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荣誉会长(原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为爱金陵佳丽。乃分符来此。拥麾忽又向淮东,便咫尺、人千里。〇画鼓一声催起。邦内人齐跪。江山有兴我重来,斟别酒,休辞泪。此词及其本事见宋·王明清《挥麈馀话》卷二曰:“宣、政中,有两地,早从王荆公学,以经术自任,全乏文采。自建康移帅维扬,临发,作长短句题于赏心亭云:'为爱金陵佳丽。乃分符来此。拥麾忽又向淮东,便咫尺、人千里。〇画鼓一声催起。邦内人齐跪。江山有兴我重来,斟别酒,休辞泪。’官中以碧纱笼之。后有轻薄子过其下,刮去'有’字,改作'没’字,'我’字易作'你’字。往来观之,莫不启齿。”按,“宣”谓“宣和”,“政”谓“政和”,皆宋徽宗年号。王明清未明书此词作者姓名,后人亦未深考,惟以“某两地”称之。“两地”者,宋时最高级行政长官(正副宰相)与最高级军政长官(枢密院正副长官)之合称,亦其办公处所政事堂及枢密院之合称也。清·冯集梧等《钦定历代职官表》卷三《内閤》中《历代建置》中《宋》曰:“宋初宰相,虽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名,其实但就中书内省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谓之'两府’,亦曰'两地’。”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二《谨正·杜祁公通变》曰:“杜祁公两帅长安,其初多任清俭,宴饮简薄,倡妓不许升厅,服饰粗质,袴至以布为之。及再至,事体皆变,筵会或至夜分,自索歌舞,或系红裹肚勒帛。长安父老见公通变,皆曰'杜侍郎入两地去’。旋踵召知天府,入枢密,遂为相焉。”“杜祁公”即杜衍。《宋史》卷三一〇《杜衍传》载其仁宗时“拜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即宰相兼枢密院长官。又,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四曰:“方议和之初,敦复(按:晏敦复)力拒屈己之非。秦桧患其不附己,使腹心之人啖敦复以利,曰:'公若曲从,两地旦夕可至。’”此盖言秦桧以“两府”高位利诱晏敦复耳。《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七又曰:“右谏议大夫何溥言:'臣伏见宰臣汤思退,本无学术,粗习辞章,容悦诡随,偷合取宠。十馀年间,不出国门,而至两地。’”《宋史》卷三七一《汤思退传》载其于高宗、孝宗朝两任“左仆射”,即宰相。又,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二《故事·建炎迄嘉定中台司不至两地者十一人》曰:“建炎至嘉定除御史中丞凡四十人,自颜夷仲至今章达之,率皆柄用之。其中间不至两地者,十有一人而已。”此盖言南宋时,任御史中丞者多升至“两府”之高位也。又,宋赵彦卫《云麓漫抄》卷四曰:“王荆公之生也,有貛出于市。一道人首常戴花,时人目为'戴花道人’,来访其父,曰:'此文字之祥,是儿当之。他日以文名天下。’因述其出处甚详,俟至执政,自当见之。荆公父书于册,后休证不少差。荆公甚神之。洎拜两地,戒阍者:'有戴花道人来,不问早暮即通。’”“王荆公”即王安石。王安石于神宗朝两度拜相,尽人皆知,不赘言。所谓“自建康移帅维扬”云云,盖言自知江宁府(今南京市)移知扬州(今属江苏扬州市)。江宁府,南宋高宗时改“建康府”,王明清盖以南宋新改府名称之者。北宋知江宁府者,例为江南东路安抚使;知扬州者,例为淮南东路马步军都总管:皆兼本路军事长官,故曰“帅”也。《宋史》卷四七二《蔡卞传》曰:“王安石妻以女,因从之学。”又,宋·周应合《景定建康志》卷一三《建康表》九曰:元祐元年丙寅十二月“十八日,龙图阁待制蔡卞知府事”。“四年己巳正月十一日,卞移知扬州。”以上二事,正与《挥麈馀话》所谓“早从王荆公学”“自建康移帅维扬”云云相合。又,蔡卞亦尝官“两地”。《宋史》卷二一二《宰辅表》三曰:“(徽宗)崇宁元年壬午……十月戊寅,蔡卞自资政殿学士、左正议大夫、中太乙宫使兼侍读除知枢密院事。”又曰:“四年乙酉……正月丙申,蔡卞自金紫光禄大夫、知枢密院事仍前官以资政殿大学士出知河南府。”“知枢密院事”,即枢密院长官。惟蔡卞知枢密院事不在政和、宣和年间,稍有出入耳。然舍蔡卞,更无人符合《挥麈馀话》所述之诸条件矣。编后语: 欢迎楼友们继续在公众号专辑后面,留言您想请教钟教授的有关诗词方面所有问题。答案会在本刊陆续公布。钟教授语,读者关注阅读就是支持,投桃报李,非以为报也,永以为好也!小楼周刊投稿格式,例: 重游盖竹山 章雪芳(浙江) 山盖青青竹,风描水墨图。 孤身随细雨,踩痛落花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