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胡聊电影《婚姻风暴》婚姻中的温情追求和生命中的不可抗力,哪个是更大考验?

 焰紫 2023-03-13 发布于北京

我是焰紫

文中配图来自影片《游客》。

当你轻点每张图片时,都会指引你去阅读本公众号发表的另一篇文章……

或许,这个小游戏会让你找到阅读中别样的邂逅。

今日推荐歌曲

· 婚姻制度是人类的一种发明。如何和另一半相处是门“奇怪”的艺术,其难度不亚于任何一项世界难题。

《游客》的导演是鲁本·奥斯特伦德,是导演 / 编剧 / 剪辑 / 摄影 / 制片人,他多才多艺,电影风格冷静而克制。

《游客》是一部5场的戏剧,讲述一个家庭在阿尔卑斯滑雪度假遭遇的信任危机转化发酵再消散的完整故事。

· 影片最后的一幕几乎跳出了导演努力建构起来的人性探讨,宝莱坞式的结尾很容易笑场:

一辆车上的全体乘客,在刚从一场危机中脱身出来托马斯的带领下,在山路上默默地雁行下山,托马斯英武的形象,几乎以为马上会进入舞蹈的状态。

这么大团圆的胜利场景是怎样一步步演绎而来的?

·回到最初,在一个短暂的假期开始,男主人公托马斯和女主艾巴带着两个孩子来到阿尔卑斯的度假酒店。

托马斯不断地通过手机关注他的日常工作,而艾巴则希望托马斯全身心的投入到家庭的天伦之乐中。

从拍一张全家福合影时,托马斯没有表现出理想中的和美,到一家人挤在一张床上的温馨景像时,托马斯都在偷看手机。

导演鲁本·奥斯特伦德通过这些细节将托马斯定义成为一个热衷于工作的,脱离了社会道德异化的人类。

·这些明显的指向,强化了托马斯自身的人性缺失。

现代社会中的每一个职场人,都难免会经历这种状态。这些是否成为潜移默化影响托马斯内心状态或思考方式的一种必然的因素呢?

· 事情总是在突出其来的灾难面前出现危机。一家四口在观景台上,其乐融融享受假期时,遭遇了“大雪崩”。

关键时刻,男主托马斯第一时间选择了独自逃离。万幸,“大雪崩”只是“象征性”地,被没有给一家四口造成身体上的损伤。

托马斯的逃离,并没有马上引发妻子艾巴的敌对。到了第二天晚上,在与另一对客人的餐后聊天中,妻子艾巴突然提到了昨天雪崩时托马斯不管母子三人而独自逃生的情景。

·托马斯托词这根本是记忆的一时恍惚。两人的对立凸显出来。

到底当时发生了什么!!导演鲁本·奥斯特伦德的表达是强烈的,在度假公寓的卫生间里,长时间的使用电动牙刷的场景,让人印象深刻。

· 这一情景,让人想起了导演威尔第的《四季,夏》中快速的小提琴向下的音节,色彩偏冷的影调,都不断将观众引入到他希望表现出来的北欧风格的人性理解。

电影直接的表现了雪崩瞬间发生的事实,但是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托马斯有基于一种什么心理要否认当时他的选择,这是鲁本·奥斯特伦德在《游客》中要讨论的主题。

第3天,托马斯夫妇的朋友从瑞典过来,一起加入了他们的讨论,气氛凝重。第4天,男主托马斯和他的朋友离开雪场,单独爬上最高的山峰滑野雪。

表明托马斯并不缺少常规的男儿气概。从这个表现上否定了日常的理解,托马斯并不是一个因为胆小而会从餐桌旁逃脱的人。

· 那么到底是什么引发了托马斯的异常?还是这根本就是托马斯的真实?

托马斯与艾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各自对这个事件的真实想法了!!他们用冷战,用鄙视与对方形成他们并不想变成的紧张对立。

· 终于,在第5天下山的路上,遭遇了大巴车司机驾驶技术导致的险象环生。

妻子艾巴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男主托马斯起死回生的勇敢,挽救家庭于危难。于是有了文章开始时的那一幕。

但是我很怀疑鲁本·奥斯特伦德是否明确自己要表达的初衷,他真的希望托马斯通过这样一场灵魂的质询回到社会的常态?

还是在疑问中继续探寻人的内心是如何趋利避害的?

· 另外,男主和女主在影片前后的不同表现,似乎暗示了婚姻对人类的考验从未结束。

雪世界的洁白和整个影片欧洲风格的冷静装潢,让人感觉到“有点冷”,孩子在影片中也受到了“婚姻”温度的影响……

· 从2011年《儿戏》入围第6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导演鲁本·奥斯特伦德就成为戛纳的宠儿。

2014年鲁本凭《游客》获得第6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评审团奖。

2017年凭《自由广场》,讲述了一个现代艺术博物馆总监为了维持体面生活的所作所为的故事 ,获得第7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2022年,电影《悲情三角》获得第7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

·鲁本·奥斯特伦德的电影不断发出疑问:

到底我们生活在一个

什么样的社会之中?

到底我们离开自己

希望成为的样子

有多远?

婚姻,真的是我们孜孜以求的

美好生活方式的

一种必然选择吗?

……

等你好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