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那么努力,为什么还是成了没用的人?

 小草9hce4imcw4 2023-03-12 发布于河南

Image

封面来源:Wallhaven

阅读约需5分钟,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多

你好啊,我是阿步。
收到这样一条留言,看着都让人难受。
“我过去明明是个好学生的。”
“为什么现在成了一个没用的人?”
Image
我先讲个自己的事吧。
Image
大一那年开始刷知乎,有个回答给我看得眼泪珠子啪啪掉。

那个问题是,“要怎样努力,才能成为很厉害的人?” 最高赞的ID,我记了好几年。

Image

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就是他回答里的那个屠龙少年。饮冰十年难凉热血,只是暂时还太菜了,需要时间成长。

于是一年后,我又刷到了这篇文章,第二次看还是热血沸腾,“一定要变成那种很厉害的人啊!”

但是,一年已经过去了,我很难受地意识到,自己这一年其实没什么长进的。

因为二刷那个回答的时候,我在最后看到一段话。那是作者提出了一些建议,可我居然一点印象都没有。

也就是说,我只记住了鸡汤。可真正让人变厉害的那些建议,我忘得狗屁不剩。

Image

那天我意识到,一个人在精神层面可能是非常上进的,看点热血的剧情、煽情的文字就热泪盈眶。

可感觉只是感觉,你被刺痛了,你被戳中了,又能怎么样呢?

精神层面的东西虽然不能缺少,但鸡汤灌多了,内心的激荡却会让现实的努力变得寡淡不已。

是,你可能从没荒废度日,从没干过什么出格的事,但也同样没干过什么拿得出手的事不是吗?

Image

既然是成年人,就应该多整点实用主义的东西。

留言的那位老铁最后说:“为什么现在成了一个没用的人?”

抛开外界因素不谈(因为没法改变),我盲猜一下,是因为他是乖小孩。

默认家长、老师乃至整个世界都合理,所以就不会质疑自己接收的教育/信息/观念有什么问题,会不会缺少什么东西。

但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认知系统里,都有一大片的结构性空白。

Image

因为在我们的社会进程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教育自有其目的,还没有发达到考虑每个人具体情况的程度。

教你知识,叫你努力,但没教你怎么做对选择。

传你技能,给你薪水,但没教你怎么跨越阶级。

灌你情怀,叫你付出,但没教你怎么认识自己。

但乖小孩,是不会意识到这些问题的,他不知道,更重要的是自我教育。

一个人必须挖掘自己性格中深藏的弱点,要束缚自己人性中的阴暗面,要掌握系统的思考方式以及方法论,要自我完善出健全的心智和人格。

Image

小到生活习惯和社交方式,大到三观取向,这些都会变成认知体系里的空白。

我也在艰难填补自己的这些空白,深知这是多么浩大艰难的一项工程。

Image

在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里,我主要碰到过两个难题,一是难内化,二是难落地。

内化,是把新知和旧知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认知的过程。

你看书的时候,心里边时不时感慨一下我卧槽有道理,这个时候就是新知联系到了旧知,书中所说触发了你过去的相似经历。

但内化并不是这么简单,因为这时候还没形成新的认知。

不管你觉得作者说的多有道理,其实也仅仅是感慨而已,依然停留在输入阶段,而新的认知,在输出阶段才会产生。

Image

有的人做读书笔记仅仅是抄一遍书里的好句子,有的人却能结合自己的经历衍生出一大堆的思考,这才是输出,才是形成新的认知。

很多学生都看过一大堆自律、拖延类的文章,但现在寒假收尾了,你可能早就放弃了挣扎,砍光了当初的flag,彻底在家当上了咸鱼。

其实问题不是执行力太差,而是当初读文章的时候就没完成内化,以为自己懂了明白了,真到实战的时候还是就地缴械直接跪了。

内化难就难在这里。

Image

除了完成内化,还要完成最后一步的落地,也就是刻意练习。

我很多次安利过《刻意练习》,因为作者深知,知识只是知晓,技能才有力量。

你读书、内化,形成一套自己的认知,只有经过刻意练习进行落地,才算是完成了一个成长的闭环。

因为在实操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的更多问题,于是继续阅读,继续思考,产生更多新知,完成自我升级,形成一个自我迭代的正循环。

Image

而知识落地的价值,也不仅仅是形成技能。

你肯定有过这种经历,一本备受好评的书,自己就是读不出来个一二三四五,心想这TM写的是个屁啊。

没有感触,没有共鸣,可是别人有。

一个人如果实战经验太少,读书的时候就很难有收获,他没踩过那些坑,所以读到那里都意识不到。

只对最浅显的内容有共鸣,稍微深刻的点的东西就不知所云。

所以,知识的落地同样也能反哺,让你接纳新知的时候有更敏感的触觉。

「写在最后」

当一个好学生不算难,难的是把自己认知体系中的这些空白一个一个补全。

这项自我教育的过程可能是一辈子,但你只要跑在别人前面,不是就更接近世俗意义的成功吗?

上面说到读书,说到内化,但其实很多人已经连读完2000字文章的耐心都没有了。

你能看到这里,已经值得给自己一个认同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