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保庆、张候英伉俪从京西潭柘寺修出来的“佛”

 壹周bao 2023-03-13 发布于河北

经铁1962邹学长和师学姐介绍,邻家便是铁1957的老学长黄保庆、张候英家,哈哈,抬腿就到,于是随两位学长前往。一见面,更让我们惊讶了,两位比邹、师学长高了四届的八十多岁的老学长竟然仍是耳聪目明,手脚麻利,看上去比我们还年轻呢!

史善新 (内燃 1967)、张候英、黄保庆、胥辅东(蒸 1968)学长合影

黄学长搬椅子招呼大家坐下。当我们向四位汇报校友微信群征稿、编纂“我与唐院”一书的初衷和计划时,他们也被感动了,热情的表示一定全力支持,黄学长拿出两本厚厚的精美的纪念册——《纪念唐山铁道学院铁道建筑系1957届(53级)同学毕业五十周年:一代学子的怀念,半个世纪的友情》送给我们,那上边满是他们曾经上学时的记录和同学们毕业后的足迹。黄学长让我们一定要代他们这些老学长学姐们在书中表示他们对母校120周年华诞的最衷心的祝贺!!代他们向母校敬礼了!!

黄学长谈起他们曾经在北京潭柘寺校址的那一段令人难忘的日子,老唐院曾经在那儿办过一年学,黄保庆、张候英两校友伉俪就曾在那儿就学苦读。记者不禁打趣:四位学长是两对夫妻,不是听说那时班级的女生很少吗?四位学长都点头称是,我接着问:请问两位学姐,你们当时怎么就在班上选上了如意郎君了呢?哈哈。两位学姐呀,霎时竟然像小姑娘般的红了脸,沉默片刻,张候英学姐才嘟嚷着:我……早忘了。我心里有数,那曾经的老同学都在她的心里铭记,那甜蜜的时刻怎么会忘呢?

黄保庆学长回忆说,当年北京市市长彭真在潭柘寺给唐院师生作报告时,曾用《陋室铭》勉励同学们在潭柘寺内修成党和人民需要的“佛”。黄保庆学长他们确实都修成了。他们从1957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到退休,四十三年一直在铁路建设第一线。从大西南的盘西线到东北的通让线,从重载铁路大秦线到长大干线大京九线,参加过的新线建设一共有15条之多,还参加过津浦、淮南、沙大、大包等四条复线、徐州芜湖裕溪口、襄樊北等三个枢纽建设。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黄保庆学长在津浦复线工地施工,接到命令,7月29日即赶赴唐山抗震救灾第一线。1981年至1984年还被派往伊拉克,在摩苏尔水坝灌浆队任代表。二十一年在基层队段,以后由处长到铁四局副局长、总工程师,1989年调到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从铁道部京九铁路建设办公室副主任任上退休。张候英学长是夫唱妇随,一直和他南北转战,并肩战斗。两个人从1958年结婚,到定居北京,大小搬家32次。一一听着黄学长的介绍,在我的眼前,这位铁53的老学长高大起来,他们是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唐院精神的实践者;是詹天佑、茅以升等老一代铁路人的继承者,是新中国铁路建设披荆斩棘、继往开来的一代铁路人,走在我们的前头,为我们和后代开路搭桥,用智慧和双手描绘着我国铁路发展的美好和壮观,用一段段的钢轨谱写了中国铁路交响曲,体现了唐院学子的顽强与拼搏,给我们后辈做出了传承校风的光辉榜样啊!!

面对着这几位榜样式的老学长,我们唯一的要求就是:合影留念,用以记录下我们的拜访和聆听,我们的被感染的、被点燃的热烈与激情!

时间不早了,只能告辞,依依不舍,师学姐一直送我们到楼下。

本文选自《我与唐院——献给母校西南(唐山)交大120年华诞》,题目:“采访札记之二:从京西潭柘寺修出来的“佛”一一拜访铁53级的老学长黄保庆、张候英伉俪”,作者:胥辅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