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字词 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佩弦( ) 抨( )击 提纲挈( )领 精髓( ) 榖( )梁传 卦( )爻( ) 虞( ) 蒯( )通 游说( ) 积淀( ) 2.解释下列词语。 抨击: 提纲挈领: 穿凿附会: 持之有故: 积淀: 二、名言名句 1.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适用于传统文化典籍。 2.后世所称《礼记》,多半专指《小戴记》。 3.“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易》《书》《诗》《礼》《春秋》。 4.汉代刘向在汉初著名说客蒯通整理和润饰的基础上,把这些策士的说辞编成了《战国策》。 5.他(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6.《汉书》汉班固著,其妹班昭奉汉和帝命令与马续参考皇家藏书,续写班固遗作。 7.唐初谐调发展,成立了律诗绝句,称为近体。 三、疑惑 1.这样编排不大科学 附册第3页第一段,写朱自清编年,题目是“1932年”,内容却写了“一二九运动”,又写了“抗日战争爆发后”,觉得容易误导学生。 完全可以分项分段写。 2.肯定丢字了 附册第4页倒数第二段开头有这样一句:“由于文字统一的需要,出现了'仓造字’的传说。” 其中,“仓造字”肯定丢了一个“颉”字。 四、启发 1.他(朱自清)同时还取字“佩弦”。“佩弦”出自《韩非子·观行》“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意为弓弦常紧张,性缓者佩弦以自警。 从以上文字可反推,朱自清是个慢性子。 “佩韦”的应该就是急性子。 2.《史记》体例有五:十二本纪,记帝王政迹,是编年的;十表,以分年略记世代为主;八书,记典章制度的沿革;三十世家,记侯国世代存亡;七十列传,类记各方面人物。 3.荀子的《赋篇》最早称“赋”。《赋篇》总题分咏,安排客主,问答成篇,开后来赋家的风气。 4.《经典常谈》主要特色 一、客观阐释,追根溯源;二、切实浅明,启发兴趣;三、散文笔法,娓娓而谈。 5.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焦点它往往与阅读者的兴趣爱好和关注焦点密不可分。 生字词参考答案: 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佩弦(xián) 抨(pēng)击 提纲挈(qiè)领 精髓(suǐ) 榖(gǔ)梁 卦(guà)爻(yáo) 虞(yú) 蒯(kuǎi)通 游说(shuì) 积淀(diàn) 2.解释下列词语。 抨击:用言语或评论来攻击(某人或某种言论、行动)。 提纲挈领:提住网的总绳,提住衣服的领子,比喻把问题简明扼要地提示出来。 穿凿附会:非常牵强地解释,把没有某种意思说成有某种意思。 持之有故:见解或主张有一定的根据。 积淀: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