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高考作文模拟:4道高质量的高考作文题材料 高质量范文

 123xyz123 2023-03-13 发布于湖南

图片
模拟题一
图片

世上没有移山的方法,唯一能改变我们和山的距离的途径是山不过来我过去,人们可以持有这样的态度,改变可以改变的一切,适应不能改变的一切。

根据以上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图片

【范文】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

《古兰经》中曾有这样一句话——山不过来我过去,这句话的精妙之处在于,它既肯定了人具有改变自我以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又含蓄的揭露了人在环境面前毫无办法的微妙处境。
于是有人依此提出了这样的人生态度:改变可以改变的一切,适应不能改变的一切。乍一看这个价值取向似是充斥着满满的正能量,然而于此,我不免心生疑惑:如果时代的大背景与你我相违背,亦或是你我不得已受明知是错误的洪流裹挟时,面对上述我们都无法抗拒的“山”,我们是依旧选择适应这一切,还是明晰心之所向而披荆斩棘,一如屈原《橘颂》中赞美的那样“苏世独立,横而不流”?
亚里士多德曾有语:“一棵橡树的生长不是茫无方向的,它的生长是它本性的实现。”我们每个人就好比这样一棵橡树。生命的诉求,是我们出于本心的追求。因此在生长的过程中,我们的枝干也许会为了适应环境的艰险而扭曲盘旋,但若有朝一日,环境遏制了我们的本性之所在——生命的权利,这时的我们,是否依旧应该选择适应?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一味的适应,只会奴化人类,迫使人类放弃表达内心诉求的能力。听着纳粹战犯在国际法庭上为自己辩护的“我只是做了上级下达的命令。”在这冷静却又死寂般冷漠的言辞后面,是一个早已在年年岁岁的盲目适应下失去了人性的可怜之人身为邪恶势力的一员而不自知的悲哀。这样的“平庸之恶”,只能是一味适应的必然。所以,与其说这是在适应不能改变一切,倒不如说是出卖了自己的灵魂。
“我是一个百依百顺的孩子,至死不变,但我只顺从我自己。”萨特的话再次肯定了顺应自我,倾听内心诉求的价值。
我愿意改变可以改变的一切,可我更愿意试图改变不可改变的一切——这不是出于我本心的炽热呐喊,更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生命怒吼。纵然我粉身碎骨,我亦决不妥协。人注定不是适应环境的道具,相反,那些看似亘古不变的法则、规律——高不可攀的“山”,才是人类所作所为的产物。
“任尔密雨倾斜,我自坐拥皇城”。人类因革命而进步、因闭塞而落后的基调,是历史开阖,风云变幻的本质,而作为个体,我们更应顺从本心,勇于践行生命的意义。比位极人臣的奸佞小人,那些可鄙的只求适应于官场生活的“机械”,我更愿放浪形骸,如阮籍嵇康刘伶向秀他们一般,以自身的魏晋风度无声地诉说着对社会风气的鄙夷;比起沉默的大多数,那些被拘逼仄的环境而碌碌无为之人,我更愿做房龙笔下那奉献生命,誓与象征专制势力的守旧老人抗争到底的先行者。
“茅草屋下居住的是自由的人,黄金大理石下栖息的是奴隶。”既然人生而自由,便具有抒发本性,改变环境的主观能动性。顾诚兀自吟道“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决定我们未来的权利在每个人手中。它终究只是一个简单的抉择——是适应这不能改变的一切,还是“苏世独立,横而不流。”
图片
模拟题二
图片

生活中,我们自以为是某个事件的关注者,其实,我们往往不明就里,只凑了个热闹,没过多久就忘记了,成为事件的忽视者。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图片

【范文】

人非孤岛,何为看客?

生活中,我们自以为是某个事件的关注者,但往往我们总是不明就里地凑了个热闹,没过多久就因忘记而成了忽视者。
当热点新闻在各大论坛上被议论得沸沸扬扬,它伴随这极高的热度推送到我们眼前,出于个人兴趣亦或是仅仅为了不与社会脱节,我们了解经过,发表看法,理所当然地成为事件的关注者。可当热度随事件而消退,我们脑海中关于这一事件的记忆也慢慢淡化,对于事件后续的关注也逐渐淡出社会各界的视线。
我们从“关注者”变成忽视者的根本原因或许就在于我们并非真正关注,有时我们愿意把自己包裹在以自身需求为主导的世界里,关心与自己利益切身相关的消息,而对于自身以外的社会,只是出于一时兴起的了解,和朋友见聊天能说一句“啊,我知道”但也仅仅止于知道。
正如曾经的“红黄蓝”事件,一时间成为所有人关注的焦点,儿童人身安全问题重新引起各界重视,不少人在各大网站论坛上谴责园方行为,要求相关法律制裁的呼声,使该事件持续发酵,当时,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性地关注着,在数以万计双眼睛的关注下,在社会舆论的强压下,一时进展迅速。但这样的高热度不久又被其他更“新鲜”的事件冲淡,一些说着“从严处理,让法律真正成为儿童保护伞的人以同样的热情投身于另一片天地去“声张正义”了。
这类现象并不在少数,说到底这些“关注者”们不过是凭着一时的怒气化为社会责任感,自诩正义的化身参与热点事件的讨论,而他们常关注却不长关注的原因,在于将自己的身份定为看客。既是看客,看一台与自身利益毫不相关的戏,高潮时鼓掌叫好,谢幕时也可以没有留恋地离席。
但我们真的仅是看客吗?如果“红黄蓝”事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那日后会不会有更多的人以身试法,更多的孩子遭遇不幸呢?答案不言而喻。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中》说“没有谁是一座孤岛,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不要等到不幸真的落到自己头上时,才蓦地发现自己原来并非看客。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息息相关,社会因此成为一个整体,所以人人都应是关注者。
既然人非孤岛,那么为什么要做一个凑热闹的看客?

图片
模拟题三
图片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别人的眼光关注中。这些眼光中有鼓励,有肯定,但也有质疑甚至否定,然而,掌控人生的往往是你自己。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图片

【范文】

要汲取他人眼光,更要自己掌控人生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下,人们只需轻轻动一下手指便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于是你的“眼光”便出现了。生活中,对于某个人,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如此,每个人都活在别人的眼光中。这些或鼓励、或质疑甚至否定的眼光中可能会影响我们的人生轨迹,但掌握人生的是自己,适当的眼光只能助推我们前行。
一味地鼓励看似是助推器,实则是绊脚石。过犹不及,月满则亏,凡事超过一个度就会变得极端。适当的鼓励能够增强自信心,但过多的鼓励则会导致自负和骄傲。如同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受人追捧,最终“泯然众人矣”。因此,在人生的道路上要适当汲取他人眼光。
一味地怀疑和否定更会大大削弱自信心,从而增加自卑心理。适当的怀疑和否定可以给人思考空间,反思自己的错误,从某种程度上看,使人更上一层楼。不单单是个人,就是整个国家,也是在不断的质疑和否定声中生存下来并发扬光大。这些怀疑不是空穴而来,而是来自时代的真实反应,百利而无一害。但是,一味地怀疑就会打压人的自信和自尊,在长期以往的积累下会变成负能量,最终爆发形成不可挽回的局面。如同那些心理脆弱的高中生,无法接受别人批判的眼光从而做出极端的事情,这种现象的本质究竟该归因于谁呢?因此,在人生道路上要适当汲取他人眼光。
事实上,即使他人的眼光会对你产生干扰和影响,真正能掌控人生的是自己,所以怎样适当地取他人的眼光是自己的能力,怎样转化他人的眼光成为动力是自己的本领,怎样掌控人生更是自己的选择。
当面对外界的赞美,或者是怀疑和否定,你可以听从合理的鼓励还增强信心,也要听从合理的怀疑和否定来审视自己,所谓“庐山不识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赞美和怀疑两者不可偏废,无论是鼓励,还是怀疑,都是测量我们人生的一把标杆,能够时时我们掌握自己的人生,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
个人,民族,乃至整个国家都要汲取他人眼光,更要自己掌握人生。个人的进步、民族的繁荣、国家的兴盛始终穿梭在别人眼光中,然而真正的原因在于自身的掌控能力和自身坚定不移的信念。
人生就像在海上航行,当鼓励和怀疑的海风从四面八方吹来时,真正掌舵的人是我们自己。我们掌握着自己的人生,在眼光的海风中航行,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让我们汲取他人的眼光,更让我们自己掌握人生。
图片
模拟题四
图片

有人说,人生的麻烦,大多是因为太快说“是”,太慢说“不”造成的。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图片

【范文】

不惧阻力,敢于说“不”

有人说,人生的麻烦大多是因太快说是,而太慢说不造成的。诚然,对于这个表述中所用的“大多”一词,我们难以考证。然而可以肯定的是,今天我们的确需要更多地坚定说“不”的态度,也需要更多敢于说“不”的人。
四顾社会,回望历史,只会说“是”而将“不”字含在口中犹疑不决带来的苦果,比比皆是。面对网络暴力,大多数人选择加入其中,“同仇敌忾”地谴责自以为的坏人,却无人能站出来否定这种往往虚假的正义。那么,格斗孤儿的悲剧结局也只能一次次重演。中国千年历史中更是不乏这样的例子: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若能有人不再盲目对这种错误风潮说“是”,想必这个故事也就不会成为令后人啼笑皆非的典故。仅以此二者为例,不能坚定说“不”的恶果,已可见一斑。
然而即使是这样,人们却仍愿意一次次承受太快说“是”带来的麻烦,而太慢说“不”。原因在何处?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说“是”太容易,说“不”却需要面对重重阻碍。勒庞在《乌合之众》一书中曾指出群体的盲从行为,断言、重复、传染三环节使任何观点都极易被群体中的人认同。因此面对他人之言,不论正确与否,人们总倾向于最轻松的同意。正是因此,不知者信口开河,随意说“是”;而明知真相的人却闭口不言,或无奈说“是”——智者并非不想使真相大白于天下,可有几人能如苏格拉底一样坚定的饮下毒酒?代价往往很沉重。因此有了从尘世返回山上的查拉图斯特拉,有了中国古代那些缄口不言的隐士们。心向正义的热血者大声疾呼有知者发出自己的声音,却不懂他们深重的无奈之情:我自然不会随意说“是”,但此时说“不”,更会给我带来同等的麻烦。
即便如此,我们却更需要能够说“不”的人敢于发出声音,更需要人们不再太快说“是”而敢于说“不”。一个社会总需要牛虻,他们深深刺痛世人,使人们免于陷入盲目说“是”带来的麻烦。我们要的是让我们反思城市化生活的刘亮程,是如但丁一般敢于以《地域图》反对压迫的人,也是如老庄一样向功利说“不”的人。
万仞之渊,吾往矣。当然,我们更该做的是为有知者创造一番能容人说“不”的环境,避免因说“不”可能带来的无谓麻烦。说“不”一定不可能不遇到阻力,但我们却可以尽力减少阻碍,使更多的人不惧阻力,敢于说“不”。

◆ 高中语文馆(id:gzywg01)排版分享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