨圣母之花大教堂一道,被称为世界四大教堂(四大教堂我已见到三个,唯伦敦那座未见)。它是俄罗斯最重要、最隆重的宗教圣地。

  因彼得大帝诞生日与圣徒伊萨纪念日同一天,故此为大教堂命名。它高达101米,金光闪闪的圆顶在圣彼得堡的许多地方都能看见,圣伊萨教堂也成了这个城市的象征之一。

  圣伊萨大教堂四面各有16根重达120吨的巨型花岗岩石柱,擎天神柱般巍峨壮观,石柱上残留有许多弹孔,那是二战期间留下的痕迹,不刻意修复,是为了让人们永远不忘这段惨痛的历史。

  

  大教堂的内外部装修十分考究,光黄金就用去400公斤,仅穹顶外部镀金就耗费100公斤。

  大教堂前面有一座亚历山大一世骑马雕塑,亚历山大继承了彼得的事业,击败拿破仑,达到了俄国的鼎盛颠峰。这两座雕塑处在同一条线上,所以导游说,当地人戏称“愚者(尼古拉一世)追随智者(彼得一世),怎么都追不上。”

  5、海军总部大楼

  十二月广场的东面是海军总部大楼,正在装修,但那金灿灿的尖顶仍然高耸入云。


  

  

  广场中间有一组喷泉,附近有一尊雕塑,极像斯大林,我以为圣彼得堡仍然在纪念斯大林,导游说其实那不是斯大林。

  广场里有一批幼儿园孩子,阿姨带出来玩,个个都穿着带黄色萤光的交通背心,汽车见到小孩过街都必须停车礼让,不像中国醉醺醺的司机疯狗似地不管不顾,一撞就是几十名学生。


  

  广场旁也有卖画的,那油画和水彩画得极帅,极潇洒,看得出俄罗斯艺术的厚重。

  广场旁厕所,门口两个字母,М是男,Ж是女,导游说:看那字形,男人是山,女人是水。

  6、列宾美院与狮身人面像

  十二月广场北面就是涅瓦河,跨过全市最宽的“蓝桥”就来到了河对岸。

  河岸上有两座埃及赠送的人面狮身石像,我在巴黎卢浮宫见到过最原始的那座狮身人面像,据说人面是按照埃及帝王胡夫的脸雕刻的。石像旁是推销旅游纪念品的地摊,其中还摆着中文图书《圣彼得堡》,里面有许多精美照片及详细介绍。

  

  

  

  石像背后就是著名的列宾美术学院,也是全俄罗斯美术界最高学府。十九世纪,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名家云集,代表画家及作品有:

  艾依瓦佐夫斯基 (1817-1900)《九级浪》;

  萨符拉索夫《白嘴鸦飞来了》;

  希施金 《松树林》《林中雨滴》;

  列宾《伏尔加河纤夫》(这幅画相信许多中国人都知道)《伊凡雷帝杀子》、《扎波罗什人给土耳其苏丹的回信》、《意外的归来》;  

  

  苏里柯夫《近卫兵行刑的早晨》;

  

  列维坦 《伏尔加河组画》。

  我小时候家里就挂着列宾的画,受家风薰陶,最崇拜的就是列宾,现在家里还有列宾美院作品集。现在终于到了列宾美院楼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敬意油然而生。

  7、瓦西里岛古港口灯塔

  从地图可看出,瓦西里岛位于涅瓦河河口。船舶由大海进港,需要一座高耸的灯塔,就是眼前这几座。这地方叫做长滩。

  

  红色塔身上突出几座绿色船头船尾的雕塑,好像趴在上面的壁虎,有点儿恶心。之所以有船头装饰,是因为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人们把战败船只的船头钉在圆柱上,作为海战胜利的象征。古舰船很小,挂在柱上还能做到。到现代这些灯塔已无用,但在重大节日里,灯塔会点燃,想来蔚为壮观。

  

  

  旁边是广阔的绿地,中心有一只巨大的铁锚,一群小学生在这里听老师讲历史课。导游说,俄罗斯学生学历史,大多是在展览馆,边看实物边听讲解。俄罗斯历史不长,文物又多,这的确是个好办法,意大利也是这办法。中国历史太长,文物大多亡佚,能看到的无非明清故宫。

  一对青年正在这里举行婚礼,热烈亲吻。导游讲,俄罗斯人婚礼很简单,不过是亲友们到景点转一圈,吃吃饭就算完事。新娘和伴娘的身材都非常完美,感觉好像俄罗斯美女比法国女郎更亮丽。

  

  这里也有打扮成古代贵族模样的“陪照”,增加了历史感。

  站在视野开阔的古港口,对岸彼得堡罗要塞的金色尖顶非常突出,这就是我们下一步的景点。

  电影《列宁在十月》第一个镜头就是这个标志性的尖顶,一出现它就说明列宁已经从芬兰坐火车潜回彼得堡。

 

  

 左:在古港口看到河对岸的尖顶    右:《列宁在十月》第一个镜头

  8、彼得堡罗要塞

  导游讲,彼得堡罗要塞对这座城市非常重要,因为要塞座落的那个小岛就是这座城市最初的发源地。这岛叫做“兔子岛”,开发前野兔遍地,而且岛的形状也像兔子。

  该要塞1703年5月16日由彼得大帝在兔子岛上奠基,彼得堡是在要塞的保护下诞生和发展的,所谓“彼得堡”一开始就是指这个要塞堡垒。彼得保罗要塞是作为俄国同瑞典进行北方战争的前哨阵地创造的。 彼得大帝亲自为它选择了一处易于防御的地点,亲自监督建造工作。后几经扩建,建成这座六边形的古堡。古堡的城墙高12米,厚 2.4-4米。

  要塞中有圣彼得保罗大教堂、钟楼、圣彼得门、彼得大帝的船屋、造币厂、兵工厂、克龙维尔克炮楼、十二月革命党人纪念碑等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是圣彼得保罗大教堂。

  大教堂的钟楼高122米,到20世纪中叶,仍是全城最高的建筑物。我们在河对岸遥望,这座细高的金色尖顶显得鹤立鸡群。待我们进入要塞后,很难照全整个钟楼。

  导游说,关于这个塔尖还有个故事。有次塔尖上的十字架坏了,女皇召募工匠,有个勇敢的乌克兰小伙儿,爬上去修好了。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赏个金杯,走到哪儿都能免费喝伏特加(好像李白也有类似传说,唐明皇赐金还山,就有一个御赐金杯,走哪儿都能免费喝酒),后来金杯丢了,小伙儿要女皇补发一个,女皇干脆在他脖子纹上御旨,走哪儿只要指指脖子就能喝酒。

  

  

  

左:金色塔尖    右:作贵族小姐状施下蹲礼

  导游首先把我们领到著名的彼得铜像前,这是彼得大帝死后,将脸部用石膏拓模后做的雕像,所以百分之百逼真。西方有死后拓模传统,列宁,甚至鲁迅也是死后拓模。

  彼得身高2.04米,从这尊铜像可明显看出那两双猿臂鹤腿,而脑袋则显得偏小。传说摸一下手能长命富贵。中国老太太立刻围得水泄不通。

  

  彼得堡罗大教堂的内壁装饰有43幅精雕细镂的木刻雕像。教堂内有从彼得大帝到亚历山大三世的俄国历代沙皇的陵墓,许多大公也附葬于此,均立有大理石墓碑。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前些年,1998年7月17日,被杀害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全家的遗骸也安葬于这里。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和他的公主们

  有几位俄罗斯小女孩正在画水彩写生,技巧尚不熟练。

  

  造币厂的建筑和上面的名称依然很完整,在这样坚固封闭的要塞中造币,确实便于保密。

  1717年要塞它失去了军事意义,成了国家监狱。在押犯人中有许多名人:拉吉舍夫、车尔尼雪夫斯基、高尔基等等。1887年,列宁的哥哥亚-乌里扬诺夫试图谋杀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在要塞中被杀害,年仅21岁。

  十月革命前夕,要塞成为起义军的司令部;按照列宁指示,在棱堡的旗杆上悬挂着一盏明灯为号,使巡洋舰“阿芙乐尔”号炮轰冬宫,从而掀起起义怒潮。

  我们在这里看到了杀人的刑具,一名刽子手正戴着面具,端着板斧站在肉墩子前,似乎正在等待下一名囚犯的脖子放在墩子上。看起来很像我们市场上剁羊肉的设备。那板斧很古怪,缺了一大块,成了个拐把子,不知是为了省铁还是为了轻巧。

  

  

  旁边是一副木枷,能把犯人的头和手套进去。只是三个孔在同一水平线上,犯人很难受,远没有中国木枷人性化。我想这种姿势,即使把武二郎铐进去,怕也无法玩“武松脱铐”的传统把戏。

  我们从要塞的后门涅瓦门走出去,来到涅瓦河岸,涅瓦桥边,能更清晰地看到古堡的城墙,真正是“金城汤池”,易守难攻。

  远远望去,有一伙男女正在城墙下的河岸上裸晒,以图成为“高级贵族”。

  

  9、冬宫广场

  午饭后,我们来到冬宫广场,圆弧形的冬宫大楼前是宽阔的广场,中间矗立着一座高高的柱式纪念碑,是为亚历山大柱,从基座到柱顶雕塑,高47.5米。柱体是一整块花岗岩,直径4米,重600吨,没有任何粘接,只靠自重立在基座上,历经近200年稳如泰山。

  

  相比之下,中国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是一块长14.7米、宽2.9米、厚1米、重达60多吨的完整花岗石,这已经是中国现代最大的纪念碑石块了。

  柱子顶尖上是手持十字架的天使,天使双脚踩着一条蛇,这是战胜敌人拿破仑的象征。而柱脚装饰的浮雕以寓言的方式歌颂着俄罗斯军队取得的战功。因为战胜拿破仑的沙皇正是亚历山大。

  10、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的冬宫博物馆

  据说世界上有四大博物馆(什么都爱搞成“四大”,什么“四大教堂”“四大名楼”),前三家没的说,是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第四家一般都认为就是俄罗斯的冬宫博物馆,但前两个月去台湾时有个说法,认为第四家是台北的故宫博物院,我看那只是台北自己的说法。

  在博物馆领域,向来以西方为中心,以所藏西方名画,名雕塑的价值来衡量,中国古代名画在我们看起来自然都是无价之宝,但在世界根本排不上号。他们对东方艺术,尤其是中国艺术极不熟悉,在他们眼中跟玛雅文化古迹差不多,虽稀奇却没多少分量。

  冬宫博物馆正式名称叫埃尔米塔什博物馆(隐宫),最初是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私人博物馆,收藏她个人收集的珍玩名画,包括从德国购买的数百幅名画。

  

  

  

  

  

  

  

  

  冬宫博物馆为什么能跻身“四大”?因为里面有两幅达·芬奇的真迹《戴花的圣母》和 《圣母丽达》,世界留传至今的达·芬奇的油画总计不过十幅,五分之一就在这里。文艺复兴另外两杰,拉斐尔的《科涅斯塔比勒圣母》和《圣家族》、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品《蜷缩成一团的小男孩》,也都是该馆的珍品。有这三杰作品镇馆,威望自然而立。

  达·芬奇的《圣母达丽》

  不过达·芬奇的这两幅真迹,其艺术感染力比起另外两幅名作《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差远了,不过是西方美术界画过不知几万遍的圣母像,再细致也就那样,画不出多少新鲜花样。达·芬奇自己最看重的也是《蒙娜丽莎》,终生带在身边,最后卖给法王拿破仑三世。

  

  

  

  

  

  

  

  

  

  

  

  

  冬宫仅西方艺术馆就有120个展厅,除了油画,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雕像、花瓶等也占了20多个大厅。

  东方艺术馆包括古埃及、巴比伦、亚述、土耳其等文明古国的艺术珍品。

  远东艺术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中国文物和艺术品,其中有200多件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公元1世纪的珍稀丝绸和绣品,敦煌千佛洞的雕塑和壁画的样品,以及中国的瓷器、珐琅、漆器、山水和仕女图。包括3000幅的中国年画及在泰国艺术品。

  导游说因为中俄之间在这些展品中存在争议,所以没有开放。我想可能是中国指出许多文物都是俄国强盗从中国盗取的,而他们不认帐。

  总之,博物馆的珍藏数量浩如烟海,据说若想走尽350间开放的展厅,行程约22公里。

  冬宫共有1050个房间。相比咱们故宫共有房间9999间半,占地似乎也比冬宫大,但在世界博物馆中的名气远比不上冬宫。

  11、冬宫中的伦勃朗作品

  我更感兴趣的是从德国购进的荷兰名家伦勃朗的多幅真迹,伦勃朗的油画特点是黑暗中射入一束光,以突出主体,美术界被称为“伦勃朗的光线”,有些画的印刷品我已摩习数十年,今日始见真身。导游小袁给我们重点讲解的也正是这几幅作品。

  其中最有名的自然是《达娜厄》(也叫《妲纳娅》),这幅画取材于希腊神话,阿古斯王听信了一位预言家的告诫,他将被自己的女儿达娜厄所生的儿子杀死,阿古斯王十分恐惧,便把女儿达娜厄囚禁在一座高高的铜塔之中,不让女儿与世人接触。但是,神王宙斯爱上了达娜厄,宙斯化作一阵金雨,透过塔顶进入达娜厄的卧室,与她结为情侣。最终所生儿子要了佬爷的老命。

  

  我看这幅画时,觉得这位铜塔中的姑娘一点儿都不美,肥胖臃肿,大肚皮坠着,居然还能勾引宙斯!?也许那个年代的女性美要的就是一身肥膘,与伦勃伦同时代的画中女性多肥硕。

  1985年,一个精神病人来到冬宫,因为觉得画作里的女子赤身裸体亵渎了冬宫的神圣,便将硫酸泼向了这幅画,并划了两刀,经过12年的修复又重现初时风采,现在我们一点儿都看不出来。不过损坏的那个部位在次要的暗部,并非脸上。

  正因为出了这件事,我们现在进冬宫,液体一律不许带入,连双肩包也一律要寄存。

  下一幅是一个老头用手按着一青年,这幅画叫做《亚伯拉罕和艾撒克》(也叫《亚伯拉罕的牺牲》,是圣经中的故事。上帝要求亚伯拉罕将爱子艾撒克作为牺牲献给上帝,亚伯拉罕甘愿忍受这一残酷的天命,正但把儿子按在祭坛上动刀砍杀时,突然霹雳巨响,天使飞来,拉住亚伯拉罕的手,告诉他上帝已相信他的虔诚。

  

  宗教故事中常有这种情节,我看跟中国的二十四孝差不多,“郭巨埋儿”不也是这意思吗?都在宣扬一种残忍的忠诚,跟文革“三忠于四无限”时的大义灭亲差不多。

  还有一幅叫做《浪子回头》,也是《圣经》故事,创作于去世前。画的是一位老人的小儿子,争家产不成,远走他乡,放浪形骸,最终迷途知返回到家中,父子相遇的一刻。右边的大儿子和隐藏的仆人则对小儿子的归来表现得很冷漠,和《圣经》中所说相符。

  这幅画倒比较符合现代的人性观,《圣经》中也有许多符合人情伦理的故事。

  还有一幅叫做《扮作花神的莎斯姬娅》,因没有故事,导游没讲,但这幅画在伦勃朗作品中也是很重要的一幅。

  12、冬宫中的其它油画

  有一幅画不知是谁画的,非常奇妙。画面上的男女似乎只有三条腿,两人共用一条腿。无论从男子这边看,还是从女子那边看,这条腿都合理,既属于他也属于她。画技确实了得。

  还有一幅惊心动魄,两帮人在打,其中一帮全是半人马的妖怪。希腊神话中,在拉庇泰王的婚宴上,半人马人试图诱拐新娘,奸淫女宾,并用树干和石头袭击东道主。拉庇泰人最终战胜了半人马人,象征知识和理智战胜本能和动物情欲。此画可能描写的就是这件事。

  撕杀极为惨烈,马蹄踩断人的脖子,有些妖怪又被拉庇泰人打翻,还有些女人正在被妖怪劫掠。

  

  有人认为,从未见过骑兵的古希腊人,对中亚来的游牧骑兵大为惊骇,以为是马身人头的怪物,于是有了这样的神话传说。

  另有一幅叫做《法国大使在威尼斯的接见》,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我看其它团队也在介绍这幅。

  还有两幅人像值得一提,就是俄罗斯两位最著名的将军苏洛夫和库图佐夫,我在上高中历史课时对此二君就印象极深。库图佐夫是击败拿破仑的主要英雄,而苏沃洛夫则是库图佐夫的老师。

  在俄罗斯,击败拿破仑是最辉煌的历史,无论油画、雕塑,还是建筑,凯旋门,处处都在炫耀这次伟大胜利。

  经彼得一世改革而强大起来的俄罗斯,100年后,在亚历山大一世领导下,终于击败了欧洲战无不胜的拿破仑。而中国此时正是嘉庆朝,康乾盛世结束,开始走向衰败。

  13,攻打冬宫的镜头

  来到冬宫我更感兴趣的是电影《列宁在十月》中攻打冬宫时的镜头。士官生们在冬宫内筑好堡垒,革命群众往里攻打。先冲进冬宫最外墙那座巨大的凯旋门,然后来到宫殿本身的那座大铁门,群众冲进去,开始一些人往铁门上爬,想翻过去,才爬到一半,后面峰涌而至的人群干脆挤开了铁门,那些爬在铁门上的“先锋”们反而一时下不来,被推到了墙边。这个镜头终生难忘。

  但那座铁门究竟在哪儿,我们参观的时候并没有看到,不大清楚究竟进的哪座门。

  

  

  

  

  

  

  攻入冬宫的第一道大门——冬宫凯旋门

左:群众开始往铁门上爬    右:铁门被群众推开

左:当年被推的那座铁门    右:当年冲进去的第一道大门——冬宫凯旋门

  

  

  

  

  

  实际上据最新史料,十月革命时参加冬宫的有士兵、水兵和赤卫队员,但当时并未经过激烈的战斗,冬宫的防卫长官亲自打开大门,把他们带到了临时部长正在开会的地方。占领冬宫几乎没有遇到真正的抵抗,整个起义过程中,一共死6人,伤50人。列宁称之为“罕见的不流血的革命”。

  我们在电影上看到的这一切,全是斯大林时代拍电影时编造的。这两部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电影中,虚假镜头太多了。

  但不管怎么说,在我已进入晚年时,来到青年时看的电影中的历史地点,非常激动。电影中的经典对话现在仍然是网上的热议,比如“接线的小姐都昏过去了!昏,过,去,啦!”忆来非常有趣,原本说俄语,翻译竟能在队长点四下头时,正好配上四个汉字“昏过去啦”,而且口型完全符合汉语,真是妙译天成。

  

  昏,过,去,啦!(正在说“昏”字,注意那口型)

  14、冬宫中的雕塑

  雕塑中当然首推米开朗琪罗大作《蜷缩的男孩》。

  这里也有埃及的人面狮身像,看起来埃及这东西很多,不只胡夫金字塔前那一座。

  有一幅现代派雕塑,简直就是一怪胎,四个乳房挂着,四只鹰爪并着,不知想表现什么。

  有许多极美的雕塑,也许是古希腊古罗马的作品,怪不得称为四大博物馆之一。

  有一幅人与狼搏斗的雕塑,看着很面熟,但就是想不起来叫什么名子。

  在电影《列宁在十月》中,群众冲进到处是雕塑的冬宫,白军顽强抵抗,枪声大作。白军似乎素质极差,居然拿雕塑当挡箭牌向红军射击。而红军队长则号召士兵:“这里有许多古代艺术品,我们尽量不要开枪!”从而形成正义和邪恶的强烈反差。实际历史中并没有枪战。

左:电影中的冬宫枪战    右:现在冬宫中的廊柱

  接下来有一个镜头颇幽默,队长命令一位士兵:“你看守这座太阳神。”而士兵却说:“这是爱神!”,卫队长只好说:“算了!现在没时间,以后再分析。”众人大笑。其实太阳神阿波罗跟爱神是一男一女,不可能搞混,这不过是编导顺手开了个轻松的小玩笑。

  

左:白军以雕塑为掩护开枪    右:这是爱神!

  15、冬宫的建筑装饰

  冬宫的建筑也不得了,内部装饰十分豪华,两厢是高大的大理石柱,长廊,巨形吊灯,屋顶壁画,雕像,屋顶花园等,使整个冬宫显得金碧辉煌,十分气派。

  许多大厅用俄国宝石——孔雀石、碧玉、玛瑙制品装饰,如孔雀大厅就了2吨多孔雀石,整块孔雀石雕成巨杯。

  拼花地板也非常漂亮,用了9种贵重木材。御座大厅(又称乔治大厅)的御座背后,有用4.5万颗彩石镶嵌成的一幅地图。宫内回廊甬道,转折相通,花园苑囿,点缀其间,布局极为得体。

  花瓶大厅放置有19世纪俄罗斯石刻工匠的杰作,重19吨的绿色波浪式的大花盘。这个花盘名为列夫·涅夫斯基花盘。由阿尔泰边疆区的科雷万工厂用一整块乌拉尔碧玉打磨而成,耗时12年。

  地面和桌面上的镶嵌画也非常精美,使人目不暇接,几乎造成审美疲劳。

左:二十四圆柱厅,整块大理石制成的圆柱    右:最漂亮的拉斐尔长廊

19吨大花盘

贵重木材的拼花地板

精美的镶嵌画用无数天然彩石拼成

  16、约旦楼梯

  将要离开冬宫时,来到出口处(实际上是正常入口的前厅),天花板上由意大利画家绘制的《奥林匹斯山》,众神飞升在云端,造成高旷奇幻的宗教效果。

  巨画周围看起来好像是浮雕,实际上是平面画出来的立体效果,技法也是不得了。

  再往下走就是著名的约旦楼梯:全由白色大理石砌成,也叫做“使节楼梯”,如果外国使节从此处进入,步步高升,给人以高大威严,庄严肃穆之感。

  17、途中所见

  从冬宫出来,站在涅瓦河边,这里正是使节进出冬宫的所在。街边矗立着彼得一世的画像,此人是这个城市,乃至俄罗斯的灵魂,虽经苏联七十年抹黑,终掩不住他的光芒。俄罗斯在他之前,不过是个内陆小国,经彼得大帝一代,开始成为欧亚两大洲的强国,向西,与欧洲列强争雄,向东,一直侵略到黑龙江,与康熙打了个平手。

  我们的大巴车开始出城,去郊外旅馆。今天周五,人们都去郊外度周末,造成堵车。

  车中见一野鸡,夹着香烟,忸怩作态,招蜂引蝶,不由拍一张。

  

  出城后,也跟莫斯科一样,是无穷无尽的森林和草原,间或闪过一群群私家别墅,有豪华的,也有木板组装的,反而显得更原生态,更有俄罗斯味儿。

  小袁继续讲俄罗斯掌故,说到国酒伏特加,古代也跟咱们武松喝的一样,是低度酒。后来大化学家门捷列夫发明了蒸馏法,才将度数提高到40度以上(门捷列夫是俄罗斯最伟大的的世界一流科学家,其元素周期律奠定了现代化学的基础,居然还有空闲研究伏特加)。俄罗斯人喝酒的习惯跟咱们不一样,喝冷酒,而且一口闷。

  彼得大帝当年有个宠臣缅希柯夫,相当于咱中国的和绅,富可敌国,连彼得接见外国使节,招待贵宾,都得向他借马车,借宫殿。

  现在的俄罗斯,товарищи(同志)已经没人用了,其实中国不也一样吗。

  17、列宾故居

  我们今天住的旅馆叫做“列宾故居”,听起来很浪漫。一位游客问小张:“列宾?列宾是谁呀?是不是列宁?”小张不耐烦地答:“列宾是个画家。”

  查列宾生平,真正的列宾故居也在这附近,是个博物馆,有多幅列宾的著名原作,只是没机会参观。我们住的这座“列宾故居”也很有一些风景油画,装点着艺术氛围,甚至有一架钢琴,可惜用透明胶带封着琴盖。

  

  

  

  

  

  

  真正的列宾故居

我们的旅馆——“列宾故居”

苏联老兵和俄罗斯油画真是绝配

  这家旅馆的楼层概念很怪,既不像中国底层叫一楼,也不像西方二层才叫一楼,而是底层叫做A,二层叫做C,三层才叫做一楼。

  因为此处在很远的郊外,所以房间和卫生间比莫斯科那家旅馆大些。上到住房的九楼西望,能看到远远的波罗的海,也就是芬兰湾。小张说有条小路通海,只须走十分钟。袁女士和高女士结伴去了,而我昨晚在火车上休息不好,困得要命,没去。

  现在按莫斯科时间,应该十一点多了吧,但因圣彼得堡更靠近北极圈,太阳还没落,窗户又向西,屋里亮得充满了“白夜现象”(照导游说法是“白昼现象),幸亏俄罗斯人早有准备,拉上厚实的窗帘,立刻变成了“黑夜现象”。高女士半夜向外眺望,天一直不很黑。天边总挂着霞光。

2013年7月31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