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晨口苦,先调肝

 图书 馆员 2023-03-15 发布于内蒙古

早晨口苦,先调肝!这篇文章专讲口苦,送你四张方子,请记好

昨天,我在后台看见,有读者想让我说说,早晨起来口苦的事儿。

  其实,对这个事儿,我从前在文说里,没少提及。可以说,胃、心、肝三者出现异常,都可能出现口苦现象。

  但是,其中最常见的,非病在肝莫属。
  这篇文说,我就系统地给你讲一讲,由于中医语境下肝功能的异常,所导致的口苦问题。
  第一个,也是最常见的,就是肝胆郁热,说白了,就是有肝火。
  这样的人啊,早晨起来口苦。口苦的同时,咽干口干,晚上睡觉睡得不好,容易做梦,而且还是让人生气的梦,还有的时候干脆睡不着。白天的时候,脑袋疼,迷糊,眼睛发红,胁肋部位阵阵疼痛。大便,偏干,小便,偏黄。
  这样的人,把舌头伸出来一看,舌质往往是红的,舌体往往是黄腻的。脉象硬邦邦地,像触摸在琴弦上,这就是弦脉。
  这样的人,你记住,就是肝胆郁热。胆汁之气,随着肝火往上走,来到口中,就形成了口苦。
  怎么办啊?中医人往往考虑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比如说吧:龙胆草6克,黄芩9克,山栀子9克,柴胡6克,当归10克,生地黄15克,泽泻12克,甘草5克。

  这里头,龙胆草是清肝火的。黄芩、栀子、泽泻,辅助清热。柴胡、当归疏肝柔肝。生地辅佐当归,养阴血,以免苦燥之品伤阴。
  如果患者舌尖疼,那是伴随心火了,加点黄连。大便特别干燥的,来点大黄。
  总之,这里头,龙胆草是清肝火最厉害的,味道特别苦。有人主张用龙胆草泡水喝,我觉得不现实。那个苦味,没几个人能坚持的。中成药的话,丹栀逍遥散比较适合。
  以上说的是第一种,肝胆郁火。
  第二种情形,是肾阴不足,阴虚火旺,肝阴失养导致的口苦。
  这是什么意思啊?就是说,这类人肝肾阴虚。阴虚,则肝气失于条达,胆气上逆,形成口苦。这类人也口苦,但是基本没有肝火旺、肝郁的问题,而是伴随明显的肾阴不足的倾向,比如说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多梦、睡眠不安、痿遗之疾、舌红少苔、脉细数、耳鸣盗汗、身体烦热等等。
  这类人,就得从补肾阴的角度入手。阴不虚了,肝气得到滋润了,苦味自然就没了。这类人在现实生活中特别常见。
  怎么操作呢?医家一般会考虑知柏地黄丸加减,比如说知母9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山萸肉10克,山药10克,怀牛膝15克。
  这里头,山萸肉、山药滋补肾阴肾精,知母和丹皮用于清热滋阴。怀牛膝补益肝肾,泽泻利水,导热外出,茯苓健脾。当然,除此之外,一些养肾阴的中成药,也可以考虑,比如左归丸什么的,中医师都是常用的。
  好,这是第二类。
  第三类,我跟你讲,叫做肝郁肾虚。这个是很多人想不到,或者说容易忽略的问题。
  什么叫肝郁肾虚啊?就是说,这类人本身有肝郁的问题。肝郁日久,化热伤阴,伤了肾阴。于是,患者既有肝郁的问题,也有肾阴不足的问题。两者之间,纠缠在一起。
  这类人,口苦,口涩,头晕目眩,胁肋部位不舒畅,感觉闷闷的,这些都是肝郁的表现。同时呢,他们又腰膝酸软、心烦失眠、烘热、爱冒汗。这些,都是肾阴不足的表现。看脉象,有的细数,有的弦细。
  这个时候,要一边疏肝清热,一边滋养肾阴。中医人往往会想到滋水清肝饮加减。比如说,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生地15克,茯神15克,山萸肉10克,山药15克,丹皮10克,泽泻15克,甘草5克,薄荷3克(后下)。
  这里头,柴胡、薄荷、当归、白芍疏肝柔肝。山萸肉、山药、生地滋补肾阴。泽泻、丹皮清热。茯神用来安定心神。如果说烘热汗出,浑身烦渴,来点知母、黄柏之类的。
  好,这是第三类。
  还有一类,和肝有关,还能引起口苦的原因,就是肝经湿热。这类人,用前面讲过的龙胆泻肝汤,是可以调治的。因为龙胆泻肝汤可以清肝火,还能清肝经湿热。肝经湿热的人,一般容易口苦、尿黄、胁肋胀痛,前阴瘙痒潮湿,女子带下色黄臭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常常喝酒的,饮食上喜欢肥甘厚腻的人,容易这样。
  这类人,还容易并发胆囊炎、黄疸什么的。
  好了。肝胆郁火、肝经湿热、肝肾阴虚、肝郁肾虚,这四类,是在我眼中较为常见的,可以引发口苦的肝病。当然,也有其他的一些,比如说肝火犯肺、邪犯少阳等,涉及人群范围不大,我就不多说了。
  另外,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就是病不在肝,而是在心。心火上炎,也会导致口苦。
  心火上炎,为什么会口苦?因为肝属木,心属火。木能生火。肝为母脏,心为子脏。心火大了,容易把母脏之气带出来,于是就夹着肝胆之气上逆。这就相当于,孩子不听话、没出息,折射出父母也有问题。这样的人,口苦、口干、舌痛,容易口腔溃疡,心胸烦热,失眠,尿黄而短,舌尖红,舌裂,脉细数。舌苔少,有的人甚至是剥苔。
  这个时候怎么办?要清心降火。很多方子可以实现这个诉求,比如说黄连5克,黄芩10克,白芍10克,阿胶10克(另烊冲),麦冬10克,莲子心3克,竹叶10克等等。这个是黄连阿胶鸡子黄汤的加减。导赤散什么的,也可以用。
  总而言之吧,上述这些,是我能想到的,较为常见的引发口苦的因由,以及相应的中医治疗思路。这只能代表一般的经验,不能代表所有情形,仅供参考和借鉴而已。有口苦这个毛病的人,我建议你,要好好看看中医。一般来说,口苦是中医师很重视的事儿。你一说口苦,人家很快就会帮你想办法。如果没办法,说明他根本没学过中医。我上文所讲的,你眼下看懂了就行。在无人指导用药的情况下,不宜盲目尝试和套用。在准确科学地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才会保证安全性和有效性。
8种常见的“养肝护肝”中成药,收藏起来,...
1、肝气不舒——柴胡舒肝丸——胸胁痞闷,食滞不消,呕吐酸水等;
2、肝气郁结——四逆散——胁痛、痢疾,热厥手足不温等;
3、肝胆湿热——龙胆泻肝丸——口干、口苦、口臭,耳鸣耳聋,头晕目赤,胁肋灼痛,咽喉干燥,带下量多、黄臭,小便发黄等;
4、肝火旺盛——加味逍遥丸——脾气暴躁,头晕目眩,视力模糊,眼睛发红,口干口苦,小便发黄等;
5、肝火犯胃——加味左金丸——脘胁疼痛,口苦嘈杂,呕吐酸水等;
6、肝肾阴虚——归芍地黄丸——阴虚血少,头晕目眩,耳鸣咽干,月经量少等;
7、肝肾两虚——桂附地黄丸——腰膝酸冷,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尿频,小便不利等;
8、肝阴不足——杞菊地黄丸——心烦失眠,手脚心发热,头晕耳鸣,眼睛干涩,视物模糊,口干舌燥。
肝不好的人,平时要注意生活起居的调摄,尽量避免熬夜,做到滴酒不沾,饮食清淡。同时还要调畅情志,保持心态平和,少发脾气,多与人沟通。
此外,可以常喝水,中医养肝小经方:
① 清肝明目,润肠通便——决明子;
②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枸杞子;
③ 提神醒脑,清除口臭——桂花;
④ 燥湿化痰,理气和胃——陈皮;
⑤ 平肝明目,清热解毒——菊花;
⑥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金银花。
金银花,菊花,决明子,枸杞,桂花,橘皮6种食材,科学配伍,沸水冲泡,每天1-2杯,清肝火,疏肝郁,解肝毒,养肝护肝,一身轻松。春季养肝正当时,不治已病治未病!

清肝火的中成药有哪些
养生之道网导读:清肝火的中成药有哪些?肝火旺的症状一般会表现头晕、面红、目赤、口苦、易怒,甚至发狂、夜卧不宁、易惊、晕厥、呕血等。下面来看清肝火的中成药有哪些。

中国中医药文化历史久远,一些西药无法根治的疾病,服用中成药却能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其中一款有着700余年历史的龙胆泻肝丸,具有非常好的清除人体湿热、肝火上炎的效果。由于含有一些特殊成分,它还具备抗菌、抗过敏、增强免疫力的功效。因此也大受一些备受肝胆湿热折磨的患者的喜爱。那么除了以上常规功效,龙胆泻肝丸的新功效有哪些呢?

龙胆泻肝丸成分:
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木通、车前子(盐炒)、当归(酒炒)、地黄、炙甘草。
龙胆泻肝丸的作用:
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尿赤,湿热带下。
龙胆泻肝丸的主要功效
1、肝火旺盛型
主要症状:肝火旺盛主要由生活不规律、心情积郁导致。中医有“肝主目”的说法,因此肝火旺盛常常表现为一些眼部症状,如:视物模糊、眼部分泌物多、眼红、眼干、耳鸣等。
对症下药:对于肝火上炎的人来说,龙胆泻肝丸是最好的选择。虽然前段时间有“服用该药会影响肾功能”的报道,但大家不用过于担心。以前的龙胆泻肝丸中含有木通,长期服用会对肾脏造成损害。但现在的新药都改用通草等药物替代木通了,只要不长期大量服用就是安全的。
2、治疗湿热重
龙胆泻肝丸成份: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木通、车前子(盐炒)、当归(酒炒)、地黄、炙甘草。
功能: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尿赤,湿热带下。
龙胆泻肝丸的新功效
1、治疗外阴尖锐湿疣
龙胆泻肝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抗病毒口服液,口服,每次1支(10毫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龙胆泻肝颗粒口服,每次1~2包(4~8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2、治疗痔疮手术后大便困难
临床上经常碰到病人痔疮手术后大便困难。又不想服中药汤剂。使用龙胆泻肝丸治疗效果显著。龙胆泻肝丸由龙胆草、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甘草组成,是治疗肝胆湿热(症见口干、口苦、头晕、目赤)之良方。
龙胆泻肝丸口服。一日2次,每次6克。大便每日2次以上停服。无肝胆湿热之人、老年体弱之人及孕妇慎用。
经多年临床应用。对烟酒过多,经常熬夜,出现口干、口苦、头晕、目赤之人,特别常服成药三黄片、黄连上清片、枝麦清火片等无效者应为首选。
龙胆泻肝丸的副作用
凡三焦(从眼鼻、肝胆到盆腔)有湿热内蕴者均可服用龙胆泻肝丸以清解之,重点是泻肝胆实火。但中医认为该方药多苦寒,易伤脾胃,非实火上盛,不可轻用,脾胃虚弱者不宜久服,孕妇慎用。此外,龙胆泻肝丸作为治疗药物,中医绝对不支持长期、大量服用,中病即止是使用原则。
一、清肝火的中成药有哪些
二、清肝火喝什么茶
三、肝火旺的食疗方法
清肝火的中成药有哪些

1、清肝火的中成药有哪些

杞菊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方剂中加入枸杞子和菊花二味中药制成。枸杞子能补肝肾,菊花能清肝明目降肝火,因此杞菊地黄丸除具有六味地黄丸的功效外,还偏于清肝明目。
2、肝火旺的症状
肝火旺的症状一般会表现头晕、面红、目赤、口苦、易怒,甚至发狂、夜卧不宁、易惊、晕厥、呕血等。
看口部:口干,口苦,口臭,舌苔发厚,牙龈红肿,这些都是肝火旺的症状。
看睡眠:肝火旺时晚上睡觉时出现睡眠不稳,多梦,容易被惊醒,失眠。
看脾气:肝火旺时还容易心烦意乱,容易发怒,控制不住脾气。
看全身:精神不好,容易瞌睡,头晕,脸色发红,身体闷热,肝火旺的人容易疲倦。
女人肝火旺的症状:经期推迟,月经不调,经血量没有规律等。
小孩肝火旺的症状一般出现在夏天:喜欢蹬被子,有时候还打呼噜,暴躁易怒。
3、肝火旺的原因
3.1、人体内脏气血调节导致肝火旺:
肝火旺是人体内脏气血调节出现问题,调节失衡导致有内热症出现。
脾气暴躁的人容易肝火旺。脾胃不好时会口苦,因为脾对应的是口,然后,肝火旺会引起心火旺,人一旦上火就会影响到脾胃,因此就口苦
3.2、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导致肝火旺:
肝肾同源,肝肾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人体的肾不好,那么肝就会不好,容易肝火旺。然而适量的酸性食物是养肝的。所以,可以食用酸性食物,比如:火腿、龙虾、豆腐、空心粉等。
加工食品吃多了。肝火旺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加工食品吃多了,因为现在的加工食品几乎都有防腐剂、添加剂等有毒物质,而肝恰恰是解毒的,当毒素超出了肝解毒的范围时,肝肯定受不了导致肝火旺。
睡眠不好,导致肝火大。人一旦休息不够,人的器官就开始罢工,影响肝功能的运作,导致肝火旺。
饮食搭配不当。对于那些喜欢吃上火的食物,如:辣椒等,肉类吃多,然而青菜却很少吃,这种人就会有肝火旺的症状。所以,要科学饮食,均匀搭配。
清肝火喝什么茶

1、绿茶

绿茶味略苦性寒,具有消热、消暑、解毒、去火、降燥、止渴、生津、强心提神的功能。喝些偏凉的绿茶正好可以帮助缓解肝火和心火。
2、桑叶绿茶
《本草纲目》上记载:桑叶有去风湿,强筋骨、平肝火的作用。绿茶收敛性强,氨基酸含量丰富,可以消暑降温,实为夏季最佳茶品。
3、金莲花茶
金莲花被称外“塞外龙井”,民间还有“宁品三朵花,不饮二两茶”的说法。冲泡后不仅茶水清澈明亮,还有淡淡的香味,有清热解毒、护肝明目和提神的功效。冲泡好的金莲花,花朵绽开,具有观赏性,而它的味道却偏苦,可以放适量的白糖或冰糖来调味。
肝火旺的食疗方法

1、刀豆茶。刀豆根30g,加红茶3g,水煎服。

2、菊花粥。秋季霜降前,将菊花采摘去蒂,烘干或蒸后晒干,或阴干,然后磨粉备用。先以粳米100ml,加水如常法煮粥,待粥将成时,调入菊花末10-15g,稍煮一、二沸即可。
3、银耳莲子粥。冬季去除肝火的最佳选择,圆糯米60克、桂圆肉10克、去心莲子20克、红枣6克,莲子与圆糯米加600毫升的水,小火煮40分钟,然后再加入桂圆肉、红枣再熬煮15分钟,加冰糖适量,即可食用,不仅能够有效去除肝火,还能够当做美容养颜的美食。
4、芹菜粥。新鲜芹菜60g(切碎),粳米100g,放砂锅内,加水如常法煮粥,每日早晚温热服食。应现煮现吃,不宜久放。
龙胆泻肝丸治疗失眠?真的,小编不骗你!

中国中医药文化历史久远,一些西药无法根治的疾病,服用中成药却能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其中一款有着700余年历史的龙胆泻肝丸,具有非常好的清除人体湿热、肝火上炎的效果。由于含有一些特殊成分,它还具备抗菌、抗过敏、增强免疫力的功效。因此也大受一些备受肝胆湿热折磨的患者的喜爱。那么除了以上常规功效,龙胆泻肝丸的新功效有哪些呢?

龙胆泻肝丸成分:
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木通、车前子(盐炒)、当归(酒炒)、地黄、炙甘草。
龙胆泻肝丸的作用:
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尿赤,湿热带下。
龙胆泻肝丸的主要功效
1、肝火旺盛型
主要症状:肝火旺盛主要由生活不规律、心情积郁导致。中医有“肝主目”的说法,因此肝火旺盛常常表现为一些眼部症状,如:视物模糊、眼部分泌物多、眼红、眼干、耳鸣等。
对症下药:对于肝火上炎的人来说,龙胆泻肝丸是最好的选择。虽然前段时间有“服用该药会影响肾功能”的报道,但大家不用过于担心。以前的龙胆泻肝丸中含有木通,长期服用会对肾脏造成损害。但现在的新药都改用通草等药物替代木通了,只要不长期大量服用就是安全的。
2、治疗湿热重
龙胆泻肝丸成份: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木通、车前子(盐炒)、当归(酒炒)、地黄、炙甘草。
功能: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尿赤,湿热带下。
龙胆泻肝丸的新功效
1、治疗外阴尖锐湿疣
龙胆泻肝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抗病毒口服液,口服,每次1支(10毫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龙胆泻肝颗粒口服,每次1~2包(4~8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2、治疗痔疮手术后大便困难
临床上经常碰到病人痔疮手术后大便困难。又不想服中药汤剂。使用龙胆泻肝丸治疗效果显著。龙胆泻肝丸由龙胆草、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甘草组成,是治疗肝胆湿热(症见口干、口苦、头晕、目赤)之良方。
龙胆泻肝丸口服。一日2次,每次6克。大便每日2次以上停服。无肝胆湿热之人、老年体弱之人及孕妇慎用。
经多年临床应用。对烟酒过多,经常熬夜,出现口干、口苦、头晕、目赤之人,特别常服成药三黄片、黄连上清片、枝麦清火片等无效者应为首选。
口苦并非皆肝火,少阳血虚何其多
口 苦 并 非 皆 肝 火  少 阳 血 虚 何 其 多

  临床常见病人自述“肝火重”,问其表现症状,口苦也。

  那么口苦就一定是肝火重吗?非也。
  我们惯常所说的肝火旺盛,除过口苦,尚伴有口臭、舌苔厚腻,小便发黄或骚或便溺时有疼痛感,或大便稀溏粘滞不尽,或手足心发热出汗,或阴囊潮湿,或目赤红肿疼痛,或耳聋耳鸣,或耳痛流脓等等,甚或尿少黄疸出现。临床常称之为肝胆湿热或湿热下注、肝火上炎,在疗上常用清热利湿方剂,如龙胆泻肝汤(丸)、茵陈蒿汤等加减。注意,这种口苦,是持续性的口苦,且口出气味重。
  还有一种常见的少阳证候,口苦是其或见证。这种口苦,常常伴见的或见证很多,诸如:往来寒热、心烦喜呕、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咽干、目眩等。这是六经辩证里的少阳证系列,邪郁少阳,正邪纷争,三焦气机不利所见诸证。还可见于三阳合病、肝火上炎、急慢性胆囊炎、黄疸或无黄疸传染性肝炎、慢性胃病、疟疾、妇人经期或产后感冒所见诸证。均可由名方小柴胡汤加减化裁疗。至于还有少阳兼太阳证的(太少两感)柴胡桂枝汤证、热结少阳兼阳明里实证(二阳合病)的大柴胡汤证,少阳兼停水饮证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少阳下利证的黄芩汤证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口苦一证。细玩《伤寒论》,自然不会被“肝火”一说所拘泥。
  那么,口苦一证在血虚上怎么讲?注意这种口苦大多只是夜里感觉口苦,有的略有口苦而已。我们常说“人卧血归于肝”,心生血,脾统血,肝藏血,肝体阴而用阳。人体在休息时,血液反流归于肝脏,濡养肝胆,使之能够尽职尽责于升降与疏泄功能上。假如脾胃虚弱,气血乏源,肝失滋养,夜里就会见口苦出现。“有诸内必形诸外”,肝血不足除过有口苦一证外,就会在肝脏所主管的各部门中有轻重的反映。肝开窍于目,“目受血而能视”,肝血不足就会出现视力下降,或者涩痛;肝主筋,“掌受血而能握,足受血而能步”,全身的筋络需要血液的滋润濡养,肝血虚就会出现指趾拘挛麻木,或腿都抽筋等等;肝主筋,肾主骨,肾藏精,肝藏血,精血互生,肝肾两虚则见腰膝酸软无力,甚或耳鸣、听力下降,髓海空虚眩晕,记忆力下降;肝为罢极之本,不耐劳累,血虚者瞌睡多,甚或夜间不寐,伴见心悸气短,梦多;妇人以肝为先天,肝血虚少则月经不调,或经来量少色淡,初潮迟或绝经过早,或情绪极不稳定,烦躁等等;肝为风木之脏,血虚受风则见头晕目眩,皮肤燥痒,或游走性疼痛,或发震颤等等,不一而足。疗上随之就有了疏肝健脾、养血明目、补血荣筋、肝肾同源乙癸同、补血调经、养血祛风、理气活血等等。除过柴胡剂系列外,后世的四物汤系列、逍遥汤系列、杞菊地黄汤等等,这些前人的成功经验,均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易学易懂的资料。

口苦

口苦作为一个单纯的症状出现,此类病人亦不少见。中医称此病为胆瘅。是源于《内经》:“有病口苦者名曰胆瘅。”主要症状就是口中时时泛苦,别无所扰。吃什么东西都感觉有苦味。中医多责之胆火上溢,采用清泻肝胆的办法,选取龙胆泻肝汤来疗,但有时效果并不理想。口苦也是少阳证小柴胡汤的一个主要症状,所以有的医生也选取小柴胡汤加减疗,但效果同样不太理想。
   一天我在天津中北镇的门诊刚上班,就来了一个大嗓门的老大爷,说别无所苦,就是嘴苦,吃嘛东西都带苦味,已经半年多了,想在这里试试,看能不能疗。并且问我们有没有医保。还说吃过龙胆泻肝丸,牛黄清胃丸,并且随身带来了一张方子,喝了20多剂也没有其作用。我看了看,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还真用的不少,20克。老大爷说看过的医生都说自己肝胆火盛,胃火大。我见其舌苔黄质红,摸其脉弦,诊为胆瘅,证属胆火上溢。处方:柴胡10克、龙胆草10克、生牡蛎30克7剂。老大爷看着我开的方子满脸的疑问,不断地摇着头。说你这方子就三味药,能起什么作用。前医每副药龙胆草斗20克,你才10克。我说大爷呀!方药不在剂量大小和药味数多少,在于对不对症。以前不是有句俗语吗?“小方气死老中医吗!”你试一试吧!老大爷有摇了摇头,反正没有几个钱,就抓着喝点试试吧!
    过了大概一周多,老大爷兴高采烈的推门而入,一进门还是大嗓门,“真么没有想到,这点药就好使,我的口苦病已经好了,问我是不是小秘方,我说那是别的老中医的经验方而已。并且有介绍了一个一起锻炼的同伴。60多岁,也患口苦多时,也曾经吃了不少龙胆泻肝丸和牛黄清胃丸,牛黄上清丸等等。现在由于上述的药还在吃,每天都腹泻两三次。还伴有纳差,口中感觉发粘。刻诊:中等身材,比较胖。舌苔黄腻,舌质暗红,脉象弦滑。诊断为胆瘅
,证属胆火上溢兼痰热上扰,处方柴胆牡蛎汤合黄连温胆汤:柴胡10克、龙胆草6克、生牡蛎30克、黄连10克、竹竹茹15克、茯苓10克、枳壳10克、陈皮10克、清半夏10克、生甘草6克、茵陈30克。7剂水煎服。病人一周后复诊,述说嘴里已经不黏腻,食欲好。望其舌苔黄腻已去,摸其脉滑像已去。现在唯感口中还略有苦味。于是去上方黄连温胆汤,嘱咐病人连服柴胆牡蛎汤7剂,口苦未尽剂而愈。
柴胆牡蛎汤是四川名医余国俊推荐其先师简老中医专门用于口苦和慢性胆囊炎的效方,如果遇见单纯的口苦一证,单用就可。如有兼症,临床上要适当加味化载。另外本方还是疗慢性胆囊炎的基础方,临床上根据出现的不同症候适当添加方剂,组成复方疗,疗效远远超出一般的常用方剂。胆有火,口苦;肝有火,尿痛!中医绝技如何灭肝胆之火?

想来想去,聪明的中国古人想到一种靠谱的解释——胆气上溢。原来,在古人眼中,胆是苦味的。胆气上溢,自然口中就有苦味了。

那么,问题又来了,胆气为什么会上溢呢?又是在一番思量自后,古人找到了答案——肝火上炎。中医学认为,肝胆互为表里,肝火烧起来,必然会影响到胆。
到了这个时候,古人将这些思考总结起来,并参照经络图中胆经和肝经的循行路线,终于发现了一个惊天的事实——原来,包括口苦在内的许多症状,都是肝胆火旺、湿热内积的结果!

看官,你打开经络图,查阅肝经的走向,它循行于前阴、胁肋、咽喉、巅顶。胆经怎么走?它循行于眼角、耳朵、阴部以及胁肋。所以,这肝胆之火一旦烧起来,所及之处都会受到影响,于是我们就会目赤肿痛、口苦咽干、头痛头晕。胆经经过耳朵,所以我们就会耳聋耳鸣,甚至耳朵肿痛。肝经和胆经都经过胁肋,所以,所以我们会两肋胀满作痛。如果患者偏偏有了湿邪,那么湿热为患,就会影响到我们的阴部,造成比如小便灼痛、阴部瘙痒潮湿、女子带下等等问题。湿热内积,我们就会舌红苔黄而且厚腻。

所以说,年过四十,有包括口苦在内的上述症状的人,就应该考虑肝胆火旺、湿热下注的问题了。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清泄肝胆之火、化解下焦湿热的办法固然很多,若列举食疗方法,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作为中国卓越的网络养生阅读品牌,“精诚名医汇”只把最有影响力,和最具代表性的方法告诉你,让您领略什么是真正的中医文化。
所以,我们要向您介绍一张方剂,这就是龙肝泻肝汤。它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这张古方,乃是中医学里面十分著名的清热剂。在任何一本介绍中医方剂的典籍里,如果没有龙肝泻肝汤,都是不完整、不专业的。
龙肝泻肝汤如何泻肝胆之火呢?说来并不复杂。
里面最重要的一件武器,就是龙胆草。龙胆草能干嘛?有两个功能,一是可以清肝胆之热,二是能够清下焦之湿热。所以,它一旦二鸟,效力非凡,作为君药。

龙胆草还有两个助手,这就是黄芩和栀子。黄芩性味苦,寒,入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栀子性味苦,寒,归心、肺、三焦经,功在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两味药一个负责泄肝胆之火,一个负责通利三焦,引火下行,辅助君药龙胆草清热利湿。

方才说过,患者湿热内积,容易下注于阴器,所以我们还要清湿热。怎么办?用木通、泽泻、车前子。它们都是可以清热、利尿,引导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给病邪以出路。

患者平素肝胆有火,必然伤阴血。前面那么多苦寒利水之药,也容易伤阴。所以古人就用当归、生地和甘草来养阴血,缓解一下前面的药性偏颇。肝火郁内,容易引发肝郁。投寒凉之药,也容易挫伤肝气。所以,我们用柴胡来疏肝解郁。柴胡、甘草、当归做的乃是善后工作,体现古人立方的周全。

那么,这个龙肝泻肝汤是治疗什么的?答曰肝胆实火上炎、肝胆湿热下注。头痛目赤、胁肋痛、口苦、耳聋耳鸣耳肿、舌红苔黄的,以及阴部瘙痒、小便淋浊、妇女带下的,都可以用。现代医学里面的很多疾病,比如高血压、胆囊炎、尿道炎、结膜炎、前列腺炎、顽固性头痛等等,都有用到它的机会。

所以说,这龙胆泻肝汤,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泄肝火的好方法。在症状严重的时候,它是真正可以起到治疗作用的办法。当然,它的应用,必须在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才能进行。作为普通人,我们首先要了解它,认识它,并知道疾病的来龙去脉。
最后,我们把可以起到清热利湿、去肝火作用的简单食疗方介绍给你,供您选用:
1,栀子仁粥:栀子仁3到5克,粳米50克。将栀子仁研成细末备用。将粳米加上煮成稀粥,等快要成熟的时候加入栀子仁末,炖片刻即可。栀子仁可以泄三焦之泻火,能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此法对于治疗肝胆有热、目赤肿痛很有效果。
2,决明子粥:炒决明子10到15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许。先把决明子放入锅中炒香,取出来,等冷却下来再放入砂锅,加水,在砂锅中煎煮之后去渣取汁。将粳米和冰糖放入药汁里面,中小火煮到成熟即可服用。每日一剂,联用5到7天为一个疗程。决明子能平肝阳、清肝火,对于肝胆火旺所致的症状有调理之能。
3,连翘茶:准备连翘30克,蜂蜜适量。连翘用沸水冲泡,加入蜂蜜搅拌即可饮用。每日一剂。连翘能够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入胆经。此法对于便秘者有好处。
好了。关于口苦的问题,这篇文说就讲这么多。列位看官有什么高见?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口味异常中医怎么看口味异常是指口中有异常的味觉和气味。在生活中,有些人会感到自己嘴巴淡,吃什么东西都没有味道,有些人会感到早上起床嘴里苦苦的,有的人会感到嘴巴里面黏黏的,并且感觉发甜。这些嘴巴里的异常滋味,统称为口味异常。中医学认为,脾开窍于口,其他脏腑之气亦可循经脉上至口,根据五行学说,五味酸、苦、甘、辛、咸对应五脏肝、心、脾、肺、肾,故口味异常,常是脾胃功能失常或其他脏腑病变的反映。现将常见口味异常的中医含义介绍如下。

1口酸
口酸是指口中自觉有酸味,甚者闻之有酸气的症状。口酸不同于“吞酸”或“吐酸”。前者是仅觉口有酸味,而无酸水泛出,吞酸是胃中酸水上泛,但二者的病因病机大体相同,而在程度上有所差异。口酸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肝胃郁热:若口酸口苦,胸胁满痛,性急易怒,甚或吞酸,反复发作,吞酸时胃中有烧灼感,或心中懊憹,大便干,小便黄,此为肝胃郁热口酸。可选用化肝煎、左金丸加减来疏肝解郁,泄热和胃。
饮食积滞:若口中发酸,或嗳气酸腐,纳呆厌食,脘腹痞闷胀满,甚则吞酸,胃中有灼热感,为饮食积滞口酸。可以选用保和丸、枳实导滞丸加减来消食和胃。
脾虚木乘:若口中觉酸,或吐酸呕苦,或嗳气太息,纳谷不香,倦怠乏力,腹胀便溏,为脾虚木乘口酸。可选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来健脾和胃、兼以平肝。
口苦
口苦指自觉口中有苦味的症状。多见于肝胆火旺、湿热内蕴致胆气上逆、心火上炎的病变,故有“肝气热,则胆泄口苦”之说。

肝胆火旺:口苦心烦,口干欲饮水,太息,易怒,头晕头痛,面赤目眩,两胁灼痛、小便黄,大便偏干,此为肝胆火旺之口苦。可用龙胆泻肝汤清泻肝胆郁火。

邪在少阳:口苦咽干,头晕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食欲减退,为邪在少阳口苦。可选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
心火上炎:口苦口干,舌痛,口疮。心胸烦热,失眠不得卧,小便短。舌尖红起刺,或舌裂,苔剥或无苔,脉细数。可选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加减清心降火。
脾胃湿热:脾胃湿热之口甜多与饮食辛辣厚腻等有关,常伴有口渴,多食易饥,唇舌生疮,大便干结,可选用泻黄散清泄脾火。
脾气虚:脾气虚口甜多见于老年久病伤及脾胃,导致气阴两虚,虚热内生,脾津受灼,而为口甘,兼见纳少,神疲乏力,舌红少苔,多属脾胃气阴两虚。可用益胃汤和四君子汤益气健脾,养阴和胃。
口辣
口辣是指口中有辛辣感或舌体麻辣感,如食辣椒样感觉,常由肺热或胃热引起。心肝火旺亦可见之。

肺热壅盛:口舌辛辣,鼻咽干燥,咳吐黏稠黄痰,烦躁口渴,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滑数等。可选用桑菊饮与泻白散化裁清肺泻热。
胃火上炎:口辣,口舌干燥,消谷善饥,胃脘灼热,齿龈肿痛,大便燥结,舌质红,苔黄厚,脉数等。可选用清胃散加减清胃泻火。
肝火偏旺:口辣伴有面赤目赤,口干口苦,喜怒,胁痛胁胀,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苔黄,脉弦数。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清泄肝火。
心火上炎:口舌糜破,疼痛,口中常有辣味感,小便短赤,淋痛,舌尖红赤,脉细而数。可选用导赤散加味清心降火。
口咸
口咸是指不吃咸味食物,自觉口中有咸味,或时有咸味痰排出,犹如口中含盐粒一般。多为肾虚所致,肾虚有肾阴虚与肾阳虚之不同。

肾阴虚:若口咸,或吐少量咸涎,伴咽干口燥,头昏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夜寐不安,为肾阴虚口咸。可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来补益肾阴,滋阴降火。

肾阳虚:若口咸,全身倦怠,气短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无力,夜间尿频,为肾阳虚口咸。可选用金匮肾气丸、附桂八味丸加减来温补肾阳。
此外,还有口淡、口臭、口涩、口黏腻等口味异常。

口淡指口中味觉减退,自觉口发淡而无法尝出饮食滋味。多为脾胃气虚。

口臭指口中出气臭秽,自觉或为他人所闻。可见于胃火上蒸、胃肠食积、阴虚内热。
口涩是指病人自觉口有涩味,如食生柿子的症状。为燥热伤津,或脏腑热盛所致。
口黏腻是指病人自觉口中黏腻不爽的症状。常见于痰热内盛、湿热蕴脾及寒湿困脾之证。
针对各种口味异常,临床上需要结合症状辨证施治。魏玮教授认为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对于人体之气的平衡至关重要,在临床中,通过询问患者临床表现包括有无口干口苦等口味异常,结合舌苔脉象,辨证治疗脾胃病。同时还注意饮食情志对患者疾病的影响,指导患者应戒烟、酒、茶、辣椒、生冷刺激等影响脾胃功能的食物,不要暴饮暴食,每餐七分饱。同时注意心平气和,良好的情绪对于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口苦肝堵,口甜脾黏,口酸胃翻:嘴中异味因何故?

列位看官,今天的这篇文说,咱们来谈谈口中的异味问题。

这个话题,虽是老话题,但是由于受之困扰的人实在太多,故而总有人提及。故而,本订阅号今日撰文详述之。
第一个,先说说口苦。

口苦这个症状,应该说是相对常见的症状了。尤其是一些人,早晨起来口苦异常,觉得十分难受。口苦怎么回事?简单来说,是因为“肝堵”了。就是说,肝气郁滞不通,湿热之邪郁遏肝胆之气。肝胆互为表里。肝气不畅,则胆气上溢于口,形成了口苦。

所以说,这类人,往往有肝胆郁热的表现,比如口苦、口干、烦闷、眼睛发红、小便黄,舌苔色黄、舌边尖红等。整个人容易焦虑和急躁,生活中总有些许不平之事。
这个时候怎么办?当然要清肝胆之热了。中医临床,常用药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生地、甘草。平时保健,可用夏枯草9克泡水代茶饮。这个我们过去常说,今日在这里不多谈了。
但是,口苦,偏偏又不是只因为肝胆之热。心火大了,也容易口苦。正所谓“苦入心”。当心火偏旺的时候,火性上炎,于是口苦。心火大的人,往往心烦失眠、小便短赤、咽干口燥,舌尖疼痛。这个时候,取莲子心一小把泡水代茶饮,可以起到疗效。
接下来,说说嘴巴里发甜是怎么回事。
这种情况,多见于肥胖人士。早晨起来,感觉嘴巴里甜滋滋的。夏天,或者阴雨较多的时候,症状明显。
这个情况,您要记住了,中医称之为“脾瘅”。就是说,脾胃虚弱,失于运化,水湿之邪困于中焦,湿郁而化热。湿热之气上泛于口,就出现了甜滋滋的味道。
不过,这个湿热困于脾胃,还分两种情况。一种呢,是热邪重于湿邪。一种,是湿邪重于热邪。前者,甜味明显,或者甜中夹带一点酸味。后者,则甜味稍淡一点。前者的舌苔,可能比后者要黄腻一些。前者的小便,要黄于后者。后者的便溏症状,可能要重于前者。前者的调治,要清热化湿。后者的调整,要燥湿健脾。
所以说,对于这个口甜的调理,还需要辨证施治。日常生活,我们可以多吃一些白扁豆,或者用藿香、佩兰各3克来泡水代茶饮,起到芳香化湿、醒脾行气的作用。
接下来,说说嘴巴里发酸。
请注意,这个嘴巴里发酸,可不是指胃里酸水返上来的情况。它说的是味觉的发酸,吃什么东西,都感觉有股酸酸的味道。严重的,甚至连口水都觉得是酸的。
我们知道,脾胃之气,通于口。所以这个嘴巴发酸,说到底,还是要从脾胃身上找原因。方才说过,湿热之邪上泛于口,容易形成口甜。而一旦脾胃中郁热日久,胃中积热上翻于口,就容易形成口酸。这类的人,常常夹杂大便干燥、小便短黄、舌苔黄,胸脘胀闷、饮食减少等针状。仔细一检查,患者常常有胃炎、胆囊炎、肝炎等疾病。
也许您会问了。这个胃里的热,哪来的?除了先天体质因素外,一方面,和饮食习惯有关系。这个时候,要泄火泄热,消食导滞,方用大黄、黄芩、黄连、枳实、神曲、白术、茯苓、泽泻。另一方面,要考虑肝脾不调,肝热乘脾。就是说,是肝经的郁热,“传染”到了脾胃。这个时候,要调和肝脾,方用黄连、吴茱萸。
最后说一个,就是嘴巴里发咸。

嘴巴里面发咸是什么原因?我们知道,咸入肾。口里发咸,和肾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这很有可能是“肾虚”所致。
我们都知道,肾虚,分为肾阳虚和肾阴虚。而无论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都会导致口咸。怎么理解呢?肾阴虚者,肾中虚火妄动,肾水随虚火上泛于口,就形成了口咸。肾阳虚者,肾阳收摄、固涩之气不足,阳不固阴,肾水因之上法于口,形成口咸。对于肾阴虚者,自然要滋阴益肾清相火了,药用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知母和黄柏。肾阳不足者,用温补肾阳的办法,药用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等等。
总而言之,这个口中异味,作为中医症状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内容,是可以说明很多问题的。但是在西医学里面,嘴巴里的异味,往往不能以疾病论治。所以,对于这方面的认识,我们还是要拿起中医作为武器。我们撰文,把它详述如此,您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