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数字中国建设的“2522”框架布局。
第一个 '2',指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通过5G网、千兆光网、物联网等网络连接建设,计算中心等算力建设与布局优化,传统基础设施升级打造新型数字基础设施。通过构建国家数据管理体制机制,建立数据产权制度,畅通公共数据和商用数据资源的循环能力。在这一点上,去年国家层面已出台构建数据基础制度的二十条意见,制定了详细规划举措。
“5”是指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这个提法高度很高,将数字技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五位一体”总布局战略紧密结合,在数字经济上,要培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推动数据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支持数字企业发展壮大。在数字政务上,强化政务数字化能力建设,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在数字文化上,大力发展网络文化,深入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提升数字文化的服务能力。在数字社会上,促进数字公共服务普惠化,完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发展数字健康,推进数字社会治理精准化,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普及数字生活智能化。在数字生态文明上,推动生态环境智慧治理,加快构建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信息化体系。
第二个 '2',指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一个是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健全知识产权转化收益分配机制。另一个是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数据安全是数字化的基础保障,要增强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基础制度。
第三个“2”,指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一是建设公平规范的数字治理生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制定修订各行业数字化转型、产业交叉融合发展等应用标准。提升全方位多维度综合治理能力。二是构建开放共赢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格局。
本次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与经济复苏、十四五规划的时间节点正好切合,对数字中国建设的规划高屋建瓴、宏观大气。各级政府单位、企业、个人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在数字中国一盘大旗中的定位。对于产业与个人来说,将享受到数字中国带来的生产力提升和生活的便利,对于已在中流击水的信息通信、互联网企业,也可以从规划中找到新的市场机遇,另外个人更为好看好从事数据应用、数据化技术创新的科技型公司,预计在数字中国的建设中,他们将成为新的独角兽,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