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玩电声乐器的预算比例

 馮小鳳 2023-03-14 发布于浙江

我的一部分吉他
整理线材的时候堆放在茶几前。有天修空调的工人进来说:你是搞培训的吗?我心说:呵呵,我要全摆出来你就以为我是卖这玩意儿的了🤷‍♂️。

玩电声乐器的预算比例

有琴友问我该买什么样的电吉他音箱。作为一枚吉他及音乐音频制作类别的轻度发烧友,基于这两年我在业余时间所累积的吉他和音频设备方面的丰厚知识和不算太low的经验值,我向他阐释了一个玩电声乐器可谓是国际通识的(其实就是我认为的)预算比例标准:

最起码1:1,最好是3:7。

就是说,假如你三万块买一把吉他,另外三万块应该用来买音箱、效果器和线材(为节约手指,下文中所提到的效果器均包含了线材)。或者三万块买一把吉他,七万块花在音箱和效果器上。

道理不言自明,木吉他属于原声乐器,在没有音箱的情况下,其自身的箱体共鸣也很好听。但电吉他作为电声乐器,则完全依赖音箱和效果器放大和改变音频信号来发出录音或现场演出所需要的声音,以及调整出让你觉得好听的声音来自我陶醉(更多时候是这种目的),或是调整出令人讨厌的声音,以达到邻居砸门,逼女朋友提分手之类的特殊效果。

对大多数吉他爱好者而言,音箱不需要像琴一样折腾那么多(箱控除外),一旦组成了适合自己的一套效果器阵列+音箱的演奏平台,你把什么两三千块的琴插上去都好听。反之,你买再多再贵的琴,插在一套几千块的演奏平台上,声音依然是几千块的,或者再加几百吧。

所以那种花十万块钱买一把电吉他,花六百块钱买台吉他音箱的极端例子也是有的。那么发出来的声音听起来像是多少钱呢?咱给他添四百,一千块吧。

平时我喜欢在工作台的右边摆一排吉他

除了这个位置需要金(乐器)生水(柜子里都是酒水)的风水布局之外,工作劳累的时候瞟一眼就会觉得很贴心,很安慰。是的,我眼睛习惯性向右瞟,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因为我是左手人,向右瞟是我身体机能的一种自我平衡?whatever🤷‍♂️。

演奏手法对音色的影响

当然了,演奏手法对音色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毕竟吉他属于弹拨乐器,手指或拨片直接与琴弦接触。不说拨片,就单拿指弹来说,你先天指甲的硬度、指甲轮廓类型,后天涂指甲油的方式手工修饰的形状、用锉刀的粗细目数,触弦角度、力度、发力点、以及各种不同的演奏手法,对音色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在演奏方面的极端例子也是有的。比如用正确的方法训练有素的演奏家,会事先了解清楚怀里这把琴的特性,摸清它的底细,因材施奏地调整手法,对其进行扬长避短的弹奏,使标价很垃圾的琴也可以听起来不那么垃圾,甚至拨拉出化腐朽为神奇的美妙音色。

而反面的例子则是,因为从小接受的训练方法是错误的,以至于无论经过多少年于进步而言是相当于无效的错误弹奏,再好的琴经其手发出的声音都会给听者一种无言唏嘘的感受。

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罗大佑先生。作为一名低调的吉他收藏家(和黄国伦相比而言),总是会把五十万的琴弹出五百块的音效来。当然了,人家自己也自嘲说,幸亏罗大佑只写歌,吉他都交给花比傲这类的大师来弹了,要是罗大佑自己弹吉他,唱片应该卖得很惨吧。哈哈,作为观众的在下深以为然。

最近爱不释手的Gibson ES-335

好琴到底好在哪里

所以我们不提演奏手法,只说设备。假设所有人的演奏技术都处在同一个水平的情况下,好琴插在垃圾音箱上你总会怀疑自己买到了假琴,或者是,等级还不够好,就总想着再攒钱买更好更贵的琴,其实真的只是搞错了方向。

在一定的品控标准之上去比较的话,更好的琴已经不会让音色好得更明显了。或者说,音色上细微的提升,也需要更好的放大声音的设备来辨别(因为好琴和好音箱都主要体现在超高频部分那些自然泛音的展现)。

在音色不会有更明显提升的前提下,好琴更多的是手感上的回馈,这是只有你自己的手和脑才知道的东西。录音出来放给别人盲听的话,没几个人光从声音上能辨别出两把可能相差十倍甚至二十倍(一百倍就很明显了,哈哈)的琴各自实际的价值。

我目前还比较够用的一盘效果器组合

声音的本质是一场骗局

当然了,好琴手感上给自己的回馈,又和音箱效果器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声音本质上是个骗人的东西。最简单的区别,同样一把琴,插在电子管音箱上,通常会觉得很好弹,手感偏软,同时又富有激情,充满了弹性、空气感、动态范围大,便于通过演奏力度的细微控制来丰富演奏表情。以及那种丝绸般的顺滑感,像嘴里含着一口你很喜爱的espresso,会更加热爱生活,对抑郁症的治疗很有帮助。

而同样一把琴,插在晶体管音箱上,你就会觉得弦一下子粗了两号,手感很硬,很费手,声音也是硬、顶、冷,没有弹性,动态范围小,轻轻一碰没有声音,使劲弹又很刺耳,累,再累,还是很累,弹久了心情不好,怀疑自己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之类的不良情绪像食街上的垃圾传单一样纷至沓来…

是的,电子管才是王道。

怀疑人生的扯淡碑

相传为明末清初一位著名人物的墓碑。碑首横刻「再不来了」四字,碑正中竖刻「泰极仙翁脱骨」六个大字,而「泰」字左右「扯淡」二字尤其明显,故民间称其为「扯淡碑」。

Tong King 电视机也是一台好音箱

复刻并将其发烧化的是Fender 60年代的Bass man,插上一把枫木指板的Telecaster,用琴桥拾音器也不会感到刺耳。不过玩了一两个礼拜,又闲置大半年后已经被我卖掉了。是的,玩音频设备之所以叫做玩,就是不保持一种折腾来又倒腾去反复无常的常态就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也是易学的真谛啊:万事万物唯一不变的状态就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当中。

电子管和晶体管的动态曲线

有开咖啡店的朋友画图讽刺我买的纯手工蒸汽朋克咖啡机(所谓纯手工,就是机器下单后工厂要纯手工制作一个月,机器到手后我制作每一杯咖啡的步骤也将是纯手工…),我能明白他们讽刺的点,并且我也毫不care。千金难买爷开心,你们这些标准化的人怎么能明白老子我愚人之心也哉的情怀呢(听懂这句的鼓掌👏,你《道德经》一定是背得很熟并且理解得相当到位了)。whatever,但这张图刚好可以用来表现一下电子管(上)和晶体管(下)功率放大器的动态曲线。

这个预算的动态范围

哦对了,以上预算的配比仅限你自己,或是邀请三两好友(不能太多,因为有个最佳听音位,最多并排挤三个人吧)和你坐在同一个物理空间内享受你所感受到的好听,如果这种分享要跨越时空,穿透物理空间,满网络散播,你还需要购置一套能真实还原这套设备的声音细节甚至提升其美感的录音混音设备,最起码应该和这套电声设备等值,或者乘以二,乘以三,乘以十,乘以一百,乘以一千…随便了解一下国内外知名的专业录音棚的价值,就知道怎么乘下去都不过分。

所以一旦你进入了音频发烧的世界,也是要衡量好一个度的。在音频的世界里,实在是一分价钱一分货,五分价钱两分货,五块价钱五毛货,十块价钱六毛货…一般来说,当你停留在五块价钱五毛货的阶段,你就已经很幸福了。再考虑往上提升的话,你就会经常深更半夜睡不着,摸摸钱包再想想预算,不断在床上烙饼了。老婆热乎乎凑过来你竟然说,对不起,我没心情…

即便你无法安贫乐道于小房间的自娱自乐,必须扩大自己消费的动态范围和广度深度,于是你花了很多钱和时间,买了很多设备,掉了很多头发,在录音混音的知识海洋里游了很多年的泳,之后呢,我觉得意义也不大。

你那么精心制作的音频,需要不断提醒听众观众,要戴上比较好的耳机才能听到我精调的声相和声音细节哦;看短视频的时候,要把手机横过来才是立体声哦。你不厌其烦到自己都觉得挺烦的,但终究也没几个人会真把你的话往心里去。

所以除非你是专业音乐人投资这些设备成为生产力,否则无论怎么烧,都是自娱自乐。那么最终且是唯一又朴素的原则依然是:千金难买爷开心。老子不在意别人觉得他愚人之心也哉,因为他自己比别人还知道。总之呢,你怎么开心就怎么玩,你怎么高兴就怎么买,就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断舍离的本质是一种社会主义,就是让你减少物欲,把所有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变成社畜机器。所以不要上它的当。根据这个原则引申而来,极端的情况是你最好省吃俭用创造一辈子价值,并且无儿无女无亲无故无遗嘱无任何顺位继承人且突然意外死亡,把你创造的数字价值留在银行…

而你知道买东西最大的价值在哪里吗?就是花钱的那一刻你开心了一下。有人说了,但是钱花完之后很空虚啊。废话,难道人生的其他事项不是如此吗?难道你攒够了色欲来了一次性生活的时候不是开心的,事后不是空虚的?难道你空腹很久吃到好吃的东西的时候不是开心的,吃饱之后不是空虚的?…

就像老子说过的,这天地之间的空虚呀,就像一个大风箱。因为它是空虚的,所以不会穷尽断绝,虽然它看起来是空虚的,但鼓动起来呢,又会制造出不少内容。所以呢,说那些个有的没的废话都没用,咱不如闭上眼睛用心去听。(《老子》<虚用第五>: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同原则的跨界适用性

以上这个原则也同样适用于其他电声乐器,如电贝斯、电子琴、电钢琴、合成器、电吹管、电鼓、电子打击垫等等。全频类电声乐器需要的是乐器+线材+效果器+全频音箱的组合,和电箱吉他所需要的串联系统是同一个套路的。所以玩键盘乐器又同时录音混音的朋友会比较节省预算,因为你一套好的监听音箱就同时满足了演奏(自娱自乐)和录混(分享或商用输出)两种需求。

被我压在电脑下的 Hughes&Kettner 电吉他箱头

上手一台类似于 GrandMeister Deluxe 40之类的带效果回路(有send和return通道)的电子管箱头,再搭配一台和使用环境搭配合理的箱体,也不失为一种节省预算的好办法。其中最有价值的是Return插孔,它是一个后级通道。这样你可以只购置一些落地前级效果器,替代昂贵又占物理空间的各种箱头。甚至你用综合效果器里丰富但虚假的前级模拟插音箱的Return(如果是电子管的话),那些模拟的音色都会显得很逼真,起码比DI进监听音箱在听感上要真实得多。甚至再鸡贼一点,你用一根3.5转6.5的线,电脑、声卡或其他播放音乐的设备插Return,还能省去一笔买可以播放伴奏的全频音箱的预算,虽然声音听起来没那么全频。

我弟制作的《临平大雪》视频

背景音乐是我十年前写的一首歌。当时的设备很简陋,两千块的电吉他,一千五的电箱吉他,两千块的声卡,连块正经的效果器都没有,直接用的Logic Pro里的软件音色。但现在听起来呢,也还是很好听的。所以终归来说,在音频的世界里,最重要的还是脑子、耳朵和手指这三项。你的想法,你对音色的审美,和你弹奏及调试的能力。也就是说呢,铁锹上绑根橡皮筋也不影响你玩音乐,但是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呢,毋庸置疑,设备当然是越好(贵)越好。

——2022年1月23日给琴友买设备提供建议时想到的

-终了-


☯︎

总有些思绪在半空中飞扬,在白天黑夜里游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