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插花,也讲哲学三问

 雲間花社 2023-03-14 发布于吉林

今天是一特别日,和中国传统插花有关。

起至2006年,每年六月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遗产日”(2017年,名称更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含物质与非物质。

(山家富贵)

中国传统插花,一项说小众很小众,说大众也很大众的艺术,在2008年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当年深入学习传统插花,初听其有非遗之名,甚感偏得。

(端阳安康)

中国传统插花讲究的核心原则,与绘画、书法、盆景及园林等中国其他传统艺术无二,也是“天人合一”。不论提及自然美还是意境美,均围绕此展开,追求的是道家“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

如何理解“天人合一”?

抛开道家理论,单从插花实践讲,从草木角度借用哲学三问,“我从哪里来?何人采我?我到哪里去?”

(早春图一)

(早春图二)

“我从哪里来?”此为知草木,明其自然态,知其形,知其性,知其地域,懂其各具意态。

“何人采我?”此为作者知自己,是明己心及身处环境,心有阴晴阔窄,境分虚实文武。

战书所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同理。

(花影间)


(落木萧萧)

“我到哪里去?”此为草木与作者链接方式,一用人文,二用技术。

传统花材大都有语义,“玉堂富贵”“岁寒三友”皆有特指;写景插花虽是描述自然四季,但是由人插作,有人便有思想介入,作品如达王维诗境,超脱入禅了。

(盛秋)

(百年昌盛)

中国传统插花,野趣与人情并茂,如山珍海味,必讲究食材与厨手。

世间无同一朵花,更无同一个人,同一主题,即使同类等量花材,因花异人异,插花作品亦是千差万别。

一场插花展,能见到一个活泼泼的丰富多彩精神世界,想想,也是美极。

(殿春图)

(玉堂富贵)

中国传统插花分类,从创作者角度,分为民间插花、寺庙插花、宫廷插花、文人插花四种;从花器角度,分为瓶、盘、碗、篮、缸、筒六种;按风格,分为写景、理念、心象、谐音四种。

还有其他类,比如蔬果插花、岁朝插花等。

传统插花样式与精神,可多翻阅清供类古代绘画作品及《瓶花三说》、《瓶史》等书籍,古人画集尤推陈老莲,其中可见文人调瓶花。

至于今人如何解读,则百花齐放,研究著作若干,可网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