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皇族宗室的人口爆炸有多可怕?朱元璋一人子孙突破百万大关

 天津实诚人 2023-03-14 发布于天津

在前些年盛行的清宫剧中,为了自身的荣宠,后宫嫔妃除了尔虞我诈之外,还会谋害皇嗣,有的是还在娘胎里就被谋害了,而有的公主皇子则是在出生后的不同时期被杀害。

虽然影视剧中的一些情节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但结果也确实相差无几,根据清朝历史记载,清朝时期,15岁成年,在将近三百年的历史中,皇室里未成年夭折的子女有70多人,而出生人数也只有不到150人。

清朝皇室子孙如此凋零,的确是令人费解,这在各朝各代中都是少见的,但紫禁城的前一任主人——明朝却是截然相反,明朝宗室人口的爵位世袭和他们享受的经济待遇与历代相比最为丰厚。

明弘治五年,山西巡抚向朝廷递交了一份奏章,奏章中记叙了一则令举国皆惊的大消息:封地在山西的庆城王朱钟镒的第九十四子呱呱坠地,再次打破了朱氏宗族的“生育纪录”。

对于庆成王朱钟镒,朱祐樘表示了深切的同情。朱祐樘有点奇怪,生了那么多子女,他能够记清儿女的模样和名字吗?

朱祐樘的这个问题,堪称明朝中叶的世纪思考,许多朱姓王爷都曾面临类似的问题。历代庆成王,似乎都继承了先辈们出色的生育能力。

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建国之初,子嗣也才几个,成为皇帝后,三宫六院不计其数,一生有二十六子和十六女。朱元璋不止自己做到儿孙满堂,他还让旁支宗室也做到如此,等到明朝末年,朱元璋的直系子孙已突破百万大关。

明太祖对子孙是非常厚待的,为了让朱姓子孙活得更好,朱元璋费尽心机,刚建国不久,朱元璋已经让自己的儿子们都得到了分封,就连刚满一岁的小儿子都得到了赏赐。

除了有封地外,皇室子孙是不受普通法律约束,不归当地官府管制,还有丰厚的俸禄,洪武九年(1376年)亲王禄米岁支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这样的俸禄,是普通官员的数倍。亲王的宅邸、衣着和车马,只比皇帝低一等,不论官爵,只要不姓朱,遇到朱姓王就必须行跪拜礼。

明朝建立以后,明太祖在与其谋士们总结历史上治乱兴衰的经验时,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宋朝和元朝之所以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主弱臣强”,朝廷王室人才稀少,比不得朝中文臣武将,于是以前朝为鉴,决定建藩。

于公元1370年(洪武三年)开始,分封诸皇子为亲王,并规定一套严格的封藩制度。封藩制度成为明朝最基本的国家制度,之后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

皇室子孙的一切开支都由皇宫和地方政府承担,甚至公侯大臣还需要“伏而拜谒”,诸王的府第、服饰和军骑,下天子一等,爵位世袭罔替,这样的待遇,在历朝历代中都是少见的,也难怪明人会发出“我朝亲亲之恩,可谓无所不用,其厚远过前代矣”的感慨。

这样的丰厚待遇或许能够让皇室子孙引以为傲,他们不会对江山产生野心,可能这也是朱元璋的想法之一,但未来却不能如他所愿。

由于每个皇子都能在当地拥有绝对的权力,掌管军队,所以明朝经常出现藩王武装的造反事件,为了减少这类事件的发生,皇帝们只好不断削减藩王的实力,加强中央统治。

可是只限制藩王军事实力是不够的,藩王们不想着造反,便开始想着在当地作威作福,明朝官员和平民们苦不堪言,再有就是和其他藩王联系密切,这就使得皇帝们只好下令限制藩王的行程,只让他们待在王府,做到了“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

各地藩王无事可做,便只能在王府中做个闲散的王爷,只需享受就行,但每月领的俸禄又是一定的,于是便想到了一条法律漏洞,据明史记载:“初,太祖大封宗藩,令世世皆食岁禄,不授职任事,亲亲之谊甚厚”,多生一个孩子,就会多一份俸禄,所以,各地王爷们都想着娶妻纳妾,然后多生孩子。

据明·王世贞著《皇明盛事述》载 “第一代庆成王朱济炫生子一百,俱成长,其中长子朱美埥袭封庆成王,余九十九人都封镇国将军,每次聚会,同父兄弟间竟不相识”,这么多的儿子,还没算上女儿,按照他们继承的爵位,算下来,庆成王每年就能多领十万石俸禄。

这还只是一位亲王,还没有算上其他亲王和旁氏。随着宗室人口的迅速增加,他们所食俸饷总数目巨大,禄米拨给的总数远超出国家各地一年的岁供京师的粮食,国家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亲王禄米10000石,郡王2000石,镇国将军1000石,辅国将军800石,奉国将军 600石,而这些爵位上都有着不计其数的人万历二十三年(即公元1595年),有档案可查的宗室人口就有157000余人,这是之前从未有过的。明神宗下令减岁禄,并限制继承,但这些措施已经无法在庞大的宗室人口上发挥太大的作用。

朱元璋一开始便定下了这样的规矩,想让朱家的江山稳固,却酿成了这样的局面,宗室人口过多也为后来明朝灭亡埋下了一个祸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