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艺谋 | 河东楼剿匪记

 中诗报 2023-03-13 发布于河南

天安门文学,时代潮流让文字温暖人生!

【作者简介】 林艺谋,华安民协主席,文博研究员,高级摄影师。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中国岩画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福建省通俗文艺研究会理事,福建摄影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综合评标专家库成员,漳州市文化遗产专家库成员。华安县首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第三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漳州市第二批优秀人才称号。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福建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先进个人”,被福建省“三普”办、文化厅等部门授予“福建省全国'三普’实地普查阶段突出贡献个人奖”。漳州市D类高层次人才。主要从事群众文化、文物工作及摄影艺术创作近39年来,拍摄800多幅艺术摄影作品在省、市乃至全国性发表、展出并有多幅作品及2篇摄影论文在国家级获奖。论著《华安东溪窑史话》,主编《华安东溪窑学术研究论文集》荣获庆祝建国70周年“福建省文物考古博物馆等科研成果三等奖。

河东楼剿匪记

文/林艺谋(福建)

大燕村因地理形胜,犹如飞腾的燕子,故称为大燕。河东楼就坐落于大燕村南面200米处。遥对面的盆顶咸鱼山、后坂格仔山,其山脚是东墘溪与大燕溪段交汇处河面阔水较急从东向西,背倚主母山大墘头与墘头、新田仑及大坪埔山衔接;东北面竹竿拉海山、公山与交椅形山连绵环绕;西面为对面山、后坑底杉仔林山较为矮小狭长,其坡地树木高大、郁郁葱葱,隐约间有庙宇“龙法宫”镇住,二眼地下温泉涌出。由龙涓乡田草池村流向大燕溪段的东墘溪从楼东面娓延弯曲缓缓流过。

河东楼俗称“大墘土楼”,由良村黄氏第十世孙士萃(溢号靖轩)于明祟祯元年戊辰(公元1628年)始建,营造三年停建,后几经夯筑,终在清康熙十一年壬子(公元1672年)落成。河东楼是大型方形夯土楼,坐南朝北,占地面积10亩,建筑面积2916平方米,楼面宽54米,楼深54米。楼匾为花岗岩石制打磨,边长103厘米、边宽50厘米,“河东楼”三字结体严谨,运笔大胆、线条凝重隽秀、转折方圆自然流畅、洒脱不失内敛,阴刻每字高25厘米、宽20厘米。

河东楼三面环山,楼前梯田,层层叠落,散落四周的花岗岩大石可作掩体。楼左前的后坑底山、对面山较为低矮狭长属青龙,楼右白虎是连绵环绕高耸的竹竿拉海山、公山与交椅形山围护,大墘头及墘头层峦叠障为朱雀,东墘溪与大燕溪段为玄武旺水回旋,系两山夹一溪(东墘溪),易守难攻,古来为险要之地。鹅卵石铺就的河东楼公共大院中挖一口圆形水井,供全楼饮水之用,河东楼中广筑枪眼箭洞,利于防卫。

河东楼于1994年7月,被大燕村委会炸废拆除,遗址残存石制匾额一块,四百八十一年的土楼已成尘封的历史。河东楼之出名,不是因其环境秀美险要,也不在其土楼本体奇特构建,而是一帮匪徒企图凭楼固守,被人民解放军一举歼灭,民以匪除而振奋,楼以民胜而出名。河东楼剿匪歼灭战,至今历历在目,成为人民生活当中茶余饭后的话题。

1950年5月23日(农历四月初七日)凌晨,已成丧家之犬黄金辉、李高恕、李和尚率匪徒三十二人,在反动保长黄日兴和狗腿仔黄有土的通风报信下着趁河东楼(大墘土楼)里一妇女黄黑麻(丈夫黄春枝)开耳门到楼外面大便之机,逃闯入土楼,企图占据土楼,寻求喘息机会作垂死挣扎。

住在楼上的村干部、民兵发现后,立即采取抗击措施,但因敌众我寡,七支步枪,二枚手榴弹被土匪收缴,为保护土楼内21户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村干部、民兵不得不采取缓兵之计,期待人民解放军前来解围。当时楼里的村长黄文献、农会主席黄妙土及妻陈金英、民兵队长黄朝明、民兵骨干黄银坤等遭土匪捆绑、鞭打;股匪黄金辉指令土匪在大埕左侧砌土灶放一口大水缸,准备第二天将被殴打扣押的我村长和农会主席进行惨糟人性的油缸蒸煮。所幸民兵黄春木同志急中生智、勇敢地从距地面10米多高的楼窗往下面瓜棚架跳下,他又落到粪间,后不顾脏臭虫咬,忍着头部、腰部、大腿多处伤痛,英勇地跑到家中,把发生的匪情事情告诉婶母陈西仔、邻居黄大猪,要他们马上去上柯土楼向工作组报告。

天刚亮,时住在上柯土楼的良村基点工作组王玉吉等五位同志得到报告就立即采取三条措施:一、向领导汇报,请求援助。二、组织力量牵制土匪,不让他们溜掉。三、防守好基点,确保安全。

工作组当即挂通了新圩电话,向贾文学副区长报告匪情,对话尚未结束,电话中止,电线被土匪砍断。在这紧急时刻,工作组迅速与仙都通了电话。区委领导指示良村基点工作组尽快组织民兵牵制土匪,不让土匪跑掉,派仙都解放军部队马上出发。

根据区领导的指示,工作组立即组织民兵,协同作战,分两路出发。第一路,组织区干部段增寿、李守义、王正发,以及良埔民兵黄金才、黄火仔、黄合仔、黄炎兴等十多名武装,由王玉吉同志带领奔赴大燕把守,负责牵制土匪。第二路组织岩山村民林荣国、黄祖炎、黄溅生、黄明月等十多名民兵由区干部康亚党同志带队,扼守良村圩尾溪仔口桥头两侧山头,执行殿后任务。

第一路工作组十七人赶到溪边公路桥一带沿着河边路往溪坂方向探索,当工作组走到与河东楼(大墘土楼)隔河相望的公路段时,土匪就向我工作组枪击,工作组当即还击,战斗打响了。

正在此时,新圩县大队、民兵前来增援,由于良村与新圩的民兵协同作战,而牵制了土匪。战斗结束后,良村基点工作组听当时被关在楼里的村干部、民兵说,当土匪占据土楼时,由于工作组的民兵与土匪展开战斗,迫使楼里的匪徒,为了对付我们的枪击,土匪无暇宰杀抢夺而来的农家猪禽,慌忙于楼院中挖土装麻袋,累叠三个楼门,一时也不敢残害楼里的村干部、民兵。

不久,仙都方面由县府秘书曹学良率领人民解放军来增援。平浪县长在进剿云山回仙都,一听河东楼匪情后,也顾不得休息,带着进剿云山的驻仙都的军分区警备团三营战士、县大队、区干部等武装赶赴良村大墘河东楼。新圩部队、民兵在县大队副政委张益和副区长贾文学带领下同时也在赶往增援路上,他们在途中芹岭地界击退了散匪,同时接到上级通知快速返回新圩保卫粮食仑库并从漳州带来了炸药和子弹运送到大燕。一时间,来自各地部队、民兵一百六十人,配备有十三挺机枪,以及其他枪支火力的武装力量,云集在土楼附近。

平浪县长召集营长张振顺等部队领导,在现场作了简短的战斗布置,然后,部队、民兵立即分头把守、占领山头高地,封锁敌人的去路,在民房墙上挖枪眼,为了利于匍匐靠近土楼的解放军战士又把土楼左后侧墘头山半腰上的一条渠道里的水排干作战壕。百余军民按部署分兵把口,把土楼层层围住。

黄昏,曹秘书派县大队解放军战士李高云到良村圩底的上柯土楼通知工作组,要良村基点区干部迅速带良埔民兵到溪仔口公路桥待令。良村基点工作组立即组织民兵出发,到了那边,曹秘书命令他们顶班驻守于大燕渡头一带,任务是严加防范,阻截流窜于上雪、西埔、流塘等处的黄金辉部属,使其不得增援。从当日黄昏至次日凌晨,工作组民兵在渡头公路一带放哨把守,彻夜不眠,执行警戒任务。

翌日凌晨,平浪县长代表县大队人民解放军发出连续三枪响声总攻的信号,顿时,县大队猛烈的机枪、步枪齐响,集中火力,射向河东楼的土楼四面外墙上,恰似风雨骤至,枪声延续了二十分钟左右。在强大的火力掩护下,县大队解放军连长张清俊同志抱着炸药包,奋勇冲到大楼东边耳门,安上炸药,拉开导火线,接着,“轰隆”蓦地平地一声巨响,炸药包炸响了,震得地动山摇,回声四扬。土楼左侧的楼门被炸塌了,门板飞出几米外,楼内楼外尘烟弥漫,冲锋号声伴随着“哒、哒、哒”的枪声,吹响了胜利的前奏曲,战士们像猛虎下山岗一样冲向楼边,守门而入,战士一边喊叫“冲呀”、“缴枪不杀”,一边向楼里冲去,匪徒胆战心惊,丧魂落魄,举手缴械,有的炸伤了头,有的手脚中弹,垂头丧气,只求活命。

顽固的匪徒黄矮珠跳窗逃窜,当场摔地毙命。妄图持枪抵抗的土匪头目李高恕、李和尚当即被我战士击伤投降。我令被俘的土匪站队,由村干部逐个辨认点数。同时,我部队、民兵在楼内楼外深入搜捕,匪卒黄其狮跳楼,摔伤了腿,又躲入厕所,半身泡入粪池,被我军战士从粪池里拎了上来。匪首黄金辉藏身于大楼农民家床顶上,也被我军战士搜查擒获。从土匪占据河东楼到战斗结束,前后整一天。我人民解放军军民斗志昂扬,从发起总攻到全歼土匪,不到三十分钟。这样神速地全歼土匪,是华安剿匪战斗的一次大捷,载入华安史册。

黄金辉股匪这次占据河东楼土楼的匪徒共32名,当他们占据土楼后不久,就派童永成、黄有土两名匪卒去农民家宰杀猪只,当我大部队来大燕河东楼围剿时,这两名匪卒见势逃走。因此,实际被我包围在河东楼里的匪徒共30名,除一名击毙外,其余29名全部俘获。而我方无一人伤亡,还缴获步枪二十五支,汤姆生冲锋枪一支,轻机枪一挺,子弹千余发,手榴弹五枚等一大批枪支弹药。群众闻讯部队凯旋,沿道百姓兴高采烈地前来拍手叫好,不少群众拿着猪肉、鸡蛋、蔬菜、水果等慰问我人民解放军。

县大队在良村河东楼歼灭黄金辉股匪的战斗取得重大胜利,大长了我县军民战斗的志气,大灭了蒋帮敌匪的威风,它是华安“剿匪反覇”斗争从被动转为主动的一次关键的战斗。

备注:1987年11月,良村大墘黄妙土、黄春木、黄天佑口述,林艺谋采写。2009年5月,林艺谋参考《华安党史》中相关剿匪的情节后,修订于华安艺谋影画工作室。

本期审稿编辑/柳汀

林艺谋相关文章链接:

林艺谋 | “闽南一清”——南山宫

林艺谋 | 梦回九龙

林艺谋 | 追寻儒道名家陈天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