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顽固鼻炎一方治愈

 龙在天中 2023-03-12 发布于河南

3月初,正是季节交替的时节,天气渐渐转暖,万物复苏,一派生机盎然之象,然而有一部分人可能无法感受春之美好,那便是鼻炎患者,每到这个时节,他们多会陷入鼻炎发作的痛苦之中,气温的变化、柳絮、花粉等都可能让鼻炎患者喷嚏频作、鼻涕不断。拯救鼻炎患者,老中医有验方——

何氏鼻炎方

【组成】

麻黄15g,附子9g(先煎),细辛9g,白芷15g,苍耳子9g,辛夷9g,生地黄30g,赤芍30g,乌梅30g,蝉蜕15g,地龙15g。

【功能】

温阳解表,祛风通窍。

【主治】

主治鼻鼽,证属阳虚外感者。鼻鼽相当于西医学的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症见:鼻塞流涕、咽痒声嘶、喷嚏频作、畏寒倦卧,遇寒及花粉、油漆、油烟等刺激者加重。舌淡苔白,脉沉无力。

【用法】

上药加水500mL,煎取200mL;再加水400mL,煎取200mL。共取400mL,混匀,分2次早晚温服。日服1剂,3天为1个疗程。

【方解】

虚寒型鼻鼽多由于脏腑虚弱,正气不足,腠理疏松,卫表不固,风邪寒邪或异气侵袭所致。阳气亏虚于内,气虚卫表不固,这与麻黄附子细辛汤主治的太少两感证相符合,并且鼻鼽患者遇冷时症状明显与太阳经密切相关。

太阳主开,统摄营卫,为六经之藩篱,主一身之大表,其功能固护于外,风寒在表,太阳经受寒,必导致肺气失宣等症状,肺位居上焦,为五脏之华盖,肺失宣发,正邪交争故出现鼻鼽症状。

治疗方法应以温经解表、祛风通窍为主。在麻黄附子细辛汤基础上化裁使用。

素体阳虚,恶寒剧甚,倦卧多眠,是外受风寒、邪正相争所致;表证脉当浮,今脉象反沉微,兼见神疲欲寐,是知阳气已虚。此阳气外感,表里俱寒之证。方中麻黄辛温,发汗解表为君药;附子辛热,温肾助阳,为臣药。二药配合,相辅相成,为助阳解表的常用组合。

细辛、辛夷、苍耳子均归肺经,芳香气浓,性善走窜,通彻表里,既能祛风散寒,助麻黄解表,细辛又可鼓动肾中真阳之气,协助附子温里,共为佐药。

生地黄、赤芍凉血活血,乌梅酸涩收敛,蝉蜕祛风止痒,地龙通络并用引经之功。

方中麻黄散寒宣肺,附子温肾助阳,细辛协两药辛通上下,合用则具宣上温下、开启鼻窍之功。

老发挥经方之长,结合地域、气候特点,加减应用做到古方新用之妙,屡见奇效。

加减运用

黄涕,加黄芩15g,黄连15g,知母15g,山栀子15g;鼻流清涕,加桂枝15g,干姜10g,五味子30g;清涕不止,加益智仁15g,山药15g。

注意事项

阴虚内热及风热犯表之证不宜使用。

验案举例

患者,女,32岁。2015年3月26日就诊。阵发性喷嚏,鼻痒,流清鼻涕3年余。平素鼻痒,阵发性喷嚏反复发作,并伴有清水样鼻涕,每日晨起及遇冷风,或气候变化时症状加重,鼻塞,通气差。平素畏寒怕冷,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检查:鼻黏膜充血,双下鼻甲肿胀。辨证属肺气虚寒型。给予何氏鼻炎方:麻黄15g,附子9g(先煎),细辛9g,白芷15g,苍耳子9g,辛夷9g,生地黄30g,赤芍30g,乌梅30g,蝉蜕15g,地龙15g,紫草15g,墨旱莲15g,甘草30g。7剂,日1剂。

1周后二诊,症状明显减轻,继服两周后检查,鼻黏膜色泽恢复正常,双下鼻甲形态大小正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