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一下中医眼里的“阴阳”

 昵称65820384 2023-03-14 发布于河南

薰医草【269】昨天说到脏腑的时候再次涉及到了“阴阳”的概念,今天通俗的说一下“阴和阳”《一》。【1】人们的观念中总把讲“阴阳”看成迷信,其实,它是中国哲学的根子,不说阴阳,什么就都不要说了。正如我们说“人”一样,不讲性别,一切关于人的问题就没法深入。【2】“阴阳”既是事物的客观存在,又是分析事物的最基本方法。比如一个硬币,在客观上就分为“正反”两面。但是那面是正面那面是背面,这就是人为规定的了,并没有什么玄乎的,人们的约定俗成或者习以为常罢了。【3】所以,区分阴阳,是人们认识世界或者认识事物以及认识事态变化的一种方法。比如昨天我们讲的脾胃,脾属阴胃属阳,这么约定划分好了,认识疾病描述疾病以及相互之间交流疾病就很方便了。所以,区分阴阳一个最通俗的理解,其实就是为了掌握规律、解决问题的方便,而并不是像很多人描绘的那样玄而又玄。【4】人们常说,“手心手背都是肉”。显然,手心和手背一个是阴一个是阳,规定成谁是阴谁就是阴,规定成谁是阳谁就是阳。因为手背往往能晒到太阳,所以,人们习惯的、大多数人也接受的是:把手背规定成“阳”。同理,因为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时代,往往是脊背朝着太阳、心胸背向太阳,所以就把人的脊背归属于“阳”,人体的前胸归属于“阴”。人体所有的经络“阳经”都在后面,阴经都在前胸就是这么约定的。【5】比如在地方的起名上,古老的中国文化把凡是面对阳光的都规定为“属阳”,相反地就规定为“属阴”。后来将其简化并浓缩为了“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比如,沈阳、安阳、衡阳、湘阴等。所以说,无论如何划分阴阳,就是一种约定,目的就是为了更科学合理简单的说明分析问题。2017/9/10

薰医草【270】说阴阳之二。【1】中国的文化一是相互关系,二是一脉相承。从中国方块字“阴阳”中也可以看出古人对其的重视程度和区别意义。阴的繁体字是“陰 ”。阳的繁体字是“陽 ”。从字形上讲,阴以“阝”“今”“云”组成,表示山中旋转回旋凝聚过程中的雾气。阳以“阝”“昜”组成,表示散播散开的意思。在古中文字体中,凡是带有“昜”字的,都带有发散扩散的意思,比如“溃疡”的“疡”,就有糜烂溃散的意思。“高汤”的“汤”,就有弥散的意思。【2】简单说来,阴就是一个聚的过程,阳则是一个散的过程。后来简化字干脆形成了用“月”代表阴,用“日”代表阳。这样也很直截了当。阴表示被动不动,阳表示主动运动。中医文字中凡是带有“月(肉)”字旁的基本上就是属于阴,比如昨天讲的:肝、脾、肺、肾等。至于“大肠”“小肠”这些脏腑的腑,则又是相对于身体的整体来说的,它们本身又属于阴,即所谓阴中有阴阳中有阳,类似于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一样。这是阴阳哲学中又一层次的问题,又要专门来聊了。【3】从动态的角度说,阴就是一个从无到有的“有”的过程,阳则是从有到无中“无”的过程。也就是刚才说的,阴表示聚,阳表示散。所以,中医中把体内的痰饮、症瘕、肿瘤等大多归因于阴、寒、冷、静而形成,故有“阴成形”一说。而认为阳、热、动、正气等可以消除这些由阴而成的形,所以也叫“阳化气”。【4】可见,凡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都归属于“阴”;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气、或者看得见摸不着的如火,都归属于“阳”。刚才说的症瘕、肿瘤就是看得见摸得着,所以归为阴。而看不见摸不着的“上火”则归为阳。显然,对于人体中的气和血,血就归为阴,气就归为阳。通常大家听到中医讲某某“阴虚”,很大成分上就是指的“血虚”,说阳虚则在很大成分上是指“气虚”。2017/9/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