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菜根谭》第七集

 昵称503199 2023-03-11 发布于湖北

图片


图片

经筵日讲

图片


图片

'经筵日讲’是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我们借此为题,与您每日研习经典。


《菜根谭》精华速读

袁彦滨




经筵日讲·菜根谭(7)00:0014:10
图片
图片

1.到当说处,一句千钧,不激不疏,此言之上乘,除此虽十缄无妨。

君子当惜字如金,话不要太密。

在该说的时候说,那简单一句便有千钧之力。

你不用激烈昂扬的讲,这叫不激;你不用过多的累赘,也不会疏漏——一句就够用,包罗万象,这叫不疏。

'此言之上乘’,这是最高明的。

除此之外,'虽十缄无妨’,'缄’就是缄默,在不该说话的时候,就算沉默十次也不要紧。

2.心要常操,身要常劳。心愈操越明,身愈劳愈强。但自不可过耳。

有的人会抱怨我怎么这么操心,天天这么累啊,您看,能者多劳么,您有能耐,担任的责任重,才有机会多去操劳呢。

而且这个心啊,经常负担点,是好事,'心愈操越明’,你操心越多智慧长得越快;'身愈劳愈强’,你越劳动,体格便越好。

但是注意,也'自不可过耳’,过度操劳肯定不行的。

3.士君子偶聚,不言身心性命,则言天下国家;不言物理人情,则言风俗世道;不规目前得失,则问平生德业。

君子之间相聚啊,他们谈论的内容,不讲身心修养,就谈国家大事,不分析事物的道理,就研究社会风俗,不规划眼下的得失,就展望未来的事业。

他们就算:

傍花随柳之间,吟风弄月之际,在最轻松的时候,都无鄙俗媟(xiè 通亵)嫚(轻侮)之谈,都不讲鄙俗猥亵的话。洪应明告诉我们:心不可一时流于邪僻,身不可一日偷之堕情。我们要守住自己内心的纯净,勿以恶小而为之,一时都不能让它流于邪僻,而身体也一刻都不要让它懒惰懈怠。

若相逢不是亵狎(xiá 不庄重),便是乱讲,此与仆隶下人何异?只多了衣冠耳。

两个人如果一见面就开始讲荤段子,没有个庄重劲,那你和奴仆下人有什么区别呢?就比他们多披了一层儒者的外衣罢了,这是伪道学。

这句我得说一下,首先,《菜根谭》的作者洪应明是很正的,他说的没错,我们要谈笑有鸿儒——在大多数的时间,我们的言谈内容都应当有一定的深度和滋味,你不用去装,这是你文化层次的自然流露,但是,偶尔和知己在一起,适当的开开玩笑,放松放松,也没什么不好,否则板儿板儿的也太拘束了,这是一个。

另外,他说这个'与仆隶下人何异’,这个就有点资产阶级那个味儿了,不好。

仆隶下人招谁惹谁了,他们有啥问题呢?人家凭手艺,凭劳动干活,你有什么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呢?这个不可取,你如果说,要是天天一讲话就粗俗不堪,淫秽浪荡,那可以说他是个粗汉子、说他是个色狼都行啊,但不能拿'仆隶下人’作类比,这是两码事,太不尊重人了。

不过呢,这也是时代的局限性,那时的人们还没有人人平等的思想概念,就像雅典梭伦改革,400人议会后来升级500人议会,包括克里斯提尼的陶片放逐法,这都是民主的雏形,但这也仅对于公民,注意,他们不认为奴隶是公民啊,这么民主的古希腊城邦,都不把奴隶当人——他们的公民认为奴隶制是最伟大的一个制度,无法想象没有奴隶伺候的生活,所以这都是时代的局限性,我们要了解。

图片
图片
图片

4.求人已不可,又求人之转求。

开口求人已经不好意思了,你又去求人家办一些人家办不到的事,那人家为了帮你,还得为你再去求另一个人,这就更不好了。

徇人之求已不可,又载求人之徇人;

这个和上面的主角对换,他说你答应别人过分的请求已经不对了,那你自己还办不了,还要转加给别人添麻烦,那就更不对了。

不过这是洪应明的观点,但是现实社会啊,互相帮助也没有就那么不好,合理的请求,还是在人情之内的。

但下一句他说的没问题,他说:

患难求人已不可,又以富贵利达求人。此丈夫之耻也。

你求人就是不好意思的事,如果真的是患难而求,也说得过去,但你要求人去干嘛?帮着你搞荣华富贵,这就是为大丈夫所不耻的事了。

5.时时体悉人情,念念持循天理。
时时刻刻都要体恤人情,为他人着想;同时心中常念,要坚持遵循'天理正道’。

6.愈进修愈觉不长,愈点检愈觉有非。

我们越读书,当您了解了知识的浩瀚,我们会越发现自己的无知与不足。同理,您越修行,就越会发现自己不长进,差得太多了;您越检点小心,对自己要求越严格,越会发现自己毛病很多。

若不留意,自是尽看得过;你不注意修养,不反观自身,那会感觉自己样样都过得去,这就坏了,这就会原地踏步甚至不进则退,若留意求进,则处处皆是病痛——我注意了,那会发现自身都是毛病。

但是你发现越多问题,然后逐一改正,我们就会臻于完善,所以这是我们非常难得的进步的过程。

7.毁誉予夺在人,立身行己在我。

对我的评价毁誉那是别人的事儿,我不管,也管不了,我只管做好自己就够了。

就像金庸《倚天屠龙记》写的九阳神功心决那样,'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我不管你们怎么弄,你强,是山峦起伏,横,是大江澎湃,和我没关系,我自是清风明月,不以你们的意志而改变,但永远的吹着你们,照着你们。

于是强如灭绝师太全力一掌打向张无忌,一个心决就给化开了。

8.取人不责短,衣敝臬(niè)者市文绣,食糟糠者市粱肉,因人着而弃之乎?

我们取人之长,不取其短,就像一个穿得破破撕烂的人在集市上卖一件特别华丽的衣服,影不影响你买啊?不影响,你买的是他卖的衣服又不是他穿的那件;一个天天吃糟糠粗食的人,但他卖的肉很美味,你吃不吃?不影响你吃,这个道理其实大家都知道,但是实际用就不灵了。

比如李某迪啊,王某宏啊,他们是钢琴家,是音乐人,都有过比较优秀的作品,但是现在凉了,为啥,生活作风有问题。

这个吧,我个人认为,并没必要一棍子打死,你听的是音乐啊,你听的是他的弹琴,不是学他的作风,他不是你的道德老师,也不是人民的父母官,他们的生活,可以说跟我们一毛钱关系没有,有关系的只是他们的作品,但是人们愿意跟风啊,愿意墙倒众人推,鼓破万人捶,愿意八卦啊,愿意当网络圣人啊,这就没办法了。

当然,您说他们作为公众的形象,本身就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这个必须封杀,那也有道理,但是他们的作品不用下架,因为作品无罪的。

这个就不多说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9.仁者寿,生理完也;默者寿,元气定也;拙者寿,元神固也。

仁爱的人,长寿,因为他们有一颗善心,因为生理健全所以长寿;沉默的人长寿,因为元气安定,不费神;朴拙的人长寿,因为其元神牢固。

所以,我们要想长寿,就要仁爱而不可恶毒,要沉默而不宜嚣张,要朴拙而不能狡诈,这才是寿考之道。

10.
嵇康,是魏晋之交的名士,因为他反感司马昭的作为,于是隐居不出,最后被构陷而死。

这句是说他的,叫:

嵇康善养生,而其死也,乃知养德乃养生第一要也。

嵇康本人好养生啊,他继承了老庄之道,著有一部《养生论》,看来他很惜命的,但他还是死了。

如此热衷养生的人,为什么要去死呢?

他完全可以不死的,只要和司马氏合作,那他别说活着,还得活得位极人臣啊,但是他没那么做,他选择了舍生取义,他视其义比他珍爱的生命更重百倍。

所以君子养德是养生的首要之本,没有德这个基础,养生再久没有意义,活的年龄大那也是徒具形骸,行尸走肉。

德在我而蹈白刃以死,何害其为养生哉?

我为了守住自己的道德和底限,何惧于踩着钢刀去赴死呢?这对于我是最大的养生——因为养德是养生的重中之重嘛,所以我为德而死就是最大的养生。

11.钓者,逸也,然持杀生之柄;奕者,清也,却动战争之心。

钓鱼啊,在人这儿,是安逸消遣的事儿,但是你的安逸消遣是以杀害鱼为代价的——你的娱乐,人家得付出生命来陪你,凭什么啊,就因为你是人?你说对。

那换位思考,你是一只鱼呢,还会这么想么?

你说我不可能是鱼,咳,人不可自大啊,你认为人是最顶端的,殊不知人外有天,就像鱼前有人是一样的,因果不虚,只是世人看不到啊,今天你留鱼一命,明日对您的受益是不可名说的——这是我自己引申的,洪应明讲这句话其实没有这层意思,他就是说,钓鱼,如此安逸的事,却也掌握着生杀大权;对弈下棋,本是件高雅的事,人却动了战争之心,争强好胜的,他后面还有一句,叫'是故,多能不如无能之全真。’他这是讲道家无为的思想,多才不如无才,好事不如无事,是这个意思。

12.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世。
恪守道德,寂寞一时;阿谀权贵,凄凉万世。
13.肝胆煦若春风,虽囊乏一文,还怜茕(qióng 孤)独,气骨清如秋水。
一个人,若肝胆清明,他即便身无分文,孤单无伴,他的气质也如同春风和煦,如同秋水清澈。

14.龙津一剑,尚作合于风雷。

这是说绝世宝剑的制成,都需要有风雷的配合。

大家说这和剑师的技术有关系,和天气还有关系么?有,但是这是传说。

相传,古人制剑啊,宝剑将成未成,就差那么点意思的时候,这时候拿出来就是区区凡品,但恰在此时,要是打了个惊雷,或者发生点什么意外情况,甚至还有祭血的,好家伙,这个力量引进剑气,神品乃成。

这句是说,非凡的成就也是要有机遇的。

15.雪霁(jì 雪后转晴)清境,发于梦想。此间但有荒山、长江、修竹、古木。

这句是说大雪过后的天地,万物清爽,此时最能引人神思遐想,叫'发于梦想’,为什么?

因为干净。

我们极目所致,除了白色,这副画卷再没有其他颜料了,雪把所有地上的灰啊,山上的杂色啊,树上的什么叶子都盖上了,整幅画面只有白色的远山,长江,近处的竹子和树木的轮廓而已。

这句我的理解是,人只有心思澄明,把杂七杂八的都掏出去,这是最能通神的状态。

就像入定,你大脑里要把一切都放空,一切都模糊,一切都消失,才能进入入定的状态。

16.登高望远,吊古寻幽,广胸中之丘壑,游物外之文章。

这是说,登高远眺,你就能广阔胸中的丘壑;凭吊古人,探寻经典,你就会使自己的学问更加酣畅。

所以人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眼界要广阔,胸中才有东西,要不井底之蛙,他就能看见巴掌大的一块天,同时,人不能自满,要敏而好学,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探寻到更广阔的天地。

图片


《菜根谭》的作者洪应明(明朝)幼慕纷华,晚栖禅寂,故《菜根谭》其作,纳儒、释、道之精髓,引出、入世之思考,文辞简明隽秀、朴实有力,是吾极爱之佳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