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人有没有福气,看他说话就知道了

 醒读哲学 2023-03-13 发布于安徽

诗人本·琼森说过:“语言最能暴露一个人,只要你说话,我就能了解你。”

深以为然。

一个人所说的话,往往暴露出这个人的素质和修养。

说话是本能,会说话是艺术,嘴下留德是修养。

而一个人究竟有没有福气,看他说话便能知道。会说话的人,是给自己积累福分。

01

说话是本能

醒读

梁实秋曾说:“一个人大声说话,是本能;小声说话,是文明。”

说话作为一种本能并不难,但说话的语气、声音的大小以及态度已超出本能。

有福气的人,往往把说话的本能变成一种本事。

他们更懂得说话温声细语,大方得体,不失大雅,不骄不躁,不咄咄逼人,更不强人所难。

语言的力量不表现为声音多大或是语气多硬,甚至声音过大和语气过硬都会让人反感。

如果一个人习惯于大声说话甚至大吼大叫,谁又愿意跟这样的人打交道呢?

切勿让说话的本能成为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本能并非不讲分寸、无话不说。

把说话变成会说话,一个人的福气便会越来越深。

02

会说话是艺术

醒读

张九龄说过:“谗媚之言甘,贤良之言直。甘则易悦,直则难入。”

奉承讨好的话听着甜美,贤明善言直截了当。而甜美之语则容易让听者高兴,忠直良言总让人难以接受。

所以说话需要讲究一个“度”,虽说“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并非所有的逆耳直言都利于行,把握不好这个“度”,适得其反。

而阿谀奉承的话也要少说,有时候言多必失,祸从口出,凡事都有度,说话更是如此。

《诗经·大雅·抑》中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白圭上的斑点,尚且可以磨掉;但话如果说错了,就收不回来了。

说出去的话,就如同泼出去的水。如若伤人心,便很难挽回。

人与人之间因为不会说话而产生的隔阂,不在少数,故人要谨言慎行,能说话,会说话,说好话。

古语云:“三思而后行。”

其实说话也是如此,开口之前更有必要进行深思熟虑,该说什么,该怎样说,经过审视的言语往往更能体现一个人的高情商。

都说会说话是一门艺术,深以为然。

会说话的人通常对待长辈恭敬礼貌,对待晚辈和蔼亲切,对待朋友尊重友善。

这样的人所说的话,不仅是高情商、大格局的体现,还藏着一个人深深的福气。

03

嘴下留德是修养

醒读

孔子有云:“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对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

嘴下留德,是有道德之人的作为,这是一种自我修养,也正是在给自己积攒福气。

俗话说:“刀子嘴豆腐心。”

而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的“刀子嘴”都是“豆腐心”,还有的是“刀子心”。

很多时候,往往是“刀子嘴”和“刀子心”让人失去了道德。殊不知,这也是在衰减自己的福气。

《增广贤文》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恶语伤人也伤己,嘴下不留德的人,出言不逊,恶语相加,以为诋毁别人是高尚的行为,实际上断掉了自己的人脉。

一个人如果总是口无遮拦、恶语相向,人脉没了,运气没了,福气也便丢了。

清代学者金缨的《格言联壁》中写道:“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不谈人是非,不辩人长短,嘴下留德,不仅是一种高修养,也是在给自己积德积福。

越是有福之人,越懂得嘴下留德,从而更加多福。

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说:“言谈是衣着的精神部分,用上它、撇开它,就和戴上或摘下装饰着羽毛的女帽一样。”

说话就像一种无形却又无比重要的力量,不仅可以修饰一个人的外在,更体现着一个人的内涵和修养。

一个能把说话的本能变成本事的人,是智慧;一个会说话的人,是高情商;一个嘴下留德的人,是修养。

越是这样的人,往往福气越深厚。从他的话里,就能看到他积攒的好福气了。

往后余生,好好修炼说话,成为更有福之人。

与君共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