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勒热夫战役:莫德尔用支撑点战术,把370万苏军送进“绞肉机”

 昵称散步收藏 2023-03-13 发布于上海

时间回到二战,目光锁定勒热夫战役。

苏联的命运真是崎岖坎坷,一路颠簸。

斯大林格勒大获全胜正高兴着呢,一场无比惨烈的勒热夫惨败,迎头就是一盆冷水。

苏联硬着头皮猛攻勒热夫15个月,370万人对线德军165万,两倍兵力没打赢不说,反被一顿暴打。

200万人伤亡才换掉德军50万,伤亡4:1,苏联都不好意思提,极力掩盖战绩,被称为“勒热夫绞肉机”,战况可想而知。

当然这场战役持续了一年多,很多数据统计不准确,苏德各自统计不一致,而且争议大。我引用的这数据相对可信度还比较高。

而本场MVP正是瓦尔特·莫德尔元帅

勒热夫战役:莫德尔用支撑点战术,把370万苏军送进“绞肉机”

奥托·莫里茨·瓦尔特·莫德尔(Otto Moritz Walter Model)

一个希特勒最钟爱的干将;

一个号称东线救火员的防御大师;

一个军事造诣堪比曼施坦因的战术巨匠!

要评选二战十大名将,绝对有他一席之地。

而莫德尔这次用到的战术,也是粉丝一直想听的“支撑点战术”。

其实并非单纯是支撑点战术厉害,而是莫德尔这位元帅的指挥厉害!

支撑点也不是莫德尔独创,各国都有,它不过是弹性防御的一种改进。

就把守军聚拢在一个个小据点,每个据点是由一层层环形防线组成,敌人要层层进攻才能拿下一个据点,防御力极强,所以称呼它为支撑点。

勒热夫战役:莫德尔用支撑点战术,把370万苏军送进“绞肉机”

支撑点防御战术的大致图解

敌人迫不得已,就需要先绕开据点,但据点间相距不远,可以交叉支援,敌人不容易找到空隙去突防,即便有,也布满地雷和障碍!

莫德尔的战术和这大差不差,他只是加进去一些指挥特色。

这些特色又灵活多变,没个固定章法,所以具体情况就需要具体分析,咱就结合他的勒热夫战役具体讲讲......

先交代下战役背景:勒热夫是莫斯科保卫战的延续

德军因为没能拿下莫斯科,苏军趁势反攻,给它打得一溃千里。

反攻一直持续到1942年春天,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连撤240km后,在勒热夫形成150✖100km的四边形突出部。

勒热夫战役:莫德尔用支撑点战术,把370万苏军送进“绞肉机”

勒热夫突出部的形成过程

但勒热夫的形势也像座老危楼,因为希特勒改了战略方向,大量军队绕开莫斯科,南下高加索。

导致勒热夫的第9集团军兵力不足,起初只有5万作战部队和60辆坦克,而需要防守的前线总长却是280km,5万人抵挡280公里的突出部战线,四个字:螳臂当车。

但德国又不能放弃这儿,在这守着意义重大:

一方面给苏联看:来啊继续战斗!这将可能牵制着百万苏军继续留守莫斯科。

另一方面给世界看:莫斯科决战还没结束,我还在这!但是一旦撤离,这就等于明确了放弃莫斯科,向世界宣布自己输掉了这一场战略决战。

所以失去勒热夫就可能失去了盟友信心,很重要又很难办,勒热夫这事两头堵!

苏军大致是从南北两翼向中心进攻,最后在勒热夫这座小城会合。

有些部队在一开始取得不错成绩,但苏联有些赶鸭子上架,太急了。士兵盲目冲锋,消耗了太多战力,一个不注意,后勤也断了。

莫德尔则趁苏联人又一个不注意,发动汉诺威、塞德利茨行动等,把残余的苏军和游击队连根拔起。

但毕竟德军兵力不足,每次出手又会招来新的反击,两方就这样来回走位、拉扯,到了11月25日终于迎来了一波大决战:火星行动!

勒热夫战役:莫德尔用支撑点战术,把370万苏军送进“绞肉机”

火星行动的主要指挥官:朱可夫元帅

朱可夫指挥190万人卷土重来,而莫德尔手下也才不过29万人。兵力6:1,莫德尔这像是在螳臂当车,所以使用支撑点战术似乎是唯一选择!

防守不同于进攻,不太依赖精妙策略

因为你处在被动,所以核心在于统筹!

既要高效分配预备队及时堵缺口,又要在面临多处失守的困境之中。

通过权衡,找到最紧要的失守点,把兵力倾斜到最迫切、最需要的地方。重点还要让守军尽可能争取主动地位,及时瞅准破绽果断进攻削弱敌人,这些要点对统筹能力的要求非常高。

做好统筹要有足够信息作决策。

所以莫德尔格外重视情报侦察,他经常把资源优先用于侦查。侦查手段五花八门,包括双重侦查、反游击、夜间巡逻,甚至派小分队抵近苏联阵地去捕获无线电讯息!

他的这些努力最后没有白费,让他提前俩月就知晓了“火星行动”,这是他粉碎火星行动的先决条件!

勒热夫战役:莫德尔用支撑点战术,把370万苏军送进“绞肉机”

杀伐果断的莫德尔元帅

根据情报莫德尔确定瓦祖拉河就是这场防御战的关键战场

随即在此处构筑2道支撑点防线。还布下大量雷区给予敌人最大阻力,并砍掉附近的树林,方便火力交叉。

这还不够!别忘了莫德尔擅长统筹,他对资源的“利用效率”比肩资本家。他竭尽所能给士兵安排上“996福报”。

除了两道主要防线,他还要求多挖额外战壕,越多越好,战壕交叉连接,扩大守军机动空间进又可以进,退又可以退,有点儿像鬼子在硫磺岛挖的地洞!

没战壕挖了,那就去扫荡游击队,总之莫德尔的军队“不养闲人”,他以996方式把战前准备做到极致!

勒热夫战役:莫德尔用支撑点战术,把370万苏军送进“绞肉机”

除了硬件改造,莫德尔在软件上,围绕“支援效率”这个重心作修改。

他打破了许多固定的战术,比如把后方预备队提前分配到前线,虽增大伤亡率,但缩短了支援时间。

他连闪击战这套也给撂一边儿,把坦克、火炮兵团给拆掉分给前线,莫德尔认为坦克聚成一团会削弱其作用,只能局部给到压力,作用范围有限。他干脆就把所有装甲旅给一并拆解,分解成的排或连级,直接发配前线,以整体增强前线各个支撑点的战力。

炮兵也是如此,同样被分解给步兵,但受到炮兵高级指挥部的统一指挥。既可以各自为战,又可以统一集火。

他这一通系统升级把前线协调起来,给应对突发情况创造更多补救可能。

各项准备就绪,下面就该实践了!

11月25日,苏联7个集团军,从5个方向朝勒热夫发起进攻。

勒热夫战役:莫德尔用支撑点战术,把370万苏军送进“绞肉机”

火星行动的包围圈

莫德尔根据先前的情报,集中火炮和轰炸机对进攻路径洗地,结果东侧的苏联西方面军死伤惨重,这先头部队上来死伤一大半还怎么打?

当时德军一架Ju-88就光用机枪机炮,竟然就扫灭整整5个苏联骑兵中队。

尽管有些苏军突破了东侧的瓦祖拉河,苏军包围了俩支撑点却死活攻不下。无奈绕开它,突入防线后方10km,这不就等于落入莫德尔的包围圈了?他迅速下令预备队全部出动,配合前后的支撑点守军把苏军围死。

东侧的攻势完败后,苏联不甘心认输,又把攻势给到西侧的卢切萨河谷。

苏军在这里打开了一个8km宽的缺口。而同一时间北侧、东侧压力也变强了。

勒热夫战役:莫德尔用支撑点战术,把370万苏军送进“绞肉机”

勒热夫东西两侧的进攻示意图

莫德尔已经猜出苏军主攻点就在西侧,于是直接向河谷投入一切可用人力,很快大德意志摩步师用短促迅猛的进攻,从多个方向上搅乱突进来苏军攻势。

这会儿莫德尔又得到6个装甲师支援,他把军队开到河谷,把整个缺口封死苏军形势不妙!

莫德尔又下令:从南北两路把西侧苏联41集团军包围。

可能苏联打算围魏救赵来着,在东侧投入2只预备队帮41军减压。没想到这早被莫德尔提前料到,苏联预备队刚准备发起冲锋呢,一看对面德军却先冲了,以攻对攻经过三天激战下来,苏联还是败了。

最后苏联付出33万人伤亡,德军仅4万伤亡,防线也纹丝未动。苏联“火星行动”可谓彻头彻尾的失败,这也被史学家评为朱可夫最痛的失败!

后面的勒热夫战斗,咱就不多讲了。

总之莫德尔取得这么大成功,支撑点战术并不是起到决定性影响。重点在他的统筹和战术的临时改进,对全局的把握、对局势的正确研判。这是他成功关键,也是将帅主要职责,如果仅靠一套死板的“支撑点战术”,那战争还需要什么将军指挥呢,需要几个会背诵孙子兵法的不就够了?

这里是前线分析,感谢您的收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