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家遗址2023考古发掘工作启动 曾揭开海岱地区年代最早城址的面纱凤凰网山东

 王浩然 2023-03-11 发布于山东

原标题:焦家遗址2023考古发掘工作启动 曾揭开海岱地区年代最早城址的面纱

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10日讯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师生3月7日前往焦家遗址展开发掘工作。焦家遗址位于济南市章丘区西北20公里处的泰沂山系北侧的山前平原地带,向南距离城子崖遗址约5公里。遗址主要时代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阶段和汉代,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

焦家遗址发掘区外景

焦家遗址发掘区外景

2016年至2017年春夏,山东大学考古与博物馆学系两次发掘该遗址,发掘面积约2170平方米。发现了极为丰富的大汶口文化遗存,包括1圈夯土墙和壕沟、215座墓葬、116座房址和1座陶窑等。在发现的974座灰坑中,绝大多数属于大汶口文化,此外还包括少量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和汉代灰坑。

北区晚期居住期房址分布图

北区晚期居住期房址分布图

发掘区域内的聚落功能表现出明显不同,从早到晚经历了I居住期、II埋葬期和III居住期三个大的发展阶段。I居住期的房址多为半地穴式,III居住期多为地面式,这批空间排列有序的房址材料,填补了鲁中北地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阶段居住形态研究的空白。

大型墓葬M152

大型墓葬M152

发现一批系统而丰富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墓葬和祭祀材料。墓葬之间分化明显,大型墓葬全部都有重椁一棺或一椁一棺,面积在6~11.66平方米之间,随葬品数量最多的可达70件,常见玉钺、玉镯、骨雕筒、陶高柄杯、白陶鬹、白陶背壶、白陶杯和彩陶等。有大型墓葬在大汶口文化时期被毁坏的现象。

大型墓葬M91随葬玉器

大型墓葬M91随葬玉器

在发掘区南区的中南部位置,发现了夯土城墙迹象,墙体外侧为壕沟。墙体现存宽度约10~15米,现存高度约0.45~0.90米,每层夯层的厚度约10厘米,已出现版筑技术。墙体有增筑现象。壕沟宽度25~30米,深度约1.5~2米。为了解壕沟的走向和结构,对其进行了重点勘探。勘探结果显示,壕沟平面形状近椭圆形,外围东西长425~435米,南北宽250~360米,总面积约12.25万平方米。壕沟东北角有近80米宽的缺口,在缺口以北约80米处,有东西直向的长约300米的壕沟存在。从发掘的地层关系来看,一些时代为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大型墓葬直接打破夯土墙。因此,夯土墙的年代不会晚于大汶口晚期。种种迹象表明,焦家遗址应是目前发现的海岱地区年代最早的城址,为龙山时代诸城林立的盛况找到了本地的源头。

南区动物祭祀坑

南区动物祭祀坑

长期、系统的开展焦家遗址的聚落考古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对于探讨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内涵、聚落结构和人地关系、更大范围的区域联系以及文明化进程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闪电新闻记者 李静怡 报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