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Beyond也玩儿“新浪潮”,以及《冷雨夜》之后会是如何?

 愚人音乐坊 2023-03-11 发布于四川

《现代舞台》是Beyond第二张大碟。

1
988
 Beyond《现代舞台》

十五年前的今天,Beyond发行了第二张大碟《现代舞台》。初版由陈健添的Kinn’s发行,后来新艺宝重新出版CD。出于这层背景,我把这张归在“宝记正传”这个合集下面。

首先,先解释一下为什么文章开头我没用“专辑”、而采用“大碟”这种笼统的说法。那是因为,《现代舞台》确实是Beyond二张全长录音室“大碟”。第一张是《亚拉伯跳舞女郎》。更早的自费录音带《再见理想》、以及《永远等待》EP都不能算作大碟。Beyond后来也出了一张“IV”来帮乐迷们“整点对时”。既然要写带有科普性质的乐评推文,而且还是“碟本位”,对于一些词语的定义就要符合唱片工业的“语境”。即使Beyond早期的《再见理想》再怎么“艺术”、再怎么值得研究,它终归是地下时期的产物,和后来大家熟悉的Beyond有区别,姑且算作Beyond的“史前”资料。乐迷们承认其音乐上的开创性即可、无需过度“神化”。如果不明白,可以类比崔健在“新长征”以前的作品,情况有异曲同工之处。

不过Beyond在登上“现代舞台”之后,用其他方式承认了《再见理想》的存在、及历史地位,比如把这张专辑再版、比如《现代舞台》专辑中重新灌录了《旧日的足迹》。我想无论是否Beyond的fans,都能感觉到重录的版本比最早的“自费版本”精致很多,编曲、录音都是质的飞跃。后来Beyond在现场重现这首歌,也基本上参考的是88年这一版。

专辑标题曲《现代舞台》不算太耀眼的作品,至少在Beyond各大专辑的主打歌里不算能“打”。黄家驹黄家强刘志远三人创作,用到了Beyond早期不多见的Funk元素。这首歌也是Beyond“御用填词人”刘卓辉和他们的第一次合作,话题比较尖锐,与当时的主流乐坛有些格格不入。记得在一些访谈里听到,这张专辑的销量并不好,甚至不是下半年交出《大地》《喜欢你》《冲开一切》这些更容易被主流接纳的作品“救场”,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Beyond了。所以,尽管《现代舞台》在音乐属性上是Beyond历年作品中偏“柔和”的一张,没有家国情怀、没有世界和平,但歌词依然很有态度,真实记录着生活。

这张专辑里,黄家强、黄贯中都有了各自主唱的作品。黄贯中唱了《午夜流浪》《Once Again》两首歌,黄家强则唱了大家比较熟悉的《冷雨夜》。其实《冷雨夜》原本是黄家驹没看好的作品,因为旋律太过于流行化了,反倒黄家强看上了,然后自己填词,成就了这首Beyond最早的主流情歌作品。当然,《冷雨夜》也贡献了华语乐坛最经典的Bass Solo,可能没有之一。对了,还有一首《冲上云霄》,这是黄家驹、黄家强兄弟两人共同主唱的唯一一首歌,所以意义非凡。

《现代舞台》也是Beyond五人时期最后的作品,Paul、家强在专辑里都有了各自主唱的歌曲,而刘志远在Beyond却没能留下属于自己的Solo曲目,有点儿可惜。好在远仔为《冷雨夜》续写了一个更加“合理”的结尾《雨夜之后》,算是有了一些可以施展发挥的空间。这首歌也恰好是唱片A面的结尾,非常有意境。后来在一些精选集当中的《冷雨夜》,干脆就直接把两轨曲目合在一起,所以大家在各大App上搜索这首歌的时候可以搜到长度不一样的两个版本。长一些的版本,在4分19秒之后的部分,就是“雨夜之后”了。

Beyond后来各种live版本的《冷雨夜》,好像都没有把《雨夜之后》这个堪称完美的结尾重现,似乎这个设计只属于录音室版本。

有人说刘志远只是Beyond的临时成员,没有主唱的歌曲、甚至没有留下独立作曲的作品。但实际上,《现代舞台》这张专辑之所以是我们听到的这样,更多应该归功于刘志远在编曲上的构思。如果你细心去听,你会发觉这张专辑键盘乐的比重非常高,全碟的风格更多也是偏向英式“新浪潮”(New Wave)。其实和Beyond四子时期大家熟悉的流行摇滚风格不搭,可能这才是刘志远和Beyond分开的原因吧。离开Beyond之后的刘志远反而有了更广阔的发展,与梁翘柏、Jim Lee等知名音乐人合作,为大牌歌手编曲、伴奏等等。甚至Beyond三子还会请他以Session Player身份参与专辑录制。

之前我更喜欢专辑A面的五首歌,有《冷雨夜》《旧日的足迹》这些,反倒对B面歌曲印象不深。后来重听,才发现B面许多宝藏歌曲,其风格或题材在Beyond的专辑里都很可能是唯一。比如,你绝想不到《迷离境界》里面会“致敬”巴赫的作品、受漫画启发所作的《城市猎人》;Paul的两首作品也与专辑整体的“新浪潮”风格相吻合,所以刘志远和Paul可能才是这张专辑编曲风格的主导,毕竟掌控了两样旋律乐器。当年喜欢的《赤红热血》《天真的创伤》,多年之后再重听反倒没有那股“热血”了,还是更喜欢《现代舞台》这种对现实尖锐讽刺的作品。

我无意间发现,Beyond《现代舞台》与太极的《想》简直太像了,不仅风格类似、主题都是描写香港的“都市触觉”,甚至封面都采用了类似的白底+成员站位造型的设计。这些,还是等到《想》的三十五周年再说吧。

好了,今天先讲到这儿吧,下课。如果这张专辑勾起了你的哪些回忆,欢迎私信跟我交流。






留言板(2023.3.10):


℗&©愚人音乐坊 202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