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颜控恋:权力的颟顸之路

 lcxlzw 2023-03-13 发布于山东

撰文 | 尹玉刚

01

朱由检的遗书

崇祯十七年,1644年,农民起义军李自成攻破都城北京,大明第17任皇帝明思宗朱由检在煤山一棵歪脖子树上自缢而亡,年仅33岁,在位17年。

朱由检在位时以勤俭闻名,经常穿着打补丁衣服出席朝廷活动示于众大臣,至于通宵达旦地批阅奏章更是常事。不近女色,而且善于自我批评。在17年任内就6次下罪己诏。

崇祯十五年,1642年,七月初九,朱由检自觉偶感风寒身体有恙,临时想要免除当日早朝,结果遭到辅佐大臣批评。朱由检连忙做自我检讨,强撑着坚持上朝。

那么,朝臣真的有权力制约朱由检吗?非也!

朱由检任上,总计杀了七个总督,11名巡抚,就连内阁首辅大臣也有2位被杀。因为他信奉治乱需用重典。至于杀毛文龙、杀袁崇焕、杀兵部尚书陈新甲,也是毫不留情,最终引发军士哗变,酿成大祸。

朱由检虽然是自己上吊,但死时满怀怨恨,最恨的却是自己的近臣们。他在遗诏里写道:

“朕自登极十有七年,虽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当李闯军队攻入城中,直逼皇宫时,朱由检亲自鸣钟召集百官前来,却无一人呼应。在此之前,他已逼皇后自杀,将太子和另两位皇子送走,手刃多名宠妃和公主。

对于一个滥杀好杀之人,他的所谓罪己诏也好,自我检讨也罢,自然当不得真。终其一朝,朱由检始终未能有任何称得上的心腹大臣或贴心内侍,刚愎自用,翻云覆雨,时而惺惺作态,罪己诏下得多而且快,用词更是诚恳动人,直逼灵魂,却又能随时变脸,薄情寡义,狠如虎狼。

在国库空虚之时,朱由检向百官筹款,希望大家借钱给国库用于支付已经延期很久的军饷。陕西前线士兵军饷被拖欠最长的高达30个月。可以说,这笔钱就是明王朝和朱由检的救命钱。

在正式求借之前,朱由检心里有一个小目标,那就是每位朝官3万两起,争取借个200万两以上。他想由国丈周家带头,国丈借10万两,其他朝官每人3万两应该不会有问题。

可最终结果是,周国丈只愿意借1万两,甚至哭穷说自己家吃的都是霉米。其他百官也都穿破烂衣服上朝,最后,好说歹说,借了20万两,什么用都不顶。

李自成进京后,从这些官员那里索取来7000万两。

百官难道不知道朱由检借钱是为了保大明江山吗?

当然知道。

可是,大明江山又和百官有何关系呢?反正朱由检并不与各位大臣分权,自己累得像狗也不愿意信任大臣们,宁可妃子美人们空守宫闺,也要一个人霸占所有决策权。

大臣们朝不保夕,朱由检说杀就杀。皇上假模假样,大臣们见样学样。谁做不会人精啊!最后,皇帝和大臣也就离心离德了。

更何况,根据大明官俸制度,这些百官根本就不应该有那么多钱。你做皇帝的向百官借钱,开口就借那么多,人家就是有,也不敢给你啊。给你,岂不是就坐实了贪污受贿!

如果朱由检真的够狠,知道谁家有钱,查抄几家,再施压其他,一样可以如愿得偿。

可是,朱由检偏偏好面子。

02

朱由检的面子

朱由检好面子,好得重于生命,以至于最后要了他的命。更重要的是,群臣都知道他这个特点,看他玩他就像对个傻子一样。他自己虽然杀大臣不断,可不可能杀完满朝文武啊,最后只能和大臣关系越来越僵,眼睁睁被众大臣玩弄于股掌之间。

在李自成就要打进北京来之前,李闯本也心知肚明,他没能力占领和统治全国,这也是后来他在北京过了几天皇帝瘾后,榨干百官财富后就立即撤离的原因。

他本来只是希望朱由检封他一个关中王,起码把陕西分封给他。然后,他也名义上尊崇大明皇帝。换现在话说,就是承认陕西是大明的疆土,李闯是大明皇帝朱由检的臣子,但陕西由李闯说了算。

这其实是一个对朱由检特别有利的方案。毕竟,打仗太花钱,而且李自成肆虐的地方已有北方好几个省,对人心对赋税的影响太大了。历史上,无论是唐朝还是五代,钱镠家在两浙地区就是这么玩的,建立的吴越国。

朱由检内心本来也是愿意的。可这话他自己不能说出口啊。得有个大臣出来说,他再装作为了国家社稷天下苍生不受战祸而不得不委曲求全的样子,如此才体面不丢面子啊!

大臣们呢,个个心知肚明,可就是不愿意陪他演这场戏。

毕竟,陪演戏的时间节点如果对了,台词对上了,也捞不到什么好处。一旦时机不对,朱由检当天心情不适合,即便台词没问题,都可能被视为投降派当场被杀。

事情一直拖到李闯即将兵临北京城了,这个时候,如果朱由检撤离到明朝的另一个都城南京,也是可以的。毕竟,大明和任何王朝不同,他们在南京还有一套备用的行政体系和百官班子。

可是,天子西狩也好,东狩也罢,都是很丢人的事情。一样不好意思自己主动做决定。同样要大臣配合演戏,大抵和封李自成为关中王差不多,反正最后天子威严还在,根本不是打不赢,而是为了天下黎民百姓只好委屈自己,所以才撤离到南京。

而且,朱由检作为皇帝撤到南京,这北京也需要人守啊,要找一个看守政府负责人人选。

结果,朱由检私下里和谁谈,包括太子,都没人接话,总之,无人愿意做这个死亡率近乎100%的看守政府负责人。而在朝堂上,更是无人提出朱由检自己期待已久的撤离建议。

无论朱由检怎么把话往这方面引,大伙就是不吭声不搭话。最后,朱由检实在憋不住了,自己提出来了,可大臣们一个个正义凛然,都说,撤啥撤啊!当初成祖迁都北京,就是要天子守国门。天子是天命之子,怕什么贼子啊!好好呆着。

朱由检在朝堂上被大臣们说得面红耳赤羞愧不已。就这样,活生生拖到李自成军队破北京。

李闯军队破了北京,就要攻打皇宫了。有一个贴身太监不长眼,在朱由检鸣钟呼唤百官不来时,建议朱由检向李自成投降,结果被他一剑刺死。

但凡朱由检有一点担当意思,在乎面子胜过生命,他自己就会独自决策学北宋皇帝招安宋江般招安李自成,或者学南宋皇帝赵构撤离到杭州般撤离到南京。

可问题是,朱由检实在太好面子,好面子胜过生命。最后,一直拖到被李闯攻破皇宫。这个时候,要么投降,要么自杀。

其实,北宋皇帝,大明皇帝都有过向敌人投降的历史。明英宗投降后回来不也重新做了皇帝吗?

如果朱由检不是太好面子,他真要向李闯投降,李闯一定也会礼遇他。说不定也会如宋江般纳头便拜,求他封王。再不济做汉献帝或唐玄宗。毕竟,李自成不是一个能成事的主,不像曹操。最不济像唐玄宗,做个太上皇养老还是可能的。大明皇帝好像相对而言不怎么流行杀老子。

其实,朱由检好面子也表现在他的赋税制度上。明朝中后期,名义税率只有3%。远远小于历史主流的10%税率。那么,百姓真的可以享受到低税的好处吗?当然没有。都被地方官吏巧取豪夺,各种名目加码上去了。地方官员向朝臣大员孝敬到位,大家上下分肥。最后,百官们都富了。皇帝的虚名也没得到。

一旦皇帝想要加税,朝臣们就会以祖宗之法不可改,民生多艰这类无法辩驳的话来阻拦。毕竟,朝臣们很清楚,大家合伙已经把老百姓刮到骨头缝了,加是加不下去的。皇帝如若加了税,大臣们就不得不少分钱。

明亡后,清朝建立,顺治皇帝就不会这么讲究,入主中原第一年税收就超过崇祯年间每年的3倍。

所以,大明群臣,在朱由检任上,已经彻底躺平了。大臣们怕皇帝,敷衍皇帝,但是就不真诚对皇帝。皇帝不管大臣死活,大臣也不管皇帝死活。这就是大明末年的君臣关系。

这也是大明末年200多万明军能被8万清军打得闻风而降的原因。

03


颟顸之路

清末醇亲王对张之洞说:不怕,有兵在。张之洞说,不曾想听此亡国之言。

朱由检本质上和醇亲王想法一样,觉得权力在手,其他人任他鱼肉,既然如此,也就不用发自内心地对他人客气。也就是说,他内心里,其实从未有过和人认真合作治理国家的意思。

后世的康熙帝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寻求可以合作的治世能臣。这本是帝王的正常心态。但是,对朱由检,这就难于上青天。

他母亲本只是父亲婢女,后来一直被他父亲厌恶,活着时连个妃子都没混上,直至后来被他父亲找理由杖杀。

母亲死时,朱由检才5岁。然后,他被交给一个庶母来养,没多久,这个庶母生了一个女儿,养不过来了,又给他找了个新的庶母来养。

他的童年自然严重缺乏安全感,阴影面积极大。阴差阳错,最后因为明熹宗无子,而且只有他这么一个弟弟,于是继承了皇位。

一个有严重心理疾病的人,需要用一生来治愈他的童年。可一旦这个病夫治国,注定需要天下人一起来帮他用一生治愈。

极其缺乏安全感,就必然导致占有欲极强。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前,朱由检逼死皇后,砍杀宠妃和公主,就是这种占有欲作怪。

在此之前,他不信任任何人,于是自己催眠出一个自己无所不能的假象。他不需要智性的大臣和后妃们,他只需要听话和让他舒心的下属们。

我们知道,人类恋爱主要有两个倾向,一个是智性恋,一个是颜控恋。前者是特别喜欢聪明人,长得丑点没关系,但一定要聪明。一国国君,用大臣,特别是重臣,自然需要能臣。类比为恋爱,就是智性恋。由此可以强者成就强者。

但是,聪明人做事虽然能干,可正因如此,看起来似乎不如愚蠢者那么依赖领导,那么喜欢时刻请示,而且说奉承的话总显得不那么真诚可信。

于是,很多领导者就喜欢在智性恋的同时,配少数颜控恋对象。给一个好的待遇,不安排的重要位置上,也不给他们参与大事决策的机会。总之,哄得主子开心就好。

朱由检错误就在于,他最终因为自己的不安全感,几乎全部任用那些颜控恋对象。在他看来,所有吹捧他的,顺应他的,都是可用之才。所有有不同意见的,无论说得如何艺术技巧,都是贰臣。

他认为自己掌握了正义和真理,根本不需要他人的建议,需要的只是他人的执行。我们知道,一个想要成功的领导者,会因为身边缺乏智者而焦虑,因为自己总要亲自决策而沮丧,但是朱由检不同。

他享受这种凡事自己决策的快乐。他认为,只要不折不扣全心全意执行他的决定,就能成功。但凡事情出现不成功,一定不是他决策有任何不妥之处,而是执行者不老实。

儿时开始,他就躲在阴暗的角落里,卑贱却又羡慕地看着权力舞台上聚光灯下的人们,包括魏忠贤在内。他没有什么说话的机会,说什么也没人在意过,所以他沉默寡言,反而因此给了他人一副智者模样。

当他哥哥明熹宗朱由校决定将大位传给他,并当面托孤般将魏忠贤托付给他时,他磕头如捣蒜。

但是,儿时开始在魏忠贤面前的自卑,注定了他不会建设性对待任何现实,而是首先选择破坏和毁灭已有的一切。

于是,终其17年执政期,朱由检都将摧毁魏忠贤作为头号目标。

一切与魏忠贤相关的事情,都要颠覆其结果;

一切与魏忠贤有关联的人,都要蟑螂般彻底杀灭;

一切魏忠贤不喜欢不器重的人,都要重用。

最后的结果是,他彻底摧毁了明王朝200多年来形成的体制。因为,魏忠贤不是一个人,他是大明王朝在明熹宗朝的权力支柱和实际统治者。如果说明王朝的体制是一盆水,魏忠贤犹如一滴墨水,已经完全融化其中,浑然天成。

疯狂地追杀魏忠贤有关的一切,不论是非对错,不惜被别有用心者利用做打击异己;疯狂抬举魏忠贤没喜欢过的一切,不论真假虚实,不惜被狡黠乡愿者利用来自我提升。

最后,朱由检终于在将魏忠贤彻底踩在脚下的同时,摧毁了大明王朝。

如果不是在此之后他很快人死政灭,他还一度以为自己是大明王朝的拯救者。等到他到煤山上吊时,他才发现自己竟然成为大明王朝的亡国之君。

不过,他是不会承认的。他将罪责一如既往地诿过给了他恨之入骨、杀之不绝的百官们。只是,他不知道,在百官,包括他的老丈人周国丈心中,他早已成为独夫,不再是牧民的天子。所有曾经对他寄予过任何希望和幻想的人,早已期待着他的覆灭,即便与他陪葬,也不介意。

朱由检的王朝创造了一个千年未有的历史:被一支八万人的敌军打得望风披靡直至灭国。

灭国见多了。如此被灭,的确独此一家。

权力的颟顸,苍天可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