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镇山:惊天动地巴龠舞

 昵称41625791 2023-03-14 发布于四川

  巴山汉水是殷墟甲骨文记载的“巴甸”和“巴方”,巴龠鼓乐歌舞,早在三千年前就作为“国风”进入西周王宫,成为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代表。两千二百年前“汉中王”刘邦兴起“汉文化”,将“巴龠鼓员三十六人”置入皇宫演奏“天汉”雄风,巴汉文化的精华又成为鼓舞中华民族豪情壮志的“汉朝国风”。而今巴人文化区要把“做大做强巴文化”当作文旅品牌,巴龠鼓乐歌舞无疑也是引人入胜的精彩艺术,催人奋进的大气强音。

  ☆鼓乐“佬巴板”发源
陕南安康市伏羲山是我国乐器和音乐的发源地,如战国史家所著《世本》载:“伏羲造琴瑟,则其乐器渐于伏羲也。”世界文化名人屈原在《楚辞》中说伏羲造《驾辨》歌曲。伏羲之父皇雄雷神是鼓的发明者,伏羲山雷鼓台曾出土原始石鼓、陶埙,相传雷神仿雷鸣而作鼓号令氏族。雷鼓台所在地姜家梁相传为伏羲赐炎帝姜姓之地,《路史◎炎帝纪》:“教化兴行,应如桴鼓。”原注:“炎帝姜姓,大昊所赐;黄帝姬姓,炎帝所赐。”相传炎帝赐给黄帝姬姓于伏羲山西部的吉河(古文姬亦作姞),后来黄帝与炎帝裔蚩尤争夺汉水流域,《山海经》载黄帝用夔牛皮张鼓,雷兽骨作槌,震慑蚩尤。《海内经》:“西南有巴国。大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巴人的鼓乐歌舞起源于三皇时代,兴旺于五帝时代,隆盛于夏商时代。《尚书◎牧誓》载周武王之言:“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尚书大传》:“武王伐纣,前师乃鼓桴噪,师乃蹈,前歌后舞。”《华阳国志◎巴志》:“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周武王命周公将巴人鼓乐歌舞移入王宫为《大武舞》。春秋战国时期楚占领巴纪南城为郢都,《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之者数千人。”《后汉书◎南蛮列传》:“至高祖为汉王,发夷人还伐三秦。秦既定,乃遣还汉中。世号为板楯蛮夷(起源于伏羲山板楯垭和毗邻平利县白虎山的虎巴彭人,因其发明使用木盾彭牌而代名)。初为汉前锋,数陷阵。俗喜歌舞,高祖观之,喜曰:此乃武王伐纣之歌也!乃命乐人习之。所谓巴龠舞也。”《汉书◎礼乐志》:“巴龠鼓员,三十六人。”西汉文豪司马相如《子虚赋》描绘其耳闻目睹的巴龠鼓乐歌舞气势:“金鼓迭起,铿锵铛鼓,洞心骇耳。千人倡,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至今还流传于巴山汉水伴奏《巴龠舞》的鼓乐曲“佬巴板”(俗谓“长八板”),其曲牌名称均源自于上古巴人各邦国——1、“龙师相会”(俗谓“龙鼓起板”),是承袭“以龙纪官”的伏羲之龙图腾的龙巴庸人之鼓乐(庸人在鄂西与楚战败后一批流民回到祖籍伏羲山,盘龙殿曾出土春秋时代宗庙编钟)。2、“凤凰点头”(俗谓“三点水”),是承袭伏羲母亲华胥凤凰图腾的凤巴蜀人之鼓乐(伏羲山胥姑垭有华胥庙,东北部旬阳县有“蜀王冢”,西北部石泉县出土有蜀王遗风“鎏金蚕”)。3、“白虎磨牙”(俗谓“巴岔溜板”),是以白虎为图腾的虎巴彭人之鼓乐(《路史》:“伏羲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炤,后炤生顾相<廩君>,降处于巴,是生巴人。”《后汉书》:“廪君死,魄魂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汉水中上游出土有商周时代的虎纹钺,春秋战国时代的虎纹戈、虎钮錞于,《周礼》:“錞于与鼓相和。”)。4、“二龙戏珠”(俗谓“双蛇纽丝”),是承袭伏羲女皇两龙相交纽缠图腾的蛇巴濮人之鼓乐(紫阳县出土有三皇时代的陶塑巴蛇,汉滨区濮砣山悬崖有“濮王洞”)。5、“神农出洞”(俗谓“老牛抬蹄”),是承袭炎帝神农以耕牛为图腾的姜巴髳人之鼓乐(巴山东端以“神农架”著名,《路史》载“神农出生于常阳厉山之石室”,罗萍注:“华阳之常阳也!羊头山嘉禾八穗,炎帝乃作穗书。”并引《后魏风土记》:“神农城在羊头山上,山下有神农泉,即神农得嘉谷之所。”旬阳县有神农圣地羊山,汉滨区有姜家梁、姜家河、髳龚河、髳塌)。6、“天狗守门”(俗谓“开四门”),是承袭唐尧帝以天狗为图腾的唐巴羌人之鼓乐(汉水中游河南境内有唐河;安康伏羲山有唐庙梁,孔子传《帝系》谓“帝尧娶于女皇氏”,即帝尧娶伏羲妹族女皇苗裔为妃,二妃以老祖舅爷伏羲之号为名称——羲和、常羲;坝河大嬴盘有帝尧太子坟;汉水上游宁强县古谓“宁羌”)。7、“鸭子逮鱼”(俗谓“鸭子弹嘴“),是承袭“虞舜陶渔河滨”的虞巴微人之鼓乐(《尚书》载唐尧帝“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水经注》:“汉水又东迳妫墟滩,《世本》曰:舜居妫汭,在汉中西城县。”《帝王世纪》:“安康为妫墟。”明代安康中渡台曾出土古代碣石铭文“大舜陶渔河滨处”)。8、“天马行空”(俗谓“空板滚绣球”),是承袭鲧禹以白马为图腾的夏巴卢人之鼓乐(紫阳县白马氏遗址曾出土战国铭文戈为鲧禹族谱,汉滨区鱼翅城邑遗址曾出土春秋金版“卢金”)。“牧誓八国”结盟誓师或集会祭祀时,联合打击八种鼓乐曲即“佬巴板”(“长八板”)。这套古代巴人打击鼓乐曲,在巴人圣地汉南巴山世代承传流行,至今其虎啸龙吟之霸气雄风依然不减当年之勇,听来驰魂夺魄,催人昂奋,实乃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独特罕见的奇珍异宝。

  ☆歌舞“巴龠舞”流传
《逸周书》载周武王灭商后举行典礼“乐人奏《巴龠》”;《周礼》载有乐官“籥师、鼓人”;周原出土西周《大克鼎》铭文有“龠、鼓”,这是西周宫廷有巴龠鼓乐歌舞的确证。西晋史学家司马彪《续汉书》载“汉中王”刘邦“发汉中巴夷人打先锋”,命宫廷乐人学习“俗喜歌舞”的巴师所表演的“武王伐纣之歌”《巴龠舞》,成为西汉国家鼓乐歌舞。《隋书◎音乐志》:“高祖自汉中归,巴龠之兵执杖而舞。”秦代、西汉时的汉中郡辖今十堰、安康、汉中三市,郡治所西城(今安康火车站)。东汉史家班固《汉书◎西域传》载元封三年(前108年)春,汉武帝宴待各国使节,宴后观看大型演出,开场首要节目便是“作《巴龠》之戏以观之”。伏羲山西南部平利县老县镇锦屏出土有新莽“始建国三年”(11年)铭文《建鼓舞》画像砖,中央以木柱贯竖一大鼓,柱下纵横十字形四足,鼓上方为华盖,鼓后下方盘坐三位操打击乐器伴奏,鼓两旁为身着巴式束腰燕尾服的一男一女对称举桴击鼓而舞,系全国出土首例异性相对鼓舞画像图案。北宋《太平御览》释:“建鼓,大鼓也,少昊氏作焉(黄帝长子,封于巴蜀地区),为众乐之节。夏加四足,谓之节鼓;商人柱而贯之,谓之盈鼓;周人悬而击之,谓之悬鼓。”前述出土文物《建鼓舞》画像砖,为夏、商两代聚合模式,足见汉巴鼓舞风格之久远。
最早改名《巴渝舞》并改址的是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阆中(今川东南充)有渝水,賨民多居水左右,锐气喜舞,今所谓《巴渝舞》也。”其实,东汉以前“阆中”还没有著名的“渝水”,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和班固《汉书◎地理志》均载:“渝水,在辽西郡临渝县。”而“渝义为改变、玷污”;“俞义为中空树干为舟行于水上”;“瀹义为浸泡、浸渍”。这三种写法均与音乐歌舞无缘。确切的“龠”字《说文解字》释作:“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从品、侖;侖,理也。”译文:龠(yue音月)为竹管编联成的乐器,有多个吹孔。奏乐时用它来调和众声使有伦理。可知《巴龠舞》曲是用编联竹管乐器“龠”吹音定调的。此字最早写作“籥”,《诗经》:“方将万舞,左手执籥。”《礼记》:“籥,乐之器也。”从地域和字义两方面常璩都造成了错讹。这里研究的是原生地,并不排除周武王封族人“宗姬巴子国”于汉南巴山北坡姞河流域监视“牧誓八国”550年被佬巴同化,“巴子国”于前477年与楚争夺上庸战败,南迁重庆川东带去了《巴龠舞》,更何况前303年汉水西城(今安康)虎巴起义南征阆中战败而余部散居其地,甚至后来流传于西南少数民族区域。
事实上,汉水安康市境内出土的商代虎纹钺,西周《史密簋》铭文“虎”,春秋战国虎纹戈,汉代虎纹画像砖,均证明虎巴彭人或称“板楯蛮夷”及“賨民”原在安康。《晋中兴书》:“賨者,廩君之苗裔也。”《蛮书》:“巴氏祭其祖,击鼓为祭,白虎之后也。鼙鼓以道哀,其歌必号,其众必跳,此乃白虎之勇也。”而且安康汉滨区和紫阳县直到南北朝墓葬还出土了鼓、吹、舞系列组合7尊陶俑和6块铜带板铸像。所谓“巴龠鼓员三十六人”,即一名吹奏定音“龠”者,指挥七组“宫、商、角、徵、羽”五音鼓手演奏。用于军阵助威步调一致。在惊天动地的鼓乐伴奏声中,高唱昂扬战歌,用灵活多姿的舞蹈动作奋勇杀敌。在人类历史上把残酷的战争作为艺术表演,只有最文明的巴人才能做的完美。
据《晋书◎乐志》和《通志◎乐略》记载《巴龠舞》曲有《矛龠本歌曲》《弩龠本歌曲》《安台本歌曲》《行辞本歌曲》共四篇,“其辞既古。莫能晓其句读。”西晋文豪左思《蜀都赋》:“若乃刚悍生其方,风谣让其武。奋之则賨旅,旋之则龠武。锐气剽于中叶,矫容世于乐府。”据《宋书◎乐志》载:三国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命王粲改汉《巴龠舞》为《昭武舞》;西晋武帝泰始九年(273年),命傅玄改为《宣武舞》,并作赋:“乃作《巴龠》,肆武士。剑弩齐列,戈矛为之始。进退疾鹰鹞,龙战而弱起。疾逾飞电,回旋应归。武节齐声,或合或离。退若激,进若飞。五声协,八音谐。”仍可概见《巴龠舞》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据《隋书◎音乐志》和《旧唐书◎音乐志》载:梁朝曾恢复旧称《巴龠舞》,但从武舞转变为“舞容娴婉,曲有姿态,从容缓雅”的乐舞。据《新唐书◎礼乐志》载:隋文帝复用《巴龠舞》而隶之于“清乐部”;唐时,《巴龠舞》虽仍为宫廷乐舞之一,然而,“巴龠,汉高帝命工人作也。其声与其辞皆讹失,十不传其一二。”从西周到唐代,《巴龠舞》在宫廷流传两千余年,这在人类乐舞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一例。宋代以后巴龠鼓乐歌舞仍在汉水巴山民间世代承传,堪称千古稀世罕见之一绝。

  ☆巴龠鼓乐歌舞现状
自北宋以降千年来,《巴龠舞》虽流传于巴人文化区民间,然而其歌曲“零金碎玉“,舞蹈“凤毛麟角”;其伴奏鼓乐“佬巴板”(“长八板“)相传为“牧誓八国”各有一个特色“短板”珠联璧合而成,但历时长久却支离破碎、星散零乱,鼓乐“零打碎敲”,若不聚拢汇合,将濒临失传。
笔者自幼酷爱巴人歌曲,以巴人祖山伏羲山东段的坝河为起点搜集巴人民歌,以其向四周幅射的巴人文化区采访校对,跋涉足迹于陕甘川渝黔滇桂湘鄂豫10省区,目睹遗址遗物、耳闻古风妙音,耗费30余年的精力,搜集较正歌词千余首,其中数首被北京专家引入学术论文;记谱歌曲百余首,其中16首载入陕西旅游出版社《安康民歌精选》一书,内有《伯鲧治水歌》和《妹指最亮那颗星》两首,是“全国大跃进民歌工农兵三首代表作”安康占其二的《我来了》和《列兵》之原生态,曾在安康市第二次党代会文艺晚会上演唱受到好评,还作为“经典民歌”印在陕西省交响乐团首次赴安康演出的昂贵《入场券》上,并在第八届汉水国际龙舟文化节开幕式上演唱获最佳表演奖;内有《巴人牧野之战歌》和《巴人定三秦歌》,即是《巴龠舞》歌曲遗风。
无独有偶,笔者学友邹定金自幼酷爱巴人鼓乐,以伏羲山西段黄洋河为起点搜集巴人鼓乐曲,深入巴山汉水采录校正,历经30余年辛苦,将星散于民间的零碎板路聚合齐全成完整鼓乐曲“佬巴板”(“长八板“)。并发挥自身为国家注册钢琴调律师的配器音准优势,从2004年组团至今已在安康市境内参与大中小型庆典演奏两千余场次,在安康各类文艺演出中属于应邀出场率最高的出类拔萃者,作为“民俗特色,绝无仅有”载入《安康导游图》,2012年2月荣获“陕西省锣鼓艺术家”称号,被中国鼓王、世界鼓乐大师安志顺称赞为:“安康锣鼓渲染气氛优势比其它地方锣鼓要好得多!”因为它是历经三千年传承的《巴龠舞》伴奏鼓乐曲遗风,是成熟完美的原生态打击乐,珍贵文化遗产中的国粹。
而今巴人鼓乐仍以五音配置,鼓、锣、镲、勾锣、马锣5件为一套,作为民间平常演奏。团队演奏“佬巴板”(“长八板”)确需36人,用4组五音鼓20面,1组五音锣5面,1组五音镲5对,1组五音管乐5管(龙虎錞于2件、九音云锣1套、1小镲、1马锣由管乐手兼操),1人用中镲指挥。由于7组多声部的五音协调配器,接3到5度大和弦音色,从而构成雄壮绝妙的立体交响。“佬巴板”(“长八板”)是历史传承的八段巧合为一曲的美妙鼓乐,犹如秦巴山谷迭宕,汉江流水起伏,以高声部与低声部对奏的问答式演奏法为主体,兼以轮奏、分奏、三重奏、大合奏,八音和谐、旋律完美动听。鼓乐与管乐齐奏大气豪放,鼓乐与管乐间奏典雅优美,演奏者的舞蹈动作感染力强。八段鼓乐曲虽然各有特色,但都以短小精悍、欢快热烈为显著特征,每分钟120到130拍,全曲八段8分钟奏完。“八”为吉祥数字,特别适应喜庆场面和广场集会,闻其鼓乐令人振奋激动。
既有《巴人牧野之战歌》《巴人定三秦歌》,又有鼓乐伴奏曲,但还差“舞”,需舞蹈专家按古典记载、歌曲旋律、鼓乐节奏编排导演,才能再现《巴龠舞》风采。而今,我们应该努力使这一奇特的文化艺术遗产得到保护、复兴、承传,再现古昔辉煌,重登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的大雅之堂,用神奇的古风豪气,奏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阳刚强音,激励国人强劲昂奋的豪情壮志。

黄镇山:惊天动地巴龠舞
时间:2018-04-16

来源: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

【创缘】今日头条
伏羲山研究会黄镇山:惊天动地巴龠舞

华商头条华商论坛—安康论坛
伏羲山研究会黄镇山:惊天动地巴龠舞
创缘☆ 2018-04-19 15:13
《百度》《今日头条》《凤凰新闻》转载

伏羲山研究会黄镇山:惊天动地巴龠舞
三道人文 百家号
04-20 01:55


伏羲山研究会黄镇山:惊天动地巴龠舞搜狐文化—搜狐网
阅读(3284)
有情天下 2018—07—09 09:41


鳳凰新闻
伏羲山研究会黄镇山:惊天动地巴龠舞2018/07/19 11:17


华侨网
黄镇山:惊天动地巴龠舞
2018-09-19 14:45:56


国际在线
黄镇山:惊天动地巴龠舞
2018-09-19 14:46:03

发布于 2018-11-17 11:5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