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美玲║松口・乡愁

 梅州文学网 2023-03-13 发布于广东

  外婆家在粤东古镇松口,小时候我在那里读书、长大。

  小时候,我跟外婆到松江河边洗衣服,有时帮她从拎水,有时与小阿姨一道到河边玩水;我跟母亲上街买生姜糖,她总是紧紧拉着我的手,寸步不离,怕我掉进松江河里;我跟舅舅赶集,路过街边的一家家店铺,听着小贩此起彼伏的吆喝声,感受小镇的喧闹和拥挤。这辈子,我与松口古镇结下不解之缘。

  阡陌交错,看似起伏不平,杂乱无章,却蕴含着自然的随意与灵动。假如要做一个立体的沙盘,我能清楚地标出哪里有一店铺,哪里有一条路,哪里有一条沟,哪里有一个池塘,哪里有一棵树,甚至可以标出地形的高低起伏,说出树木的年轮深浅。

  记得当时外婆家附近有位转业军人,四十多岁,在镇上的锰化厂工作。他每次回家看到我,总要问大人:“他是谁家的妹子?”然后点头微笑。下次碰见,忘记了,照问不误。如今,我也到而立之年了,每次回家碰到村里的年轻人,就问妈妈:“他是谁家的妹子?”然后点头微笑。下次碰见,忘记了,也是照问不误。岁月无情,人生易老,我至今才真切地体会到唐代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里的万千感慨:“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叶落归根,倦鸟归林。年过不惑,身边的亲友一个个在珠三角发展,而我想回家,回到那个从小滋养我身体的有形的、物质的故乡——外婆家的梁屋;经历了一阵阵汹涌澎湃的文化浪潮,我想回家,回到那个从小滋养我灵魂的无形的、精神的故乡。

  那里有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如企炉饼、鱼散粉、馓子……;那里有或高亢或优美的好戏,还有遍地开花的二胡弹唱,余音绕梁,让人三月不知肉味;那里更有曾经朝夕相伴的故人。难忘舔犊情深的亲人,心有灵犀的朋友,切磋砥砺的同学。如今亲人老去,朋友凋零,同学星散,这辈子见一面少一面,越发珍惜每次相聚的机会,因为彼此心里都有一份浓得化不开的乡情。

  身处异乡,思念故乡;回到故乡,充满惆怅。

  那个生我养我的古屋,后来房间年久失修,轰然倒塌,断壁残垣,瓦砾遍地,完整的古建筑群破相了,成了不折不扣的空心村,四周钢筋水泥的新房却拔地而起。

  那个尽情游玩的松口古镇,因为内河航运的消停,也逐渐落寞了。几经折腾,模样依旧,骨子里失却当年古朴浑厚的韵味。每次回家,看到公路上汽车飞奔,工厂里机器轰鸣,让我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几十年来,乡村经济的繁荣,难掩乡土文化的凋敝,我回得去的是今日的家乡,回不去的是童年的故乡,心里充满乡愁。

  我们这一代人出生于举国若狂的改革开放初期,完整体验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从传统到现代,从贫乏到富足,从乡村到都市,因此有责任也有义务重构精神的故乡,以慰藉游子越来越浓的乡愁,也为理解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我常常呆坐在书房里沈思默想,万千思绪飘向故乡,重温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一桩桩旧事和一幕幕场景,形诸笔端,化为文字。一滴水里见大海,一粒沙中见世界,这是我个人的乡愁,也算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那代人甚至中国人的乡愁的一个缩影吧。

图文无关,文章配图来源:拍摄作者 授权发布。

图文无关,文章配图来源:拍摄作者 授权发布。

编辑:柳馨梦;校对:林诗晴

策划:李旺清;责编:周华景;

延伸阅读

杨美玲║等待父爱

杨美玲║雨天,母亲送衣服给我

杨美玲║人生随想

杨美玲║美啊,是距离造就了你

作者简介

杨美玲,广东省梅州市人,文学爱好者、医务工作者,现就职于梅州市某医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