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套功放考验10万级最懂音乐的落地喇叭Audel Symphonika

 liyusongs 2023-03-13 发布于吉林
小编说:Audel家族的小落地Malika Plus来了,近期将进行测试。无论颜值,还是声音,或成为10万内的超级爆款。

图片

下面是去年旗舰的测试,再次分享一下。


此前还没有哪一个喇叭品牌,让人产生一种“集邮”冲动,就是想把全系列买齐。直到遇到Audel这个来自意大利的神奇喇叭。

图片

我承认,除了声音,我也被她们的外观所吸引(还有就是价格不贵,旗舰型号参考价格24000欧元)。

即使今天的主角儿Symphonika(中间)作为旗舰,也没有像其他品牌旗舰那么咄咄逼人。与家族小喇叭摆在一起,低调而谦逊。

不过,一个喇叭,最终还是要凭声音扬名立万,光有花架子不行。下面先听听这段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有一个初步印象。

这是SPEC四件套驱动下的声音,小提琴音色之靓丽,与乐队的迎合之自然,可谓独此一家。

今天,我准备在一个12平米,一个30平米的空间,用三套系统完成Audel旗舰喇叭Symphonika的测试。




1. AUDEL,一个值得用'集邮'方式买齐的喇叭家族

Audel这个品牌创始团队大部分是来自意大利的设计师,他们对外观,包装,所有细节的拿捏,令人叹服。

Audel Symphonika单只喇叭并不重,40公斤。一个人,可以搞定。主要是底座和主体需要安装,这个复杂底座是喇叭设计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图片


我们需要把喇叭倒立,然后慢慢上紧各种螺丝。再反过来垫上专用的脚钉。

其中包含的精巧设计,无法描述,会让我想起中国木工的榫卯结构。

图片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系统的音源配置:数播:荷兰Pinkfaun Ultra,DAC:希腊Ideon Absolute Eposilon。

喇叭高112CM,算是一个标准的中偏小型落地,我们先看一下相关数据

  • 箱体:Multipanel System evo
              结构层压桦木 fenix 面板
  • 高音单元:29 毫米铍软球顶
  • 低音单元:6 1/2英寸钕磁铁
  • 频率响应:35Hz – 30,000Hz
  • 分频点:2,400Hz
  • 灵敏度:92dB
  • 标称阻抗:4 欧姆
  • 功率处理:30W–200W
  • 饰面:桦木橱柜 – 乌木盖 – 蜂蜡表面
  • 尺寸:1120 x 410 x 220 毫米(高 x 宽 x 深)
  • 重量:80 公斤一对。

这是一个全木头喇叭,内部也使用了独家的多层板IRS加强结构处理。这需要耗费大量的工作才能完成。

图片

图片

从剖面图可以看到,Audel的箱体都是一层一层贴合在一起的。这和制作乐器,如出一辙。下面,我们通过Audel Magika MKII,再体会一下其中奥秘。

这个家族的喇叭导向孔都是向前,内部是一个呈迷宫状的结构。

图片

打开Audel的官网,可以看到核心团队有四人Walter Carzan、Silvia Russo、Marco Viscuso、Davide Ballo,他们的背景大多数是设计师,(点击可以放大)

图片

可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工匠精神和艺术气质的团队。

整个网站没找到他们对于声音描述的营销信息。倒是被他们玩弄木头的精神所吸引,下面,我展现一下,尚未搜集到的其他型号。


这个是最小型号,Nika mk2

图片

其次是Sonika MK2

图片

Magika MK2

图片

Malika MK2,似乎是Magika的放大版

图片

我们可以对Audel公司的产品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 多层特殊木板加工结构

  • IRS内部加强,在获得木质感震动的同时,保持足够的刚性

  • 独特的外观和蜂蜡表面处理


图片

我目前搜集了三个,除了今天的主角,左侧是小钢炮U-Basik 5/8,右侧则是Magika MK2。



2. Audel,新派意大利之声

我们不久前,曾经在小喇叭测试中,说过这俩。回头可以参考此文:6款新世代入门小喇叭吹响集结号

图片

我把她们称作意大利姐妹花。

Magika MkII是一个以乐器方式鸣放的意大利小喇叭

U-Basik 5/8是一个让天价老3/5A爱好者惊掉下巴的小喇叭

Magika MKII,低音区深沉而有浓郁的木质感,中音区浑厚而不失透明,高音区明亮圆润而不刺激,具有极高的艺术表达力。

U-Basik 5/8声场宽广,低频力量完全超越其物理属性,绝佳的平衡度,木制箱体还原出准确的器乐音色

图片

虽然姐妹花风格有很大不同,但是,在测评的6款书架箱中,均拥有独特的Audel声音之神韵。这是怎样的一种声音呢?

Symphonika作为旗舰,自然集合了姐妹花Magika MkII和U-Basik 5/8两个喇叭的优点。5/8小喇叭,播放大编制闭上眼睛就具有了乱真落地喇叭的实力,何况自家真的落地。

我把它们叫作新派意大利之声。有新就有老,下面说说什么是老派。

图片

意大利人天性浪漫,艺术细胞爆棚全球,但又不是眼高手低的幻想派,他们是心灵手巧的实干家。

作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诞生了鼎盛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作为提琴的发源地,意大利诞生了顶峰杰作,如阿马蒂(Amati)、斯特拉迪瓦里(Stradivari)、瓜尔内里(Guaneri)。

图片

意大利人可以让木头发出最美妙的声音。西洋乐器,除了提琴外,钢琴也发源于意大利、现代吉它的成形也与意大利有关。

西洋乐器的大家族木管乐器的起源很复杂,但是有清晰依据的是,木管乐器在17世纪被正式接受为管弦乐队中的标准配置。意大利和法国的歌剧作家陆续在自己的作品中使用了木管乐器,意大利民间也诞生了各种木管乐器的能工巧匠。

图片

意大利人也可以让木头成为风靡全球的顶级家具,比如Minotti、B&B、Poliform。。。

Audel就是一家意大利“玩木头”的扬声器的公司,由其首席设计师Walter Carzan于2008年创立。他们的产品在西西里岛的一个小城市卡斯特尔达恰生产。这是一个极其小众的品牌。

说起意大利扬声器,我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世霸(Sonus Faber),然后可能是卓丽(Chario),还有傲霸(Opera)。在中国发烧友的心目中,意大利喇叭都有着好听的“音染”,属于“美声”喇叭。它们都与木头有着不解之缘,无论是外观,还是声音。

图片

Audel的声音,有着木头喇叭特有的音乐气息,但是,却又大大不同于老派、传统意大利扬声器。

它们不同之处在于,

声底非但不浓郁,而且清澈、澄明

速度不慢,响应迅速,举重若轻

下面进入三场测试。

3. 12平方米空间,基于Mola合并机Kula的测试

Symphonika是一个落地喇叭,为什么要进行这样一个小空间测试?

因为,我经常碰到一些烧友,有这样的苦恼,空间小,却又想找一个落地喇叭

图片

这是一个仅仅12平米的空间,长3米多一点,宽不到4米,我测试采取长边摆放,正好错开了后面的门,不影响出入。我距离喇叭大约呈现一个2.3米正三角摆位。

喇叭设计采取了前导向的方式,喇叭可以离后墙近一些,即使完全靠墙,声音也有一定的水准,经过多次试验,我还是稍微离开后墙有20多厘米的样子。其实这个喇叭箱体还是有一定深度的,不要被狭窄的前脸迷惑。

可以和Magika MKII对比一下。

图片

音源采取我们熟悉的Aqua La Diva M2转盘+Formula解码器。

功放是新晋合并机机皇Mola mola 的Kula。

图片

我们先从性能上看一下Kula的关键信息。

  • 最大输入电平:20dBu (7.75Vrms)

  • 输入阻抗:100kohm

  • 未加权信噪比:113dB

  • 2x 150W/8R @1% 1kHz, 2x 300W/4R @1% 1kHz

  • 2x 100W/8R @0.0005%, 2x 200W/4R @ 0.00075%, 1kHz

  • 输出阻抗:2mΩ – 7mΩ (20-20kHz)(直接在接线柱上测量)

  • 带宽 50kHz @ -3dB

  • 增益分辨率:<1dB,在正常收听范围内优于 0.2dB

Kula功率并不大,但是它是一个扮猪吃老虎的合并机,因为内置了完整的自家前级Makua,实际上是一台纯前后级的架构。

后级虽然功率远不如自家单声道Kaluga指标那么高,但实际听感,完全不逊色!甚至更加细腻。

图片

这是这台神奇合并功放的内部。还可以加装解码以及唱放模块。上图左边为Phono模块,右边为DAC模块。

Kula驱动Audel Symphonika,流畅,灵动,具有极高的品味。全频段的衔接,完全没有因为小空间受到影响,即使房间内,没有一点点声学处理。

这是一张维瓦尔第鲁特琴协奏曲,温暖、润泽、靓丽的音色自然流淌。

Mola的家族共有的声音特点,就是有着非常好的3D刻画能力,声音不仅有着油画一样的质感,也呈现出优秀的舞台感。

这种舞台,并非单单指声场、规模、也带着剧场特有的光线和阴暗对比。从解码,到前级,到功放,概莫能外。

当这种特点和Audel结合后,产生了一种奇特的化学反应,流畅的音符仿佛泉水在灿烂阳光下喷涌,流动。

通过Kula合并机的测试,我大可以推断,用高文590NG2,或者一套入门前后级,如高文Mimesis 27.8+ Telos 300、波兰Circle Labs前后级就能有很不错的表现了。

4, 12平方米空间,基于Linneberg前后级的测试


下面的测试,我必须说,会有一点奢侈,这些设备相对于喇叭来说,不仅昂贵,而且也很占地方。在这个小空间里,显得非常不合时宜。

正好,新到一套德国Linneberg四件套。

图片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把这四件套一字排开,一个一个搬进了这个本来不应该容放它们的斗室。

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个场面

图片

这是德国Linneberg的前级、唱放以及单声道后级。

Linneberg算是德国老牌作坊式精品的代表品牌,多年前有耳机爱好者曾经接触过它的耳放,解码,真正体现其实力的前后级,应该用过的人很少。

2021年一个6moon的测评和奖项吸引了我。获奖的是其单声道后级亨德尔(Handel)

图片

获奖的名称也非常特别,叫作

不太热的、宽频、高速单声道后级

按照我们惯常的认知,甲类不都得像贵丰梅菲斯特那样,开机2个小时可以煎蛋饼吗?为什么Linneberg这个却不太热(Cool-running)?后来,在和设计师交流中发现,一知半解地了解到,他确实可以弄得很热,很烫手,但是他却是一个环保主义者,想设法,节能!

尽管这样,但是,当开机2个小时后,依然还是有一定温度的,只是不太烫手而已。这台后级,甲类100瓦/8欧。此前,我曾经用它搭配马田Parker五重奏,对比AB类600瓦/8欧的功放(YBA签名版以及波兰Circle Labs单声道),以绝对的控制力胜出。

图片

那么在这么小的空间,这么大功率的单声道后级会产生怎样的奇迹呢?

当我把全新机进行了两天充分热身后,开始了这次测试。基于我对大功率驱动Audel的渴望,直接用波来兹的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进行考验。

Audel Symphonika在12平方的空间声音干净利索。同时却体验到巨大的舞台感和能量带来的震撼,让我不惊叹,两个小小的6.5寸单元,为何有如此强大的能量?

图片

本次测试,在居家环境下进行,即使是白天,也不能长时间把前级打到很大,更不能超过让声压持续超高90DB,但是,我依然忍不住把Linneberg的前级开到了65DB,在我心目中,带有女性气质的Audel喇叭,居然涌现出巨大能量。

我感觉到地板在颤抖。

Symphonika在12平方的空间,也丝毫没有出现不平衡的现象,定音鼓也没有在强大驱动力下,出现令人生厌的驻波。

Audel的这种低音,并非像我同时测试的Finkteam Borg那样,拥有德国坦克式的碾压力度,而是一种形体、比例、能量和谐存在的低频,速度快,量感够,但是绝对不会多。体现着意大利人独特的精致、浪漫。

Symphonika在小空间呈现出了完整乐队、听大编制很过瘾。小空间,小身材,大规模的喇叭,除了我一直推荐的Finkteam Kim外,我们又多了一个选择。

图片

在这个空间里,我居然花一周时间,兴致勃勃地听完了,DG新出的一套黑胶,伯恩斯坦马勒全集!

唱放采用Linneberg的唱放Bach,就是左边这台,右边是前级,名字叫作Teleman。单声道后级叫Handel。这些都是巴洛克时期的巨匠!

图片

火鸟,马勒,大编制固然印象深刻的,在我的聆听的几周里,印象更加深刻的,却是Linneberg与Audel呈现的巴赫大提琴无伴奏。

大提琴有着恰到好处的形体、木质感、流畅真实自然!

测试到这里,有不少视频号的观众私信我了,说,Audel这个落地喇叭,如果放在更大的空间,会是怎样一番表现呢?

于是我又大动干戈一番。

5. 30平方空间,当SPEC遇到Audel(奥黛丽)

我给Audel这个品牌取了一个特别浪漫的名字,叫作奥黛丽。纯属玩笑,方便男性烧友浮想联翩。但是下面的这次测试,却真的让我感受到特殊的冬日恋情。

图片

这个场景是为新到来的西班牙超级大喇叭洛伦佐LM1设置的,这套功放叫SPEC驱动LM1效果极好。这个品牌来自日本。

SPEC功放和Audel家族的理念非常相似——玩木头。SPEC功放的外壳,脚钉都是特殊木头!

可谓Soulmate,灵魂伴侣。

图片

后级的型号叫作SPEC-rpa-mg1000,是单声道架构,左右两个声道分别有单独的供电。

功率放大部分,和供电装置一样——安装在由日本枫木和黑云杉制成的木架中,而木架又支撑在由山核桃木和胡桃木制成的支脚上。

图片

SPEC最重要的理念就是“放大器是一种乐器”。
这些木头是SPEC设计理念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可以在音乐中提供优美自然的音调。

  • 底板由厚实的云杉木制成——与小提琴前面板使用的材料相同
  • 侧板由枫木制成,类似于小提琴的背面

它们随着音乐振动并增强美丽的自然音调。这也是我为防弹木箱体的西班牙洛伦佐选择功放的重要依据。

图片

关于这套功放的故事很多,随后专题讲述。最值得一提的是,好友万万,最近为他的威龙4配置了SPEC,搭配多台顶级前级,玩出了各种花样。

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驱动力非常了得!

图片

回到今天的话题。我这套系统的音源也非常强大,数播是来自荷兰的Pinkfaun Ultra。这台数播我已进行了3个多月的测试,将会在西班牙洛伦佐测试中,重点介绍。

今天只说一个结论,这是世界上最好的数播,没有之一。

为此,我甚至抛弃了希腊Ideon Streamer这台顶级数播选手,不过价格也还是差了几乎一半。Pinkfaun+Ideon Absolute time+ Absolute E DAC,是本次测试的参考音源。

图片

Pinkfaun的强大还体现在,架子上的这台20来万的文豪Kalista转盘几乎成了摆设,去年我曾经动用了3-4台Ideon time与Ideon Streamer超越它,也只打成了平手,而Pinkfaun,即使一台Time不用,也可以超越!

为了让Pinkfaun发挥到极致,我还为它配了一条,比它还要贵一点的电源线,来自意大利KURO的最新旗舰——伊丽莎白

图片

我们换个角度再看看这条世界上最强电源线吧——

图片

在它的前端,是Gigawatt PC 4 evo电源处理器。

为Audel喇叭搭配的喇叭线,也是KURO旗舰,不过不是最新款。虽然线身配了避震装置,但是在悬垂的部分,我还是加强了一下,用上波兰Rogoz线材避震器。

图片

图片

它比我们常见的古河线托好很多,也贵很多。玄学部分,就不再展开了,以后有机会再论。

系统的前级是什么呢?答案是,没有前级。

信号通过Ideon解码器,直接接入了后级。而控制音量的装置是一个数字旋钮——音频信号完全不通过它——并非数字前级,仅仅是一个控制器。

图片

这听起来有点古怪,SPEC的黑科技,我也是第一次领教。我曾尝试用顶级前级和SPEC后级匹配,总体下来,还是不用更好!

解码到SPEC后级的信号线,我也采用了KURO新款旗舰。

意大利的Audel喇叭,全套意大利顶级线材KURO,配合最顶音源。制作乐器为理念的木头喇叭和木头功放,神奇地组合在一起,开声前,我几乎能听到自己的心跳。

图片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晨练归来后,我开始了这次测试。

前一天晚上,把重达200公斤的洛伦佐移走后,视觉上的压迫感少了很多,开声后,听惯了16寸低音、四分频、170CM高的洛伦佐,再听两分频,112CM高的Audel Symphonika,有点点失落。声音的密度,声场的高度,宽松度确实不是两分频,两个6.5寸低音的Audel能比。

不过人耳并非仪器,除了那些硬件物料极大差异带来的声音差异外,它很快捕捉到了比HIFI更深刻的,来自文化层面的东西。

Audel Symphonika与SPEC的结合,有着无以伦比的声音气质和器乐质感。(群友说,不应该这么文雅地表达,应该直接说,WOKAOWOKAOWOKAO)

图片

这是木头、乐器、音乐、工匠精神的结合。让创造SPEC的日本和古典音乐发源地之一的意大利结合,撞击出了属于东方美学的禅意。

神秘主义色彩的东方文化变幻出难以名状的听觉体验。语言的尽头是音乐,语言的尽头也有影像——

图片

这是一种风乍起,吹皱一池秋水,秋水映着蓝天白云的感觉;

这是一种风乍起,轻拂湖边芦苇,芦苇沐浴冬日暖阳的感觉。

图片

我应景地录制了一首的'冬'。

维瓦尔第的《四季》录音版本多到数不过来,今天用的是Erato公司为发行的一个新的录音,由法国小提琴家雷诺·卡普松(Renaud Capuçon)和他执棒的洛桑室内乐团完成。

雷诺的这张新专辑你会发现,用现代小提琴演奏的《四季》和现在时髦的古乐器版本大相径庭。

情绪之丰富,描绘能力之强大,完全不是古乐器能够相比的。代弦乐器营造的紧张感随时能够抓住你的神经。

Audel Symphonika此刻演绎着,300年前同样来自意大利的名曲,冬。她不是音响,不是喇叭,而是乐器。。。

这是一款适合居家空间(书房或者客厅)的落地喇叭,高素质合并功放就可完美匹配,前后级则更上一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