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若有这4个特点,孩子长大后多半“不孝顺”,希望你不在其中

 事奴 2023-03-15 发布于河南

我们常说,“养儿防老”。毕竟我把你养大,你给我养老,这合情合理。从古至今,这句话被我们奉为金科玉律。

这是因为,我们的文化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孝。

一般我们认为,从小被父母打骂忽视的孩子会不孝顺,而那些被偏爱的孩子会孝顺。

但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反而也经常见到,很多被忽视的孩子长大后会孝顺,而那些被偏爱的孩子反而却没那么孝顺。

我邻居的一个叔叔,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叔叔从小就对这个儿子非常好,那真是要星星给星星,要月亮给月亮,家里有什么能力,会尽量满足自己的儿子。

另外两个女儿就没那么幸运了。因为弟弟小,所以两个女孩,有什么东西,必须先给弟弟。父母忙的时候,女孩也不能出去玩,而是要照顾好弟弟。

弟弟就是家里的中心。

可是等到3个孩子长大后,却发现从小被偏爱的弟弟,并不那么孝顺。虽然经常回家,但是每次都要从家来拿些什么,也不想着带点给爸妈。

大女儿早就看不惯父母的做法,基本上也不管父母了。只有中间的二女儿,特别孝顺,有什么好的东西都想着爸妈。

既然宠爱下的孩子不会孝顺,那么从小打骂、严厉教育不就好了么?“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也是老话了。

但现实是,很多棍棒底下出来的孩子,长大后也不是孝子。

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孩子孝不孝顺,表面看起来跟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但还有更深层次的因素。

一:父母若有这3个特点,孩子长大后多半“不孝顺”,希望你不在其中

①溺爱孩子的父母

正如上文的叔叔,从小对儿子特别溺爱。从小被溺爱的孩子,一般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他们很难站在别人角度上考虑问题,只在乎自己的感受有没有被满足。

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如果哪天怠慢了他,他就会对你产生恨意。

这样的孩子性格自私,当父母老了,需要孩子花时间和金钱来照顾的时候,他们根本不会来孝顺。

因为第一,父母老了没有能力再给孩子想要的;第二,孩子很难理解父母的困难,因为他们缺少共情;第三,索取让他感到快乐,付出让他感到痛苦。

②从小喜欢打骂孩子的父母

过于严厉地教育下,孩子往往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

要么就是逆来顺受,看起来非常听话,要么就非常叛逆,总是想办法要让父母吃点小亏。

《正面管教》讲到,过多的惩罚,会让孩子产生逃避和报复的两种心理。

具有逃避心理的孩子,在父母面前很乖,很听话,一切决定都听父母的,自己只需要听话就行了。

因为听话,可以避免更多的打骂。

这样的孩子,在长大后,会想办法脱离自己的家庭,成为一个不恋家的人。他很难做到真正的孝顺。

而报复型的孩子,会将过去父母加在自己身上的痛苦,慢慢地一点点还给父母,让老人在晚年的时候,一点都不快乐。

只有少数的孩子,能在经历社会的风浪下,认识到父母是为了自己好,他们是爱自己的,只是方式有点激烈,从而达成和解。

③父亲强势的父母

夫妻争斗,尤其是父亲占强势的家庭,孩子往往不孝顺。

因为孩子天然的就跟妈妈比较亲近,在童年时期,孩子还没跟妈妈达成分离,这个时候,孩子会感觉,妈妈跟自己是一体的。

如果,父亲对母亲总是打骂、盛气凌人,孩子就很难从父亲那里感觉到温情,他会与父亲非常疏远,甚至内心带着恨意。

弱小的母亲被欺负的场景,以及当时恐惧和愤怒的情绪,会跟随孩子一生。当孩子长大成年后,会同情母亲的弱小,报复脾气暴躁的父亲。

④不孝顺长辈的父母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如果自己不孝顺老人,不论什么样的理由,孩子都会从小看在眼里,这样也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

尤其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对自己还不错的话,那么父母就会慢慢站到自己的对立面。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有样学样,很难孝顺自己的父母。

二:孩子长大后孝不孝顺,更深层次的因素:内心有爱与爱的能力

一个真正孝顺的孩子,往往是学会了爱,并且掌握了爱的能力的孩子。不管父母的教育方式如何,问题的关键是,父母有没有让孩子感受到爱,并且教他学会爱人的能力。

爱是给予,一个自私的孩子,是不会给予的;

爱是温和的,一个在打骂环境下成长得孩子,很难具有温和的爱的情绪;

爱是尊重,在一个从来不懂尊重的家庭,孩子很难学会互相尊重的爱;

爱会传递,父母对长辈没有爱,那么孩子对父母也很难有爱。

所以,一个孩子孝顺不孝顺父母,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看这个孩子内心是否有爱、是否掌握了爱的能力。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