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周 十三

 汉家月明 2023-03-13 发布于北京

合众弱以攻一强?  ---  东周 十三(战国 5


湖北武汉  古琴台

(2014. 11. 21)

忆江南

曲声妙,

舟内夜听琴。

樵子乐师结挚友,

高山流水有知音。

怎不动黎民。

             

景点介绍

又名伯牙台,位于汉阳龟山西麓,月湖东畔,是为纪念俞伯牙弹琴遇知音钟子期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

古琴台建筑群占地15亩,规模不大,布局精巧,主要建筑协以庭院、林园、花坛、茶室、层次分明。院内回廊依势而折,虚实开闭,移步换景,互相映衬。修建者充分利用地势地形,还充分运用了中国园林设计中巧于“借景”的手法,把龟山月湖山水巧妙借了过来,构成一个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

             

【历史背景】

相传,古时有位名叫俞伯牙(前387299)的琴师曾在此弹琴,抒发情怀,樵夫钟子期听懂其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二人遂结为知己。后来,钟子期病故,俞伯牙悲痛不已,在友人墓前将琴摔碎,从此不再弹琴。“知音”典故由此而来。 琴台是后人为纪念这一对挚友而建。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一段“高山流水”的佳话,为战火纷飞的春秋战国时代平添了几分浪漫的色彩。但毕竟不是当时社会的主流,知音的故事虽然千古传颂,但很难见诸于正史。

【旅游趣事】:

    游琴台的前一日,在黄鹤楼下邂逅了独自游览的美女一名。原本相约第二日携手同游汉阳的几个景点,特别是像琴台这样的地方,若有美女相伴,倒也浪漫。谁知独在龟山时上接到美女电话 --- 因工作安排,上午的旅游计划被迫取消。没办法,只能独自逛了,连在古树下品茶的雅兴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陕西商洛  丹凤武关遗址

(2019. 05. 09)

犯险只因自己贪念有

遭囚莫道敌人信义无

No Zuo, No Die

       

景点介绍

位于丹凤县东武关河的北岸,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成为“秦之四塞”。关城建立在峡谷间一座较为平坦的高地上,北依高峻的少习山,南濒险要。关城周长1.5公里,城墙用土筑,略成方形。东西各开一门,以砖石包砌卷洞。西门上有“三秦要塞”四字,东门有“武关”二字,内门额上有“古少习关”四字。关西地势较为平坦,唯出关东行,延山腰盘曲而过,崖高谷深,狭窄难行,因此武关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现在的武关,关城基本完好,砖砌东西门洞依然可见,唯东去的小路,已成为宽坦的公路。

                           

【历史背景】

武关历史悠久,远在春秋时即以建置,明曰“少习关”,战国时改为“武关”。

公元前299,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秦昭襄王约怀王在武关会面。怀王不听昭睢、屈原劝告,决定前往武关,结果被秦国扣留。秦昭襄王逼迫他割地保命,被仍肩负国家责任感的楚怀王严词拒绝。秦无法达成挟持楚怀王轻松拿到楚国领地的夙愿,无奈下只能一直囚禁楚怀王。怀王被扣留期间,楚人立太子为王,是为楚顷襄王。公元前296年,楚怀王忧郁成疾,命丧咸阳。秦国把遗体送还楚国,“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

后世,秦始皇东巡皆经武关;刘邦入武关定关中,郭子仪于武关招亡卒使吐蕃夜遁;黄巢出武关转战中原;李自成囤兵商洛后出武关而进军北京;1932年,贺龙将军曾率部与敌刘振华部激战武关。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提起楚怀王遭囚,后世人往往惋惜。其实也没什么,不过就是楚怀王选择了一个“高收益、高风险”的政治方案,而“玩砸了”而已。从经济学角度而言,高收益一定伴随高风险,既然选择了,那就得做好承担后果的准备。倒是楚国,在发生了此事之后的处理方式值得称道 --- 扶立新君,避免敌人要挟。

【旅游趣事】:

    从网上得知,武关遗址并没有什么可看的东西,但毕竟是一处真实的历史遗址,决定还是来看一看。好在武关遗址就在丹凤到商南的国道旁边,交通还算方便,就打算先直接从商州到武关,逛完武关再回丹凤县,最后逛棣花古镇,逛完回商州。一大早出门,到武关路口下车,还不到十点。进了村可有点傻眼 --- 甭说战国痕迹,连解放战争的痕迹也见不到啊!由于范围太小,手机地图的导航已经没有用了,只能凭借鼻子下面这张嘴打听了。东问西问,终于到了一堵土墙前,还真不错,前面赫然立着“文保碑”,足以证明古迹的真实性。再往前走,转过一个弯,据说这条街是当年关城的主街 --- 街道两边的房子,还多少有些上世纪的影子。沿着这条街走到头,又回到了进村时的村口。这就算逛完了武关遗址。


湖北武汉  东湖行吟阁

(2014. 11. 21)

捣练子

佞贵胄,乱君王,

故楚难留有众邦。

才干自当福万众,

何须身向汨罗江。

             

景点介绍

行吟阁在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听涛景区中部的小岛上,有一个1955年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建造的三层方形阁式建筑。阁名取自《楚辞·渔父》中“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阁上悬挂郭沫若题写的“行吟阁”三字匾牌。阁前立有屈原全身塑像,像高3.6米,底座高3.2米。它作为东湖屈子文化园的先导部分,把东湖和楚国最伟大的历史人物联系在一起。

             

【历史背景】

据考,屈原到过今武汉一带(约公元前294年)。《九章·哀郢》“去故都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中的江,即长江,夏即河水下游,故都即郢(江陵)。这里叙述了屈原离郢时的路线,是沿汉水到长江,汉水汇入长江处即今之武汉,再沿长江“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因此,屈原的行程经过武汉。“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夏首即汉水入长江处。“登大坟以望远兮聊以舒吾忧 心”。水中高地称坟,有人认为是今之龟山。《九章· 涉江》“乘郢渚而反顾兮欵秋冬之绪风”。水中小洲称渚,有人认为在今蛇山上游不远处的长江中。从屈原这一系列关于武汉一带风光的咏叹来看,屈原不仅途经此地,而且还确实是在此流连往返了一番。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从会独立吃粽子那天起,就一直纠结一个问题:屈原究竟是爱国者,还是抗拒统一的地方保护主义势力代表。在当时,周天子名义上还是天下共主,什么秦国人、楚国人……,统统都是周国人。两千多年间,为了某种需要,把忠君与爱国混淆起来,今天还有必要么?

【旅游趣事】:

游过行吟阁,再往前走就到了东湖的西北方向。原本想打个车到东湖磨山景区,谁知顺着湖边往前走了一个多小时,也没碰到一辆出租车,公交车也少的可怜,而且不知道公交车是往哪儿开。天慢慢黑了下来,走到一个公交站,实在走不动了。看见一位老兄在等车,就上前问这里是否真有公交车通过。在得到确认之后,一屁股就坐在了站台上。车一来,也不管是几路了,先离开这个近乎杳无人烟的地方再说。换了两次车,终于回到了酒店附近。晚饭吃得这叫一个香啊!


山东济宁  邹城孟庙
(2021. 10. 11)


民知礼义本当贵

君施仁政岂能轻

言用后世

【景点介绍】:

孟庙,又称亚圣庙,位于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亚圣府街44号,为历代祭祀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之场所。孟庙呈长方形,五进院落,南北长458.5米,东西宽95米.占地4.36万平方米(约65.4亩)。建筑群分东、中、西三路,其以亚圣殿为主体建筑,南北为一中轴线,左右作对称式排列。院内有亚圣殿、启圣殿、孟母殿、致严堂等殿宇64间、碑碣石刻350余块。

【历史背景】:

孟子,名轲,字子舆(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 ,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孟庙最初建于邹县城东北,距城13公里的四基山西南麓,孟轲陵墓之前。北宋元丰年间,因距城较远,瞻仰祭祀等诸多不便,又别建孟庙于邹县城东郭。直至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复建孟庙于现址。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孔孟思想,一脉相承。但从孔到孟,思想中“民”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从“井田制”到“铁器牛耕”,劳动者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社会经济生活中,谁的作用大,谁的发言权就大。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在与其它诸子百家思想的竞争中,不断显示着自身“与时俱进”的调整能力。到明清以后,儒家思想被确定为国家的主流价值观,这种调整能力也大大降低了。

【旅游趣事】:

来邹城旅游,自然是把孟庙、孟府放在首位的。上个月在河北旅游,是先验码再买票,而这儿是先买票,进门时再验码。大门口的人不少,可进门以后就感觉没多少人了,也不知道那些人都跑哪儿去了。沿着中轴线往后走,就是看见一道门进一道门,等看见殿宇了,也快走到头了 --- 这条线上就两座大殿:正殿和寝殿。寝殿内有个书摊,也不知道摊主多长时间没见着游客了,看我进来,就一个劲儿地劝我买书。在旅游点,除了门票,我是轻易不掏钱的。对付了几句,就奔了东跨院。这里是前后两座殿宇,据说前殿供孟父,后殿供孟母。一边逛,一边心里琢磨:圣人家就是不一样啊,敢情圣人爹妈都是分居的啊!

浏览更多景点照片,请到本馆《相册》目录下的相应位置寻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