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上)
2023-03-15 | 阅:  转:  |  分享 
  
耳穴贴压大讲堂: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上)经络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脏腑与形体官窍联系的桥梁和枢纽,是血气灌注脏腑组织形体官窍的通道。经络
学说被广泛用于指导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是针灸、推拿及药物疗法的理论基础。一、经络的生理功能以十二经脉为主体的经络系统,具有沟通联系
、运行气血、感应传导及调节功能平衡等生理功能。(一)沟通联系作用人体由脏腑、形体、官窍和经络构成。人体正是通过经络的起止、上下、循
行、出入、挟贯、属络、交、连、支、布、散等将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等组织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脏腑、形休、官窍
各种功能的协调统一,主要是依赖经络的沟通联系作用实现的。经络在人体内所发挥的沟通联系作用是多方位、多层次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脏腑与体表的联系内在脏腑与外周体表肢节的联系,主要是通过十二经脉的沟通作用来实现的。《灵枢·海论》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
腑脏,外络于肢节。”十二经脉中,手之三阴三阳经脉,循行子上肢内外侧;足之三阴三阳经脉,循行于下肢内外侧。每条经脉对内与脏腑发生特定
的属络关系,对外联络筋肉、关节和皮肤,即十二经筋与十二皮部。外周休表的筋肉、皮肤组织及肢节等,通过十二经脉的内属外连而与脏腑相互沟
通。这种联系表现有特定性和广泛性两方面,即体表的一定部位和体内一定脏腑之间存在着内外统一关系。2.脏腑与官窍之间的联系十二经脉内属
于脏腑,在循行分布过程中,又经过口眼耳鼻舌及二阴等官窍,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
窍。”经脉与目的联系:手少阴“系目系”,手太阳“至目内毗”,足厥阴“连目系”,足太阳“起于目内毗”,足少阳“起于目锐毗”。经脉与舌
的联系:“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足少阴“夹舌本”,足太阴“连舌本,散舌下”。经脉与口的联系:手阳明“夹口”,足阳明“挟口环
唇”,足厥阴“环唇内”。经脉与鼻的联系:手阳明“夹鼻孔”,足阳明“起于鼻”,手太阳,其支者“抵鼻”。经脉与耳的联系:手太阳“却入耳
中”,手少阳“入耳中”,足少阳“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经脉与二阴的联系:足少阳“绕毛际”,足厥阴“入毛中,过阴器”,冲、任、督
三脉均“下出会阴”等。如此,内在脏腑通过经络与官窍相互沟通而成为一个整体,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疾病变化便可以通过经络反映于相应的官窍。
3.脏腑之间的联系脏腑之间通过经络的沟通联系而密切联系在一起。十二经脉中,每一经都分别属络一脏和一腑,又通过经别和别络加强联系,这
是脏腑相合理论的主要结构基础。某些经脉除属络特定内在脏腑外,还联系多个脏腑。如足少阴肾经,不但属肾络膀胱,还贯肝,入肺,络心,注胸
中接心包;足厥阴肝经,除属肝络胆外,还挟胃、注肺中等。也有多条经脉同入一脏的情况,如手太阴经属肺、手阳明经络肺、足厥阴经注肺、足少
阴经入肺、手少阴经过肺等。此外,还有经别补正经之不足,如足阳明、足少阳及足太阳的经别都通过心。这样就构成了脏腑之间的多种联系。4.
经脉之间的联系经络系统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是多层次的。十二经脉有一定的衔接和流注规律,除了依次首尾相接如环无端外,还有许多交叉和交会。
如手足六条阳经与督脉会于大椎,手少阴经与足厥阴经皆连目系,手足少阳经与手太阳经在目外毗和耳中交会,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经的支脉在面部
相合等。十二经脉之中,在表里经、同名经和异名经之间,都存在着经脉相互贯通,内部气血相互交流的关系,尤以表里经更为突出。十二经脉中六
阴经和六阳经之间存在着阴阳表里相合关系,凡相表里的经脉,属于脏则络于腑,属于腑则络于脏,并在上、下肢端互相交接沟通。加上十二经别、
十二经的别络从内外加强了表里经之间的联系,使得表里经在不同层次上都能充分融合交流,为脏腑表里相合理论奠定了结构基础。十二经脉和奇经
八脉之间也是纵横交错相互联系的。如足厥阴肝经在头顶与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交会于百会穴,足少阳胆经与阳跷脉会于项后,手足太阳经与足阳明
经及阴阳跷脉会合于目内眦,足三阴经与阴维脉、冲脉均会于任脉,冲脉从气街起与足少阴经相并而上行,冲脉与任脉并于胸中,后通于督脉,任、
督二脉又通会于十二经等。奇经八脉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如阴维、冲脉会于任脉,冲脉与任脉并于胸中,又与督脉相通等,都体现出奇经间的
关联性。再如阳维脉与督脉会于风府穴,冲、任、督三脉同起于胞中,“一源而三歧”等,其联系也是十分密切的。此外,还有无数络脉从经脉分出
,网络沟通于经脉与脏腑、经脉与经脉之间,使经络系统成为具有完整结构的网络状调节系统。(二) 运行气血作用经脉作为运行气血的主要通道
而具有运输气血的作用,络脉作为经脉的分支而具有布散和渗灌经脉气血到脏腑形体官窍及经络自身的作用。各脏腑形体官窍及经络自身,得到气血
的充分濡养,则能发挥其各自的功能。故《灵枢·本脏》说:“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也。”《灵枢·脉度》说:“阴脉荣
其脏,阳脉荣其腑,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流溢之气,内溉脏腑,外濡腠理。”正是由于经脉的运输渗灌作用,才使得气血内溉脏腑
,外濡腠理,而脏腑腠理在气血的不断循环灌注濡养下,生理功能得以正常发挥,则机体强健,自能抵御外邪的侵袭。(三)感应传导作用感应传导
,是指经络系统具有感应及传导各种信息的作用。如对经穴刺激引起的感应及传导,又称为“针感”“经络感传”“经络现象”,《内经》称为“气
至”,即“得气”,表现为局部有酸、麻、重、胀、寒、热等特殊的感觉,有时还会沿一定线路传导。经络的感应传导作用,是通过运行于经络之中
的经气对信息的感应传导作用而实现的。经气,是一身之气分布于经络者,具有感受、负载和传递信息的作用。经气是信息的载体,各种治疗刺激及
信息可以随经气到达病所,起到调整疾病虚实的作用,《灵枢·九针十二原》强调“刺之要,气至而有效”。人的生命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机体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生命信息的发出、交换和传递。经络循行分布于人体各脏腑形体官窍,通上达下,出表入里,犹如机体的信息传导网络,不
但能感受信息,而且能按信息的性质、特点、量度进行传导,分别将信息传输至相关的脏腑形体官窍,反映和调节其功能状态。这种信息传导既可以
发生在各脏腑形体官窍之间,又可以发生在体表与内脏之间。如肌表受到某种外界刺激(如针刺、按摩等 ),这些信息就会由经络中的经气感受和
负载,并沿经络传送至内脏,根据信息的性质和强度的不同,产生或补或泻的作用。内脏功能活动或病机变化的信息,亦可由经络中的经气感受,并
沿经脉、络脉、经筋、皮部等传达于体表,反映出不同的症状和体征,这是“有诸内必形诸外”的主要生理基础。(四) 调节功能平衡经络系统通
过其沟通联系、运输气血作用及其经气感应和传导信息的作用,对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功能活动进行调节,使人体复杂的生理功能相互协调,维持阴阳
动态平衡状态。经络的调节作用,可促使人体功能活动恢复平衡协调。在患病时,机体阴阳平衡遭到破坏,通过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以激发经气,扶
正祛邪,调畅气血,调节阴阳,使机体转归于协调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故《灵枢·根结》说:“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如针刺足阳
明胃经的足三里穴,可调节胃的功能。当胃的功能低下时,可增强胃气;当邪滞胃中,可泻其有余。又如针刺手厥阴心包经的内关穴,既可使心动加
速,在某些情况下,又可抑制心动,故该穴在临床上既可治心动过缓,又可治心动过速。可见,经络的调节作用可表现出一种良性的双向调节作用,
这在针灸、推拿等疗法中具有重要意义。(以上内容节选自《中医基础理论》,图片素材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传承耳穴,健康相伴。耳穴贴压大讲堂由耳穴贴压疗法创始人、耳穴国际标准草案主要制定人李家琪教授之子李青峰倾心创办。自成立之初,就专注于为大众传承正宗耳穴疗法的精髓:道、法、术、变,切实担负起耳穴传承的责任与使命。欢迎广大耳穴工作者和爱好者,一同加入耳穴贴压大讲堂,学习耳穴疗法,拥抱健康生活。
献花(0)
+1
(本文系耳穴贴压大...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