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卡尔维诺的宇宙

 置身于宁静 2023-03-13 发布于浙江

文 / 文铮  插画 / 文嘉

图片

卡尔维诺的宇宙不同于科学范畴的宇宙,更不是哲学范畴的宇宙,而是他以现实生活的语言和事件虚构的空间与时间场景。在这样的一个宇宙中,人类现代文明的印迹随处可见,这些虚构的存在与我们的社会生活联系紧密,但又让人觉得非常诡异。如果说科幻小说作家总喜欢让那些遥不可及的东西出现在我们身边,竭力伪装其真实的话,那么卡尔维诺就正好反其道而行之,把我们当代人的七情六欲和时兴的科学理论从真实的社会存在中抽离到遥不可及的陌生环境中去,按他本人的说法就是“让受到最新理论滋养的宇宙起源学说以神话的方式自由成长。”始自爱因斯坦的现代宇宙起源学说比起古代先民的想象要抽象得多,很多概念只能通过计算或理论推导而获得,完全失去了形象化特征。卡尔维诺偏偏赌了一把,将自己在现代科学中得到的启示变成古老童话般的宇宙故事。

卡尔维诺的故事不是一般意义的科幻作品,因为他不想让科学因素与故事的内容混在一起,他不想让这些故事承担科普的义务。虽然他对待科学的态度是善意的,时不时地查阅科学资料,摆出半个科学家的姿态,但他小说家的身份却时刻提醒他从不能严谨地“按科学办事”,他曾公开声明他写的这些故事不属于“科幻”,而只是“幻想”,与凡尔纳和威尔斯的小说不是一码事,在背后给他“撑腰”的是诗人莱奥帕尔迪,是布鲁诺、路易斯·卡罗尔、塞缪尔·贝克特,甚至是大力水手和扑克牌上王牌的图案。后来还有好事者考证,卡尔维诺宇宙知识很大程度来自于《大英百科全书》中“宇宙进化论”这个扑克牌上王牌的图案。后来还有好事者考证,卡尔维诺宇宙知识很大程度来自于《大英百科全书》中“宇宙进化论”这个词条,并不精深。

1965年,收录了那些著名宇宙故事的短篇小说集《宇宙奇趣》出版了,所有这些故事的主人公都是一个叫“Qfwfq”的家伙,他的名字里没有元音,根本读不出声来,但却貌似神秘地以w为轴,左右对称。这个“Qfwfq”没有固定的形体,可以是宇宙中的任何事物,他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是宇宙中最古老的居民,是我们的祖先,同时又是生活在现代的年轻人。他目睹了宇宙的起源、地球的形成,又见证了世界的消亡和毁灭,随时准备用自己的“记忆”来印证科学的理论或假说。

在后来的几年间,卡尔维诺继续写着他的幻想小说,也继续讲着具有宇宙元素的故事。又过了不久,“Qfwfq”消失了,但宇宙的元素在他的创作中依然发挥着作用,新鲜感得到满足的读者也逐渐发现,其实《宇宙奇趣》和此前的《看不见的骑士》等作品一样属于幻想小说,而且“二者之间并不缺少相似之处”,它们的主题都是被现代文明异化了的世界,这才是卡尔维诺最善于驾驭的题材,但是他从不煞有介事地抛出一些沉重或艰深的话题吓唬读者,而是像他搜集和编辑的那些意大利童话一样,避重就轻地讲故事,带读者轻逸地飞入另一个无尽的世界。在那里,奇幻的色彩一直都占据着统治地位,永远凌驾于道德意图之上,故事的内容中几乎不存在说教或训诫的成分。

与《宇宙奇趣》的出版几乎同时,卡尔维诺发表了一篇《软月亮》的短篇小说,后来成了小说集《零时间》开篇:月亮起初是太阳的行星,后来因为非常靠近地球而偏离了轨道,被地球引力拉得越来越近。后来,两个天体之间的巨大引力使月亮表面龟裂,大量的碎片散落到了地球上,破坏了这个本来由塑料、水泥、金属、玻璃、陶瓷和人造革组成的原始地壳,很难恢复原貌。于是人们开始盘算怎样登月,取回地球散落在那上面的“珍贵”人工原料,重建地球。

《宇宙奇趣》也是以月亮作为开篇的,在这篇《月亮的距离》中,月亮和地球的距离就更近了:“那时候,月亮就在我们头顶上,其大无比:望月时,夜光如昼,那是一种奶油色的光,巨大的月球似乎要把我们压倒碾碎”,甚至在一个叫金礁湾的地方,人们可以顺着梯子爬上去,用大勺和木桶盛取月亮鳞片中丰富而珍贵的月乳。“Qfwfq”是乘船登月队伍中的一员,他因偶然触碰过船长太太的乳房和腰身而爱上了这个女人,而船长太太则迷恋着“Qfwfq”的聋子表弟——他听不到尘世的喧扰,沉浸于登月带给他的快乐之中,根本没有理会到船长太太炽热的感情。

图片

当然,这些关于月亮的童话不是真地写给孩子看的,需要一些科学的理论来加强故事的代入感和说服力,比如关于月亮和地球的距离,卡尔维诺就引用达尔文的观点说:月亮曾经离地球很近。是海潮一点一点把它推向远方的:月亮在地球上引起的潮汐使地球渐渐失去了自身的能量。”卡尔维诺从这些科学理论中获得的灵感,借题发挥了真实而又离奇的故事。“月亮”,卡尔维诺自己说,“曾经是遥远、奇异的象征,它现在换了一副样子:它越来越近,与我们同体。或许这才是它本来的特征,只不过现在才显现出来……”。其实,对月亮的钟爱是意大利诗人的传统,但丁、阿里奥斯托、莱奥帕尔迪无不如此,卡尔维诺这样做是在向这些前辈致敬。

新知WISSEN 2016年6月刊

图片

卡尔维诺的宇宙

文 / 文铮  插画 / 文嘉

全文刊登于《新知》2016年6月刊(总第15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