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夏故坛解读「坤·文言传」

 昵称53812687 2023-03-11 发布于甘肃
内容图片

【原文之一】

《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释字词〗

:大地之德,受约束而合矩者也。地虽广大,可分四方;四方有界,则可丈量,可丈量者有范矩也。圆者中规,方者中矩,故方者为合矩者也。

化光:演化并光大。:就是指按照预设的目标和程序而演变。:光大、扩展的意思。

〖解读〗

从卦象上讲,《坤卦》六爻皆柔,故曰“至柔”;《坤卦》是消息卦,六爻阴阳不杂,循序演进,顺乎自然而不为人力所左右,故其“动也刚”。从义理上讲,天行而四时不忒,地从而四季分明。坤为地,大地顺乎天时而表现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也是非人力所能决定的,纯属自然的伟力,故曰“《坤》至柔而动也刚”。《坤卦》上坤下坤,“坤为地”,大地厚重沉默,故曰“至静”。大地分四面八方,故古人认为天圆而地方,故曰“德方”。坤为地象,大地静默而其性称方,故曰“至静而德方”。

《坤卦·卦辞》曰:“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坤道与乾道相反相成,乾为君道,坤为臣道;乾道创始,坤道助成;乾道争先,坤道从後。坤道是配合乾道的,故坤道不争先,永远是从于主角之後的。先于其主则失主,失主则迷无所从;从于主後则得主,这才是常态常理。故曰“後得主而有常”。坤为地,坤道者,地道也。但坤道不仅仅包含大地本身的状态及变化规律,还包含大地上万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坤道演化并光大了地道的外延,故曰“含万物而化光”。

坤道与乾道相对而言,乾道为主,坤道为从。地法天,坤法乾,坤道顺从乾道。大地及其承载的万物顺天命而运行,也就是随天时而发展变化,天为春则生,天为夏则长,天为秋则收,天为冬则藏,故日:“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内容图片

【原文之二】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释字词〗

:这里指重视。辩者,议也。提议则表示重视,不提议就表示忽视,不重视。

〖解读〗

这一段文言是对《坤卦》初六爻辞“履霜坚冰至”义理的领悟和应用。《坤卦》是消息卦,阳消阴息的趋势已达极至,接下来就会转化为阴消阳息。根据消息卦特点可知,《坤卦》下面待息的是三个阳爻,这三个阳爻组成乾体,“乾为寒为冰”,寒霜坚冰之言就源于此。《坤卦》初六在这个隐乾体之上,故曰“履”。乾体隐而未出,故知坚冰未至也。霜为冰先,我国二十四节气中有霜降,接下来是立冬,立冬初候就是“水始冰”,故履霜则应知冰来,而且冬渐深则冰逾坚,故曰“履霜坚冰至”。“履霜坚冰至”的意思就是告诉人们天道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所以人们对事物的变化应有基本的预判能力,并顺其道而早做必要的应对准备,有备则无患矣,故曰“盖言顺也”。

内容图片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当时礼崩乐坏,王室衰微,臣弒其君、子弒其父的现象屡见不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孔子认为,这种现象由来已久,福庆祸殃都是逐渐积累形成的,只是人们没有预见或预见到了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越来越严重的後果。如果能在“履霜”的阶段就有所准备,也许灾殃就会被消灭在萌芽状态;如果问题已积累到“坚冰至”的阶段,那必然是祸不单行,余殃连连,一发不可收拾了。故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

内容图片

【原文之三】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释字词〗

:本义是雏鸟反复拍打翅膀试飞,引申而泛指反复地实践。这里是特别强调、反复突现的意思。

德不孤:意思是不偏于一德。人有五德:仁、义、礼、智、信,五德兼备者乃全德之人,偏于一德而不及其余者为德孤之人。孤者,独也。德孤者,独其一德者也。比如妇人之仁,仁者爱人,妇人独重亲情,偏爱家人,故其德孤也。

〖解读〗

这一段文言是对《坤卦》六二爻辞“直、方、大,不习无不利”的领悟。《坤卦》六二居内卦中位,中正当位,是家庭主妇的角色。故六二之道者,母道也,妇道也、妻道也。六二中正当位,故有“直、方、大”的品德。《坤》六二作为家庭主妇,自身具有直、方、大的品德,这是很好的,但不能一味地以直、方、大的品德来要求和对待所有家庭成员。家不同于外,内外有别。家庭重亲情,不能过于强调直、方、大,但也不能否定直、方、大。过于强调直、方、大,家风未免过于严苛、死板,家中就缺乏了那种活泼、温馨的气氛;而否定直、方、大,家风又过于松驰、不正,家中就会失了尊卑长幼之序。如何掌握好这个分寸呢?那就是首先要肯定和敬重直、方、大,但又不过度强调直、方、大,故曰“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直是指正直的品行,方指行为有规矩,合于理而近乎义,故曰“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齐家,对内,要敬重正直的家风;对外,要求家人言行要合理,不做不义之事就好。故曰“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对外对内这两点做到了,就不会是一个只知有仁而不及其余的德孤之人,故曰“敬、义立而德不孤”。

内容图片

【原文之四】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释字词〗

:藏于口而未咽的状态。藏于口则不现,欲现时则随时可吐出。形容恰到好处的表现。

无成:表示不居功。

有终:指有好的结果,得其善终。

〖解读〗

这一段文言是对《坤卦》六三爻辞“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的领悟。《坤卦》六三居武人之位,柔不当位,武而不扬。《坤卦》天时为子,仲冬之卦,五行属水,天道闭藏。天道闭藏之时,武力不兴,《坤》六三柔居武人之位,低调而含蓄,或从王事而不耀武扬威、居功自傲,五德重智,明智之至也,故曰“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坤》六三为什么或从王事而履征伐之职,却不敢居功言成呢?这就是因为《坤》六三讲地道、妻道、臣道的缘故。臣不与君争功,更不可功高盖主。只有这样,臣子才会善终,最终才会有好结果,故曰“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内容图片

【原文之五】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

〖释字词〗

蕃[fán]:本义是草木茂盛,泛指繁多、繁衍。《说文》:“蕃,草茂也。”《诗·唐风·椒聊》:“椒聊之子,蕃衍盈升。”宋·周敦颐《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括囊:本指舒张开来的大口袋,借指博大能容的品性。括:这里是扩展、舒张的意思,与“约”相反。如括约肌,括指舒张,约指收缩。

〖解读〗

这一段文言是对《坤卦》六四爻辞“括囊。无咎无誉”的领悟。《坤》六四柔承君王之下,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辅之臣。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宰相位极人臣,上辅君王,下率百官,必有过人之处。宰相的过人之处,一是肚量大,能容人;二是办事周全,圆滑。《坤》六四居大坤体,“坤为布,为腹”,腹形而布质,故取象为一个大布袋,能容万物,故曰“括囊”。

六四居多惧之位。《系辞传》云:“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六四当位用柔,象括囊一样,博大能容,气度恢弘,何咎之有?故曰“无咎”。六四近君,伴君如伴虎,故多惧,以谨慎也;六四近君,不能抢君王的风头,故不能象二爻那样“多誉”,故曰“无誉”。六三“无成有终”,六四“无誉”有终。如果六四“多誉”,一定会抢了君王风头,遭至猜忌,不会善终。只有谨慎从事,大腹能容,才会无咎,故《象传》释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文言传》亦因而释曰“《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

天生地成,草木繁衍,故曰“天地变化草木蕃”。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指大地有容载万物的厚德。《坤》六四如“括囊”,兼容并蓄,其实就是大地厚德载物的另一种说法。《坤》六四之德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坤德,是坤德的最高境界,何咎之有?故这句话其实归根到底是为阐明“无咎”二字的。《坤卦》是仲冬之卦,天时为子,万物闭藏。人道法于天地之道,天地闭则贤人隐,故曰“天地闭,贤人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告诉人们,在和平年代,贤能之人要收敛闭藏,为臣者不能抢君王的风头,不能功高盖主,誉过其君,否则必受打压。故这句话归根到底是为阐明“无誉”二字的。

内容图片

【原文之六】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释字词〗

黄中:这里指行事中庸,不偏颇。“黄”在这里指五行之色中的土色,五行之土居中,故“黄”亦表示居中。“黄中”表示中庸的行事风格。

〖解读〗

这一段文言是对《坤卦》六五爻辞“黄裳,元吉”的领悟。《坤》六五柔居君王之位,虽为君王却柔不当位,并非乾刚独断的有为天子。这也正是爻辞称“裳”不称“衣”的原因所在。古人垂衣裳而天下治,以衣裳别尊卑。古人服制,衣著于外,裳着于内,故衣刚而裳柔。《坤》六五之为服也,因其柔,故取象为“裳”,着于内也。《坤》六五居五位,五位是外卦中位,五行属土,其色黄。为裳而色黄,故曰“黄裳”。《坤》六五之所以取象为“黄裳”而不取象为“黄衣”,就是因为六五柔不当位也。《易》以柔为小,六五之为柔,如果是因为其龄小而不当位,则这种状态随着时间的变化自然会改变,这是一种吉兆,故曰“元吉”。元者,幼初之时也。六五之为柔,如果是因为其德薄而不当位,则另当别论。不过,《坤卦》是讲厚德载物的坤德,故不会有因德薄而不当位者。

世袭制之下,幼主继位是很正常的现象。幼主继位,名为君王,实不能自主,必有宰辅之臣代其行政。幼主听从于宰辅之臣,配合宰辅之臣实现天下的长治久安,以期不断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这是一种特殊的坤德。自古主幼多篡逆,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故《文言》没有对这种特殊的坤德多加评判,而是对其美好的未来做了展望,所谓“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坤》六五目前柔不当位,所以还称不上是真正的“君子”,不一定能真正做到“黄中通理”,也还称不上真正的“正位居体”,故其有美,而其美不足现于外,只在其中也,故言“美在其中”。只有等到《坤》六五成长为真正的“君子”而能“通理”,真正地“正位居体”,到那时,他将放开手脚,在事业上大有作为,那才真正称得上是美极了,故曰“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内容图片

【原文之七】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释字词〗

:颤抖。因感寒冷而颤抖。

〖解读〗

这一段文言是对《坤卦》上六爻辞“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的解读。《坤卦》六爻皆阴,未见有阳,故曰“为其嫌于无阳也”。《易》以“震为龙”,既然无阳,也就无震体,何来“龙”呢?原来,《坤》是消息卦,下面潜隐待息的是三个阳爻。《坤卦》再进一步阴阳消息,其上六就会消失,而其下潜隐待息的一个阳爻就会息长出来,从而形成《复卦》。《坤卦》下面潜隐的这个阳爻息长出来,《坤卦》上六就会被迫消去,故其因疑阳会息长而战战兢兢,故曰“阴疑于阳必战”。从哪里看出《坤》上六战战兢兢呢?原来《坤卦》上面已经消去的也是三个阳爻,这三个阳爻组成乾体,“乾为寒为冰”,可谓高处不胜寒啊!又《坤》上六与上面已消的两个阳爻组成巽体,“巽为进退”,引申为动作摇摆不定,这里表示颤抖。因寒而颤抖,就是战战兢兢,故曰“”。

《复卦》初九为震体主爻,就是一条名副其实的龙。《坤卦》虽然无阳,但其下面潜隐待息的阳爻可与《坤》初六、六二组成震体,“震为龙”,所以下面隐伏的都是龙,故曰“称龙焉”。只不过这些龙还未入卦体。《坤卦》本身是一个大坤体,“坤为地”,《易》常引申取象为城邑,城邑之外谓之野。龙还未入《坤卦》之内,故曰“于野”。《坤》上六因寒而战,《坤》下潜隐的龙亦因寒而战,故曰“龙战于野”。

《坤》上六即将消去却还未消去,她和卦中的其它阴爻还在一起。《坤卦》六爻皆为阴,同属一类。同类则血缘相近,《坤》上六在消去之前,犹未离其类也,故曰“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那么“其血玄黄”是什么意思呢?《坤卦》天时为子,仲冬之卦,五行属水,其色玄,故曰“天玄”。《坤》上六居极位,说明其天时已是子极,子时穷矣。子时穷则丑来,季冬时节。丑时斗指艮位,五行属土,其色黄,黄为中原土地之色,故曰“地黄”。《坤》上六时位已穷,五行之色介于玄与黄之间,故曰“其色玄黄”。夫玄黄者,乃五行转换之际,天地交杂之色,故曰“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内容图片

(本文共约5000字,子夏故坛原创,带你一起学《易经》)

2023年3月8日完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