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字引申义137:如日中天

 爱雅阁 2023-03-12 发布于上海

日     rì



日,甲骨文图片,这个圆形图片是太阳。里面的一点图片,是为了区别“口”字和其他圆圈。日,指太阳。
金文图片
小篆图片
隶书图片
楷书图片

日,本义是“太阳”。
《易‧繫辞下》:“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

引申为“太阳出现在天空的那段时间”,即“白天”。
《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太阳升起,即白天,太阳下落,即夜晚。一升一降,一白一黑,就是“一天”。
《尚书‧洪范》:“五纪: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厤数。”
孔颖达疏:“从夜半以至明日夜半,周十二辰为一日。”

引申为“每一天”。
晋陶潜《归去来辞》:“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引申为“将来的某一天”。
《列子‧汤问》:“日以俱来,吾与若俱观之。”
张湛注:“日谓别日。”

引申为“特指某一天”。
宋陆游《示儿》诗:“五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太阳一升连着一降,日子一天连着一天,即“时间、光阴”。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朕以览听馀閒,无事弃日。”
李善注:“言听政既有馀暇,无事而虚弃时日也。”

“时间”引申为“一段很长的时间”,即“时期、时代”。
《荀子‧王制》:“殷之日,安以静兵息民,慈爱百姓,辟田野,实仓廪,便备用。”

“时间”引申为某一个具体的时间点,即“时刻、时候”。
《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却说司马懿引兵迳到卤城下,日已昏黑。”

“日子”引申为“过去的日子”,“旧时、往日”
《左传‧文公七年》:“日卫不睦,故取其地。”
杜预注:“日,往日。”

引申为“特指某月中的某一日”。
《尚书‧舜典》:“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
孔传:“月正,正月;元日,上日也。”

“某一天”引申为“
发生某件事情的那一天”,即“日期”。
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我不知日。”

古时候,至高无上的君王把自己比作伟大的太阳,因此引申为“皇帝、君王”。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微词‧韩侂胄》:“嘉泰末年,平原公恃有扶日之功,凡事自作威福,政事皆不由内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