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寺院其它佛像介绍(15)

 chy20100514 2023-03-14 发布于湖北

寺院【明王部、天部、眷属部】佛像介绍;十二、观音二十八部众

十二、观音二十八部众  

﹌﹌﹌﹌﹌﹌﹌﹌﹌﹌﹌﹌﹌﹌﹌﹌﹌﹌﹌﹌﹌﹌﹌﹌﹌﹌﹌﹌﹌﹌﹌﹌﹌﹌

智慧的源泉    2023 年 3 月 14 日

﹌﹌﹌﹌﹌﹌﹌﹌﹌﹌﹌﹌﹌﹌﹌﹌﹌﹌﹌﹌﹌﹌﹌﹌﹌﹌﹌﹌﹌﹌﹌﹌﹌﹌

十二、观音二十八部众

佛学术语,千手观音有孔雀王二十八部之大仙众。千手经说:"我遣金色孔雀王二十八部大仙众,常当拥护受持者。

二十八部众,是千手观音在弘法上的二十八部眷属,也是拥护观音法门修持者的良善鬼神众。千手观音是国人所常持诵之大悲咒的本尊;持诵大悲咒的人,除了蒙受到该神咒的直接法益及观世音菩萨的护念之外,大梵天王还会派遣二十八部善神,各率五百眷属及大力夜叉來保护他。

(名数)千手观音有孔雀王二十八部之大仙众,二十八部者,一方有四部,四方上下之六方有二十四部,四维各有一部,通为二十八也。千手经曰:'我遣金色孔雀王二十八部大仙众,常当拥护受持者。’金光明文句七曰:'孔雀王经云:一方有四部,六方则二十四部。四维各一部,合为二十八部。’参照千手观音条。[囗@又]毗沙门第四天王,各有二十八部之鬼神众。金光明经三曰:'散脂鬼神大将及二十八部诸鬼神等,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白佛言:(中略)随是经典所流布处,我当与此二十八部大鬼神往至彼所,隐蔽其形,随逐拥护是说法者。’最胜王经五曰:'我等四王与二十八部药叉大将,并与无量百千药,以净天眼过于世人观察拥护此赡部众。’

  上图即为千手观音二十八部众

  北京大慧寺大悲殿二十八部众

  北京大慧寺大悲殿二十八部众

 北京大慧寺大悲殿二十八部众 

北京大慧寺大悲殿二十八部众  

  北京大慧寺大悲殿二十八部众

  京都的仁和寺千手观音及观音二十八部众

  京都的仁和寺千手观音及观音二十八部众

  京都的仁和寺千手观音及观音二十八部众

  日本京都三十三间堂观音二十八部众

  日本京都三十三间堂观音二十八部众

  日本京都三十三间堂观音二十八部众

因名称或别称的差异及排序的不同、二十八部之大仙众(诸鬼神)等的名称与排列有两个版本:

(一) 、说法1

千手观音造次第法仪轨曰:“其尊之正面天冠上有三重。(中略)第三重有二十八部众,有各各本形。二十八部众的尊名如下:

一、密迹金刚士,二、乌刍君荼鸯俱尸及八部力士赏迦罗,三、魔酰那罗延,四、金毘罗陀迦毘罗,五、婆馺婆楼那,六、满善车钵真陀罗,七、萨遮摩和罗,八、鸠兰单托半祇罗,九、毕婆伽罗王,十、应德毘多萨和罗,十一、梵摩三钵罗,十二、五部净居炎摩罗,十三、释王三十三,十四、大辨功德娑怛那,十五、提头赖咤王,十六、神母女等大力众,十七、毘楼勒叉王,十八、毘楼博叉王,十九、毘沙门天王,二十、金色孔雀王,二十一、二十八部大仙众,二十二、摩尼跋陀罗,二十三、散脂大将弗罗婆,二十四、难陀跋难陀及娑伽罗龙伊钵罗,二十五、修罗、乾闼婆、迦楼罗王、紧那罗、摩睺罗伽,二十六、水火雷电神,二十七、鸠槃荼王,二十八、毘舍阇。

1. 【密迹金刚士】

赤红色具三眼,右持金刚杵,左手拳安腰。密迹金刚又作执金刚神、密迹力士、金刚密迹、金刚力士、密迹士、密迹。我国一般寺院门两侧如果安置两个天王像,其中之一即为密迹金刚,另一为那罗延。

  大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

  密迹金刚

  高平米山铁佛寺24诸天之密迹金刚

  灵泉寺石窟的那罗延与迦毗罗神王像

  那罗延神王

  那罗延天

  那罗延天

  印度教毗湿奴化身那罗延天像

2. 【乌刍君荼鸯俱尸及八部力士赏迦罗】

乌刍,或乌瑟,指乌刍沙摩,即秽迹金刚;君荼,又作军荼,译为火炉,即护摩坛,也是军荼利(甘露瓶)的略称,因此君荼这里指军荼利明王。鸯俱尸,武器名,译为曲钩,这里指钩召神,或称钩召使者。前面提到的观音四十手中,其中有一手执持曲钩,即称俱尸铁钩手。本仪轨常常将多位神明合而为一,乌刍君荼鸯俱尸就是合三为一,其造型为左手持一股金刚杵,右手拳安腰。赏迦罗,即商羯罗金刚,又译为金刚锁、骨锁天,乃大自在天的别名。本仪轨称,八部力士赏迦罗,绿色,右手持慧剑,左手三股印。

  军荼利明王

  清代铜鎏金秽迹金刚立像

  秽迹金刚铜鎏金彩绘佛像

3. 【摩醯那罗延】

黑赤红色具三眼瞋怒相,以三股揭为天冠,金刚宝为璎珞,左手持杵,右手把宝盘,内赤外黑色。摩醯,也作魔醯,译为大,也是摩醯首罗即大自在天的简称。观音三十二应身中第八为大自在天应。那罗延,本本仪轨作那罗达,意译为坚固力士、金刚力士、钩锁力士、人中力士、人生本天。也是欲界中的天名,又称毗纽天。摩醯首罗论师以那罗延为大自在天一体三分(即梵天、那罗延、摩醯首罗)之一。后世将那罗延天其与密迹金刚共称为二王尊,俗称哼哈二将,安置于寺门两侧。

  摩醯首罗天

  摩醯首罗天

4. 【金毘罗陀迦毘罗】

略称金毗罗陀,或称金毗罗王,也是药师经的十二药叉神将之一金毗罗大将或称宫毗罗大将。白红色,左手把宝弓,右手把宝箭。观音三十二应身中第二十六为药叉应。

  金毗罗

  迦毗罗神王

  宫毗罗

5. 【婆馺婆楼那】

白红色,左手索,右手安腰。婆馺也有说是摩娑、摩竭,是鱼的梵名,意译为大体鱼、鲸鱼、巨鳌。婆楼那,为一切鱼龙王,译为水天,护世八方天中的西方守护神。

  水天婆楼那 

  清乾隆 银局部鎏金水天像

6. 【满善车钵真陀罗】

左手金刚轮,右手拳印,红色。《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叶衣观自在菩萨经》等均提到二十八药叉大将,其中东方四药叉之第三药叉名布啰拏迦,译为满善。《佛说灌顶经》有神名车钵罗婆,字忍德脱。紧那罗也翻为真陀罗,但真陀罗在这里指药师十二神将之第十位真达罗。

  紧那罗。又作紧捺罗、真陀罗等

  真达罗大将

7. 【萨遮摩和罗】

「萨遮」是在《佛说灌顶经》中是能保佑佛弟子「遇难得福、万事吉祥」的33位大神将军之一。在这些大将中有三位花木兰,名字便为「萨遮摩、毘蓝婆、持璎珞」。

左手把宝幢,上有凤鸟,右手施愿印。《佛说灌顶经》有神王女萨遮摩,大神将军摩和罗。

  毘蓝婆菩萨

  毘蓝婆菩萨

  毘蓝婆菩萨

8. 【鸠兰单咤半祇罗】

    「鸠兰单托」:「散脂大将」、「韦天将军」;「半祇罗」又名「般遮罗」。

左手金刚铎,右手金刚拳,白红色。《佛说灌顶经》有神名鸠罗檀提,字战无敌。

  散脂大将

  韦天将军

  行道天王图

9. 【毕婆伽罗王】

毕婆伽罗王。释曰。山神部也。言毕婆伽罗者梵名也。毕者广也大也。婆伽罗者。又名磨迦罗。此云猕猴。是则金光明所称猕猴王是也。大宋新摸本云毕娑伽罗王私曰。娑字讹也。

  婆伽罗王

  婆伽罗王

10. 【应德毘多萨和罗】

左手持弓,右手三叉杵箭,色黄黑。萨和罗,指娑和逻。《佛说灌顶经》有神名弥栗头娑和逻,主百怪。

11. 【梵摩三钵罗(大梵天)】

色红白,左手持宝瓶,右手三股杵。梵摩,即梵,清净之义,指梵天。梵摩三钵,即大梵天。观音三十二应身中第五为梵王应。

  大梵天王

12. 【五部净居炎摩罗】

色紫白,左手持炎摩幢,右手女竿。五净居即五那含,净居位于上天,炎摩罗,即阎罗王,则处下地。于善极果时,净居天示礼法;于恶极果时,炎摩罗示治法。

  清乾隆 铜焰摩天

 焰摩天 

  阎罗王

  阎罗王手中的六道轮回

13. 【释王三十三】

左手安腰,右手持金刚杵。释王,即天帝释,姓释迦,又称帝释天,忉利天(即三十三天)之主。观音三十二应身中第六为帝释应。

  帝释天,又叫因陀罗

14. 【大辨功德娑怛那】

帝释天王主之女子大德天女,多闻天之大妃也。又称大辩功德天、大辩才天、大辩天、辩才天、大辩才功德天。左手把如意珠,紫绀色,右手金刚剑。

 大辩功德天 

15. 【提头赖咤王】

又译为持梨哆阿啰哆、提多罗吒,即天王殿中四大天王中的持国天王,又称东方天。赤红色又青白色,左手执如意宝王,右手刀。住于须弥山东面半腹耸出之由乾陀山,率领乾闼婆及毗舍阇,守护东方。观音三十二应身中第十为四天王应。

  东方持国天王

16. 【神母女等大力众】

即鬼子母。鬼子母为五百鬼子之母,常啖食王舍城中幼儿,人皆恶之而求佛。佛乃将鬼子母一幼子藏于钵中。鬼子母不见其幼子,悲恸万分。佛说,你仅失五百子中之一小儿,犹忧伤若是,而你食他人之子,其父母之苦如何?鬼子母闻后皈佛,成为护法。

  送子娘娘—鬼子母,小孩子的保护神

17. 【毘楼勒叉王】

又译为毗楼勒天、毗楼勒迦天、毗楼勒叉天,即天王殿中四大天王中的增长天王,又称南方天。色赤,左手执杵,右手把剑。住于须弥山之南面半腹之善见城中,常时观察阎浮提之众生,率领鸠槃荼、薜荔多等鬼神,守护南方。

  南方增长天王

18. 【毘楼博叉王】

又译为毗楼婆叉、毗噜博叉,即天王殿中四大天王中的广目天王,又称西方天。色白,左手执杵,右手把金索青色。住于须弥山西面半腹,常以净天眼观察阎浮提之众生,王率领无量天龙及富单那诸神,守护西方。

 1762 清初 铜广目天王像

  西方 广目天王

19. 【毘沙门天王】

又译为毗舍罗门、鞞沙门、毗沙门,即天王殿中四大天王中的多闻天王,俗称托塔天王。色绀青,左手持宝塔,右手杵。住于须弥山第四层之北面,是阎浮提北方的守护神,率领夜叉、罗刹等二神众兼守其余三州。

  北方多闻天王

  北方多闻天王

20. 【金色孔雀王】

身色黄金,左手执宝幢,上有孔雀鸟,细妙色,说无量妙言。

21. 【二十八部大仙众】 

按本仪轨的解释,指伊舍那神为上首的二十八天神。其形象为,身色黑赤白,左手执杵,右手取朱盘器,金刚宝为璎珞。伊舍那天,旧云摩醯首罗天,即前面已经提到的大自在天。《孔雀王咒经》有“摩醯首罗二十八部诸大龙王”这样的提法。在八方天、十二天、十六天里面,伊舍那天主东北方。也有将二十八部大仙众理解为二十八宿星。

22. 【摩尼跋陀罗】

北方毗沙门八兄弟——八大夜叉之首。色白红,左手执宝幢,上有如意玉,右手施愿印。

23. 【散脂大将弗罗婆】

北方毗沙门天八兄弟之三,身色赤红,左手执金刚,右手安腰。观音三十二应身中第九为天大将军应。

24. 【难陀跋难陀及娑伽罗龙伊钵罗】

均为龙王。难陀为大龙,身色赤色,左手执赤索,右手剑;跋难陀为小龙,黑青色,左手青索,右手刀;头各有五龙。娑伽罗龙,色赤白,左手执赤龙,右手刀;伊钵罗龙,色青白,左手白龙。观音三十二应身中第二十五为龙应。

25. 【修罗、乾闼婆、迦楼罗王、紧那罗、摩睺罗伽】

修罗,所谓大身修罗也,身赤红色,左手持日轮,右手月轮;乾闼婆,左手执歌琴,右手舞印,身色白红;迦楼罗王,金色两羽具,左手贝,右手执宝螺笛;紧那罗、摩睺罗伽,此两王形白色如罗剎女,有二眼乃至三四五眼,持诸药器等,具足二四六八臂,天冠天衣诸宝珠以为身严。观音三十二应身中第二十八为阿修罗应,第二十七为乾闼婆应,第二十九为紧那罗应,第三十为摩睺罗伽应。参见前文“大悲门”一章“得生人道”一节。

26. 【水火雷电神】

此四神皆备夫妻,雷者天雷神,电者地电也,此余者水火以为身严。

27. 【鸠槃荼王】

意译为瓮形鬼、冬瓜鬼、厌魅鬼。隶属于增长天的二部鬼类之一,《圆觉经》称其为大力鬼王。长鼻瞋怒形,黑色,左手战大器,右手执索。

28. 【毘舍阇】

即毗舍阇,啖精气,食人及五谷精气的恶鬼,大目瞋怒形,黑赤色,左手火玉。

(二) 、说法2

千手观音二十八部众。乃指千手观音之眷属,有善神、龙王、神母女等,彼各拥有五百眷属,由于仪轨各异,名称自亦不同。千手陀罗尼经(伽梵达摩译)所举二十八部众如下:(一)密迹金刚士乌刍君荼鸯俱尸,(二)八部力士赏迦罗,(三)摩醯那罗延,(四)金刚罗陀迦毗罗,(五)婆馺娑楼罗,(六)满善车钵真陀罗,(七)萨遮摩和罗,(八)鸠阑单吒半只罗,(九)毕婆伽罗王,(十)应德毗多萨和罗, (十一)梵摩三钵罗,(十二)五部净居炎摩罗,(十三)释王,(十四)大辩功德娑怛那, (十五)提头赖吒王,(十六)神母女等大力众,(十七)毗楼勒叉王,(十八)毗楼博叉毗沙门,(十九)金色孔雀王,(廿)二十八部大仙众,(廿一)摩尼跋陀罗,(廿二)散支大将弗罗婆,(廿三)难陀跋难陀,(廿四)婆伽罗龙伊钵罗,(廿五)修罗干闼婆,(廿六)迦楼紧那摩侯罗,(廿七)水火雷电神,(廿八)鸠槃荼王毗舍阇。二十八部众如下:

1. 【密迹金刚士乌刍君荼鸯俱尸(密迹金刚)】

密迹金刚士乌刍君荼鸯俱尸∶忿怒面,赤肉色,左手插腰,右手持三钴杵,身着甲胄。

密迹金刚士乌刍君荼鸯俱尸。释曰。此明咒神部也。经长行云。金刚密迹(云云)是秘密主也。大菩萨也。或现忿怒形名金刚密迹。或现端正身。名金刚手。或名金刚首。即赞曰。归命密迹主。摧伏诸魔者。童真法王子。具普贤众行(云云今略抄之。此赞文殊八字法。名文殊汉语赞讹也。苏悉地轨为金刚萨埵赞。而云归命金刚首。余句句彼此共同。虽有数行偈。今略不出)手执金刚杵。故名金刚士。其力坚固故。名金刚士也(有二释也)乌刍者。乌刍洒摩也。唐云解秽。又云受触。又云秽迹。是明王也。大佛顶经名火头金刚(解秽义在苏悉等轨。受触义在大佛顶经。秽迹义在秽积金刚灵要门。今略不出)君荼者。军荼利也。是故古千手经云。军荼唐云瓶。谓甘露瓶也。亦是明王也。轨赞曰。流沷甘露水。洗涤藏识中(云云。今取莲花军荼利。莲花部故)鸯俱尸者。唐云召。谓钩召神也。密宗五部各有钩召使者。莲花部以马头明王为钩召使者。是故千手仪轨四摄中钩用马头印明。明曰。贺野疙哩(二合)嚩(唐云马头)摩贺(引)跛娜莽(二合。引唐云大莲花)矩舍(唐云钩召)解曰。言矩舍者。俱尸同语也。上句娜莽之引声有阿音。是故阿矩舍也。是谓鸯俱尸。亦云鸯俱施。皆是同梵语也。不空两卷随求经列莲花部云。毗俱知多罗央俱尸(云云)宝思惟译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经云。神咒诸神大威德者。所谓鸯俱施神拔折罗商羯罗神(云云。依两卷经取莲花部钩召神。依一卷经立明咒神部也)言神咒神者。或名真言神(见不空罥索三十卷本)或名明王(见诸别轨)或名咒神(见毗奈耶经。或云明。或云咒。是同名也)。明咒神部主梵号。

  马头明王

  乌枢沙摩明王

  军荼利明王

2. 【八部力士赏迦罗(赏迦罗)】

八部力士赏迦罗∶面极忿怒,赤肉色,左手安腰,右手掌向外,腰着青衣。

八部力士赏迦罗。释曰。是咒神使者部也。使者则眷属也。是故古千手经云。时诸眷属赏迦罗(云云)不云八部力士。而今言八部力士者。八金刚使也。下有赏迦罗之言故也。赏迦罗者。金刚使通号也。又云商迦罗。唐云连锁(见大佛顶经)不空两卷随求经列守护者云。及余金刚锁(云云)是则总举金刚使者也。八金刚使则八大明王使也。仁王经指五大明王云我使五大力菩萨。又云是五大士。今亦如是明王使者名力名士。诸金刚众通名力士。如云密迹力士。今部党八分故云八部也。通梵号曰。

3. 【摩醯那罗延(那罗延天)】

摩醯那罗延∶头着金刚甲,左手当胸掌向外,右手舒肘向前,取大刀刺地。

摩醯那罗达(古千手经云那罗延)释曰。是大力天部也。摩醯者。大自在天略梵名也。余经云。摩醯首罗。或云摩醯湿缚罗。正可云摩诃(大也)伊湿嚩啰(自在也)而诃合伊称醯如不空罥索大咒曰伊湿嚩罗(自在)摩醯湿嚩罗(大自在)那罗达者。那罗延天也。达字者延字之误也。正可云曩罗(唐云人)延拏(唐云生本)梵天那罗延·大自在三天不相离者也。谓摩度迦罗天三兄弟也(摩度迦罗者大黑天神也)是故摩醯那罗延为一部也。大自在梵号曰。

4. 【金毗罗陀迦毗罗(迦毗罗)】

金刚陀罗迦毗罗∶面及身色同前,左手安腰,右手向胸掣大刀,身着甲胄。

金毗罗陀迦毗罗。释曰。广野鬼神部也。金光明云旷野金毗罗。广野者。举住处也。又名劫跛罗陀罗。唐云持髑髅神也。摩诃摩耶经云。提头赖吒天王第三辅臣。金毗罗毗沙门天王第一辅臣。迦毗罗药叉(云云)迦毗罗青色夜叉也(翻经沙门玄应一切经音义云。迦毗罗此云苍色。则春天色。云云)初神梵名。

5. 【婆馺婆楼那(水天婆楼那)】

婆馺娑楼罗∶面白黄色,忿怒形,头着金甲,左手举于胸前,掌向外,指端垂下,右手握大刀,着甲胄。

婆馺婆楼那。释曰。是水神部也。婆馺亦云摩娑。此鱼梵名也。婆楼那者。水天梵名也(大宋新模本云。婆馺婆楼罗。云云。私云。讹也)大集经第五十六云。有五种龙。善住龙王为一切象龙王。难陀婆难陀二龙王为一切蛇龙主。阿耨达龙王为一切马龙主。摩那苏婆帝龙王为一切虾蟆龙主。婆楼那龙王为一切鱼龙主。

  此五大龙王安住大乘有大威德(云云)是故今经婆楼那之上加莫名也。可云鱼龙王水天也。大宝积经优婆离所问会佛名中云婆楼那。同本不空译云。十五佛名云水王。其水天梵名云。

6. 【满善车钵真陀罗(真陀罗)】

满善车钵真陀罗∶面作微笑形,左手握拳安腰,右手当胸取莲华,着青色袈裟。

满善车钵真陀罗。释曰。满善神部也。孔雀明王经举护东方四药叉之中云。布罗拏迦翻曰满善(云云)灌顶百结神王护身咒经云。神名车钵罗娑字忍德脱(云云今经说七言偈故。略取半言。如云摩醯乃至迦楼紧那等)真陀罗者。旧药师经为十二神将之第十将。陀罗尼集经为般若十六善神之第十三善神。

7. 【萨遮摩和罗(萨遮摩、摩和罗)】

萨遮摩和罗∶面呈微笑且稍带怒,头着天冠,微举左臂,仰掌舒五指,右手当胸持斧钺,庄严如天女。

萨遮摩和罗。释曰。神将部也。灌顶经并摩尼罗檀经云。大神将军女萨遮摩。大神将军摩和罗。梵名曰。

8. 【鸠兰单托半只罗】

鸠兰单吒半只罗∶面带微笑,青色,左手当胸,覆掌舒五指,右臂垂下持大刀,身着甲胄。

9. 【毕婆伽罗王(毕婆伽罗、磨迦罗)】

毕婆伽罗王∶面现微笑又带怒,白赤色,头有金甲,左手握拳安脐,右手持三戟,着金胄。

毕婆伽罗王。释曰。山神部也。言毕婆伽罗者梵名也。毕者广也大也。婆伽罗者。又名磨迦罗。此云猕猴。是则金光明所称猕猴王是也。大宋新摸本云毕娑伽罗王私曰。娑字讹也。

10. 【应德毗多萨和罗(输鞞帝、萨和罗)】

应德毗多萨和罗∶轻微忿怒面,头有玉冠,左右手各持独钴杵。

应德毗多萨和罗。释曰。此流行神部也。大佛顶陀罗尼断诸神咒术段曰。阿罗牢(二合)多。注云应德。古云离爱着天(云云)毗多亦云尾地。又云尾捻。亦云毗帝。皆梵不同。不离五音。唐云明也。是故名白鬼。请观音经加输字名极白鬼。谓输鞞帝也。萨和罗者。灌顶经云。四天王遣神弥栗头娑和罗汉。言善至主百怪(云云)言主百怪者。明其功力也。初神梵名。

11. 【梵摩三钵罗(净天、应天)】

梵摩三钵罗∶面如天女,头戴天冠,左手安脐边,右手当胸持白拂,璎珞庄严如天人。

梵摩三钵罗。释曰。梵天部也。具足梵语云梵罗贺摩三钵罗。略云梵摩。唐云净也。三钵罗唐云应也。是故梵天亦名净天。亦名应天。

12. 【五部净居炎摩罗(炎摩天)】

炎摩罗∶忿怒面,仰视上空,青绿色,左手当胸,右手舒臂覆掌,五指散开安腰下。

五部净居炎摩罗。释曰。那含天部也。五净居则五那含也。净居在上天。炎摩在下地。今合为一部者。共取轨则也。善极果时净居天示礼法。恶极果时炎摩罗示治法。解曰。诸佛世尊初成道时。人不知礼法。于是净居天来至佛所。旋绕行道。合掌礼拜。退坐一面。尔时诸人皆知礼则也。极重恶人就冥之时。人不知法。于是炎摩为人说法(云云)升道时净居示礼法。沉下时炎摩示治法。是故取上下轨则之主合为一部。大贤师曰。琰摩唐云静息。晓悟罪人止众恶故。由此因缘。虽鬼界摄。亦名法王。玄应曰。阎罗或云阎摩。应言夜磨卢迦。此译云双世也。若乐并受。号之为双(云云)五净居者。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也。皆一向圣人所生处也。所谓那含圣者所生之处也。各伴众巨多故名五部也。炎摩天梵名。

13. 【释王三十三】

释王∶左手握拳安腰,右手持独钴杵,着草鞋。

释王三十三(古千手经云帝释三十三)释曰。此忉利天部也。释王者。天帝释也。忉利天主也。忉利者。梵语略名也。正云多罗夜登陵舍。此云三十三。金光明纂决云释王。具足梵音云释迦(姓也。此云能)提婆(天也)因达罗(主也帝也)略云释提桓因。此天在妙高顶。有三十三宫(四方各八。中有胜殿。合三十三也。四面三十二宫宫置伴也。中宫释王居之)天帝昔有三十二人以为同伴。同修胜业故生此天。释王者主也。三十三伴也。今云释王三十三者。合主伴也。不空两卷随求经云。三十三诸天辅翼于帝释(云云)梵名云。

14. 【大辩功德天(安怛祖那-摩利支别名)】

大辩功德娑怛那∶如吉祥天女,左手举臂,持赤莲华,右手当胸,掌向外,捻大指、头指。

大辨功德娑怛那(宋新模本云婆怛那。私曰。婆字讹也)释曰。欲界天女部也。大辨者。昙无谶三藏呼为大辨天神。义净三藏等称曰大辨才天女。金光明云。现为阎罗之长姊。或现婆苏大天妹。乃至欲界诸天宫唯有天女独称尊(云云)是故今欲界天女中首举之。次言功德者。吉祥天女也。梵曰摩诃室利。言摩诃者大也。室利有二义。一者功德。二者吉祥。由此二义。昙无谶·及伽梵达摩·阿地瞿多等三藏诸师。同云功德天。余诸三藏翻为吉祥。如文殊师利或云妙吉祥或云妙德也。娑怛那者。亦云安怛祖那。此云隐形。则天女摩利支别名也。经曰。摩利支天常在日前。日不见彼。彼能见日(云云)吉祥大梵名。

  密宗佛像摩利支天菩萨

 威力极大的摩利支天(战威金刚) 

15. 【提头赖吒王(持国天玉)】

提头赖吒王∶忿怒面,左手安腰,右臂上举持三钴杵,身着甲胄。

提头赖吒王。释曰。健闼婆部也。此天则健闼婆主也。提头赖吒者梵语也。中印度呼曰地利多罗瑟吒罗。唐云持国。四天中东方天也。

16. 【神母女(鬼子母-诃利底母神)】

神母女等大力众∶仰左掌于胸前,右掌向外捻大指、头指。

神母女等大力众。释曰。神母部也。金光明经诃利底名母神。摩诃摩耶经·法花经等名鬼子母。鬼子母经云。天上有五百子。下地有五百子。皆有大力(云云)诃利底是药叉神母也。大力众者举彼子。以等字知其部类。诸大观音以诃利底为神母为眷属。则列七星如意轮曼荼罗众中也。大佛顶如意宝王经云(如意轮观音经也)若饮食时。食为二分。一分为阿利母低。一分为其本星。阿难白言。诸大神王中。何故但为*阿利母*低神。佛言。此大神王偏为拥护此大道场(云云)毗奈耶经云。观世音菩萨下。应画诃利多菩萨(云云金刚智准提经云诃利底菩萨。同经不空译云诃利底母。云云。以前诸名同低母名)当知诃利底母神能护观音部中咒法。是故今经为受持者遣诃利底母也。诸经亦以此药叉女为神母也。欢喜母法云。佛敕诸弟子。为诃利底施食一分。佛复敕底母云。以我弟子付汝。汝能应护(凡一切食堂安置此母施一分食。依此敕也。凡其母神因缘在根本说一切有部律等。云云)。

17. 【毗楼勒叉王】

毗楼勒叉∶左臂上举持三戟,右手安腰持大刀,身着甲胄。

毗楼勒叉王。释曰。毕隶他部也(毕隶他饿鬼也。此天王能领此鬼。云云)毗楼勒叉者。梵语异也。

18. 【毗沙门天王(多闻天王)】

毗楼东博叉毗沙门∶左手持塔,右手持三钴戟。

毗楼博叉毗沙门。释曰。护世天部也。护世之用胜余诸天。是故法花云。毗沙门天王护世者(云云)转轮圣王之轮宝。天帝先与毗沙门。毗沙门与飞行夜叉。夜叉依彼敕即与圣王也。言毗沙门。或云。梵语也。罗什翻云种种闻。唐代诸师皆云多闻天。或云。非梵语。则是救贫人之名也。谓毗者救也助也。沙者贫也。门者人也(云云)多闻梵语。吠室罗摩拏耶也。持塔婆表护佛法。持鉾等世间器伏表护世间。有此二护福不可量(云云)毗楼博叉者。唐云广目。则西方天也。领诸龙众护持国土。国中安危由龙喜怒。而随此天停怒生喜。是故国土安平。毗沙门梵号曰。

19. 【金色孔雀王】

金色孔雀王∶雀头人身,左右手各持孔雀足一只以为杖。

金色孔雀王。释曰。鸟王部也。罗什译一卷孔雀经云大金色孔雀王。不空译孔雀明王经云金耀孔雀也。因缘胜利等在彼等经中。梵号曰。

  金翅鸟王

  明代木雕彩绘孔雀明王像

  明代铜胎鎏金孔雀明王造像

20. 【二十八部大仙众】伊舍那天、婆薮仙

二十八部大仙众∶仙人形,左臂上举持经卷,右手当胸持杖。

二十八部大仙众。释曰。大仙部也。开此一部更为二十八。四方各取七也。金刚髻珠菩萨修行分经作坛法云。复画诸山持咒仙。如是咒神二十八。一一方面各图七(云云)若依孔雀经七佛所说神咒经等者。天二十八宿星名大仙。居七金山中持双山顶。四方各有七宿。合二十八也。皆为守护曼荼罗神也。供祭之时用茶汁。为仙法故也。梵曰。

  伊舍那天

  高平铁佛寺中的伊舍那天

  伊舍那天

 敦煌壁画3窟 婆薮仙 

21. 【摩尼跋陀罗】

(天名)Ma&ndotblw;ibhadra,又作摩尼跋陀罗。夜叉八大将之一。译曰宝贤,满贤。大日经疏五曰:'夜叉八大将,一名摩尼跋陀罗,译曰宝贤。’慧琳音义二十六曰:'摩尼跋陀,摩尼,此云满,或云如意。跋陀,此云贤。’同三十五曰:'摩尼跋捺罗,药叉将名,唐云满贤。’

摩尼跋陀罗∶面如天人貌,赤发,以花严饰,二手合掌。

摩尼跋陀罗。释曰。天药叉部。此则多闻天弟也。八大药叉上首也。梵曰。

 跋陀罗尊者 

  宝贤

  康瓦桑布(满贤财神 八骏财神)

22. 【散支大将(弗罗婆-满贤药叉)】

散支大将弗罗婆∶微笑忿怒面,白色,头戴天冠,左手当胸,以大指捻头中二指,右手持大刀。

散脂大将弗罗婆。释曰。方伯神部也。散脂亦名僧慎尔药叉。唐云正了知大将也。方伯二十八药叉主也。金光明云。正了知为主。二十八药叉(云云)方伯药叉名在孔雀经并叶衣观自在经等(四方各四。上下各四。四维各一。合二十八也)弗罗婆者。又名布噜拏跋陀罗。唐云满贤药叉。此部两人共是多闻天弟也。弗罗婆梵名曰。

  散脂大将

  高平铁佛寺中的散脂大将

  满贤大将

23. 【难陀跋难陀龙王】

难陀跋难陀∶面极忿怒,青绿色,头上有龙,左手上举于胸前,掌心向外垂五指,右手安腰执三戟,身着甲胄。

难陀跋难陀。释曰。蛇龙部也。大集须弥藏经云。难陀婆难陀龙王为一切蛇龙主。此两龙王兄弟也。(难陀此云无嗔。亦名欢喜。乌婆难陀此云小欢喜)

  难陀龙王

24. 【婆伽罗龙伊钵罗(海龙王)】

娑伽罗龙伊钵罗∶忿怒面,青黑色,以二手持大刀刺地。

婆伽罗龙伊钵罗。(大宋新摸千手经云伊罗钵)释曰。海龙王部也。婆伽罗者。海梵名也。伊钵罗者。伊罗钵罗龙也。依树得名。谓头有伊罗钵罗树。昔绕佛时。伊罗树枝当头作痛。是故向树生瞋。遂折舍树枝。由此瞋恚生于龙中。伊罗树枝出生头上。而由近佛于龙中为王。自在有力。请观音经名伊罗钵。金光明名翳罗叶。皆同梵语。伊翳相移之例也。玄应言。伊罗钵多罗龙。此译云香药龙。伊罗者树名也。海龙梵名曰。

  沙竭罗龙王

  沙竭罗龙王

  伊罗钵多罗龙王

25.【修罗干闼婆(乾闼婆)】

修罗乾闼婆∶三面六臂,各面有三目,白色,左右第一手当胸合掌,左第二手持莲华,右第二手持轮,第三手左右臂共举持日轮。

修罗乾闼婆。(古千手经云阿修乾闼婆)释曰。非天众部也。阿修罗古云阿须轮。新译云阿素罗。

  唐云非天(见大佛顶咒注)或云无善神(见海龙王经)或云无酒神(见大智论等)乾闼婆或云犍沓和。唐云嗅香。或云寻香。亦云乐神。或云食香。或云香神。或云香音神。则天帝释作乐神也(云云)修罗与天捔力而非天。乾闼婆虽居须弥。常为天帝作音乐。常为天帝之眷属而非天(前以东方为乾闼婆者。依主立部。今入非天部。依伴列之)梵云。

  阿修罗

  乾闼婆像(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有一尊树下吹笛的乾闼婆雕像,即为男性形象

26. 【迦楼紧那摩侯罗(金翅鸟)】

迦楼紧那摩侯罗∶面极忿怒,白赤色,头上戴白马头,左手插腰,右手高举于头,横持大刀,着甲胄。

迦楼紧那摩睺罗。释曰。非人部也。迦楼罗或云誐噜荼。唐云金翅。或云妙翅。是则鸟王也。其主似人而有觜及羽尾。是故非人。紧那罗。或云甄陀罗。或云真陀罗。正云紧捺罗。此释云非人。所谓似人而额有角也。摩睺罗伽此云蟒蛇。或梵语云牟呼洛迦。旧云摩睺勒。又云摩休勒。新译曰莫呼洛伽。此云大有行龙。一云大腹行。即蟒蛇神。(摩睺。牟呼。摩休。莫呼。皆是摩诃同语。是故云大蟒也)虽作人事而非人也。金翅鸟梵名。

  迦楼罗:就是金翅鸟神

  迦楼罗王

  紧那罗

  摩喉罗伽

27.  【水火雷电神】

水火雷电神∶火雷电神,面极忿怒,赤黑色,左手覆掌于胸前,右手舒臂散五指,作压地状,立于黑浪中。水雷电神,面如恶鬼形,青色,二手胸前内缚,舒二中指,屈头指相拄,立于波浪中。

水火雷电神。释曰。雷电神部也。水雷火雷雨种神也。雷则云雨精也。慈恩言。雷有鼓声。西域呼为云声雷。此方解云。阴阳激耀。又电殄也。谓乍见即殄灭(云云)梵云。

  电神木雕菩萨

  电母 电神

  雷神

  雷神和風神

28. 【鸠槃荼王毗舍阇(厕神)】

鸠盘荼王毗舍阇∶鸠盘荼王系黑色长鼻嗔怒形,左持战具,右执索;毗舍阇系黑赤色大目嗔怒形。左手持火玉。

鸠槃荼王毗沙阇。释曰。下地鬼神部也。玄应曰。鸠槃荼应言弓槃荼。瓮形颇似冬瓜(云云)四天王中南方天所领也。毗舍阇者。婆沙论云丑鬼也。慈恩云狂鬼也。大佛顶咒云。比舍(引)遮。同注云厕神也(云云)四天王八部鬼神中西方天所领也。

  厕神

  紫姑(厕神)

  鸠盘荼

  鸠槃茶鬼

  鬼火.

虽说两个版本的解说略有差异;但二十八部之大仙众(诸鬼神)等的组成成员基本上是一致的。


未完待续 ........

上一篇:寺院其它佛像介绍(14)

一篇:寺院其它佛像介绍(16)之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