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康县老年大学诗词班今天开班

 山花烂漫oqq2hn 2023-03-12 发布于山东

    保康县老年大学诗词班于三月12日开学上课。诗词班是保康县老年大学今年为保康县诗词学会开设的一个学习交流格律诗词的平台,是跨越国学知识天堑的桥梁。在这里,国学的大门为诗词爱好者无条件地开敞。诗词班以文交友、相互切磋,共同进步。在诗词班,只要是诗词爱好者,都将成为精神财富的富翁。老年大学诗词班不仅是保康县唯一的一个系统学习格律诗词的专业班,每位学员一年两百元的学费,保康县诗词学会承担一百元,学员只需交一百元。

    诗词班是诗词爱好者和中老年朋友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吟诗作赋、交朋结友、愉悦精神的理想乐园,在学员群里可以交流写作心得、发表诗词习作、切磋研讨。置身诗词班里,沐浴晨光星辉,眼观三千汉字,聆听莺歌鸟鸣。或吟风花雪月,或咏梅兰竹菊,或诵今古圣贤,或唱高山流水···美哉,悠哉,乐哉!

    爱好诗词的朋友们,心动不如行动,快来参加诗词班吧!共同的爱好、共同的情趣,让我们以十分的热情,百倍的努力,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诗词,用我们手中的笔、心中的情来讴歌新时代。

老年大学诗词班开班第一课

说说诗词入门

冯祖华

老年大学踏新程,我与诗朋并肩行。

百里清溪终入海,一篇习作靠勤耕。

推敲字句无穷尽,锤炼言词务必精。

语不惊人多是恨,莫将学习做虚名。

    同志们,欢迎大家参加保康县老年大学“诗词班开班第一课”。

    保康县老年大学诗词班,是陈主任专门为我们诗词学会会员开设的,是为了我们大家学习掌握诗词的的创作方法,提高诗词创作水平,激发大家学习中华诗词、热爱中华诗词的热情和激情。

    我也是和大家一样来相互学习的,古人说得好,“三人必有我师”,在座的各位文学底蕴很深,功底都不错,而且各有千秋,可以平分秋色。大家都是我的老师。首先,应该感谢陈主任给我们搭建了这个平台,在老年大学开设这个诗词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中华诗词的机会,我能够和大家一起探讨诗词,学习诗词,了解诗词,这是一项提高自己文化底蕴,增强文化修养的很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一定和大家一起努力让中华诗词在荆山楚源这块宝地上发扬光大。中华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能够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同学习和传承,我仅以名义向大家表示衷心的谢意!

    唐朝诗人杨巨源的“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这首《城东早春》诗是好诗,但我们不能被古人所迷惑,要看出问题的所在,这样我们才能推陈出新,学习才有意义。大家想想,古人的眼是审美之眼,难道我们的眼睛就不是审美的眼睛?从《城东早春》这几句诗里你会发现,古代和我们现在也是一样的,春天的嫩柳也是一样的,都是柳叶泛着鹅黄,都是那么养眼。古人能写,为什么我们不能写。实际上,我们身边的任何物象都是我们的题材,只要有心,什么都是诗。

春风十里踏歌行,碧水腾渠岸柳盈。

高铁载吾追旅梦,车推万众起征程。

层楼次第蓬莱境,大路通联上广京。

陇亩桑田收硕果,民心道上听和声。

    “非志无以成学,非学无以广才,”“求学问酬壮志孜孜不倦,衣带渐宽终不悔;解疑惑苦耕耘循循善诱,今有桃李满天下。”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探讨诗词创作如何入门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写诗的入门的最好方法:就是多读诗,多读诗才能写出好诗来。

    学写诗词,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会读,第二才是学会写,二者有必然的联系,也有相对的区别。

    必然的联系是,要想学会诗词的创作,首先要学会读诗词。读诗词,可以掌握古人诗词创作的艺术构思、表现手法、诗词语汇、格律要素等等,主要依靠精读大量的诗词,而不是光靠听课,或者专门去读什么“作诗指南”之类的书籍。一个人精读诗词的多与少,就能掌握多少古典诗词的理解能力,就能增长多少古典诗词的艺术欣赏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读诗决定着我们的诗词创作能力和水平。

    一、说说“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吟”。这话虽然有点夸大其词,但也不是没有道理。写诗填词,是用古典诗词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意,包括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这形式古人已经有了很好的范例,只要我们熟练地掌握它,再去熟练地使用它,就会事半功倍。所以说,读诗词、背诗词是学写诗词的基本功。已经学会了写诗词的,也还要经常读诗词,汲取古典诗词艺术的精华,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和欣赏能力。

    今天我们先学习汤德平老师的一首诗:

《和华亭兄--晨曦》

湖光敛色好风华,翠柳依依醉意发。

照耀谁家孤月影,出濯何处并莲花。

清光冷冷东流水,艳色娇娇北去家。

忆旧幽帘同一梦,华亭鹤唳复西斜!

    这是一首怀旧诗,华亭兄我不认识,从这首中我知道汤老师和他的感情蛮深。

    “湖光敛色好风华,翠柳依依醉意发。”“敛”消失,“收”的意思。湖光水色虽然正在消失,但风光依然绝好。岸边青翠欲滴的杨柳象刚遇一场豪饮,醉意大发。“发”是仄声“六月”,不押韵。我们写诗,不管是顺口溜,古风,还是格律诗,押韵是首要的,而且偶句必须押韵。所以,把“醉意发”改为“乱似麻”。风一吹柳丝象一把乱麻,也形象又贴切。

    “照耀谁家孤月影,出濯何处并莲花。”诗的本意是:天上的一轮孤月洒在谁家,读起来不顺畅,意思也不清晰,所以改为“谁动池中孤影月”,这样意思清晰明了,不仅有了诗意,也为下一句做了铺垫。“出泥何必濯莲花。”“出濯何处并莲花”是一句病句,意思模糊不清。“濯”清洗的意思。“出”怎么“濯”?“何处并莲花”有点让人二丈和尚。莲荷出污泥而不染,谁搅动了池中的月影?原来是出水的莲荷,莲荷何必要去清洗呢?“谁动池中孤影月,出泥何必濯莲花。”一句话就完整了。

    “清光冷冷东流水,艳色娇娇北去家。”这两句相互矛盾,“清光冷冷”“东流水”,“艳色娇娇”“北去家”,让人感觉是南辕北辙。

    尾联“忆旧幽帘同一梦,华亭鹤唳复西斜!”也有问题,“鹤唳”还需要斟酌。忆旧幽帘同一梦,华亭鹤唳复西斜!我稍微加以修改:

湖光敛色好风华,翠柳依依醉似麻。

谁动池中孤影月,出泥何必濯莲花。

空怀斗志追晨梦,还想沧桑叹北家。

回首曾经多少事,如今已是日西斜!

    “回首曾经多少事,”是口语,很好理解,“如今已是日西斜!”是日过中天的意思,现在我们已过中年了。

    “华亭”其实还是个典故。“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风声鹤唳(形容惊慌疑惧)。华亭谷的鹤叫声。指遇害者生前所恋之景物,有伤痛惋惜之意。有范例:“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写诗最好的方法是“多读”。

    二、说说写。

    多读、熟读、精读诗词是打开诗词创作入门的钥匙。那么写是走进诗词天堂的必由之路。

昨日樱花已盛开,而今只待杜鹃来

三番五次呈娇艳,一缕春风任剪裁

    诗词创作的难点在格律。掌握格律,也要靠熟读诗词。如果你读的诗词很少,未必能全看懂王力的《诗词格律》,因为书中所例举的诗词,你大都未接触过,书里讲的格律规则,你就很难领会。但是,当你熟读大量的古典诗词之后再学格律,情况就不一样了,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乃至无师自通。

    读诗词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和艺术欣赏活动。学会读诗词并不容易,绝大多数会写诗词的人,并不是拿起任何一首古典诗词都能读懂、读通,并且能够领会其精髓。

    学会读古典诗词,一则可以提高古典诗词鉴赏水平;二则可以提升我们的创作欲望。诗歌本来就是表达人们喜怒哀乐的语言艺术,即所谓“诗言志”。司马迁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恩格斯也说:“激情出诗人”。如果你有自身的生活感受,就有不吐不快的创作冲动和创作欲望。

    今年的三八节,我到两峪乡枫香坪村,看该村文化中心诗词创作这块的建设情况,邓书记在枫香坪等我,我不能不去。爱人一个人在家,觉得有点对不起她,回来给她写了首诗,一是表示歉意,二是表示感激、感恩:

《三月八日到两峪乡枫香坪村,佳节有寄》

三生有幸结夫妻,雨雪风霜不用提。

流水高山听籁曲,琴心幽梦共痴迷。

敲词炼字斟佳韵,学律吟诗互抚犁。

不悔同修今世乐,感恩一路两相携。

    我们写诗不是为了附庸风雅,而是作为陶冶性情的文化生活。我们每个人情况也不尽同,有的写诗是自赏自娱;有的是为了寄赠朋友,相互酬唱;有的则是争取报刊发表,或汇集成册,以期面向更多的读者,还有的是作为自己心路历程的纪录,留示后人。因此各人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定出自己的创作目标,不必攀比别人。但是有一条:你不想写,或者写不出来,就不要硬去写。否则,那就把本来是轻松愉快、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变成苦差事了。那还不如多读点诗词,出神入化,心连广宇,从中获得艺术享受;如想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些诗词评品和札记未免不是一件好事。3月八日熊会长发我两张图片,一张是杭州飞机航站楼的图片,一张是赴杭州感怀的一首诗的图片。

    我作了唱和:

风尘仆仆下扬州,留影航站故驿楼。

二十四桥明月夜,画船烟柳续风流。

    这是次韵,就是与熊总所作的诗用同一个韵部。步韵是熊总用什么韵,一字不换的用什么韵。熊总用“州、忧、惆”,我们就得用“州、忧、惆”。

    用熊总的韵作一首:

烟波万顷掩杭州,未见苏堤总觉忧。

来年再觅孤山迹,梅妻鹤子两无惆。

    “梅妻鹤子”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比喻隐逸生活和恬然自适的清高情态。典故出自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人事二》

    熊总这首诗就是旅途感韵。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现在不是兴旅游吗?如果有条件,驾上你的宝马,去周游列国,去欣赏祖国的大好山河,名胜古迹、世界通都大邑,去感受祖国的江山的美好,去感悟古人的壮阔情怀,去感慨中华诗词的无限魅力。假如你到了四川就可以感悟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细细品味这首诗,眼前好象出现一幅山川雄伟、月明水静、云彩变幻的大写意画,又好像看到李白"杖剑去国、辞亲远游",胸怀大志、积极进取的形象。

    比如我写的一首《蝉》:

虽然土里生,却有梓然情。

骨脱舒心志,逢时隐避荆。

惟愁寥寂夏,独恋翠林青。

日夜吟怀雅,看来不是卿。

    三、诗词的创作手法和技巧

    中国古典诗词创作讲究采用“比”、“兴”两法,不是直话直说的。抽象的思想感情是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形象来表达的。诗人常常从古往今来典故、诸子百家学说、宇宙万物动态中选择那些最贴切的东西,来状物、摹景、议事、明理,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

    譬如李白的《秋下荆门》: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

    这四句诗里用了两个典故:“布帆无恙”是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成语。《晋书·顾恺之传》载:顾恺之为荆州剌史殷仲堪幕僚时,曾请假东还,殷仲堪特地把布帆借给他。路遇大风,恺之写信给仲堪,在报告困顿情况后,接着说:“行人安稳,布帆无恙”。“鲈鱼脍”:《晋书·张翰传》载:吴人张翰在京城洛阳做官,因政局混乱,借口秋风起了,想念故乡,说“人生要过得适意,怎能远离故乡来求功名富贵呢”?就辞职回家了。历来诗人写秋景、写远行大都带有冷落荒凉、离别惆怅的情调。李白这首诗里用了这两个典故,就一反常调,把他四方之志,漫游江南的豪迈、洒脱的情致,充分表达出来了。

    古人作诗词很讲究引用典故、神话和各种知识,总是把他全部学问投入到作品中去。我们在读诗词时,通过看注解,如有条件,再查查原著,可以学到许多典故、神话、天文、地理、花草、鱼虫等等知识。在我国古典诗词的巨大宝库中,《经》、《史》、《子》、《集》等所有古籍,几乎无所不涉精神生活。

    四、说说写诗

    (一)学写诗先从古风开始。

    古风,因为很少拘束,可长可短。短的可以只有两三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长的可以洋洋洒洒千言万言,如《离骚》、《孔雀东南飞》、《长恨歌》等。要写好古风,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押韵。所有古风都必须押韵。押韵有几点注意事项;一是可以一韵到底。一韵到底,就是通篇诗歌,都只押一个韵。这里有两种情况,就是要么押平声韵,要么押仄声韵。一韵到底,不能平仄通押。二是可以押几个韵。

    2、句式。古风的句式,一般要求整齐。也可以不整齐,就是所谓杂言诗。格律诗的诗句,一般是2221或2212的节奏,古风则不只这些。比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其节奏是:122,122,1212,1212。其中的“念天地之悠悠”和后来的词的句首领字,是一回事。“念”,管后面的五个字。可见,古风句式的节奏非常灵活,完全以意为主。
    3、古风不避重字。如前所引陈子昂诗中的“前不见”“后不见”,“不见”就是重字。《红楼梦》里的《好了歌》,全诗都押一个“了”字。曲艺中有“百子词”,全押一个“子”字,这就是重韵。
    4、坚持规则。写古风有一个规则,就是要注明是“古风”。因为唐以后4句8句是格律诗必备的特征。编辑看见你写的是4句或者8句,先得判断你是不是格律诗;甚至读者会认为你是想写格律诗,但是不会写。而且写古风的思路和写格律诗的思路是大为不同的,格律诗必须高度概括,古风却可尽情挥洒。

    5、保持特点。写古风也要坚持诗歌形象思维的特点,形象生动,讲究炼字炼句,可不能写成“懒婆娘的裹脚”,要把高度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统一起来,这是写诗必须讲究的。写古风和写格律诗一样,该简则简,该详则详。不同于格律诗的是,古风可以细描,好着笔处,好展示才华,可以尽情挥洒。因此,我国的古典诗歌中,最能展示作者才华,最脍炙人口的,还是古风。

    (二)写诗要进入状态

    写诗一定要有状态,这样才能言之有物,抒之有情。在具体的写作之中常常会有神来之笔,长时间的写作会增加写诗的能量。完美语言的积累和练习,好的诗歌不一定给别人看,但一定给自己看。状态的高低决定了写诗水平和作品的高低。先有了长时间的积累,就见见进入写作的过程,把生活的点滴记录下来,就形成了一首首完美的诗。

    那么,什么是状态?那一定要有雷打不动的精神,即使发生了再多的事,写诗是专心的和连续的。状态自然产生了,没有良好的状态,诗是写不出来的。
  写诗的状态有很多,一时间很难完全说清,那么,现在就对不同的状态加以总结。写作才会更加有理性和思想。可以突破常规的写作倾向,才能写出精美绝伦的诗。
  写诗需要一定的状态,不一定非要忘记了所有。但必须珍惜时间。把时间放在第一位,状态才能凸显出来。就像艺术家上乘的浮雕,不经过精神上的深入,难有语言和表观上的得益。
  因此,先养成自己的创作风格,再结合格式为时不晚。当然了,如果您手头有相应的学习资源,并且掌握了一定的创作技巧,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拓展,只要目的达到了,方式是可以变通的。学习的过程是添砖加瓦,一点点去融汇,不要去想一口吃一个大胖子。

    (三)诗词创作可以模仿

    我想在学校读书的时候都有例题吧,其实写诗的入门就是从这样一个简单的过程开始。找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我们照葫芦画瓢,想一想古人为什么这样写,我应该怎么写,养成多想、多看、多写的习惯,在创作的时候遇到问题查阅下资料,理论永远是服务于实践的,只要笔头还出水,才有灵感可发泄,要不然急死皇帝跳死马,最后还是不知所云,岂不尴尬。

    所以首先要了解诗词的构成,诗词由题材(包括格式和诗词类型)、意象、手法(创作技巧)以上三部分构成。题材是诗词的出发点,意象则是搭建框架的材料,而手法则是最终成型的策略。因此,对于命题诗而言,创作过程中只需解决意象和手法即可。

    了解了诗词的构成,剩下的就简单了,每天看到什么事物,对什么感兴趣,就把他排列下来,并把它写出来。比如我今天看到树木了、看到蝉了,季节是在秋天。那么我们把这几个事物组合一下,就变成了“寒蝉鸣树梢”这样一句。学会了词语的组合,也就可以开始写诗了。

    (四)要多写,多练,多总结。

    如果你连笔都不想动,那么这学习从一开始也就结束了。诗词来源于生活,我们怀着记录生活的态度,记录明天的生活轨迹,学着写写顺口溜,然后等有了感觉再开始写一些古风,觉得懂得一些创作技巧了,我们再慢慢开荒,慢慢写格律诗词。

    当然了,如果还是怕写得很乱,你可以选择时间作为主线,把生活按照时间轴的先后来排序。打个比方,我今天早上去爬山,下午从山里回来,看了山上的花花鸟鸟,感觉人生轻松了许多。我们可以这么写“踏雾入深山,披星戴月还。丛花伴我去,林鸟共蹁跹。”其中第一联就是按照时间轴来记录的,而第二联则是对于我所见事物的记录。这样按照一定的线条写下来就不会那么零散,能用于线条规划的除了时间轴还有空间轴以及事物动态等等,譬如我们也可以从远到近,从动到静这样的方式去写。

    (五)要养成超常想象的习惯

    灵感是创造力的源泉,灵感枯竭,学习再多的技巧都会陷入文风僵硬的局面。而诗词是一种精神产物,它是可以激发自己乃至是读者脑中的画面,从而引起共鸣的。因此,要把画面定格下来除了需要一定的技巧外,还要一份想象力。比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等等,我们的想象要想打动别人,感动别人,就要先打动自己,感动自己,所以要先让别人有画面感,就要先让自己有画面感。

    诗词是一种不以服务物质世界为目的的精神产物,是基于客观物质世界,又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物质世界的意识形体。所以,一篇好的诗词,除却字面上的功夫外,还有属于它的精神画面。譬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

    优美的画面源于想象力的加工,毕竟从客观事物到精神感触再到诗词记录与修饰过程中,要经过大脑的提炼和升华。这就是想象力的重要性,我们常看到网上有人调侃说读书就是为了不会在别人感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时候只会说真牛逼。其实我们多读诗词就是这个道理,多读,多感悟,感悟到了,才会去多想象,去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联系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原比我在这里讲的一些死板的文字要好许多。

    自古以来,按照格律填写的诗句数不胜数,但是上得台面真不多,这就又回到了今天讲的主题:读诗词才是第一步,写诗词是第二步。

    今天出个题目:我们用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中的“二月春风似剪刀”嵌句诗,写一首绝句,大家写好了发到群里,我们相互学习,相互欣赏,相互提高。

范例:

二月春风似剪刀,裁开柳叶万千条。

斜飞燕子轻来补,浪卷清溪起碧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