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一下中医所说的“三种痹证”

 昵称65820384 2023-03-14 发布于河南

薰医草【190】说完“着”,就必须说“痹”。最早的解释,“痹”就是湿病。而两千年左右的《黄帝内经》中对“痹”作了专门的解释:“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现在的教材讲义上对痹的解释是:痹就是病名,指因感受风寒湿邪所致的、气血凝滞、经脉闭塞不通的一种疾病。理论上说,五脏六腑都可以有“痹症”,但通常我们说的则主要是关节肌肉疼痛一类的疾病,《金匮要略》里将其称为“厉节病”。西医学中则视为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甚或强直性脊柱炎。【1】黄帝内经专门有一篇《痹论》,解释为: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1)以风邪侵入、使得肢节酸痛、游走性疼痛的痹病,就叫“行痹”。(2)以寒邪引起的、而且是最最疼痛的痹病,叫“痛痹”。(3)以湿邪引起的痛处固定、深沉、麻木不仁的痹病,叫“着痹”。【2】我们平时经常使用的是:风湿止痛膏、麝香追风膏、辣椒膏等等不外乎都是为了祛风邪、祛湿邪、祛寒邪。这里,风邪最活跃、寒邪最痛楚、湿邪最腻歪。【3】既然是三种病因,就有三种治病思路。(1)风邪的行痹。中医的治病思路是: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所以,治疗风痹先从活血开始。通常使用的方剂是《防风汤》。(2)寒邪的痛痹。这类病的特点是遇寒痛增、得热痛减。所以治疗的思路就是温经散寒。通常使用的方剂叫做《乌头汤》,这是治疗痛痹的经方。(3)湿邪的着痹。着痹有关节肿胀的表现,治法以除湿通络、祛风散寒为原则。常用的药方有《蠲痹汤》和《薏苡仁汤》。【4】总之,还是那句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自己锻炼好身体,尽量避免风寒湿,才是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根本。到了我们这个年龄,保温保暖避免风寒湿,是最最重要的。2016/8/2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