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清华原创丨方山一日游(游记)

 真言贞语 2023-03-13 发布于山东

方山一日游

/石清华

戊戌暮春中,长阳方山游。细雨润草绿,微风拂花红。天降平民到凡尘,察山水,览民风。且存天地间,自作情浓。
一、走马观景
旅游大巴奔驰在岳宜高速公路上。草木、房子、原野向后跑去,迎来油菜花、春茶园、果木林。朦胧的睡意里,裹着几许遐思。与之并行的汉宜高速公路,夹着华夏神州的大动脉——万里长江。车辆西去东来,江水白浪滔滔。不久的一唱雄鸡天下白,民族独立,继而改革开放。几十年的人民辛劳,才有了今日的幸福安康。
好漂亮的茶园啊。游客的惊叹,赶走了好梦。车前倾斜的一面面山坡上,矮小翠绿的茶树,仰望着阳光,吮吸着营养,就像婴儿向着母亲的胸膛。茶园里,穿红戴绿的姑娘们,从低到高,次第散开,一俯一仰,不停息地有节奏地运动,不知疲倦。一想到清香四溢的茶,出自那双双勤劳的巧手,心中涌起的只有敬佩。车内,帅男靓女,亮开嗓门:山茶花,都说你的家,开满山茶花。醉入心扉的歌,将目光引向茶园:她们在唱么?也许没到唱的时候,也许没找到合适对象,也许唱了我们听不见。不论什么情况,她们都在用勤劳唱一首甜美的歌。
趴在坡上的橘,高出一头的柚子,桃李、柿子、板栗等树,错落有致。环绕秀气的小山,盘旋上升,把只是黄土、怪石的一座座山,打扮得分外妖娆。金秋来时,硕果累累,香飘四方。山越来越高,坡越来越陡。游目四顾,广度变窄,深度变大。山间峡谷一片一片的油菜花扑入眼帘,来不及细品,远山顶上的金黄早跳过来。恰如一幅连绵不绝的锦绣,美不胜收。一路走来,没见一丁点儿闲地。纵使没人光顾,也被不足挂齿的野草占领,真正的地尽其用。
四山交汇处,山峰昂首相对,脚下留了一大片空旷的平地。也许是四位山神聚会时,摆放桌子的地方,现在被人们捞来,建起了纵横交错的立交桥,高、中、低排列着,你去他来,互不干涉,井然有序。车行云雾中,桥下桥,桥上白云缭绕;桥上桥,桥下白云翻飞;白云呢,左右徘徊、若隐若现,好似仙人半掩,凡人难识其面,而仙人则可洞悉世间之美:人尽其能。
二、有容乃大
午餐后,方山自由行。大家各自行动,自取其乐。
沿两山间的峡谷,缓慢上行。不急不躁,边走边看。男女老幼,几乎皆是陌生的面孔,可全都神采奕奕,满脸喜气。
没走几步,却遇到了儿时的放牛伙伴。那时,在偏僻的农村,清澈的松东河畔,有一男一女,一大一小的两个放牛娃。牛儿在堤坡边认真地啃草,俩娃儿你追我赶,大声喊叫,骂着河对岸的行人。这两个贫下中农的后代,难用青梅竹马来描述,只能用歪锅扁灶来叙说。终究是各奔东西,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四十几年后再见,已没有了那红扑扑的圆脸,没有了那甜甜的笑声,没有了那纯纯的思想。变成了脸四方,鬓已霜,眼无光的老太婆。她嫁给了一位老师,想来是老师的艰辛,熬白了她的双鬓吧。几许唏嘘,说不上几句,方知她仍然愚昧、粗野、无知,还添了个母老虎的名称。与为人师表者生活了几十年,竟然没有被感化,没有懂得一点现代文明。那一定是愚不可及,纵生帝王家,也不可教啊。
你是个猪哇,给老子后退一点,把老娘照好点,给伢儿发去。那老公还很听话,一切按放牛娃的旨意行事。可能争执不得:出门在外,怕丢人现眼。教书先生大约有个通病:死要面子活受罪。
放牛娃那粗野的骂人,在她看来,平常就是这样,怎么算骂人呢?不论怎么解说,我心里总像有条毛毛虫在爬,怪难受的。赶紧走吧,世界真小。
站在山边,又有点惭愧。你有权按自己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用你的目光审视世界,难道别人就不能吗?别人怎么走自己的人生之路,你是不能、也无权干涉的。如果都高素质,很文明,那么世界可能就单调了些。正是千差万别、形形色色的人生,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间。
忘了不快,心地释然。山边偶有小水珠落在手背,滚到石上,渗入小溪,汇入清江。细看眼前层层迭石,极薄的石片叠加,垒成了巍巍大山。人呢,少点自私,多些宽容,将会有一个快乐的世界。
三、山巅红树
解放思想,轻松上进。抬头上望,山上树木不多,常有青灰色的峭壁对着蓝天。那不多的树木,把嶙峋的怪石装饰成了青山。两山峡谷上方,突兀的三根石柱,笔直伸向蓝天,大约是怕蓝天下坠,试图撑起那片天,又欲与两山的主峰媲美。
渐近,石柱粗壮起来,四壁如刀削一般,但又不是方形。宛如孙悟空的金箍棒,上下一般粗。石壁的每处缝隙间,横出一棵、两棵小草。高矮石壁的衔接处,竖着不知名的小树。看样子,三根石柱大约是块处女地,猿猱欲度愁攀援。慢慢的,石柱顶端的花树展现在游人的面前。
啊,好漂亮的桃花。人们的惊叹,令我望去:哦,多耀眼。虽知人间桃花已去,却有山寺桃花始盛开。山巅三棵被人们叫的桃树,已清晰可见。树高挑、枝少、花红。不知不觉中,已行进到能与其对视的高处。三树红花,笑向游客,一展姿容。隔着一百多米深的峡谷,宽度三十来米吧,驻足观赏。这不是桃花。桃树没这么高,横向的枝却比这多。桃花比这花大,花瓣一片一片展开,环抱花蕊。这花却小得多,两片红衣包裹着花蕊。每个枝丫处,长着一簇一簇的小红花,整株树没看到叶片,只是枝的顶端有点嫩黄。主干以上长满了小红花,就称其为红树吧。向在半山腰做买卖的当地人打听:这叫洛青桑花,树皮是门中药,长在悬崖峭壁上。再看时,忽然想到凌寒独自开的腊梅。花色、花形极为相似,只是比腊梅树要高大很多。上行十几步,俯视花树,树下只有稀疏的几棵矮小杂树,红树自然就如鹤立鸡群,一枝独秀了。
不知是多少年前,从何处飞来的种子,落在了石柱顶上的裂隙中,在此安家,独立门户。也不知经过了多少风霜雨雪,风化了岩石,山神送来了尘埃,才得以发芽生根。又不知经历了几世几劫的磨难,才有了今日的红艳。也许长成得艰难吧,故不为常人所见。山下,连红树的影子都见不着。山峰之上,但见一片红,不甚了了。只有爬上山腰,才能一睹芳容。
来访芳容者,各有心思。有图一饱眼福的,有寄情山水的,有崇尚山灵的。不论对谁,红树都一视同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这红树也许是山之灵。长于山之巅,宁可孤芳自赏,也不肯轻易媚人。人间常有怪人怪语,说什么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那是人之灵。观赏之中,隐隐觉得山之灵与人之灵有某种通灵之灵。再上几步,俯瞰山巅之红树,要是沾上点灵气,那该多美呀。
四、峭壁黄花
走在山腰间的栈道上,尽可放心。脚下是两三米宽的水泥路面,右边是石壁,左边是大约一米二高的护栏,就是胆小如鼠,也可无忧。
走累了,在休息处的石凳、石椅上坐坐。看看脚下,紧靠石壁的路面,踏出了厚厚的脚印,黑黑的。靠左悬空的路面,依旧是干净的。偶有几只冒险的脚印,定然看到了崖边上下的无限风光。以此思之,绝大部分人以安稳为重,不轻易弄险。只有极少数另辟蹊径,独立思考,也就见到了常人不见的风光。望望西天,越过对面的山峰,山外有山,山边白云走;山上有山,山上白云游,直到蓝天深处。这时,你也许明白了山外青山楼外楼的含义。
略加休整,继续察山。头顶,高悬着石笋,石壁湿漉漉的,就像达摩克利斯之剑,叫人心惊;脚下,黑洞洞的峡谷,深不见底,令人胆寒。正心惊胆寒地行进,一块过塑的牌子挂在峭壁前。五亿年前的地壳巨变形成,碳酸钙经岁月流水洗礼,形成了现在的喀斯特地貌。与五亿年前的石头对话,真是有幸。石头哥,悄悄诉说着自己的过去、未来。我呢,默默倾听,似乎要窥探其存在的秘密。峭壁上方,原本雪白的钟乳石,悬在空中被氧化,变得灰不溜秋,失去本色,已不那么中看。
行进一段,西倾的峭壁,遮挡了头上的蓝天,斜入的阳光,滋润着壁上星星点点的小黄花。小黄花在些许绿叶簇拥下,贴在灰白的峭壁上,如豪华客厅里的吸顶灯,又如天幕上的星星,抚慰着提心吊胆的游人。
头上,有一窝小黄花。踮起脚跟,细细察看。茎细短小,叶银灰色,只有黄豆大小。叶片交错对生,茎叶下垂。五、七根茎,托举两、三株花,没了绿叶衬托,特别显眼。花呈喇叭形,喇叭口微开,向世界宣扬自己的美丽。也许久踮着累了,也许不知怜香惜玉,也许人生而好奇,竟拔下头上的小黄花,短小的须根,极少尘土,贴于壁上,既顽强,又不堪一击,特别是面对人类。
美丽么,不一定,最多是小家碧玉。小家碧玉也不赖,踏平坎坷,历经辛酸,艰难长成,终于有了绽放美丽的机会。不论美不美,平心而论,你能说三道四么?况且,小黄花如此纯朴,没有虚伪,只有本性。那应是花之至美。
五、飞流直下
山腰栈道七千米,边走,边聊,边欣赏。三个多小时,即将到尽头。下午三点钟左右,山谷中传来浑厚的轰鸣声。有人说那是瀑布在歌唱,马上就要下山了。
转过一道弯,一条长长的白练,从山间斜挂下去,不见末尾。游客在陡峭的石阶上缓缓下行,仍是很吃力。石阶大坡度盘旋,时而紧挨瀑布,飞溅的水珠,碰在石上,化为水雾,水雾则缠绕着每位游客,给他们带来凉爽;时而躲于瀑布后,悬着的白练,在微风中轻轻晃动,西天的阳光,将其漂成银色,模糊了它身后游人们的双眼;时而挺在瀑布前,将一个一个山峰甩在白云深处,一路挂着穿红戴绿的游客,在烟云中若隐若现。
游人们尽管慢,腿儿还是有点不听使唤,不是抬不起脚,就是有点打颤。游玩嘛,游不动了,坐。有的在陡峭的石阶中,一手扶了栏杆,站住喘喘气。细数比楼梯还陡、高度和宽度差不多的石阶:一百二十七级,比上一路段的一百五十九级少了一些,但却比先前累了许多。这两段石阶高度估计七十几米,占去了从谷底到山腰高度的一半。有的两手扶着栏杆,掉转方向,仰望上方,小心翼翼地倒着往下行。一步一个脚印,不敢越雷池一步。出来游玩,图个开心,谁也不会拿自己的生命当儿戏。有的坐在石阶旁的石凳、石椅上,拿出毛巾擦一擦身上的汗,再喝几小口自带的茶。脱下鞋袜,让游玩的大功臣——脚也透透气吧。望望斜阳下的白练,在光滑的石壁上飞流直下。石壁上端,有明显的凹槽,下端,有一点凹陷,但宽了很多。水多么软弱,石多么坚硬,水却要去碰,在累月经年的冲刷下,石头退让啦。此时,你还觉得自己强大么?览物之情不同,但大多能与飞流直下三千尺联系起来。也许有点儿夸张,但会认可这是写得最妙的。
下到谷底,不论你有多强壮,也有腿软的感觉。至于其余的人,则要休息一会儿,才能回到自己的车里。此时,你才知道路两边的石凳、石椅并非多余。
形形色色的游人坐着,望的望,说的说,笑的笑。游客面对夕阳下的花红柳绿、白练轰响,不觉生疑:为什么眼前的粉红嫩绿,不久会变?水本是无色无味的,为什么变成了白色?虽然大家萍水相逢,却相互解难答疑。花的颜色是由花青素决定的,花青素会在不同温度、湿度下发生变化,所以花会变色。飞流直下的水,在石壁上不断碰撞,碎成大小不等的水珠,又在阳光的照射下,发生折射、散射、反射,故而成为白色。游人们不怕什么对与错,畅所欲言,孩童似的,这是多美的时光啊。
大家轻轻地挥一挥手,作别散去的云彩;飘向四面,美丽八方。
201842日)

【作者简介】石清华(男),退休教师。出身卑微,有幸长成,但岁月蹉跎,一事无成,只好勤奋干事,踏实做人。胸无大志,交游平民,酸甜苦辣,离合悲欢,渗透于心。然盼其觉醒,努力上进。替己谋福利,为国尽忠诚。畅叙平民事,共享人间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