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景文创 |聚焦两会,把握旅游重启新机遇

 新用户3530iZjD 2023-03-13 发布于北京

疫情往后退,旅游向前进

艺重拾错过的风景

当前,旅游市场复苏回暖。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到阳光灿烂的南疆,人头攒动的游客们挤满了景区。

交出三年以来最靓成绩单,旅游业无疑实现了“开门红”。“复苏”“回暖”成为2023中国旅游业的关键词,与之相伴随的还有对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的信心。

下文将聚焦两会中的文旅声音,跟紧政策跑好复苏“接力赛”。

文旅复苏

期待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乡村特色产业”……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传递出文旅发展新动态。

不同于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对旅游等受疫情影响重的行业,予以帮扶政策倾斜。”2023年,“恢复”和“扩大”文旅消费、产业发展等再度被摆上优先级位置。

近期,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甚至不少话题冲上热搜,引发诸多热议。加快恢复入境旅游,促进国内旅游消费和产业振兴。以“美好中国”为旅游主形象,实施入境游振兴计划等等热议政策。

政策的多重利好,充满无限可能的2023年,城市休闲、乡村度假、出境旅游,将成为2023年旅游市场的三大重要内容。然而,透过繁华与热闹,我们必须面对一个残酷事实,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如今的旅游业,与三年前早已大不相同。

疫情之后

围绕旅游新玩法的“淘金热”必然升温

文旅部数据显示,兔年春节假期,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

显而易见,喜人的旅游人次与收入数据让从业者重燃希望,但也对旅游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短短1个月内,旅游行业便被曝出多重乱象。大热选手西双版纳经济型酒店价格破千,三亚海景别墅更挂出元旦22/晚价格;农历大年初三,游客在零下十五度的黄山上滞留5-7小时;三亚海鲜加工摊位因涉嫌欺诈消费者被严厉整顿。

疫情三年,旅游业催生一大批新玩法。消费者出行和消费习惯在改变,旅游相关企业也迎合消费者进行不断调整。

疫情给旅游业带来的最大冲击之一,是供给端的极度匮乏,当供需失衡矛盾急剧恶化之时,市场很难等到新供给“自然成熟”,因此“人为加速”新供给的产生,成为一种必然。

就城市休闲而言,近几年,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舒适型、个性化、高性价比、随时随地可开启的“休闲”,并逐渐形成消费习惯。

露营、骑行、飞盘、徒步、攀岩、滑雪、茶艺、手工、溯溪、公园休憩、剧本杀、城市探秘、围炉煮茶、桨板……这些以往被视为小众的休闲项目不仅受年轻人喜爱,更带来了流量、商机以及消费习惯的改变。

这种“碎片化休闲”与“组织化旅游”,既不谋而合,又和而不同,成为用休憩闲适拥抱美好生活的注脚。

小众城市休闲项目“狂飙”三年,背后鲜为人知的是人为背后推手------小红书。中式惬意的围炉煮茶,氛围拉满的城市森林露营,通过对该类笔记内容的扶持和鼓励,不断在平台提高露营内容曝光度,吸引大量用户关注。

稀缺的旅游新玩法/新产品及背后的创业公司,就好比演艺圈的“素人”,它们会被充当“星探”和“经纪公司”的旅游平台或企业寻觅,一旦确认前者有潜在爆火价值,后者将投入海量资源、资金和流量予以扶持,以求培育出下一个品牌爆品。


旅游界的春天

高度内卷下的岔路口


2023年,看似热闹的出境游市场,实际上是一个“肉少狼多”的局面。

一方面,尽管政策层面的限制已经放开,但出境游市场的复苏却依然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中国对跨境团队游及“机票+酒店”业务放开的国家,大概率是分批次进行,导致出境游需求也被相对遏制,恢复需要更多时间。

所以,2023年出境游人次未必会是个很大的数字,也就是“肉”其实并不多,甚至有点少。

另一方面,出境游企业之间的内卷却已经有了苗头。在跨境游出行恢复之后,一大批老牌出境游创业企业纷纷官宣:“沉寂三年,再度复活”,并且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一批瞄准这块肥肉的新出境游创业企业,已经在筹划中,未来有可能大批量涌入。

肉就那么点,狼却有很多。最早恢复东南亚业务的出境游企业之间,已经爆发了小规模“价格战”。那么如何能摆脱价格内卷真正吃到旅游业复苏的“红利”呢?


2023年文创赋能
将成为旅游业多元发展的重要趋势

旅游是人们在物质生活满足基础上的精神消费,是人们自我成长和提升的一种方式。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文化都是彰显、传递资源之美并提升游客美的感知的核心。

近年来,热门博物馆一票难求,文化旅游和研学旅游热度居高不下,文物文创商品开发层出不穷,无不反映出大众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旅游产品的高度热爱。这客观上也促进了各地旅游产品供给不断推陈出新。

文化场所的旅游产品开发不仅为大众深度、近距离接触文化宝藏,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提供了机会,也极大地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品类,为旅游市场提供了更高品质、更加多样的文化和旅游产品,满足了大众不断增长的文化和旅游消费需求。

于文创产品而言,文化,更是其内涵、气质的决定因素,是其经久不衰的核心竞争力。近些年来,故宫爆款文创产品不断“上新”,各种奇趣、有内涵的文创产品,不仅产生了“真金白银”,也让文化以一种更新的方式影响青年一代。富含文化底蕴,才是回归了文创的本质,才能真正实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

有趣,且有用,应该成为文创产品升级的方向。纵览这些年旅游产品的发展,各地景区千篇一律的纸伞、银饰、摆件等,只能说是旅游商品的1.0版本。

如果把梳子、镜子、雨伞等生活用品打上城市logo看作文创产品的2.0版本,那么,现在把城市的精神内核巧妙地运用在各种生活用品、学习用品、艺术品之中,让它们有趣又有用,将成为文创产品的3.0版本。

消费结构和疫情带来的变化,让“情绪价值”在消费者出游决策过程中的权重越来越高,与景区传统纪念商品相比,赋有创意的文创产品更有利于放大这种情绪价值,进而带来更高的转化。

对旅游景区来说,这样的过程放眼长期也很有意义,因为情绪上的连接是为了在人和目的地、酒店、景区品牌之间形成信任,进而让消费者真正愿意为品牌溢价买单,而非陷于价格折扣带来的红海竞争,进而实现摆脱门票经济。

结语

进入大众旅游新时代、全域旅游新方位、品质旅游新阶段,旅游消费诉求正在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精不精”。

旅游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站在这个春天的门槛上,希望更多的人通过旅游去发现生活的美好,生活因旅游而精彩,旅游让生活更美好。

也希望看多更多“叫好又叫座”的旅游产品,推动国内旅游市场呈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生动局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