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爱耳日丨听见美好的世界

 xxjjsdt 2023-03-14 发布于江苏

图片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老年人如何才能实现“主动健康”?爱耳护耳,我们该怎么做?

在全国爱耳日来临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科中心主任医师戴春富教授。下面,让我们一起关注老年听力问题,感知美好世界。

当耳边变得静悄悄……

图片

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张奶奶听到的世界安静了下来。电视机发出的声音似乎更小了,家人的交谈也变得模糊不清。张奶奶没有太当回事,在她看来,年过七十,“耳背”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老伴和女儿的生活明显“变吵”了。为了让张奶奶听见,父女俩不得不尽量提高分贝,甚至在张奶奶的耳边“大喊大叫”。张奶奶的女儿劝她去医院配助听器,却遭到了反对。

“干嘛花这个冤枉钱?我又不是听不见!再说,戴助听器太吵了,戴上以后更听不见声音了。”张奶奶说。

是否选配助听器成了一家人的矛盾所在。张奶奶的女儿找到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科中心主任医师戴春富教授进行咨询。在老年性耳聋领域深耕多年的戴春富教授既擅长治病,又擅长解开患者和家属的“心结”。

“对于助听器,很多老年人都有一种排斥和抵触的心理。这与公众的误解有关:一是认为人老了,'耳背’很正常;二是害怕戴助听器以后,反而会加重耳聋。”戴春富教授解释:“随着年龄增长,人的身体器官会出现老化、退变,老年性耳聋就是听觉系统退行性变导致的耳聋,一般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出现,以感音神经性耳聋为主要临床表现,当合并有中外耳病变时亦可伴有传导性耳聋,表现为混合性耳聋。这种疾病在老年群体中很常见,我们不能对老年性耳聋'听之任之’。随着医学的进步,听力康复技术越来越成熟。通过内外科治疗,以及使用助听器、人工耳蜗等听力辅助工具,老年患者可以重返'有声世界’。”

张奶奶认为,听不清只是自己的事,慢慢也就习惯了。戴春富教授从获益的角度,引导张奶奶及其家属重新考虑这个问题。“患者已经出现重度听力下降,日常交流和沟通变得非常困难。而在戴助听器后,她的家人不用再那么费力地喊她,全家人都能从中获益。”

自己戴了助听器,家人的生活也可以变得轻松一些……张奶奶的思想工作就这样“做通了”。之后,张奶奶跟女儿来到戴春富教授的门诊。经检查,张奶奶被确诊为老年性耳聋。听力验配师根据患者的耳道形状和听力曲线,为张奶奶选择了一款适合她的助听器,并完成了参数调适等工作。几个月后,当戴春富教授再次见到张奶奶一家时,他们之间的交流柔和了许多。

刚戴上助听器时,周围环境的声音突然被放大了,感觉特别不适应。但是,想到以后我的先生和女儿不用再那么费力地说话,我就慢慢坚持了下来。”张奶奶笑着说:“以前他俩天天趴在我耳边喊,也是很累的。现在,大家说话变得温柔多了,家庭关系也很和睦。”

图片

老年人不妨“主动点”

图片

老妈的一次“突然回头”,让李女士发现了端倪。

那天晚饭后,李女士的妈妈正在收拾餐桌,李女士一边和她说话,一边走到桌子前。没想到,老妈惊讶地看着她,好像奇怪怎么有人忽然跑到了自己身边。

“其实,这是因为患者出现了听力下降,没有听到女儿说话的声音。” 戴春富教授解释,人们日常交流的声音一般在40~60分贝。听力下降在40分贝以内,属于轻度听力下降;听力下降介于41~60分贝,属于中度听力下降;当听力下降达到61~80分贝,就属于重度听力下降。“中度以上的听力下降,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比如,他们会调大电视、手机的声音,与人近距离交流时常常感觉茫然,或习惯和人打岔,需要他人高声在自己耳边说话等。部分患者还会伴有耳鸣、眩晕等症状。”

为什么人老了会出现听力下降呢?戴春富教授解释,这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第一,随着年龄增长,听觉器官会出现退行性病变,导致感音神经性耳聋,老年人就会出现听力下降的情况。第二,有些老年人患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听觉系统的血液供应变差,影响听觉外周、中枢的功能,进而导致听力下降。第三,病毒性感染、耳毒性药物的使用以及一些外耳和中耳疾病也可能导致听力下降。“听力下降的原因非常复杂,听力下降的老年人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积极进行干预和治疗。”

生活中,老年性耳聋的一些早期表现常常被大家忽视,等到老年患者前来就诊时,听力下降的情况已经比较严重了。《中国听力健康报告(2021)》显示,老年性耳聋占据了我国听力残疾致残原因的首位(51.61%),老年性耳聋患者不仅基数较大,而且增长快速,给听力预防康复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戴春富教授表示:“老年性耳聋具有渐进性和隐匿性,会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社会交往、心理状态等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此外,研究发现,听力下降是阿尔茨海默病的独立影响因素。这也提醒我们,应该主动关注听力健康。”

抓住一些线索,可以帮助我们及早发现老年性耳聋。一是多留心生活中的异常迹象,如果老年人发现自己存在听不清的情况,最好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二是定期给听力做个“体检”,通过听力筛查,发现听力下降的苗头。对于老年性耳聋,越早进行干预,效果就越好。

磨合期间请多“关照”

图片

临床中发现,有些老年患者刚戴助听器时,往往会感觉很不适应。因为耳朵听到的声音被放大了,他们会觉得非常吵,有些人甚至因此拒绝使用助听器。戴春富教授告诉记者:“这是一个正常的'人机磨合’过程,老年人不用太过焦虑。随着助听器使用时间的延长,大脑会逐渐分辨什么声音是我们需要的,老年人也会感觉自己听得更清楚了。一般来说,这个适应期在2~3个月,有些患者的适应过程会更短一些。”

在磨合期间,家人的“关照”也很重要。专家提醒,在刚开始戴助听器时,家属和老人交流时要多一些耐心,尽量放慢语速。说话前,还可以先做出手势提醒他们注意。戴春富教授表示:“眼神的交流和一些肢体动作,也可以帮助老年人理解他人话语中的意思,进而增强'听得见’和'听得清’的信心。听力下降的老年人可以让助听器成为耳朵的'延伸’,帮助完成对声音的分析和处理。”

老年人如果听力下降达到80分贝以上时,使用助听器的效果往往不好,这个时候就需要借助人工耳蜗的帮助。通过植入人工耳蜗,他们可以重新听见世界。而且,对于使用人工耳蜗的老年人来说,磨合和适应过程可能更为关键。戴春富教授表示,如果老年人非常抵触使用人工耳蜗,不愿意去适应和学习,那么人工耳蜗对听力的康复和言语功能的维持,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爱护耳朵,老年人应该这么做:主动避免噪音,正确使用耳机;健康饮食;不掏挖耳朵,以免对耳道造成损伤;积极治疗和控制基础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系统的疾病;发现听力下降的苗头后,老年朋友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耳科检查,通过听力检测了解听力损失的性质和程度。

“耳朵让我们听见声音。爱耳护耳,可以让我们听见更美好的世界。”戴春富教授说。
作者:本报记者 王千惠

编辑:王千惠 尤颖康

审核:王俊聪
策划王俊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