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岁月如歌:追忆梁英世老师

 jkjkjk55 2023-03-15 发布于河北


我的初中、高中都在北京第25中学上学。25中说起来名头还很大,它的事情以后有机会再讲,现在要记下的是对高中一年级班主任梁英世先生的追忆。
进到25中高中,对老师的称呼一般不称“老师”,而是恭恭敬敬地称为“先生”。梁先生大高个,有一米八二以上,人称“大梁”。梁先生岁数不大,他是25中本校1961年毕业的。梁先生在高中时就是高才生,他的志向是报考清华大学。然而在毕业前夕,学校以“党的需要”为由要求他留校当教师,他服从了,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为此付出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实践了报效祖国的诺言。
梁先生留校了,教数学,1963年担任了我们高一·三班的班主任。算算他的岁数比我们也就大个三四岁,所以梁先生就有着年轻教师那么一股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精气神。他是头一次当班主任,对我们这个班的学生就几乎倾注了他全部的精力。
高一·三班部分同学在校门口合影,后排右三最高个为梁英世先生
一个班的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家庭环境、认知能力、学习基础、性格秉性都各不相同。作为班主任,就是要把这些同学协调起来、团结起来,不仅是学习知识,还有学做人。梁先生对班上的每个同学都很熟悉,能够针对每个人的不同情况,给予一定的辅导和教育。
因为岁数相近,我们的一些想法,都比较接近;我们的一些行为,他也能理解。他愿意推心置腹的跟你来交流。有些话题甚至可以互相争议。这样师生间有了一种平等感。当时,我们这个班在梁先生的带领下,还真是一个比较团结,比较上进的一个班集体。班委会、团支部也起作用。那些团员们如罗安、孙元、洪林、宁松都有带头作用。那时班上也很活跃。各种的活动,如学工学农啊、学习雷锋啊、社会实践啊都开展的非常热火。
梁先生比较博学多才,既能和军人子弟聊战争与武器,也能跟文艺青年聊柴科夫斯基和门德尔松;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国际时事、小道消息,也能在学校后院,找几个同学聊天儿谈心,谈笑风生间流露着活跃和风趣。常常在下课后,他也跟大家一起玩儿,一起打球。梁先生不端架子,一身学生装,一口学生腔,不像个班主任,倒像个大哥哥一样。
我那时还在班上办了“百花丛”壁报,梁先生也放手让我们自己来创作和编辑。他有时候,也把他自己过去写的一些小文章,拿来是给我们传阅,哎呀!他的文章写得真好。写的是什么内容,我记不得了,但是我印象里看完梁先生的文章后,太惊讶了。他文字的功夫很厉害,文风干净,而且还有一点鲁迅风。这写文章的练达和意境,都实在使我非常佩服。
梁先生虽然只带了我们一学年,但是我觉得我们跟梁先生的感情特别深,以至到了他不当我们班主任的时候,我们还有很好的交往,很多的接触。也巧了,我们高一的班主任是个教数学的梁先生,高二的班主任丁武传也是数学老师,到高三的班主任王世顺还是数学老师。可悲的是我恰恰最不喜欢数学,数学从来就没有好分。
我们后来了解到:梁先生开始留校的前两年,即承担教授高三的数学,高三毕业教高三,这实属罕见,这足以说明他的能力,也足以说明学校对他的器重! 但是他的名门出身反而成了他的包袱,当极左的潮流汹涌时,有了家庭出身的“政策”,他退而教高一数学,并担任了我们班的班主任。尽管如此,他仍然是热血满腔,工作勤奋,并无怨言。一年后再落实“政策”,他只得到初一年级教数学。一位有志青年、一位数学才子,就这样给毁掉了!
当时我们并不知道这些“内幕”,我们高二和高三时候的有些活动,还都拉着梁先生一起来参加,我们班同学跟梁先生这个关系,还真是非同一般。我们高中毕业之后,甚至参加了工作,跟梁先生还没有断了往来,经常还是有事情就向梁先生请教。梁先生自己也说我们这个班,虽然是他带的第一个班,也是他印象最好的一个班。
梁先生(后排右一)与同学们
我们走上社会,有时因为工作、因为家庭、因为感情,会有些思想波动。梁先生知道后,还鼓励我们,他说:人处于逆境的时候,要多多放眼往前看,很多的事情由不得自己,自己却不能放弃奋斗的。我通过自学考试,拿下了中文专业证书,梁先生为我高兴;我积攒了一些资料,和同好们写的书,也送给了梁先生。 
梁先生曾经对我的同学孙元说过:“我很欣赏胡西林的自强精神,像我们这样没有什么大的社会背景的同学,要做出点成绩,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孙元后来转告了我这些话,我特别感动。我觉得梁先生看懂了我。
梁先生后来还是因为“政策”,没有大学文凭,教不了主课数学课了。但也不能做一个废人呐! 他就开始练书法,一半是为了疗病,用来对抗头痛症和抑郁病,一半是为了有一个新的开始。他学生时期担任学生会的宣传工作,写黑板报、刻印小报,参加工作之后课堂板书、刻印考卷,练就了一笔好字。后又受其舅父高小岩先生的教诲和影响,加之几位著名书法家的指点,梁先生的板书,自是一绝。
梁先生着意练字以后,用心地临摹、细心的钻研,真正把写书法这个事情,琢磨透了。他楷书研习欧字,严谨标致;行书师承王羲之、文徵明诸大家,潇洒灵秀。他尊重传统,又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自己清新淡雅、富于书卷气的艺术风格。所以他又成为了学校新开书法课的教师,在教同学们书法的过程中,他自己也在不断提高。后来他成为中国书画社社员、北京硬笔书法学会会员。从而脱颖而出,成为一位成绩斐然的书法新秀。 
梁先生1986 年初次参加 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中国汉字硬笔书法大赛”,就获三等奖;1987 年其作品入选“中国和日本国硬笔书法作品展”,先后在北京和日本巡展;1988 年应邀为“九成宫杯全国书法大赛”毛笔题词,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各地报刊连续登载了他的书法作品。他还被北京文法学院和文理学院聘为客座书法副教授。
这就应了他自己的话:干什么就要干好、干到极致。由于他对于书法钻研的深,有他自己独到的理解。又经过教课的实践,得到不断地提高,结果他的板书、他的硬笔书法,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以至很多出版社,都来向他约稿,来出版他的他的字帖。
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出版了七八本字帖的书,比如《钢笔楷书字典》(1989年7月,对外贸易出版社),《钢笔行书字典》(1990年1月,人民交通出版社)、《雷锋日记钢笔字帖》(1990年7月,金盾出版社)。《鲁迅诗文钢笔字帖》(1990年,中国工人出版社),《中学生硬笔字帖(初中诗词部分)》(1991年1月,北京出版社),《赖宁作文钢笔字帖》(1991年7月,北师大出版社),《名人名言钢笔字帖》(1992年9月,中国友谊出版社)。有些还加印了好几次。
梁先生的书法著作
梁先生把他的一些钢笔字帖书送给了我,还谦虚说是习作。还送给我一幅字;“惠风和畅”,以表达对生活幸福的祝愿。我看到的梁先生,是一个活生生的励志榜样矗立在眼前,也想的到在这么荣光的成绩背后,梁先生付出的是多么大的辛劳!
尽管梁先生的书法成就已经享誉教育界和文化界,但是他一直在教学第一线辛勤耕耘,天天出现在学校的讲台上,甚至每周上18 节课,最多时一天要上6节课。他曾自嘲说:“我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十多年的粉笔末生涯,四十岁才成家,五十刚学会写字,到六十终于攒够了给自己买骨灰盒的钱,七十寿终就寝,一根蜡烛熄灭了,燃烧了自己还没照亮别人。”虽是戏言,却道出了先生的甘苦,也道出了先生的潇洒。
梁先生书赠的墨宝
梁先生特别喜爱鲁迅先生的《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旧帽遮颜过闹市,破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可恨天妒英才!1995年,梁先生被袭来的病魔击倒了,正值中年就便因患癌症一病而逝了。消息传来,人们大为悲恸!我不能相信,这亦师亦友的梁先生就这样离开了我们!连他看淡了的、要求不高的人生路都没有走完,带着无尽的遗憾,去往没有坎坷的地方,终年53岁……
他病重的时候没有告诉我们,离世后师母才通知我们,我们班的同学相约去梁先生家去吊唁,又逢我在外地未能一同前往,至今引以为憾!值此清明之际,做一个迟到的追思吧。
(感谢牟新艇《清新人生  淡雅笔墨——记硬笔书法家梁英世先生》文章中提供的信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