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学秘笈一页难求·武学真言一语难求

 武宗 2023-03-15 发布于北京

武术功夫阁

书籍·服装·兵器·医药·养生

正文 

传统武术是中国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但因为历史的原因,许多珍贵的传统武术功法却濒临失传。随着人们对传统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失传已久的传统武术功法开始逐步恢复。但是,要想完全恢复这些失传已久的传统功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今社会,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搏击比赛,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搏击选手在国内外取得的成绩。然而,大多数人却不知道这些搏击选手曾经都是习武之人。他们练过传统武术,也习得了一身好功夫。然而,在现代搏击运动中却很少能看到这样真正意义上的传统武术比赛。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1.一本武林秘笈的意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老师。我们常说“名师出高徒”,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就像“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一样,从师父那里学来的东西,自然会在徒弟身上得到延续和发展。所以说,一个人如果从师父那里学到了一种功夫或者武术,那他就是这个门派的人。但问题在于,我们都知道得道有成时必先“示之以法”。这一“法”就是师父的“法”。在学武的过程中,师父传授给徒弟的东西就是他的法。而师父与徒弟之间也是一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关系。所以说“师傅领进门”是最重要的。

那么作为一个学武之人而言,学到一种功夫或者武术秘笈有什么意义呢?

2.天下武功,无快不破

“天下武功,无快不破”是我对武林中武功的一种概括。其实,“快”不仅仅是指动作和反应的快捷,还包括劲力的迅猛和力量的迅猛。武术中的“快”,主要是指以意领气、以气运身、以身带手。

所以,不管你练什么武功,首先要练的就是意。而我们这里所说的“意”,并不是狭义上所指的思想意识,而是指人体内在的潜能(内劲)。现代科学研究发现,人体在运动时,其骨骼和肌肉都有一种“伸张”、“收缩”或“紧绷”的状态。这种“伸张”、“收缩”或“紧绷”的状态就叫内劲。有了这种内劲,我们就可以做到动如闪电、轻灵敏捷;可以做到快速发力、快速变换重心;可以做到意随气行、气随意动;还可以做到出手即是。

3.武圣传人有何秘籍

武圣传人郭云深曾对我说:“武圣的秘籍,是在武师们练拳时,随手在地上画的;武师们练拳时,随手在身上画的,这叫'武圣真言’。”由于郭云深大师是近代武术界一位有成就、有影响的人物,所以,他的话应该是可信的。另外,郭云深大师曾说过:“只有对了规矩,才能用对方法。”这句话也是可信的。

曾看过郭云深大师当年所画的《九宫八卦图》。这幅画是郭云深大师晚年所作,是一幅很好的功夫画谱。郭云深大师画得非常认真、细致、逼真、准确。在《九宫八卦图》上不仅绘有八卦掌九种拳式的名称和姿势,而且还详细地注明了动作要领、运动轨迹等,可谓字字珠玑!

但是,像郭云深大师这样一个大宗师级人物,他也不可能对任何人都这么认真和细致。他虽然说过:“只要对了规矩,就能用对方法。”但实际上他也不可能做到这样,因为“武圣真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只要对了规矩,就能用对方法。”如果人们只按照武圣传人郭云深大师所说的话去练拳、练劲,那么也就很难练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了。

4.武者的最高境界

武者的最高境界就是“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就是要“不战而屈人之兵”,也就是所谓的“以武止戈”。武者通过自己的不断修炼,将自身的功力不断提升,以强大自己的身体,从而能够战胜对手。当我们能用自己身体的力量去战胜敌人时,我们就进入了武者的最高境界。正如武术大师李经梧所说:“以拳法之力能制人者,亦能以拳法之力制于人”。在《中国功夫》一书中,李经梧说:“一力降十会”、“一力破十会”、“以力破千斤”、“以力破万法”,都说明了他所说的武术的最高境界:“一力降十会”。

5.传承:师父只传有缘人

每个人都会遇到生命中的贵人,能把你带上一个更高的层次。那么,你是不是在这个贵人出现时,就能遇到真正的师父呢?

有些人在与师父的相处中,感觉到师父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摸不到,却实实在在存在于师父身体里的东西。这种东西叫什么呢?就是“气”。这个气是由师父在练武时所产生的、或说由师父的内家拳所产生的,但又不完全属于内家拳所产生。

有一些人就感觉到,这个气似乎和自己内在的某种东西连在一起。这个“气”好像在什么地方与自己内在某个东西连在一起。那么,这究竟是什么呢?你要用科学的方法去验证它、理解它。

有一位徒弟,她对自己师父说:“师父,我感觉我和您练的'气’好像不一样。”

6.师承有道

真正的师承,是师承有道。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宝贵经验。师承有道,就是要师父教给你的,不是让你直接从师父那里学来的。

许多人将师傅视作神,认为师傅什么都会,教。其实不然。师傅再好,也不可能将自己毕生所学全部传授给你。

《道德经》里讲:“大成若缺、其用不弊”。意思是说,如果你师父真有这个能力,就不会将自己所学的全部传授给你了。正如《易经》里所说:“吉无不利”。

我们今天讲师承有道,就是要师父把他所学的全部教给我们。可是,大多数师父并不会这么做。他们往往觉得徒弟年龄还小,暂时还不能将全部秘诀传授给他。于是,就随便地把自己一生中所学的一部分毫无保留地教给了你:有的只教了一些皮毛而已;有的把所有的东西都只教给了你一部分;有的只将一部分东西告诉你……总之,师父们没有做到“大成若缺”!

7.本门无师,无承可传之秘

本门无师,无承可传之秘,乃是我们一直以来坚守的原则。但有些人却认为这种原则太不近人情,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叫本门、什么叫传承。

他们认为:“本门无师,无承可传之秘”是指:武术门派没有师傅传授,也没有人告诉我们什么是本门,更没有人能将这种传承下来。这些人不明白,我们的传统武术中不是有一个门派叫做“洪门”吗?这是因为传统武术中有很多门派都叫洪门。

我们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呢?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太守旧、太迂腐了。

我认为,本门就是指本流派、本拳种。传承就是指“本派传人”这个概念。只有这样做了,我们的传统武术才能算是“本”和“传”。

一、《武术古籍珍本文库》(第一辑 套装共10册)

【内容简介】

武术秘笈一页难求、武术真言一语难求。多少人一生苦苦寻觅得不到真传,而又有多少人独守孤本,从不示人。这次《武术古籍珍本文库(第一辑 套装共10册)》将传统武术文化古籍拳谱、文献资料分门别类地成批量集中出版,填补了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古籍文献资料出版的空白。这些古籍拳谱资料,是在大量古籍文献资料中,严格按照不同地域、不同拳种或拳系、不同时间、不同版本的原则筛选出来的珍本善本。

作为底本,由于古籍拳谱文献资料刻印本极为罕见,所以,采用的版本基本都是民间收藏的墨写手抄本。

【目录】

《形意拳谱》

《倚山武论》

《六合拳谱》

《六合形意拳谱》

《七疾八正》

《心意六合拳谱》

《五形三剪》

《五门七穴》

《八卦刀法》

《六合拳论序》

二、《武术古籍珍本文库》(第二辑 套装共9册)

【内容简介】

  一、《武术古籍珍本文库》(第二辑)是明末时期河南少林寺玄机和尚(号玄武、弧)的拳法传系谱。与其他拳谱不同的是,玄机和尚拳法传系是少有争议的少林寺早的拳法拳谱。此拳谱传承主要是玄机和尚传陈松泉,陈松泉传张鸣鹗,张鸣鹗传张横秋、曹焕斗。

  二、目前尚未发现玄机和尚拳法传系谱的明清时期刻本。迄今为止,除民国时期出版的两个抄本外,我们又陆续搜集到近六十个抄本。这些抄本名称各异,残缺有别。经过研究后发现,这些抄本可分为三大传系,分别是陈松泉传系、张横秋传系、曹焕斗传系。其中陈松泉传系谱可归为八类;张横秋传系谱可归为五类;曹焕斗传系谱可归为两类。本辑所录,是选自张横秋五大传系中具有代表性的九个抄本。

  三、本辑所搜集的版本是以其归属命名,以便帮助读者区分。将各版本相互作为校勘底本、校本,以同传系版本为主,参以其他版本,对比文献异同,力求为业界还原拳谱原貌。限于时间关系,未对原文作全本译注,至于技术方面的阐释也有待其传人们的努力。

  四、原谱繁体竖排,本辑整理校注,改为现行简体横排,并予标点。原谱中的通假字、异体字,可以辨识者,均改为通用规范汉字。无法辨识者,以缺字符标注。避讳字径改。

  五、本辑附原抄本影印件,以为史料留存之用,并备读者核查。对于个别版本中的伤科部分,偶有提示,未加校注,以便保留原貌,供伤科研究者参考。

【目录】

《袖里金不换》

《精微秘诀》

《少林玄机袖里锦囊类序》

《在东氏自注张先生拳经心法》

《戏珠大法》

《张横秋秘授跌打抓拿法》

《张横秋秘传内外三十六手》

《拳谱大势》

《要拳随笔录》

过去的武术家、大医学家以及书法家,均十分注重运气功夫,常常以此为不传之秘而深藏不露。拳术以“气功为始终之则”,拳谚说:“在外为拳,在内为气”;又说:“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都说明了气功在拳术中的核心作用。

武林旧话曰:“宁传一斗金,不传一口真”;“宁教一手,不教一口”。可以教你一套拳术,但不讲方法拳理,以防绝技外流,这样的练功进步自然不快。这些保守思想至今不绝。有人把绝招、武谱视之如命,秘而不传,一味抱残守缺,这不但贻误后人,也不利于武术自身的发展。任何事物只要原地踏步,就必然落后。因为周围其它事物一时一刻也没有止步不前。

聚焦

武者

在线购买↓

             匕

武术武者武宗师

武术阁 | 武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