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政企高校齐发力,破解“工科理科化”难题

 渐华 2023-03-12 发布于山东
文章图片1

近日,曹德旺等25名科学家企业家联署呼吁引起广泛关注。这25名科学家、企业家分别是:历军、王军成、王国栋、王焰新、王耀南、印遇龙、刘经南、杨敏德、杨善林、陈景河、陈夏裕、吴义强、李华军、李德仁、严建文、何清华、武强、罗琦、胡正寰、侯保荣、郜春海、徐卫林、曹德旺、潘君骅、魏臻。此次25名科学家企业家联名,旨在呼吁扭转工程人才培养中的“工科理科化”现象,让更多的工科教师、学生去工程一线解决真问题。

近年来,教育部深刻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要求,持续加强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目前,中国工程教育规模居世界第一,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工程技术人才,涌现了一大批行业领军人才,支撑了第一制造大国的建设发展。但与此同时,日益突出的“工科理科化”现象也引起科技界和产业界有识之士的担忧。

所谓“工科理科化”,是指工科的评价体系及运行方式向理科靠拢,其典型特征,是用理论科学的方法解决工程问题,在工科科研评价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唯论文”导向。由于工科不似理科,重在有限时间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彻底探究问题背后的原理,这一特征决定了工科教师往往不是顶刊论文的作者,他们的价值在于破解工程实践和产业发展难题。过度倚重论文,以考核理科教师的方式考核工科教师,是造成我国工程教育中师资队伍理科化、科研项目理科化、学生培养理科化等问题的根源。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教育部于2010年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0版,2017年又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版,教育部增设了碳储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等工科本科专业71种,在集成电路、储能等领域布局建设了11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力促专业设置和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对接。教育部还会同工信部、工程院等国家和相关部门,布局建设了28所示范性微电子学院、11个一流网络安全学院、50个现代产业学院、33个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等专业特色学院。教育部还支持1100多所本科高校与近800家企业合作立项了3.7万个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企业提供经费及软硬件支持约112亿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要通过“硬实力”的人才培养,解决“卡脖子”的问题。

无独有偶,《中国科学报》提出,从源头破解“工科理科化”,需要更有针对性的方案、措施,就此提出了六大建议,涵盖了高校评价标准改革,校企合作,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打破“唯论文”导向,制定合理的工科教师评价体系。在评价考核中,尊重工科特征,着重考察工科教师的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方面。二是鼓励教师走出实验室,去业界发现、寻找科研问题,打开更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大门,如在高校成立现代产业学院、引入企业实验室、设立本科生定点实习基地等。三是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企业的真实项目。打破“在校修完学分再出去实习”的模式,让学习与实践交替进行。高校建立校内导师、企业导师双导师制,以项目制等形式,把学生带入真实的应用场景。四是强化通用型人才培养。五是塑造工程师培养文化。六是加强企业接收学生实践的保障。地方政府要发挥遴选作用,选择一批可靠的企业与高校合作,鼓励企业以多种形式合作办学,国家出台相关制度、法律条文,对学生实习加以切实保障。

瞄准国家战略人才需求,把握新工业革命带来的时代新机遇,谋划建设新工科,政企高校需要共同发力,让工科教育更加紧密地与实践结合、与生产结合。实现从“支撑者”向“创新引领者”转变,保持中国工程教育的活力与可持续发展力,中国工程教育正走在再次出发的道路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