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的4种情感模式-因为学着爱你,我成为更好的我

 云语禅心 2023-03-15 发布于河南
文章图片1

因为学着爱你,我成为更好的我

恋爱是种“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存在,我们常在恋爱中变成另一个人,迷失在爱情中却浑然不觉,行至偏差才后知后觉。

我发现身边很多人在坠入恋情的时候,更多的使用情绪脑工作,表现都是最原始、最下意识的反应,缺少理智脑的平衡。

曾经有位学姐,性格强势,在工作上行事雷厉风行、独当一面,但在男朋友面前的,她又变成了甜腻可爱、小鸟依人的一面。

她说自己总会多考虑男友的意见,尊重双方的选择,即使工作再忙也会尽量争取多见面;而她的男友也很体贴,为人也上进,处处表现得令人满意。

说实话很难想象,在外潇洒干练的大女子,谈的是这样一场小女生般,充满依赖的甜蜜恋爱。

但其实,学姐的感情也曾经历冷战,濒临破裂。

某个时刻她忽然发现,男友越来越疏离她,两人见面时,尽管学姐很热情,男友却表现得很沉闷,对她说的话爱搭不理,一点小错也容易发怒;而学姐也在每次的尽力取悦和失落中,越来越疲惫。

终于两人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学姐质问男友为什么变得冷漠无情,男友愤懑地对学姐说:“我觉得我们没必要每天都见,我们一起也挺没意思的…”

文章图片2

争吵之后学姐难过了很久,她不明白在学业和工作中的自己,恋爱却谈得一团糟。后来她说:她跳离女友角色,以日常的思维方式重新思考了他们的关系,终于弄明白了问题所在。

原来男友的愤怒逃离,在于自己每天太过分地向男友吐诉、寻求陪伴和感情支持,这些让他感到窒息;以及她谈恋爱时太过迎合没主见,失去了本来潇洒独立的魅力。

理清问题之后,两人调节了相处方式。学姐会把时间分给其他朋友,和男友相处时也主动关怀他的心情;男友也及时反馈自己的感受,而不会等积累到情绪恶化再爆发。

当然过程中还是会有冲突、或是出现新的问题;学姐还是会需要陪伴,但她的“以男友为重”变成以对方感受为重,而不是丧失独立意见;她的依赖控制在双方舒适的度,她也渐渐成为男友的依赖。

好的爱情,需要以成熟的方式展开:了解彼此的需求,互相尊重和协调,逐渐发展出更平衡匹配的相处模式。

文章图片3

成熟无关年龄,而是看心智

一个人如果心理不够成熟,往往在自我认知上会出现偏差,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过度自卑自大和过度依赖。

就像学姐一样,刚谈恋爱时总以激情、依赖为主,没过多久就陷入争吵模式,如果不是她及时在恋爱中调整相处模式,这段感情接下来说不定就变成了'和好-争执-和好-争执……分手'了。

像这样不成熟的爱情也许你我都经历过,或者我们就是那个不成熟的人:

会给你最美好的爱情,却是经营不好柴米油盐,遇到问题就想逃避;

你会操心你们未来,他只顾眼前的开心,反过来还会怪你总是管着他;

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你永远都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永远不在;

在恋爱的过程中,有人一起走了一辈子;而不成熟却让彼此越来越累,最后彼此失去,再一生抱憾。

感情是需要双方去维系的,如果一方在努力成长,一方还停留在原地,注定不会走远。

文章图片4

爱的4种情感模式

每一种感情背后都对应着一种情感模式,这是一切幸福或痛苦的根源。只有了解自己情感模式的本质,才能掌控自己的爱情。4种情感模式,其实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好坏之分,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你的原生家庭深埋在你心中的情感基因是什么。

现在,我们就来全面认识一下爱的4种情感模式:

1.享受型情感模式典型特征就是心安理得地享受伴侣带给自己的一切好处。其主要形成原因包括:原生家庭带来的物质期盼和道德约束的背离、成长过程里的习得、随波逐流的本质等。

2.自虐型情感模式。拥有超强的自尊心、自虐型拧巴、容易受情绪控制,像刺猬一样将自己包裹起来,内心脆弱,极度害怕受伤、害怕失去。

3.掌控型情感模式。害怕背叛,没有安全感,执着于干涉别人的选择权,甚至会情绪失控,产生愚蠢的掌控行为,却反而使得对方想要逃离。

4.取悦型情感模式。最关键的特点就是高度敏感、不懂拒绝,容易成为情绪输出的承载者,但同时也比较容易与人建立情感连接。

人是情感复杂的矛盾体和结合体。这四种与原生家庭密切相关的情感模式,可能并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也就是所谓的混合型情感模式,两种情感模式相互交织,共同发挥作用。

文章图片5

认清自己,才能好好爱人

很多人会觉得,自己在恋爱时好像会变成“另外一个人”。其实这种只有在情感连接时才会出现的“自我”,便是深藏在内心的爱情基因。而情感模式是在建立情感关系时性格的特殊形态。只有当你学会认清自己的情感模式的时候,才能找到与自己匹配的情感模式,更好地爱自己,爱他人,比如:自虐型情感模式与取悦型情感模式最匹配,而取悦型情感模式与享受型情感模式高度契合等。

此外,人的情感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在不断地情感连接中被矫正、被改变,但这种矫正需要巨大的创伤性事件提供驱动力,并用几年时间来适应定型才有可能。

武志红老师在《为何家会伤人》中有段话印象深刻:我们之所以患上种种心理疾病,多数情况下都是先在家中受了伤。

阿德勒曾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这些成长过程中的情感连接,在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中塑造了我们的爱情基因,决定了情感模式的走向,诸如:怎么和爱人相处,是否接受爱人的馈赠,怎么请求对方帮助,对于将来的态度等。

这就是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想要修复曾经遗留的爱的伤痕,必须先治愈心底的裂痕,否则于事无补。但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原生家庭塑造了我们,但并不会决定我们。我们最后会长成什么样子,依然是由我们自己来决定,由我们经历过的温暖、感动、伤害以及每一次成长来决定。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