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寿亮美术馆开馆仪式在浙江缙云,杏花村,博士村中隆重举行

 艺术名人堂 2023-03-14 发布于河北
     美术馆题字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徐里先生题

序言: 

     城市如海,我们都在寻找一座心灵的栖息旅地。在这 里,自然流转,生命同频的朝夕,飞鸟眷恋着天空,林野亲仰着阳光,群岛万物还原着大地诗意;在这里,我们与广袤的世界相遇,遇见音乐、艺术、杏花,遇见童话里的浩瀚星空,无垠的山峦湖泊和城市里的灿烂灯火;遇见生命的小镇,遇见缙云的杏花和内心的自己。春暖三月,“花”生美好,遇见:潘寿亮      

 序言作者:张晓红
2023.2.28于北京

      欣闻潘寿亮美术馆隆重揭牌开馆,此乃缙云城邑潘府近邻百姓之幸事也,美术作品之意义在于陶冶性灵,而美术馆则是传播艺术交流美学之场所,亦是一个城市乡村的文化的“金名片”更是增强文化自信之平台,寿亮同学在探索艺术的道路上心思笃定步履坚实,几十年如一日,一直保持着对美术事业的狂热,从缙云工艺美术学校接受油画的启蒙,到循着艺术之理想,奔赴京城艰辛学画,再到足迹踏遍祖国各地,用油画笔墨去发现去描摹去还原自然之美,而又高于自然之美的诸多佳品力作,在他的绘画作品中蕴含着美的精灵,那些有着厚重泥土气息的黄土高原,哪些有着烟雨迷蒙的水韵江南、哪些富有人间烟火的村庄院落、哪些有着岁月斑驳的残垣断壁,无不让人叹为观止!从形式上看,是功在色彩在构图在创意,而我看来其功在于对自然的热爱与洞察,对光与影的深刻理解,对于调性的精准拿捏,也难怪寿亮几乎将全部的热血青春都用在了油画事业之上的,我们已经看见了一个油画匠人到大师的蜕变,不变的是他的匠心,变得是他的作品越加潇洒脱俗,越加大气磅礴。
     祝贺寿亮,寿乃岁月长也亮,为光之沛也希望他的艺术如他之名一直在路上,艺术恒久远不断登高峰,光照暖人心!                                                                               胡光:2023.3.3于杭州

中央美院教授张峻明先生作学术主持

潘寿亮先生致答谢词

      在路上, 我们一起向前行。这一路多了你,多了你们,多了他和他们。生命多了色彩,我们相互辉映。总有疾风起,我们不言弃。在路上,我们向梦想奔行,在路上,我们为责任奔行;在路上,我们无所畏惧;在路上,我们酣畅淋漓。

北京著明策展人,评论人 李钟烨
为潘寿亮先生写的评论:
在路上

     艺术家的创作总是与他所处于的时代和生活经历息息相关。自1 9世纪,法国艺术家库尔贝将绘画的关注点从高贵的教堂宫殿转向了日常的自然景观及生活见闻,油画便开启了一条以现实为表现题材的道路。诸多艺术家不再追求华丽的美学,而是从身边的一草一木,高山丛林,市井百姓,生产劳作中寻求着另外一种朴实又崇高的美。

  描绘现实,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中国艺术家,有着更为合适的创作土壤。长时间以来,文化环境的改变,社会环境的极速发展,物质生活的充沛,人与自然关系相互的转化无不给予中国艺术家新的思考与创作契机。

     潘寿亮老师的油画作品,题材多来源于他的成长环境和行走过的土壤。他在创作内容上并无特殊限定,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劳动现场、甚至生活空间的一处角落都可成为艺术表达的焦点。他的绘画方式,写实中又带有适度随性的笔触,在客观反映事物颜色的同时又适当加入了主观色调,形成了一种在平静、朴实中充满诗情意境的表达语言。

     文化的传承始终刻印在每位中国艺术家的基因中。从潘寿亮的画面中,能体会到中国古人曾着重追求的艺术体验,它超越了视觉,而达到一种“观照”的状态。在心的观照中,日常被忽视的场景,以深度感悟的方式再次呈现。使观众重新反思人与自然,时间,空间,地域与命运之间的相互关联。

     而时间、空间是潘寿亮油画创作中一直蕴含的属性,由此交织而成为一种历史感。观众从他的作品中能切实感受到时空的微妙变幻,所有生命中出现的场景终究是刹那间转瞬即逝的画面,它是行进的,流动的。潘寿亮边创作边行走,感受着来自生命的流动性,再由生命逐渐深入到艺术的本质。而此次展览,作为潘老师的中转站,是对以往艺术创作的总结也是下一阶段艺术探索的开始。

     每个艺术家都要走过属于自己的时代和创作的路。汇聚成艺术史长河的每处溪流都是值得关注的别样风景。

李钟烨
2023年2月28日于北京

【潘寿亮简介】

【作品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