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林下美人!我也经常上梁的!” | 橙子·早茶夜读

 早茶夜读 2023-03-13 发布于北京

 

第1239夜


时间:1937年
地点:山西

“什么林下美人!我也经常上梁的!”

 文 / 橙子

1931年,梁思成、林徽因正式加入中国营造学社——中国第一个研究古建筑的私立学术机构。1931年到1937年,梁、林与营造学社的同仁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对古建筑广泛田野调查,这是他们最重要的学术阶段。

1937年,林徽因在给八岁的女儿梁再冰的信中手绘“我们走过的一圈路”

1937年,梁、林夫妇和莫宗江、刘致平等研究人员,几乎考察了华北、华中等地所有古建筑可能遗存的地区并获得了丰硕成果,但其中年代最古老的建筑就是辽宋时代的蓟县独乐寺与应县木塔,唐代建筑踪影绝无。日本学者关野贞甚至放话说中国没有任何唐代木构建筑遗存,要看唐代木构就上日本奈良吧。

难道偌大的中国连一座唐代木构建筑物遗存都没有吗?

在法国汉学家保罗·伯希和在中国西部考察后所著的《敦煌石窟图录》,梁林二人找到了一丝线索。书中披露了敦煌第61号洞窟两张唐代壁画。壁画不仅描绘了中国北方最著名的佛教圣地——五台山全景,还指出了每座庙宇的名字,其中一处名为佛光寺的古刹尤其引人注目。假如这座佛寺尚存,当是一处极其重要和具有非凡价值的唐代木构建筑。为此,梁思成夫妇会同中国营造学社莫宗江、纪玉堂两位助手,一行四人于1937年6月下旬前往五台山。

从史料所示地理位置可知,佛光寺并不在五台山的中心,而是地处南台之外的僻野之乡,也许正是因为此处并非世俗的“名胜之地”,才增加了古建筑得以保存的几率。

他们先从北平坐火车至山西太原,于当地政府部门办完考察手续,再由太原北行向五台山进发。山路狭窄崎岖,一行人骑着驮骡慢慢颠簸前行。后来连骡子也不肯走的时候,只得下来牵着它继续一步一步往前。就这样走了两天,在黄昏时分到达目的地——五台山南台外豆村东北约5公里的地方。

古老的殿宇,静静地屹立在夕阳下。寺院只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僧和一个年幼哑巴弟子。

林徽因、莫宗江站在佛光寺东大殿外。图源:清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纪念

说明来意后,一行四人进入佛光寺。只见正殿分为七间,在一个偌大平台上,有一尊菩萨坐像,侍者环立,形成了一座众仙之林。平台左端为一个真人大小、身着便装的女子坐像经对塑像面貌特征及相关物件初步观察,梁思成断定应是晚唐时期的作品。如果这群泥塑像都未经毁坏,那么庇佑它们的大殿也必定是原来的唐代建构,因为要重修殿宇必定会使里面的一切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同行人皆认同,为之振奋。

梁思成、莫宗江为梁思成的英文版《图像中国建筑史》画的佛光寺插图

但有此推论,却仍需证据明确大殿的时间。

为此,众人爬上高悬的大殿脊檩,寻找可证的文字依据,通常那里会写下建造年代。年代古老的木构寺庙,已成为自然生物的栖息地。檩条盖满了千百只蝙蝠,木梁还挤满了密密麻麻的臭虫,头几天他们就不停地爬上爬下,与蝙蝠、臭虫周旋,拍照相时镁光灯闪亮,不意间还会惊飞了层层叠叠的蝙蝠。在辛苦的寻觅中,林徽因平时以为苦的远视眼发挥了作用,她远远发现两丈高的大梁底面,有一行模模糊糊墨迹。再费劲辨认了半天,看出是:“女弟子宁公遇”,其余依旧模糊一片。又用了两天,他们搭起高支架,洗去梁上积得很厚的浮灰。再费三天时间才读全了梁面的题字。明白了是女施主宁公遇捐资建造佛殿的。

门口经幢上恰好也有同样的描述,而经幢是刻有年代的——唐大中十一年,即公元857年,一下子就锁定了佛光寺大殿是唐代的木构,大家激动不已。他们推测一尊供养人像就是“女弟子宁公遇”,林徽因与之合影留念。

林徽因与宁公遇塑像合影。图源:清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

林徽因考察古建筑时常爬梁上柱以测量勘察,甚至经常穿旗袍。1933年,在河北正定开元寺考察时,就曾穿旗袍爬上开元寺钟楼的梁架。1935年,她和梁思成一起在祈年殿的屋顶勘察时,林徽因为此非常自豪,说自己是中国女性中第一个站到皇帝祭天的房顶上的人。

1933年,林徽因在河北正定开元寺钟楼梁架上。图源:清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

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天坛祈年殿屋顶

金岳霖曾以梁、林二人为灵感,创作一对联,上联“梁上君子”,下联“林下美人”,结果林徽因不喜反怒:“什么林下美人!我也经常上梁的!

参考文献
陈学勇《莲灯诗梦林徽因(增订本)》
王南《作为建筑史家的林徽因》

本期编辑:白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